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胡十六国开创者刘渊因何执迷继承汉业?

五胡十六国开创者刘渊因何执迷继承汉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徐鹏元 访问量:3911 更新时间:2023/12/16 5:17:28

温馨提示:本篇文章字数共3503个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前言:

晋后期,朝政昏聩,塞外游牧民族趁乱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胡人对汉人百姓残杀掠夺,民不聊生。然而这场乱象的开创者却是个另类,他有匈奴血统还有着汉人精神,他就是—刘渊。建国之后他把国号定为汉,并且追尊汉后主刘禅。那么一个匈奴君主为何要定国号为汉呢?

贪图享乐终有时,八王之乱晋朝覆灭

1、司马炎励精图治实现“太康之治”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魏元帝禅位,西晋建立。登上了宝座的司马炎心中并没有一丝丝地轻松。他清楚的知道,这个位置坐上了,至于坐的稳不稳、能做多久还得画个问号。父辈为了给家族夺位奠基尽数斩杀曹氏宗族后人和党羽,造成的负面影响依然留在大众的心中。内忧之余还有外患,此时外部环境东吴仍在,势力虽不足以和晋朝相抗但留着早晚是隐患,此时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灭东吴。攘外必先安内,为了给吞并东吴做准备,晋帝对于曹氏旧部采用怀柔政策,以笼络为主,非但没有严惩还任用了一批曹汉官员。无为与宽松的治国策略成为了西晋初期的基调,经历了一系列的准备,终于灭掉东吴,实现了统一,在这期间因为晋帝励精图治,待下宽容,四海归心,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经济也非常繁荣才有了长达十年的“太康之治”。

2、灭东吴隐患消除,放纵无度引发八王之乱

但是在灭吴之后,没有了心头大患的司马炎开始贪图享乐,大肆挥霍自己努力的成果。其将吴国美女尽数收入后宫之中,整日沉迷笙歌。关于晋武帝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谈:吴国掳来的美女加上从民间选入宫的共有万余人,想要做到雨露均沾难度可想而知,于是司马炎想出了一个妙计,就是自己坐着羊车上,羊在哪个宫门吃东西就临幸哪个妃子,引得众妃每天就等着羊车到来,想方设法的让羊吃自己宫门口的树枝。君王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大臣们有样学样,文人才子报国无门久而久之只会虚谈理想,不讲实际,奉承之风日益一日。上层都如此溃烂,普通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

比起司马炎自己的所作所为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为自己选的继承人—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是个痴傻皇帝,所以在其继位之后大权就落到了皇后贾南风手中,外戚干政。

武帝时大肆封诸侯,给他们封地和权利,朝廷又无道,导致这些诸侯国兵强马壮早有逆反之心但诸侯王都被留在京都只能作罢。武帝一死立了一个无能的做君主,还将他们都遣回自己的封国,诸侯们猛虎归山后便开始蠢蠢欲动终于在惠帝第二年发动兵变,就是历史上的“八王之乱”。

通过西晋两朝的风波我们不难看出,走向灭亡最大的导火索就是晋武帝时封诸侯,且在惠帝时又给予藩王们实权。这种情况在朝政清明的朝代尚且会出现藩王起兵造反,又何况是皇上昏庸无道不思朝政,外戚专权乱象横生的西晋呢。

八王之乱共长达十几年,在这期间西晋各方势力割据,最终力量都消耗殆尽。藩王们都没有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皇位,反倒让北方的少数民族鲜卑、匈奴等钻了空子。他们从北方草原和边疆来到中原,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匈奴少年时为何会成长为“汉人”

、深爱汉文化的匈奴少年

说到五胡乱华就不得不提到这场纷乱的发起者刘渊,这个名字看上去你一定会以为他是蜀汉后人。其实不然,刘渊是实实在在的匈奴血统,他虽是匈奴人却是个精神上的“汉人”。

说起刘渊的身世和汉高祖刘邦还有些渊源,他的父辈都是地道的匈奴人。高祖建国时因为刚经历过多年战乱,兵疲马乏,而匈奴却因为在北部养精蓄锐多年不曾参与中原的纷争与汉朝此时的情形对比非常鲜明,兵强马壮,粮草充沛。为了更好的安定边疆,高祖放弃兵征采用派出公主和亲的方式换取和平。原本打算把长公主送去匈奴以示诚意,奈何吕后不舍女儿嫁到蛮夷之地,所以后来就改成了王室宗女。汉族皇室和匈奴上层联姻之后,按照匈奴贵族的习俗要随母性,所以后人就有的改成刘姓。《晋书》中记载“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而刘渊的父亲刘豹就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改为刘姓的匈奴贵族,不仅如此,他们这一支认为自己是汉朝和匈奴和亲的后人,有一半汉朝皇室血统,是汉朝君王的外甥,以此为傲。

刘渊从幼时就表现出了自己和其它匈奴少年的不同,比起胡服骑射他更爱汉学。拜当时的大儒上党人崔游为师,饱读诗书。对《诗经》、《史记》、《春秋左氏传》等汉家经典倒背如流。就连曹魏司空王昶之子王浑这样的豪门子弟都与他交好,说明此时的刘渊早已融入汉朝士族的圈子里,这一点不仅在中原给他带来了好人缘也让他在部落里显得卓尔不群,颇有威望。早年的刘渊虽然上进却因为匈奴血统处处掣肘,但他不仅有着匈奴人的勇武善骑射,还饱读汉人经典,所以自然自命不凡,一直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机会建功立业。

、刘渊壮志实现,建立汉国政权,开五胡十六国时代

终于刘渊等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经过王浑的推荐,司马炎准许他到当时的京都洛阳做质子并且亲自召见了他,司马炎见此人仪表气度不凡也早就听说刘渊能力出众想要委以重任,但是大臣孔恂等人觉得“非我族人,其心必异”这种人野心勃勃,即使饱读汉家诗书也改变不了胡人血统中的野性,有朝一日一旦得势将无法控制。武帝思索再三觉得大臣说的也有道理,就只让他担任左部帅,只处理匈奴本部事务。这件事情对刘渊的打击非常大。一向要强的他在好友王弥返回故乡时倾诉衷肠:“王浑他们也是并州人,熟知我的才能,一再举荐我,可是群臣总因为我是匈奴人诋毁我,这一别怕是以后再难相见”说完失声痛哭起来。这一幕恰巧被齐王司马攸看见,觉得刘渊是祸患于是进言除掉他,后幸得王弥力保才无恙。就这样武帝在位期间刘渊一直不被重用,但是他对人以诚又喜欢结交朋友,名声远扬各州郡为后来奠定了人脉上的基础。

晋惠帝继位后,朝政昏聩外戚干政最终爆发八王之乱,当时刘渊正在晋惠帝的弟弟成都王麾下任职,其叔父刘宣认为这是上天之意灭晋,是匈奴兴邦的好时机。混战之中成都王屡战屡败,刘渊请命联合匈奴五部帮助成都王打天下并得到应允。回到匈奴后,仅二十天就集中五万兵力,刘宣等人提议要先拥立刘渊为大单于让他带领众人抓住时机重振匈奴,却被刘渊拒绝了。不要忘了他可是一直认为自己一脉是汉朝皇族的外甥,志在“承高祖之业”,现在汉朝早已灭亡,那么自己作为汉朝的血脉当然要担起复国的大任。所以自立为汉王,追尊汉后主刘禅为先,祭祀汉朝历代君主,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汉朝的继承人。后又经历几番战乱,于永嘉二年正式称帝并迁都平阳。但此时的刘渊已年近六十,多年的心力交瘁让他一病不起,两年后病逝。同一时期的政权除了匈奴还被鲜卑、羯、羌、氐少数民族统治着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五胡十六国之乱”就是由此得名。

之所以说十六国其它的统治者不能与刘渊相提并论是因为他和这些人从本质上就存在区别:他一直把自己当做中原大地的主人而不是客人,想要做的是继承高祖之业而不是侵略。虽然后来鲜卑贵族也追崇“汉化”,但是那都是几代人之后的事情了。

究竟是什么让刘渊舍弃匈奴改承高祖之业?

那么为什么刘渊对于自己是“汉人”一事如此着迷呢?原因有三:第一、匈奴的逐渐败落。我们都知道汉朝初期高祖为了休养生息与匈奴和亲,可是好景不长,武帝继位后多次对匈奴发动战争,匈奴兵力损伤非常严重。接着内部因为可汗之位的争夺也发生内乱,最后只剩下两部人马,只能归属汉朝。东汉时,匈奴彻底分裂成南北两部,南部投降汉朝,北部则向西逃窜。后曹操为了更好掌控匈奴派遣汉人来管辖,匈奴彻底终结。第二、刘渊自身深受汉朝教化。前面说过刘渊幼时就饱读汉朝经典,拜上党人为师又在并州做了多年质子,所以从思想上他早就是地道的汉人了。第三、继承汉朝霸业使得政权更具合法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明正言顺,晋朝朝政昏聩,起兵之初的刘渊就注意到了百姓们太想念汉朝时安定祥和的日子了,所以“承高祖之业”能够更好的收拢民心,结果也如他所料,自从他打出汉朝的旗号,有不少汉人前来投奔他,最终在各方帮助之下刘渊登上了帝位。

总结:

五胡十六国的统治者多为少数民族,他们血踏中原,攻城掠夺,从不曾顾忌百姓死活。因为他们是“客人”。谁曾想刘渊这个五胡乱世的开启者却成了另类,我们不得不感叹这其中的机缘。如果晋朝朝政清明,可能他会一直因为匈奴血统而担任闲职到老。偏偏上天要给他这个机会让他的雄心壮志能够得到施展,可是这一切又来的太迟,他建立了自己国家的时候自身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时间留给他来制定国策、施展仁政,最终随着他的离去,汉国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参考文献:《晋书》

标签: 刘渊

更多文章

  • 西晋末年,刘渊做了什么事让西晋迅速走向衰弱?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刘渊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从洛阳匆匆离去,而他这一走就如同“鱼入大海,龙出生天”。而放走他的成都王司马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匈奴人身上所覆盖的巨大能量,他满心希望刘渊可以率领五部匈奴前来助战,殊不知不久之后就是这个匈奴人将掀起一股“反晋”的浪潮,而掀起这股“反晋”浪潮的罪魁祸首就是司马颖本人,可惜这一切

  • 西晋掘墓人刘渊,出身匈奴为何自称汉家皇帝?两千字看懂刘渊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刘渊

    作为十六国时期,汉赵政权的开创者,刘渊是匈奴族的首领,但是建国之后,却自称为汉皇帝。而他之所以自称为汉家皇帝,主要原因其实有两个。一是为了争夺民心,给自己一个逐鹿天下的名分;二是因为,刘渊确实有一部分刘家皇族的血统,确实是刘家的后代。刘渊生年不详,但据史学家考证,应该是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的几

  • 晋宫生变:孟观出塞平番乱,刘渊进任大都督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刘渊

    晋宫生变:孟观出塞平番乱,刘渊进任大都督晋廷闻周处战死,明知为梁王所陷,所有权臣贵戚反而私下相庆幸,没一人为周处呼冤,就是张华、陈准等人亦不敢纠劾梁王,不过奏陈周处忠勇,应该优恤。有诏赠周处为平西将军,赐钱百万,葬地一顷,又拨给王家近田,赡养周处老母,便算了事。转眼间,又是一年,已至元康八年(公元2

  • 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刘渊

    前言刘渊是匈奴贵族,他起兵反晋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在中国历史上,这次起义标志着南北朝时期的开始,这个时期持续了近400年,直到隋朝的建立。一、政治影响南北分裂刘渊的起义导致了北方政权的分裂,南方也有其他势力抓住机会逐渐独立,这样中国就被分裂成南北两个政治实体。南方是一个多样性的政治实体,包括了五代十国

  • 高澄:绝世美男兰陵王的父亲,好色无底线,登基前被厨工乱刀砍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高澄

    引子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经一百五十年的北魏王朝统治末期,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在这场权利角逐战中,高欢和宇文泰逐渐胜出。他们以丞相的身份各自拥立了一位傀儡皇帝建立了政权,史称东魏和西魏,这高欢就是东魏的实际当家人。随后两个国家为争取魏之正统地位,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拉锯战,相互之间各有胜负,不

  • 张高澄委员:“旅游日”不放假,略尴尬!建议增加假日

    历史人物编辑:张涛杰标签:高澄

    全国政协委员张高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联系到全国政协委员张高澄,他向记者介绍了今年带来的提案和建议。张高澄委员介绍说,2011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记载的首日5.19定为“中国旅游日”(下称“旅游日”)。文旅部每年都举办旅游日主题活动,有不少旅游日优惠政策,产生了一定宣

  • 高澄问算命先生:我能不能当皇帝?算命先生:后面那个傻子能当!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高澄

    古代人都很相信算命或者相面的,比如在西汉的时候,有一个算命先生,看出当时已经嫁作人妇的王娡以后能当皇后,是母仪天下的命,果不其然,她在母亲的帮助下,进了宫中,最后得到了汉景帝的宠幸,生下刘彻,最后成了皇后,还当了太后。再看唐朝时期,袁天罡也是个很厉害的相面师,因为名气很大,所以在武则天出生的时候,被

  • 朱厚熜为何得罪宫女?像他这样的例子很多,高澄、耶律璟就是典型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高澄

    嘉靖差点被宫女勒死。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是个执着于道教的皇帝,他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和丹药,这两样都是道家的东西。尤其是丹药,在朱看来,吃了丹药就能够长生不老。为此他从二十来岁的时候,就执着于炼丹事业。以至于二十多年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内阁。为了炼丹,他可真的是不遗余力。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了一个

  • 铁血北朝201:欺人太甚!高澄肆意羞辱孝静帝,侯景举兵反叛

    历史人物编辑:李陈东说历史标签:高澄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虽然身为傀儡,但绝非昏庸无道之辈。《魏书》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要知道《魏书》作者魏收是北齐大臣,而孝静帝后来又是被他主子高洋谋杀的,如此赞扬肯定孝静帝,就不怕主子翻脸吗?《魏书》评价孝静帝说他喜爱文学,容貌俊美,身强体壮,能夹住石狮子跳墙,箭术也很好,百发百中,宫廷里举行宴会时,经常命

  • 东魏权臣高澄竟然敢指责皇帝造反,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高澄

    这是发生在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和权臣高澄之间的一件事,高澄乃是权臣高欢之子,在高欢死后执掌朝政大权,孝静帝元善见不过是个傀儡皇帝罢了。元善见实在受不了屈辱了,于是和忠心的大臣商量后打算挖地道离开京城,然后召集天下兵马讨伐高澄,没想到被守城士兵发现,于是便有了高澄指责皇帝造反这一幕。傀儡皇帝不堪屈辱高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