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宇文化及要发动兵变,逼死隋炀帝?其中埋藏着家族的深仇大恨

为何宇文化及要发动兵变,逼死隋炀帝?其中埋藏着家族的深仇大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孙婷婷 访问量:2953 更新时间:2024/1/28 21:08:30

为何宇文化及要发动兵变,逼死隋炀帝?其中埋藏着家族的深仇大恨|文三只眼读史

隋文帝杨坚篡权夺国之前,在周朝为官,权倾一时,赵王宇文招,感到杨坚的飞扬跋扈,便想除去他。一天,宇文招邀请杨坚宴饮,暗中埋伏甲士,被杨坚识破,杨坚借口家中有急事,在武艺高强的侍卫的护卫下,匆忙逃离。自此,跟宇文家族结下深仇。

后来,杨坚篡位称帝,找了一个理由,将在朝为官的宇文宗族的人,全都诬陷下狱,勒令自尽,又将退位的周朝小皇帝宇文阐毒死,算是出了胸中的一口恶气。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激起了宇文氏一脉的深仇大恨。

杨坚在位的后期,见宇文一族也没有什么能人出现,放松了对宇文一族的监管。杨坚死后,隋炀帝杨广即位,关陇贵族的实力渐渐强大,隋炀帝慢慢地开始重用关陇贵族中的宇文宗族中的人。其中,宇文化及官至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任将作监。

宇文氏的后人并没有忘记对杨坚的仇恨,一直在寻找复仇的机会。隋炀帝纵情声色,巡游江南,农民起义的星火在各处燎原。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两兄弟见机会来临,便联络一帮不满隋炀帝统治的将领,发动兵变,逼死了杨广,报了祖上的仇恨。

用生动的故事,讲述枯燥的历史,请大家关注“三只眼读史”。

标签: 宇文化及

更多文章

  • 宇文化及:唐朝谋臣与文化促进者的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钟秋艳标签:宇文化及

    文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卓越的政治、文化成就,成为唐朝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宇文化及的传奇人生,充满了启示和意义。他始终坚守忠诚、为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奋斗。他注重文化教育的普及,致力于推动唐朝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他的政治理念强调礼仪、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性,弘扬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 宇文化及为什么不篡位?非要杀杨广?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宇文化及

    隋炀帝杨广是一名干了很多实事的黄帝,他整顿官员上升通道,创立了科举制度;整顿国内交通运输,开凿大运河。他对外武德丰沛,震慑突厥,让突厥人不敢进犯。但是因为他步子迈得太大,科举制度动了门阀士族的蛋糕,开凿大运河又让百姓怨声载道,而对外战争更是劳民伤财造成死伤无数。最终隋朝陷入动乱,而杨广本身也丧命宇文

  • 大臣宇文化及杀杨广,还睡了美貌皇后,却仅仅做了半年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宇文化及

    透过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看见各个王朝跌宕起伏的人生,也在其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隋朝末年,因为隋炀帝杨广的暴政暴行,天下有志之士,纷纷起义。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隋炀帝显然不是这样的明君,最终只能眼看江河日下,却无力挽回。最终,隋炀帝眼见中央权柄丧尽,便跑到江都,割据一隅之地,苟延残喘。大业十四年三

  • 他是瓦岗寨领袖李密的太爷,曾3次更换其主,因功被追封为魏国公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李密

    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对瓦岗寨一定印象深刻。瓦岗寨里的老大本来是翟让,后来冒出来一个叫李密的人。李密这家伙脑瓜子十分灵活,带着瓦岗寨做大做强,甚至连老大翟让,都觉得自己在李密跟前,那就是个小弟弟。于是翟让主动把大位让给了李密。李密手握数十万雄兵,野心勃勃,不仅要做瓦岗寨的主人,还建立了大魏政权,自

  • 李密的才能:从朝廷的通缉犯到成为瓦岗之主,他只用了三招

    历史人物编辑:喃成不亦标签:李密

    上篇文章我们讲述了李密上瓦岗寨的整个过程,这篇文章我们讲述李密上了瓦岗寨之后是怎样取代翟让,成为瓦岗寨之主的。从丧家之犬到上瓦岗,从瓦岗寨的马前卒到成为瓦岗寨的首领,李密仅仅用了三招,从这些经历也可以看出李密的个人才能,绝不像电视剧描述的那样无能。李密用的这三招分别是什么,我们来一探究竟:上瓦岗之前

  • 写《陈情表》的李密结果如何,不仅在晋朝做了官,而且名声非常好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这段课文很多中学生都学习过,这是李密的《陈情表》。有人说读《陈情表》,不落泪者必不孝,可见这篇文章的影响非常大。当然,李密当时写《陈情表》主要的目的是因为祖母年迈,他需要孝敬祖母,不能去晋朝做官。那么,写完《陈情表》之后,李密结果如何?李密出生于现在

  • 一心想做天子梦,奈何权力催人变,猎人游戏玩不得且看李密心含恨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李密

    瓦岗首领李密在李渊的甜言蜜语之下渐渐迷失了自己,加之击败宇文化及和王世充,让这个胸怀大志、多有谋略之人越发骄横起来。自从上次王世充败于李密之手,部下几乎死伤殆尽,听闻宇文化及弑帝后,果断采取行动,在都城洛阳拥护代王杨侗称帝,实则自己独揽朝政。李密得知此事之后异常愤怒,心想我自起兵至今日,拥兵数十万,

  • 号称百万大军瓦岗寨李密,怎么把一副好牌打烂?听不进建议的领导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李密

    李密一开始为杨玄感谋反时的军师,在谋反失败后,李密辗转到了瓦岗寨,开始拉帮结派,把翟让给干掉了,自己当了瓦岗的当家人。当时的程咬金,裴行俨,秦琼,罗士信为四大骠骑。李密在瓦岗军中选拔出八千精锐之士,分成四部,组成“内军”,由这四员猛将各自率领。李密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他的嫡系部队,受到的封赏多,俗话

  • 忠VS孝:李密“多顾茅庐”也不出仕,为何西晋把孝放在第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李密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近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当中,忠孝一直以来被当做是封建教化的重中之重。儒家思想当中更是着重突出“忠孝观念”,二十四孝的故事广为流传,忠君爱国之人为世人敬仰,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自古以来忠孝难两全,似乎成为了一个定律。三国名士徐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边是生母一边是主

  • 李密:拥兵数十万,又有多员猛将,瓦岗军却在两年之内走向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李密

    李密在隋末的起义队伍中,李密和他率领的瓦岗军一度主导天下局势,曾占据了隋朝大部分地区,甚至兵至洛阳城下,差点代隋自立,但仅仅在一年后,瓦岗军便彻底灭亡,李密也被斩于熊耳山。李密佣兵数十万,麾下更是有秦琼、程咬金等名将,为什么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走向灭亡?从"流浪汉"到"皇帝要探寻李密和瓦岗覆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