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瓦岗寨领袖李密的太爷,曾3次更换其主,因功被追封为魏国公

他是瓦岗寨领袖李密的太爷,曾3次更换其主,因功被追封为魏国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莽原说 访问量:4023 更新时间:2024/1/29 0:22:14

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对瓦岗寨一定印象深刻。瓦岗寨里的老大本来是翟让,后来冒出来一个叫李密的人。

李密这家伙脑瓜子十分灵活,带着瓦岗寨做大做强,甚至连老大翟让,都觉得自己在李密跟前,那就是个小弟弟。于是翟让主动把大位让给了李密。

李密手握数十万雄兵,野心勃勃,不仅要做瓦岗寨的主人,还建立了大魏政权,自称魏公。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李密建立的政权,会是“魏”呢?他这个魏公又是从哪儿得来的灵感呢?

其实这一切,都要从李密的太爷说起。李密的太爷叫李弼,那可正儿八经是个大英雄。在北魏、西魏、北周三朝,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功过大,被北周皇帝追封为魏国公。所以说李密自称魏公,就是为了响应他太爷的爵位罢了。

一、李弼早年跟着侯莫陈悦混。

很多人一上班,在领导一顿画饼之下,就觉得自己这辈子铁定要跟着这位领导混一辈子了。其实过几年你就会发现,画的饼没有变为现实,这个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作社会。

不是每个人刚毕业就能跟着最理想的领导混饭吃的,李弼也是一样。他们家世代在北朝做官,爷爷是平州刺史,父亲是太中大夫,全都是高官厚禄。

到了李弼这一代,北魏王朝小日子不太好过了,李弼觉得自己的时代到来了。他曾经对朋友说过这么一番话:其实我不用努力,吃吃喝喝也能依靠家族势力终老一生。可大丈夫活这一遭,怎能如此碌碌无为?应该亲历战阵,保家卫国,建立功勋才是!

是不是戳中了很多官二代富二代们的心?有这种志向的官二代,未来肯定是不可限量的。李弼从军以后,最早是跟着尔朱荣的堂侄尔朱天光混的。

尔朱天光被权臣尔朱荣派来平定关中乱局,他手下有两位猛男分别是贺拔岳和侯莫陈悦。巧合的是,李弼跟着三个人都干过。

第一次参加工作,李弼便跟着尔朱天光西征,击败了赤水蜀族,因功被封为征虏将军、石门县伯。可谓是一炮而红。此后李弼又跟着贺拔岳一起征讨过叛军万俟丑奴,在贺拔岳这里,李弼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吓得叛军纷纷逃窜,没人再敢跟李弼正面较量。等到尔朱荣被杀,尔朱天光不得不前往洛阳对付高欢的时候,李弼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跟着侯莫陈悦混了,同时被封为大都督。此时的李弼,还不到30岁。

此后几年时间里,李弼一直跟在侯莫陈悦身边,依旧战功卓著,一路升迁为清河郡守、秦州刺史,甚至还娶了侯莫陈悦的姑妈,成了领导的姑丈。如果不出意外,李弼日后基本上就是侯莫陈悦的铁杆粉丝了,可意外还是发生了。

二、李弼终于找到了自己最重要的靠山,宇文泰。

李弼的资历很深,跟过尔朱天光、贺拔岳以及侯莫陈悦,这3个人全都是关中集团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在尔朱天光离开关中以后,关中集团就是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两个人说了算了。而李弼当时是稳稳地站在侯莫陈悦身边的。

高欢灭了尔朱集团以后,意识到关中的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不好对付,于是派人设下离间计,最终导致侯莫陈悦暗杀了贺拔岳。

这事儿可算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得知消息的李弼,差点当场被气死。明知道是人家挑拨离间的计策,可侯莫陈悦偏偏就是上当了,这不是被人家当猴耍吗?

可惜事已至此,李弼也是无计可施。只好狠下心来建议侯莫陈悦收编了贺拔岳的部下:侄儿啊,你可长点心吧!贺拔岳没罪,你把人家给宰了,现在只能收编他的手下了,否则我们都要倒霉。

侯莫陈悦两手一摊:不好意思,已经把他们放走了!

李弼差点一头撞死,恨不得当场怒斥侯莫陈悦是个猪脑子。没多久宇文泰收编贺拔岳旧部的消息就传来了,而且他们一个个咬牙切齿,发誓要给贺拔岳报仇雪恨。

这时候也顾不得什么亲戚关系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因此李弼给侯莫陈悦出了个搜主意:侄儿啊,要不你把兵权交了,并且前去道歉,或许能免除一死。

侯莫陈悦又不是呆子,他诧异地看着自己的这位姑丈,感觉看到了外星人。这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嘛!侯莫陈悦果断拒绝了李弼的建议。

李弼一看,这个坑他也不肯跳啊,为求自保,便开始给自己找后路。于是正当侯莫陈悦打算抵挡宇文泰的进攻时,李弼主动联络上了宇文泰,并且约定作为内应。

李弼这家伙操作有点儿猛,前脚决心投靠宇文泰,后脚就开始卖侯莫陈悦。他在军中大肆宣传侯莫陈悦要逃到秦州的消息,直接导致人心不稳,军士们无心恋战,索性全都撒丫子提前跑去了。

不等侯莫陈悦有动作,李弼已经提前到了秦州,并且收编了侯莫陈悦的这些士兵。顺道带着这帮人跑去给宇文泰打工了。

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周书》

完犊子了,后院失火也就算了,这火势还大到让人无法控制的地步。侯莫陈悦手里无人可用,最终被宇文泰轻而易举击溃。

这事儿结束以后,宇文泰任命李弼为秦州刺史。从此以后,李弼便死心塌地地跟着宇文泰混了。

三、决战东魏,李弼屡立战功。

宇文泰是个高手,他灭了侯莫陈悦以后,又平定了关中内乱,逐渐将关中集团聚拢在了一起。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派系,可全都对宇文泰这个聪明人心悦诚服。

当时西魏内部,至少有4股力量,分别是元宝炬、宇文泰、李弼、贺拔胜等人为首的集团。可宇文泰偏偏可以通过改革手段,使得自己始终处于领袖的位置。当然了,光靠改革还不行,要想真正成为领袖,在乱世只能靠战功。因此东魏、西魏之间的战争,就这么拉开序幕了。

第一战,潼关之战。

宇文泰担任西魏大丞相以后,随即带领大军东征。其中李弼带着本部人马,从秦州出发,负责进攻潼关和回洛城。

这一战中,宇文泰的表现自然没话说,以少胜多,击败了高欢,阻止了高欢吞并关中的想法。而李弼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潼关和回洛城都是李弼给拿下的。

此外李弼还击败了高欢心腹大将窦泰,自己总是身先士卒,因此他的军队斗志昂扬,斩杀敌军数量最多。因此李弼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骠骑大将军。

第二战,沙苑之战。

沙苑之战中,宇文泰依旧是以少胜多。但是这一战的关键,绝对是李弼。当时赵贵负责左军,李弼负责右军。

而赵贵的左军被高欢的人马打得够呛,可李弼趁此机会,亲自带领60位骑兵,冲入敌军阵营之中,将东魏大军一分为二,导致对方军心大乱,这才让宇文泰有机会将东魏大军击溃。因此李弼又被加封为赵郡公。

第三战,河桥之战。

河桥之战中,宇文泰狼狈不堪,可谓是惨败。但是李弼在这一战中的表现,依旧十分亮眼。当时李弼以前锋的身份跟着宇文泰前往洛阳,恰逢高欢手下大将莫多娄贷文带着几千人前来。

李弼手里人数不够,于是派人拖着树木在地上跑,扬起了众多灰尘,使得莫多娄贷文觉得是西魏大军杀来了,撒丫子就要跑。趁着对方要跑,李弼立刻追上去将其斩杀。

第二天,李弼在河桥与高欢大军决战,再次身先士卒,身上被击中7处,最终兵败被俘。好在李弼演技出众,装作身受重伤而昏迷,趁着防备松懈的档口,立刻抢了一匹马就跑了。

第四战,击败韩轨。

李弼在邙山之战中再次建功,因此官至太尉。不久之后高欢去世,东魏新主人高澄和侯景不对付,导致侯景跑来和宇文泰联络,打算依附于宇文泰。

虽然宇文泰有点儿厌恶侯景的为人,可对于侯景所携带的河南六州之地,还是有点儿流哈喇子的。因此当侯景被韩轨大军包围在颍川的时候,正是李弼被派来支援侯景,击败了韩轨,同时拿下了颍川。

四、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

针对关中局势,宇文泰忧心忡忡。因为关中集团的实力弱小,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没法跟东魏、南梁相提并论。

因此宇文泰决心进行改革,首先要改的便是兵制。宇文泰提出了府兵制的改革方案,设立了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的管理制度。

其中八柱国里,宇文泰是实权领袖,而元欣是西魏宗室,装装门面。剩下的六柱国才是正儿八经凭借战功一步步走上来的,他们分别是:李虎(李渊的爷爷),李弼(李密的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宇文毓和杨坚的岳父,李渊的外公),侯莫陈崇。

这6大柱国,每个人手下有2名大将军,一共统领12名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便是其中之一)。每一位大将军手底下,还有2名开府,所以一共统领24位开府。

而每一位开府,手里各统领一支军队,因此西魏的军队此时被编排成了24军。这便是府兵制的基本管理系统。不得不说,宇文泰真会玩。

李弼因为功劳很大,又在集团内独树一帜,因此也被封为了柱国大将军,此时的李弼,已经对宇文家族没有二心了。毕竟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宇文泰更会玩的人了。

总结:李弼看着北周建立后才去世。

或许,李弼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那就是没看到自己的领导宇文泰登基称帝。宇文泰的猝死压根没有给任何人反应的机会,李弼没想到他才50岁就没了。可见太会玩的人要注意身体。

此后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将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觉立为皇帝,建立了北周政权。虽说宇文护大权在握,可万事还得跟元老级别的李弼、于谨等人一起商议。

可惜64岁的李弼刚看到北周建立,这身体也就垮了,不久便病逝了。北周明帝宇文毓感念他对北周的功劳,因此追封他为魏国公。这就是为啥他的重孙子李密,此后会打着“魏”这个旗号,起兵创业的原因。

参考资料:《周书》、《隋书》

标签: 李密

更多文章

  • 李密的才能:从朝廷的通缉犯到成为瓦岗之主,他只用了三招

    历史人物编辑:喃成不亦标签:李密

    上篇文章我们讲述了李密上瓦岗寨的整个过程,这篇文章我们讲述李密上了瓦岗寨之后是怎样取代翟让,成为瓦岗寨之主的。从丧家之犬到上瓦岗,从瓦岗寨的马前卒到成为瓦岗寨的首领,李密仅仅用了三招,从这些经历也可以看出李密的个人才能,绝不像电视剧描述的那样无能。李密用的这三招分别是什么,我们来一探究竟:上瓦岗之前

  • 写《陈情表》的李密结果如何,不仅在晋朝做了官,而且名声非常好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这段课文很多中学生都学习过,这是李密的《陈情表》。有人说读《陈情表》,不落泪者必不孝,可见这篇文章的影响非常大。当然,李密当时写《陈情表》主要的目的是因为祖母年迈,他需要孝敬祖母,不能去晋朝做官。那么,写完《陈情表》之后,李密结果如何?李密出生于现在

  • 一心想做天子梦,奈何权力催人变,猎人游戏玩不得且看李密心含恨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李密

    瓦岗首领李密在李渊的甜言蜜语之下渐渐迷失了自己,加之击败宇文化及和王世充,让这个胸怀大志、多有谋略之人越发骄横起来。自从上次王世充败于李密之手,部下几乎死伤殆尽,听闻宇文化及弑帝后,果断采取行动,在都城洛阳拥护代王杨侗称帝,实则自己独揽朝政。李密得知此事之后异常愤怒,心想我自起兵至今日,拥兵数十万,

  • 号称百万大军瓦岗寨李密,怎么把一副好牌打烂?听不进建议的领导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李密

    李密一开始为杨玄感谋反时的军师,在谋反失败后,李密辗转到了瓦岗寨,开始拉帮结派,把翟让给干掉了,自己当了瓦岗的当家人。当时的程咬金,裴行俨,秦琼,罗士信为四大骠骑。李密在瓦岗军中选拔出八千精锐之士,分成四部,组成“内军”,由这四员猛将各自率领。李密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他的嫡系部队,受到的封赏多,俗话

  • 忠VS孝:李密“多顾茅庐”也不出仕,为何西晋把孝放在第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李密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近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当中,忠孝一直以来被当做是封建教化的重中之重。儒家思想当中更是着重突出“忠孝观念”,二十四孝的故事广为流传,忠君爱国之人为世人敬仰,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自古以来忠孝难两全,似乎成为了一个定律。三国名士徐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边是生母一边是主

  • 李密:拥兵数十万,又有多员猛将,瓦岗军却在两年之内走向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李密

    李密在隋末的起义队伍中,李密和他率领的瓦岗军一度主导天下局势,曾占据了隋朝大部分地区,甚至兵至洛阳城下,差点代隋自立,但仅仅在一年后,瓦岗军便彻底灭亡,李密也被斩于熊耳山。李密佣兵数十万,麾下更是有秦琼、程咬金等名将,为什么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走向灭亡?从"流浪汉"到"皇帝要探寻李密和瓦岗覆灭的

  • 李密为何没有笑到最后?三大错误决策要了他的小命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李密

    李密和李渊一样都是关陇集团备推的取代隋炀帝杨广的代理人,关陇集团自从北魏六镇起义之后就牢牢把握着操控天下的力量,陈寅恪先生说,六镇起义是北魏汉化的反动。自从拓跋宏在洛阳建立的政权被后魏和北周瓜分后,长安就一直是有志之士梦寐以求的建都之地。因为这里被关陇集团牢牢把控着,得长安者得天下。杨坚就是靠关陇集

  • 瓦岗大佬是怎样炼成的?看农民起义专业户李密的上位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李密

    作为隋末明初的农民起义杰出领袖,李密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一位军事才干、领导才能都很突出的之人,他的结局多少带点悲剧英雄主义色彩。李密的生卒年月和隋王朝几乎同步,而加入农民阶级对抗隋暴政统治几乎贯穿了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可以认为,李密是农民起义有力的领导者,为唐的开篇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军

  • 牛角挂过书瓦岗称过孤,李密的逆袭之路,为什么以惨死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李密

    瓦岗寨的李密,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评书里面,那可是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隋唐英雄传》里面的英雄好汉,大部分都来自于瓦岗。 而李密作为瓦岗寨的头领,那更是被塑造成了一个能文能武,非常厉害的角色,是隋朝末年,群雄逐鹿之中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不管小说和评书里万岗寨如何厉害,但是李密终

  • 瓦岗首领李密被斩首示众,程咬金却得以富贵善终,他凭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李密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瓦岗军趁势崛起。其中有一任首领名叫李密,此人出生于公元582年,其先祖是西魏的名将李弼。单从家庭背景来看,李密家里四世三公,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子弟。他从小就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早年文武双全志向特别远大。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立下了很多功劳。后来,瓦岗寨主翟让主动退位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