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广到雁门关秀肌肉,没想到被突厥包围,李世民机智巧妙救援成功

杨广到雁门关秀肌肉,没想到被突厥包围,李世民机智巧妙救援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境界大天下 访问量:3975 更新时间:2024/1/19 8:43:06

615年,隋炀帝杨广领军到雁门关,向附属国和突厥展示武力秀肌肉,为的就是震慑诸国,没想到却被突厥在雁门关包围了。在此关键时刻,年仅十七岁的李世民跟随主将云定兴急忙北上救援,和各路援军一起成功逼退突厥成功救回杨广,而在这一战中,李世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广在后世的评价中本来就是毁誉参半的人物,因为征讨高句丽失败,又大兴工程,导致民力不支,百姓怨声载道,眼见隋朝内忧外患不断,突厥蠢蠢欲动,杨广为了震慑突厥和那些心怀不轨的附属国,领兵北巡并州边境,展示武力,向突厥等国展示大隋的强大。

不料,突厥竟然不按常理出牌,竟然发动大军联合其他附属国将杨广包围在了雁门关,意图活捉杨广掌控大隋。

危急时刻,杨广当机立断,派人突出重围搬救兵,号召天下勤王。但是各地勤王援军路途遥远,只有山西的屯卫将军云定兴最近,急忙领兵北上勤王。此时,年仅十七岁的李世民就在军中历练,眼看兵少将寡的云定兴准备和突厥正面硬刚,李世民知道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建议云定兴大张旗鼓,制造出大军到来的假象震慑突厥给各路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李世民自己带领着一千骑兵绕道突厥背后,旌旗招展,毫无惧色,摆出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而突厥人虽说骑兵厉害,但是攻城不行,而杨广的御营将士为保杨广,都是奋力死战,一时间本就僵持不下,再看到李世民一副大军来援的气势,同时和亲突厥的大隋义成公主在突厥地位极高,也向突厥可汗禀报北方有紧急军情,而突厥大军眼看杨广就在眼前,不甘心放弃,左右为难,于是双方陷入了僵持不战的状态好多天,直到隋朝各路援军到来,突厥大军方知被骗,但为时已晚,虽然心中愤怒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只能撤军北归。杨广的包围也就此解除,成功脱险。

后世的人们总说是李世民救了杨广,虽然有些夸大,但是不无道理,尽管当时的李世民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将,但是要不是李世民献策,恐怕云定兴直接就以少量的兵力莽上去对抗突厥数十万铁骑了,无疑是以卵击石,全军覆没的结局。到时候突厥无后顾之忧,杨广就真的危险了。正是李世民的计策拖住了突厥大军为各路援军的到来争取了时间,才让杨广转危为安。所以说李世民救了杨广的说法虽然夸张了点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能够营救成功,李世民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李世民之所以能起到这么关键的作用,重点就在于他懂得在全盘情况中把握关键所在,切中要害,将平衡局势的关键掌握在手里。自古以来奇才何其多,可是像李世民这样把兵法当中的虚实结合运用到极致并临危不乱的又有几人?

战国的赵括熟读兵书,哪怕上了战场也是一板一眼的拿着兵书操作,完全做不到与实际结合掌握要害,最终兵败被杀,四十万大军被坑杀。三国的马谡兵书也是烂熟于心,给诸葛亮出谋划策也是得心应手,是诸葛亮引为知己和老师的存在,可是街亭一战,马谡的纸上谈兵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是不懂得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掌握不到战场要害所在,导致大败被依军法斩首,北伐也因此彻底失败。所以说,全局观很重要,但是从全局中掌控关键所在更重要。

标签: 杨广

更多文章

  • 如果当时当皇帝的不是杨广而是杨勇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宗修文史标签:杨广

    实际上杨广并不是一个昏庸的家伙,这个混蛋的智商相当的高,非常聪明所以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自以为是,好大喜功.彼为皇帝,穷尽奇思妙想,皆是如上表现.但是这样一来就免不了大动旗鼓劳民伤财,搞得官怨民反,群盗四起,由是灭国所以当皇帝,不能是个晕瓜,但是太聪明了也不行杨勇名不副实,胆小懦弱,耳根子软,轻信小

  • 扬州出土“萧美娘”古墓,遗骸颠覆认知,学者:难怪杨广这么爱她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杨广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美女如云,她们的美貌和才情令帝王陶醉。除了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而点烽火戏弄群臣,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品尝新鲜荔枝而急驰八百里之外,隋朝时期,隋炀帝对于萧皇后的宠爱也成为了千古佳话,无人能与之比拟。萧皇后 萧皇后出身名门,她的母亲张皇后同样地位尊贵。然而,萧皇后出生于江南,当地的风俗

  • 杨广在位仅仅14年,却干了4件“大事”,让中国受益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人们通常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像商纣王和秦始皇一样残暴。事实上,他确实有过不少残暴的行为,而他的急功近利和追求完美的欲望,也让他最终招致天怒人怨,导致隋朝的覆灭。当然,也有人认为杨广被称为“暴君”,是后来唐朝李唐父子的抹黑结果。但无论是不是如此,隋朝三代的覆灭和乱世的局

  • 他原本是隋朝的权臣,杀害杨广另立新皇,最后自己当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杨广

    在隋唐时期,因为政局的动荡,民间兴了很多的能人异士想要起兵将隋朝的统治推翻,大家都想成为一代破旧为新的领导者,开创新的政局来维护国家的统治,让百姓的生活过得安定一些,可是没想到的是,起义的人中并没有一位成为历史上终结隋朝的功臣,反而是一直追随隋朝的宇文家将这个王朝推翻了,而在历史上起到直接作用的人就

  • 杨广到大臣家做客,杨广走后大臣自杀,妻子立即嫁杨广,发生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长相俊美,年少就很聪慧。开皇元年,被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阴谋夺宗,开皇二十年成为皇太子,仁寿四年即位。杨广在位期间,在前人修建的众多运河的基础上疏浚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又改度量衡依古式。杨广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穷奢极欲,滥用民力,引发农民

  • 短暂的盛世:杨广统治下的隋朝,为何会瞬速崩塌?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杨广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广称帝,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我国魏晋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局面,但是这个统一的王朝只存在了37年。隋朝的亡国之君隋炀帝在位期间其实有很多的建树,在政治上他改革官制,修订《大业律》,将隋文帝末年时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迁都洛阳更是带动了洛阳一带经济、政治的发展。在军事上,隋炀帝攻灭吐谷浑

  • 独孤皇后为何不喜欢大儿子杨勇,反而坚定支持杨广?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杨广

    同样是儿子,可身为母亲的独孤皇后的态度却不一样。我们知道,要想做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更加宠爱小儿子这也情有可原。可独孤皇后的表现却不是这样,她非常明显的偏向于杨广,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偏向。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废杨勇立杨广就是独孤皇后做的,但她是撇不清责任的。我们都知道,杨广是暴君,还把杨坚辛辛苦苦建立

  • 杨广的两个孙子,先后登基称帝,却都结局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杨广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炀帝杨广从洛阳去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杨广十大罪状。在此背景下,隋朝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这导致隋炀帝杨广逐渐对朝政失去了控制,乃至于最终被宇文化及弑杀。值得注意的是,在隋朝末年,隋炀帝的两个孙子先后登基称帝。当然,这两位皇帝都

  • 隋朝灭亡的锅不能全让杨广来背,没有情趣的杨坚也有责任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杨广

    现代人读历史看影视剧都知道,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创业难守业更难,每天公务繁忙累得要死,身体早早被透支,大臣没事儿还和皇帝顶着干着实让人心烦,所以皇帝大多不长寿。回到后宫温柔乡里,想和老婆孩子一起享受享受亲情的快乐,还不知道后宫这些人是不是真心爱他,说不定都盼着他早登极乐,后宫的人好另谋富贵。就算皇帝

  • 李世明同样好色,为何世人评论他与杨广截然相反?

    历史人物编辑:野风信子标签:杨广

    隋炀帝杨广以“昏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他的昏庸无能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他嫉贤妒能的性格,拒绝纳谏的作风还是那荒淫无度的生活习惯,都决定了他在人们心中的评论不会太高。其中最为突显的特点莫过于他那好色的模样,为了下扬州去寻欢作乐,他甚至不惜劳民伤财的修建京杭大运河,虽然这件事情在如今看来对于后事是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