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华夏五千年里为数不多的“千古一帝”。我们常常把他和秦始皇、汉武帝等相提并论。虽然没有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可是,在历史上唐朝的天下实际上是靠李世民才打下来的。这离不开李世民的广阔的胸襟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的有识之士和战斗力爆表的武将前来辅佐。
李世民在功成名就,做了皇帝后,也并没有像其他的开国君主那样大开功臣。为了表彰纪念那些功臣为李唐做出的贡献,公元643年(贞观17年),唐太宗命著名画家阎立本为功臣绘制画像,悬挂于凌烟阁内供人瞻仰。由于这里面只有功劳最大的24位,因此那些画也被称为二十四功臣图。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的就是这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五位的尉迟恭。尉迟恭原本为刘黑闼的部下。不过俗话说得好,良禽择木而栖。尉迟恭很快就看出了李世民非池中之物,将来能成大事的必然是此君。公元620年,尉迟恭寻机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早就听闻尉迟恭勇猛异常,是个难得的人才。听闻尉迟恭前来归降,高兴的亲自将他扶起,并给了尉迟恭高度的信任。
李世民的“偏爱”让其他的老部下眼红,甚至有人说尉迟恭是降将,是个反复之人,留在身边是个危害。李世民不不予理睬。这让尉迟恭大为感动。从这里也能看出李世民有识人之能。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李世民的眼光。在随后的南征北战中,尉迟恭为李世民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还在千军万马中救过李世民3次性命。
第一次,公元620年,也就是尉迟恭刚刚归顺李世民不久。李世民带着尉迟恭等一小队人马出去打猎。谁承想竟遇到了王世充的大约万人的兵马来捉拿李世民。尉迟恭一马当先,提马上阵,在重重包围中,如入无人之境,带着仅几百人的侍从奋力掩杀,保护李世民,直到大军前来接应。李世民经此一役。倍加信任门神。
第二次,公关622年的洺水之战。尉迟恭的老上司刘黑闼和李世民在洺水展开阵势。不料李世民中了刘黑闼的调虎离山之计,结果被刘黑闼包围。尉迟恭再次展现了惊人的战力,精心挑选了一些精壮骑兵后,尉迟恭犹如死神一样杀得刘黑闼军狼狈不堪,李世民也因此而获救。
第三次,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此时天下基本上已经定了。除了草原上突厥,已经没什么能够威胁唐朝稳定了。这年,突厥来犯。太子李建成让李元吉挂帅出行,并提议李世民代表李渊前往郊区军队驻扎地慰问。这是明显的陷阱,因为此时的李世民和李建成已经势如水火了。李世民如果去的话,定是要被李建成诛杀。
于是李世民集团谋划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射了李元吉一箭,没击中,李元吉趁机跑了。李世民知道此时不杀了就没有机会了。于是跨上马就去追李元吉。谁知道在树林里衣服被树枝挂住而坠马,李元吉见状准备射杀李世民。危机时候,还是尉迟恭及时赶到射杀了李元吉。
可以说,要不是尉迟恭的多次搭救,李世民早就一命呜呼了。因此李世民很器重他。可是,尉迟恭却有些膨胀了,有些居功自傲。
公元632年(贞观6年),唐太宗大宴群臣。大家喝的都很开心,只有尉迟恭一脸的不高兴。喝了几杯闷酒后,尉迟恭借着酒劲儿,对着身边的将领喊道,你有我的功劳大吗就坐在我身边?有时候人发酒疯是不能劝的,这不,尉迟恭一激动就把劝架的皇弟李道宗的眼睛差点打爆了。
也正是由于这一件事,唐太宗警告尉迟恭说,难道你知道汉朝的韩信的下场吗?你回去好好想想吧。这话就很重了,尉迟恭的酒顿时就醒了。从此以后,尉迟恭深入简出,痴迷修仙炼丹。
即使这样,唐太宗依旧不放心尉迟恭。公元639年(贞观13年),李世民意外的召见了尉迟恭。刚一见面就喝问道:尉迟恭你可知罪?有人告你谋反!尉迟恭一听那叫一个伤心,愤怒的一把扯下上衣说:臣反是实。只见尉迟恭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每个伤痕都在诉说着他的功劳。
李世民也看得两眼泪光,想起了尉迟恭舍身护驾之功,才知道自己错怪他了。连忙说:朕错了,爱卿赶紧把衣服穿上吧。我可不是怀疑你啊,我这是爱护你,这才直接跟你说的啊。
尉迟恭明白,这不过是唐太宗的权谋之术,既然疑心消除了。自己还是见好就收吧。于是赶紧穿好衣服也向李世民赔了个不是。
可是,李世民话题一转,又接着说:朕想把女儿嫁给你,我们一家亲怎么样?尉迟恭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连忙推辞:我的老婆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已经和我休戚与共数十载,古人连糟糠之妻都不离不弃,我如今富贵了也不敢忘了曾经的情分啊。
话已至此,李世民才微微一笑,示意尉迟恭下去。这场危机就这样度过了。实际上,李世民许配女儿也不过是他的帝王之术。目的就是要看看尉迟恭到底有没有僭越之心。如果他为了富贵而把出生入死的原配给抛弃了,那尉迟恭就不能留了。尉迟恭也看出了李世民的用心,为了多活几年,还是赶紧推辞了。
尉迟恭的知趣也让他得以善终,君臣和谐,成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