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两朝风云副将劝陈庆之杀元顥占据洛阳,陈庆之为何拒绝?

两朝风云副将劝陈庆之杀元顥占据洛阳,陈庆之为何拒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大赛场 访问量:4258 更新时间:2024/1/13 21:29:54

南北朝时代是战乱频出时代,这个时代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战役和英雄人物。南梁名将陈庆之北伐北魏的战役便是其中之一,此战以少胜多,打得酣畅伶俐,被前辈称赞为“千载之下,令人向往”。陈庆之也因此战成为南梁第一名将,甚至被称为南北朝第一奇将。此战中他率领仅仅七千的南梁军队北伐北魏,先后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攻破北魏数十万军队,在洛阳拥立北魏宗室元顥称帝,可以说是所向无敌。在陈庆之攻占洛阳后,副将马佛念曾劝他杀元顥占据洛阳,却被他所拒绝,这让很多他的粉丝感到不解。

对于陈庆之为何拒绝杀掉元顥占据洛阳,放弃在洛阳割据自立的机会,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从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看,陈庆之做出这种决策是有着多方面的考虑。这其中基因他本身所处政治地位和军队战斗力的原因,也与当时南北朝对立的大局势有关。

陈庆之北伐北魏实际上是一场非常偶然的战争,并不是南梁做好准备的北伐战争,所以在这场战争中投入非常少。从现有的历史资料看,南梁方面只投入了陈庆之及其麾下的七千白袍军,中央禁军的主力并没有越过南梁和北魏的边境,所以在这场战争中陈庆之实际上是处于孤军深入的不利地位。

当时北魏发生以六镇起义为首的大规模叛乱,尔朱荣率领麾下军队围剿叛军,并在战争中逐渐崛起。在北魏朝廷内部胡太后与孝明帝元诩争权,于是元诩秘密调尔朱荣入京争夺皇权。可是尔朱荣还没进京,元诩就被胡太后毒杀,这迫使尔朱荣一怒之下率军杀入洛阳,处死了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然后尔朱荣拥立元子攸称帝,并发动河阴之变屠杀北魏朝廷的王公大臣。于是在洛阳之外的北魏宗室纷纷南逃避难,其中就有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海王元颢。河阴之变后尔朱荣以自己的心腹重组北魏朝廷,北魏宗室们也纷纷回归洛阳。

但是逃到南梁的元顥没有随其他宗室北归,而是直接投像了梁武帝萧衍。于是萧衍封元顥为魏王,派陈庆之率领七千白袍军护送他回归洛阳。然后元顥在涣水称帝,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在陈庆之护送元顥北上的过程中,引起了北魏朝廷的激烈反应,他们派出了精锐的军队阻挡元顥接近洛阳。于是陈庆之便以七千白袍军一路北伐,直接杀向了洛阳。这一路战争从铚县出发,陈庆之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连拔荥阳、虎牢两大重兵集结之地,长驱直入北魏首都洛阳,杀得数十万北魏军队不断崩溃。

当时北魏权臣尔朱荣率领自己的大军在三齐之地平定邢杲叛乱,孝庄帝元子攸被陈庆之的犀利吓破了胆,只能仓皇逃出洛阳,撤军到长子避难。于是元顥顺利进入洛阳,由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官迎接入宫。元顥登上帝位后便封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接着打量的北魏溃兵向着洛阳集结,投靠到元顥的新政权麾下,于是元顥也有了几十万大军。这些大军胡汉混杂,贪婪腐败,而元顥也沉迷于大胜之中,日日歌舞享乐,不理政务。在这种情况下,陈庆之的副将马佛念便提出杀元顥占据洛阳自立的建议。

从历史背景来看,陈庆之当时拒绝这种建议,是非常合理的,也是综合各方形势的判断。而马佛念提出这个建议,实际上是被胜利冲昏头脑,对战争形势盲目乐观的结果。从战场形势看,虽然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军杀得中原魏军人仰马翻,但并没有伤筋动骨,魏军的有生力量还在。实际上魏军在大多数战争中表现出的是一触即溃的惨败,却并没有死多少人。从战争治资源和军队数量,北魏方面还是有着绝对优势的。很多北魏军队投靠元顥,是因为元顥作为北魏宗室的身份。如果陈庆之杀了元顥占据洛阳,必然被北魏各军群起而攻之。

虽然说北魏军的单位战斗力远不如陈庆之的白袍军,可关键是人家人多啊。以七千人和数十万军队打消耗战,就算每一场都打赢了,那消耗也是不可估量的。这种战争打下去,不败也败了。更何况洛阳虽然为坚城,但地理位置不是特别适合防守,陈庆之只有七千人,也不足以防守洛阳。陈庆之打仗是充分利用七千精锐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如果困守洛阳,早晚有被耗死的一天。而且陈庆之的军队都是南朝人,作为客军在北方没有根基。广泛得罪了北方人,容易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很可能没有立足之地。

所以从军事上看,杀元顥占据洛阳是不可行的,更不好说在这里割据自立了。从政治上看,陈庆之当时也处于极度不利的境地。他当时同时受到了元顥和萧衍两位皇帝的猜忌,这使得他不得不谨慎决策。进入洛阳后虽然元顥给陈庆之加官晋爵,却拒绝了给白袍军补给和增援的要求。他还写信给梁武帝萧衍,提出南朝军队北上增援会引发北方人的集体反抗,请求南朝军队停止北上。萧衍还真听了元顥的话,让南朝军队止步国境线上,使得陈庆之等待的援兵没了下文。此时虽然陈庆之在两国地位极高,但实际上已成为两个皇帝猜忌的对象。

对元顥而言,陈庆之的南朝军队是巨大的威胁,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还是政治上的。只要有陈庆之在的一天,就提醒着元顥是萧衍册封的南梁魏王,他向萧衍称臣的事情。这个事情一旦公开,元顥在政治上就失去了称帝的合法性,会收到北魏朝廷和宗室的广泛质疑。而元顥也不希望自己成为萧衍的傀儡,所以必须赶走陈庆之。但他又不希望陈庆之回撤到魏梁边境,因为那样陈庆之可能带着边境的南梁军队北上,这就成为更大的威胁。所以他既不给陈庆之增兵,又不允许他回撤徐州,而是想要陈庆之和尔朱荣打个两败俱伤。

对于萧衍而言,陈庆之攻破洛阳,他最担心的便是他在洛阳自立称帝。以陈庆之的军事能力,加上北魏庞大的国家资源,这将会对南梁形成极大的威胁。萧衍让北上的梁军止步于边境,看似听了元顥的话,实际上是猜忌陈庆之的表现。他怕这些军队北上后反而被陈庆之掌握,成为千里送人头的礼物。陈庆之手里只有七千军队,而且在北上过程中有了损失。这点军队是不足以造反的,反而能够充分的牵制元顥。萧衍的目的就是要让陈庆之和元顥互相掣肘,把这两人当成他在北魏的提线木偶,左右北魏的国家形势。

陈庆之正是因为看清楚了政治上处于这种不利的境地,他才拒绝了马佛念提出的割据洛阳的建议。这个建议看似诱人,实际上是个巨大的火坑。在面临尔朱荣数十万大军的反扑之时,再去搞这种内斗的事情,全军覆灭就指日可待了。而且这种事情一干,不但失信于南北两个朝廷,还断绝了返回南朝的道路。

陈庆之当时是非常理智的,是从军事和政治多个层面出发的考虑,而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给自己留了很充分的退路,所以在被尔朱荣数十万大军围攻,在遭遇山洪暴发而失败后,才能够全身而退回到南梁。如果他听了马佛念的话,恐怕只有埋骨洛阳一条死路了。

标签: 陈庆之

更多文章

  • 北魏六镇起义是怎么回事?扫平六镇起义的尔朱荣又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尔朱荣

    刀能割破肌腱筋肉,让锋刃直接触骨,实际伤害远大于铁棍。故而挨一刀后,很少有人还能继续再战,因为,他的力气会随着目睹自己身体的血如涌泉而流逝。这事,没挨过刀的人,是理解不了的。若遇铁铠坚甲防护之敌,刀砍不入。那么棍、锤等砸击武器的威力,又胜于刀锋。而古代军队,还真的有一个全军弃刀矛不用、人人手执一根大

  • 头铁“傀儡”孝庄帝VS权臣尔朱荣,皇帝终于硬气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半仙儿标签:尔朱荣

    书接上回魏宣武帝废除“子贵母死”的旧例,然而却酿出了更大的祸乱,子被母杀,百官集体被屠杀,尽出一些荒唐之事。权倾朝野,再现“傀儡”皇帝上篇“河阴之变”尔朱荣掌权,与之一起谋事的孝庄帝元子攸结果并不如他之意,自己反倒成了傀儡,政令皆由权臣尔朱荣所出。为什么尔朱荣权利如此之大呢?仅仅是因为拥立元子攸登上

  • 邺城之战:尔朱荣率7000人击败数十万敌军,葛荣只是个“暴发户”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尔朱荣

    在南北朝时期,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名场面。一个领头者浩浩荡荡地率领着上百万的大军,却被对方仅仅只有7000人的团队,妥妥的撂倒。这简直是书写了活生生的兵败如山倒,其实这件事情的两个主角分别就是尔朱荣和葛荣。在孝文帝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北魏在发展的过程中,重心都已经从黄河以北的地区逐渐转移到黄河以南

  • 北魏权臣尔朱荣和元天穆,为何被傀儡皇帝一举拿下?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尔朱荣

    历史上有很多功高盖主的权臣,有的权臣借助自己势力推翻王朝统治,自己成为新皇帝,有的权臣与皇帝斗智斗勇,最后无奈被杀,而有的权臣,诸如尔朱荣一样,自己一个大意,就被皇帝一举拿下,悔之晚矣。关于尔朱荣与元天穆是如何被皇帝一举拿下的,我觉得有必要详细讲一讲,也许会让人们从中有所启发。一、尔朱荣与元天穆之死

  • 北魏末年权臣尔朱荣当政期间表现如何?他结局怎样?怎么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尔朱荣

    尔朱荣(493年~530年),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朔州西北,一说忻州 )人,契胡族。北魏末年将领、权臣。尔朱荣早年袭封父位,担任第一领民酋长,成为很有地位的部落贵族。招兵买马,壮大力量,将女儿嫁给孝明帝元诩,镇压农民起义。孝昌二年(526年)八月,举兵袭取肆州(今山西忻县),自置官吏,兵势渐盛。武

  • 北魏混乱尔朱荣得利?乘势笼络英豪,为打下江山奠定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尔朱荣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贺拔允、贺拔岳两兄弟流落恒州贺拔度拔与他的儿子贺拔允、贺拔岳跟宇文肱他们父子以及独孤信等人合作结盟,直接干掉了镇守武川的武将。但是在这不久,依附在破六韩拔陵手下的敕勒人就立刻率领大军攻打来。敕勒人何等勇猛,贺拔度拔等人自是不敌,甚至贺拔

  • 被皇帝亲自手刃的奸雄尔朱荣,为什么没有篡位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小分队兮兮标签:尔朱荣

    历史纷乱,而结果不乱。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每一个王朝之末,必因各种原因造成天下大乱。大乱之中必有奸雄出现。北魏末年的尔朱荣就是一位让人畏服又憎恨的人。当时当政的胡太后淫乱不堪,搞乱朝野,民愤积怨,使得北魏王朝岌岌可危。这时尔朱荣借机而起,凭着天生的军事才能,几次力挽狂澜于既倒;救朝廷于危难,功劳举

  • 北魏时期,枭雄尔朱荣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小魏体育标签:尔朱荣

    尔朱荣是北秀容(今山西朔县北)的一个酋长,可能是一个鲜卑化的羯人(和石勒同族)。我个人觉得这个名字有点怪,不太好听,但是尔朱荣长得又白又帅,人也很聪明,决断能力强。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也。——《魏书》·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尔朱荣荣洁白,美容貌,幼而神机明决。——《魏书》·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

  • 乱世奸雄尔朱荣:军事天才,政治低能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尔朱荣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北方戍边鲜卑贵族待遇骤降,加之孝明帝时期的政治腐败,横征暴敛,终于爆发了六镇起义。在参与朝廷平叛的行动中,军阀尔朱荣逐渐展露头脚,势力不断壮大,终于控制了北魏朝廷,成为曹操类型的奸雄。尔朱荣(公元493年-公元530年),字天宝,契胡族,北秀荣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权臣、军事家。

  • 河阴之变:尔朱荣屠杀北魏2000多王公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尔朱荣

    尔朱荣终结北魏皇室,宣告开启新时代。北魏是北朝时期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从道武帝拓跋珪建国到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再到东西两魏被北齐北周取代,先后延续了170余年,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中存在时间较长的朝代,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北魏后期,封建化的成果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