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民间话本艺术的兴起,很多历史上的经典事迹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时至今日,流传度最广,也最值得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想来也只有千古一帝李世民的故事了。众所周知,李世民生逢乱世,却能凭借着自己卓越的谋略帮助父亲李渊打下了整个大唐繁盛的基业,并且继位后还能在众多领域里推广出许多造福千秋的政策,以至于把大唐打造成中华民族的重要标签之一,这份功绩是就足够李世民被世人铭记了。当然能够完成这一切光靠李世民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在他的手下还有24位能征善战的猛将。
这其中有些我们熟知的尉迟恭与秦琼,当然了这两人在李世民手下排名最高、打了不少胜仗,可为何在后来656年征讨西突厥的战役中,唐高宗没有让尉迟恭与秦琼挂帅,反而选择了排名在他们之下的程咬金作为主将?对于这一战后人分析,这一战非程咬金不可,倘若换成尉迟恭或者秦琼任意一人这一战都必败无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此战选程咬金出战的原因。
第一,从时间上来看公元656年距离唐朝建立的公元618年已经过去了38年,作为大唐的开国功臣,虽然很多都健在,但是他们也都步入了颐养天年的年纪,按说这次出征要把人选定在年轻的将领身上可是此时的大唐悍将以老,年轻将领又没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所以,主帅还是要从老将中选拔,更何况第一人选秦琼早年便已经故去了,所以,人选就只能从程咬金与尉迟恭中决出。
第二,我们再来看看程咬金的唯一竞争者尉迟恭在干嘛,当大家都为西突厥侵犯边疆的事情而苦恼时,尉迟恭早就成了家中隐士不过问朝政了,再加上那时候尉迟恭抛开了佛教主流,独独对寻仙问道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国公丰厚家底的支持下,尉迟恭愈发醉心于炼丹长生之道不可自拔,有的时候唐高宗想要见他一面,尉迟恭都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脱。让这么一个心不在国事上的人领兵打仗,哪怕尉迟恭同意,估计唐高宗也不会把国家的命运交到这么不靠谱的人手上。这么说来主帅的人选就非程咬金不可了。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程咬金的优势,虽说程咬金在公元656年也已经是年逾古稀的岁数了。不过大家都知道,程咬金能吃能睡身体健壮是世人公认的老寿星,纵使在这个年纪也依旧有些不下于年轻人的气力,这也是唐高宗能放心让程咬金出征的原因了。接过帅印后,程咬金带着大军出发了,行军途中程咬金明白这一战必定不简单,从情报上来看此次西突厥总共出动了4万骑兵,尽管以抢掠为主,兵力分散。但是想要一举歼灭他们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到达战场后,面对西突厥四处劫掠的情况,程咬金分散了兵力让他们去各处支援,只留下了五百骑兵防身,这个消息被西突厥的首领知道了,他开心的喜不自胜,当即聚拢了兵力沿程咬金后方袭来,企图抓住唐军主帅扭转战局。等到程咬金他们发现身后的突厥军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不过程咬金却没有半点慌张,他沉着的分析了当前局势接着安排苏定方领着500骑兵出战。程咬金的谋略加上苏定方的悍勇,仅仅五百人的队伍发挥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数次冲锋过后,突厥大军的阵型被冲垮,他们再也无力与唐朝骑兵抗衡,很快就败退了。
结语:此战程咬金以70多岁的年纪打出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因此也被称作程咬金的最强一战。程咬金用事实行动告诉我们,想要在年迈时仍堪重用,除了要有坚定的报国志向外,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作为革命的本钱。两者中少了任何一点,战争都不可能获胜,反而还容易把自己的命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