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琼儿子墓出土,揭晓大唐第一猛将:不是李元霸,也不是尉迟恭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晓大唐第一猛将:不是李元霸,也不是尉迟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樊亚茹 访问量:3188 更新时间:2024/1/14 7:50:50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似乎习武者总要决出个高低上下来。功夫高手排名更是很多小说中喜欢做的事情,什么小李飞刀兵器谱中排第三,王重阳华山论剑力挫群雄,武功天下第一,都让人耳熟能详。

从清初就开始流传的“隋唐演义”,更是给隋末唐初的各路英豪做了个排行榜,其中使大锤的李元霸位列第一,使凤翅镏金镗的宇文成都排名第二......使双锏的秦琼第十六,使双鞭的尉迟敬德第十七。

这个排名,通过说书艺人的不断推广,在民间深入人心。

子虚乌有的李元霸

排第一的李元霸据在演义中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儿子,生得瘦小干枯,但力大无穷,恨天无把,狠地无环,使用的武器双锤重达800斤,手撕了排第二的宇文成都,震吐血了排第三的裴元庆,打遍天下无敌手。

套用现代电视剧常用的开篇,以上排名和故事纯属虚构。历史上根本没有李元霸这个人,如果说有原型,应该是李世民的同母弟弟李玄霸,看名字也很霸气,实际上十五岁就去世了。

李玄霸比李世民小一岁,他去世的时候,李渊还没起兵反隋,所以就算他骨骼清奇,功夫高强,也根本没有和各路英雄比试的机会,更不要说什么排名第一。

凌烟阁武将第一的尉迟敬德

真正的历史中,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确实是猛将辈出的时代,当然跟随最后的胜利者打江山的将领,似乎应该更厉害一些,终归历史也是胜利者书写的。

那么为唐朝建立功勋的将领中,谁最厉害呢?如果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的排名,前六名不是皇亲国戚就是文臣。

第七名才出现一个真正冲锋陷阵的猛将,就是尉迟恭,字敬德,尉迟敬德的大名在民间流传更广。如此看来,唐初第一猛将,似乎就应该是尉迟恭了。

翻开历史,尉迟恭确实称得上猛将,在隋末的乱世,作为一方割据势力刘武周的手下将领时,就以勇武闻名,还曾大败唐军。

后来兵败降唐,在秦王李世民麾下更是屡立战功,还曾在战乱中多次救过李世民的命。

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中,更是射杀了李世民的弟弟--齐王李元吉,并带兵进入皇宫,迫使当时的皇帝李渊,把军事指挥权都交给了李世民。

尉迟恭善使马槊,他的兵器不是演义小说中的双鞭,在攻打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以及后来的对突厥的战争中,冲锋陷阵,都立下了大功。

甚至被神化成为了门神中的一位,可保佑家宅安宁,在民间也非常受推崇,他排第一似乎理所应当。

墓碑的真相

但1974年的考古发现,从一个被盗过的唐代古墓中出土了一块石碑,却让人不得不重新认识唐初第一猛将到底是谁。

古墓的主人是秦怀道,历史上岌岌无名,最大当过县令,但他的父亲是顶顶大名的秦琼,秦叔宝。

石碑上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碑文的开头也简略记录了祖先的传承和功绩,其中有一句话“祖叔宝,隋龙骧将军,从高祖神帝擒尉迟敬德于美良川。”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老爸秦叔宝,在隋代的时候就已经是龙骧将军,后来跟随了唐高祖,并在美良川打败并收服了尉迟敬德。

秦琼打败尉迟恭,这会不会是秦怀道为了抬高自家身价而夸大其词呢?可以肯定地说,不可能。

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尉迟敬德的外孙女婿,他的岳父就是尉迟恭的儿子尉迟宝琳。如果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他也不敢对妻子的外公大不敬。

勇猛无敌秦叔宝

那么秦琼到底是不是比尉迟敬德还要厉害呢?这就要看看秦琼到底做过些什么了?

秦琼,唐初名将,演义小说中善使双锏,隋唐好汉中排名十六;戏曲故事中在济南府当过差,落魄时卖了坐骑黄骠马。

以上除了唐初名将,其他全都是凭空杜撰的。秦琼的兵器是马槊,隋唐好汉也没排名,是济南人不假,但从没在济南府当差官,坐骑也不是黄骠马,而是有名字,叫忽雷驳。

上文说过,秦琼儿子的墓碑上写明了秦琼曾担任隋朝的龙骧将军,至少说明秦琼成名很早,比尉迟恭早很多。

根据“新旧唐书”记载,秦琼确实在隋朝就在大将来沪儿手下当兵,应该也作为小兵跟随隋炀帝征讨过高丽,当时他的勇猛已经深得来沪儿赏识,以至于他母亲病逝,来沪儿都派人去吊唁。

别人都奇怪大将军为何如此重视一个小兵,来沪儿回答说,秦琼非常彪悍,而且有气节,将来一定能成大事,不能把他当小人物看。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来沪儿的眼光。

秦琼在另一个隋朝大将张须陀手下任职的时候,在和卢明月的战斗中,秦琼率领1000人,趁敌人追击佯装撤退的主力,绕到后方偷袭敌人大营,出其不意杀出,大败十万敌军,后来追随张须陀又多次打败当时的起义军,因此受到隋朝的封赏。

后来张须陀兵败身死,秦琼带领残兵投靠了镇守虎牢关的隋将裴仁基,裴仁基投降瓦岗军,把秦琼也带了过去。秦琼深得瓦岗军头领李密的赏识,又随瓦岗军打败了杀了隋炀帝的宇文化及

之后李密骄傲自大,结果被王世充偷袭成功,李密逃跑,秦琼等诸多瓦岗将领被王世充俘虏。

秦琼心里很看不上王世充,觉得他为人奸诈,不可共事,所以不久后就找机会投奔了唐军,被安排在秦王李世民府上任职。从此秦琼开始了为大唐冲锋陷阵的生涯。

在投奔唐军之前,无论是在张须陀手下还是跟随李密,秦琼都是战功赫赫,多次以少胜多,挽救危局,个人勇武已经名闻天下,李世民也非常重视秦琼,授予他马军总管的职位,并跟在自己身边。

秦琼跟随李世民打的第一仗,就是他儿子墓碑中提及的打败尉迟敬德的美良川之战。

当时作为刘武周手下大将的尉迟敬德,刚刚和宋金刚一起进攻了唐朝的龙兴之地--山西,攻占了不少地方,唐军派去紧急救援的部队,也被尉迟敬德和宋金刚打败,俘获甚多,风头正盛。

李世民带兵去讨伐,派秦琼和殷开山在美良川截击撤退的刘武周的军队,打败了宋金刚和尉迟恭,斩首两千。

史书记载:“破尉迟敬德,功居最多。”因为秦琼功劳大,唐高祖李渊甚至肉麻地写信给他说,愿意割自己的肉给秦叔宝吃。

当皇帝的对手下将领说这种话,也可见秦叔宝功劳之大,皇帝对他能力的认可。

之后在介休再次打败二人,宋金刚逃走,尉迟恭被劝降,秦琼再次冲锋陷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秦琼儿子墓碑中没说老爹其他的事迹,将此事作为秦琼生涯最重要的功绩提及,可见其自豪。

秦琼在李世民手下,一直被作为打头阵的猛将使用。无论和什么人对阵,只要对方有人出来耀武扬威,惹得秦王李世民生气,就会命令秦琼前往杀敌。

秦琼也从不辜负李世民的期待,史书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了他领命出战的英勇形象:“叔宝应命,跃马挺枪而进,人马辟易,必刺之万众之中。”不用翻译,现代人也能看得懂,其勇猛无敌的形象跃然纸上,千年之后读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唐人还记录了秦叔宝征战时候的一个故事,在攻打王世充的时候,秦叔宝跃马两军阵前,把自己的长枪用力插入地下,王世充手下出来几十个人也没能把长枪从地里拔出来,秦琼再次跃马而出,一下子就拔出了自己的长枪。其力大无穷,勇力绝伦也深深震慑了敌军。

凌烟阁排名

根据历史记录和考古发掘的碑文,确实可以看出秦琼作为攻城拔寨,冲锋陷阵的猛将,在隋唐之交,真的可以排名第一,无论单挑敌军,还是以寡击众,几乎从无败绩,连尉迟恭也败在他手下,深得李世民信任。

但为何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最后呢?尉迟恭也是猛将,可排名远远高于他。两个人都是门神,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首先秦琼作为战将,更多的作用是带兵冲杀,而不是坐镇指挥,其结果就是秦琼身上伤痕累累,以至于从李世民登基,天下初定开始,秦琼就因病休养。

他自己也说,一生经历大小战斗两百多次,受伤太多,很多还是重伤,流过的血有好几斛(要注意古时候一斛可是十斗,虽说是夸张,但可见流血之多),不生病才怪。

因此后面和突厥的战斗都没有参加,直到十二年后去世。所以他的功绩没有其他人那么大。

其次,尉迟敬德,在历史记载中,多次救了李世民的性命,这可是救命之恩。

另外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杀齐王李元吉、逼高祖李渊,是主要参与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李世民登基做皇帝功不可没。这些都是秦琼所不具备的。

第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与其说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不如说是李世民手下的开国功臣,当然李世民当皇帝之后,所有人都是他的手下了,但这二十四人,更看重的是为李世民做过多少事,显然尉迟恭和李世民的关系要比秦琼近得多。

所以同样是猛将,尉迟恭的地位远远高于秦琼就不令人意外了。那么抛开演义小说的虚构,和凌烟阁功臣排名的参考标准,从真实的历史中,我们可以认定,唐初第一猛将,非秦琼、秦叔宝莫属。

标签: 尉迟恭

更多文章

  • 传说尉迟恭曾三次救驾,救了李世民的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尉迟恭

    在民间演义小说当中,尉迟恭曾经三次救过唐太宗李世民。第一次,是李世民和王世充对战期间,被王世充手下大将单雄信围困。最后正是靠着尉迟恭的拼死搏杀,李世民才得以突出重围。第二次,则是李世民去镇压刘黑闼叛乱期间,被刘黑闼率军围困。这一次同样是尉迟恭拼死相救,最后救出了李世民。至于第三次,则是那场大名鼎鼎的

  • 尉迟恭五十多岁了,李世民却要将公主许配给他,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尉迟恭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昌盛的王朝之一,在唐高宗的领导下建立了大唐盛世,许多小国纷纷前来附庸。可李世民坐上这个王位,也是付出了许多心血。李渊有四个儿子,当时他们争夺太子之位十分激烈。而李世民的当上太子都得益于他知人善任。这其中的功臣就包括尉迟恭。他在很多场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李世民最终登上正统地位奠

  • 此人是唐太宗钦定的隋唐第一名将,排名远高于秦叔宝、尉迟恭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尉迟恭

    唐太宗晚年时评定了一个开国功臣排行榜,即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二十四功臣名单如下:左武卫大将军长孙无忌、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孝恭、左仆射杜如晦、谏议大夫魏徵、右仆射房玄龄、尚书高士廉、尚书尉迟敬德、鹤城太守李靖、尚书令萧瑀、颇炉将军段志玄、尚书刘弘基、洛阳郡守屈突通、荆州长史殷开山、右武卫上将军柴绍

  • 李建成被杀后,尉迟恭为何还砍下他头颅?从中可以看出他粗中有细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尉迟恭

    大家知道李世民身为一代帝王,也算是马背上得天下的,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箭术了得,他的箭术也后来其实一定程度上也为他能够成为帝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说到他能够当上帝王,还要从玄武门之战开始说起,众所周知当时本应该称王的应该是李建成,因为他是名副其实的太子。不过虽然李建成是太子,但是他的声望远远没有李世

  • 尉迟恭恐吓皇上,射杀皇子,为何人生还那么完美?因做到了这三点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尉迟恭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唐朝大将尉迟恭当成一位粗人,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大多是勇猛、粗鲁等,以至于得出一个结论,幸亏尉迟恭的老大是李世民。由于李世民年轻,能熬死他,所以这才得了个善终,不然换成朱元璋般的老大试试?这其实是对尉迟恭的一个误读,因为人们在分析尉迟恭的时候,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李世民身上,以李世民为出

  • 尉迟恭到底有多狂妄?在酒宴上殴打唐太宗堂弟,最终被退休16年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尉迟恭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六年九月,庆禧宫举行了个私人宴会,宴会上除了皇上李世民之外,还有一些皇亲国戚和开过大臣和忠臣们。宴会上,除了喝酒吃饭之外,还有歌舞作诗,气氛很是融洽。可是好景不长,一件事发生了:开国武将尉迟恭因为别人的座位比自己的上,比自己的地位更重骂了一声,刚好李道宗过来劝解他,谁知尉迟恭还

  • 程咬金最强一战,换做尉迟恭秦琼来打,无法全身而退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尉迟恭

    程咬金最强一战,换做尉迟恭秦琼来打,无法全身而退导语:随着民间话本艺术的兴起,很多历史上的经典事迹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时至今日,流传度最广,也最值得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想来也只有千古一帝李世民的故事了。众所周知,李世民生逢乱世,却能凭借着自己卓越的谋略帮助父亲李渊打下了整个大唐繁盛的基

  • 同为门神 为何尉迟恭在凌烟阁排名第七 而大将秦琼排名垫底?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尉迟恭

    说起唐朝的名将,就必须说起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里面有很多大家熟悉的人物,比如《西游记》中斩龙王的魏征、托塔天王李靖以及门神秦琼、尉迟恭等人。今天我给大家重点说说排名第七的尉迟恭跟排名垫底的秦琼,大家都知道秦琼和尉迟恭是一对门神,但是为何他们两的排名相差这么大呢?我们先说说这两人为何会被封为门神,相传

  • 尉迟恭得知李世民要将女儿嫁给他后,赶紧开始修道,并称想要成仙

    历史人物编辑:安然谈史标签:尉迟恭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此人不仅开创了大唐盛世,并且在李世民的时代,中国也成为了国际的中心。而李世民作为一代帝王,自然也有一代帝王的通病,例如猜忌功臣。在李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一众手下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其后李渊并没有将李世民立为太子,但是这也阻挡不了李世民在众位

  • 李世民乃千古明君,为啥秦琼却常常告老称病?尉迟恭是最好案例

    历史人物编辑:微阁说史标签:尉迟恭

    自古以来,能被称作千古明君者,实在是寥寥无几。在他们中,有的人功绩盖天,却难掩其恶行,如朱元璋、刘邦等帝,便曾大肆屠戮功臣,造成桩桩惨案。如秦始皇这等“造化通神”之帝,其脾气却也暴怒无常,其严苛的律法更曾令百姓苦不堪言。但与众帝不同,唐太宗李世民,则堪称千古明君。在开疆扩土方面,他在尚未登帝时,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