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传说尉迟恭曾三次救驾,救了李世民的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传说尉迟恭曾三次救驾,救了李世民的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彩虹文史 访问量:2504 更新时间:2024/1/13 22:57:19

在民间演义小说当中,尉迟恭曾经三次救过唐太宗李世民。

第一次,是李世民和王世充对战期间,被王世充手下大将单雄信围困。最后正是靠着尉迟恭的拼死搏杀,李世民才得以突出重围。

第二次,则是李世民去镇压刘黑闼叛乱期间,被刘黑闼率军围困。这一次同样是尉迟恭拼死相救,最后救出了李世民。

至于第三次,则是那场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事变。玄武门事变期间,李世民曾经在乱战当中,跌落下马,差点被李元吉用弓弦勒死。多亏了尉迟恭及时赶到,这才救了李世民的性命。

以上所说的这三个传奇故事,在演义小说当中,都是重头戏,也因此被后世所熟知。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尉迟恭对李世民的这三次救命之恩,在正史其实都是有真实事件对应的。而且,历史上真实的尉迟恭,救过李世民的次数,其实也不止三次。

正史上的尉迟恭,祖祖辈辈世代都是山西人。到了隋朝末年的时候,因为山西这边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同时各地的盗匪也开始肆意横行。尉迟恭当时就参加了当地的民兵组织,靠着个人勇武,多次镇压当地的盗匪,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在此期间,山西北部地区,有个叫刘武周的主力团团长,开始逐渐注意到尉迟恭。刘武周见到尉迟恭比较勇猛,所以后来便花了大力气,把尉迟恭招揽到了自己麾下。

而尉迟恭也没有辜负刘武周这个恩主,后来又过了一年多以后,随着隋朝在各地的统治土崩瓦解,刘武周也干脆杀了当地的太守,率领自己麾下的军队称霸一方,彻底占据了山西北部地区。在这个过程当中,尉迟恭一直冲杀在前,可以说是帮刘武周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随着刘武周的势力范围,逐渐壮大,后来就和李渊这边产生了冲突。再之后,李渊派李世民去征讨刘武周。李世民到了山西之后,刘武周虽然竭力抵抗,但最后还是打不过李世民。

所以最终,刘武周战败之后,只能逃往突厥,打算向突厥借兵,依靠突厥东山再起。但刘武周这一逃,尉迟恭就很尴尬了。当时尉迟恭手里还剩了不少军队,正坚守在山西介休一带,玩了命的坚守,已经被李世民围困了好多天。

得知刘武周已经逃走,尉迟恭倒也没有如何愚忠。之前两年的奋力拼杀,尉迟恭已经算是报了刘武周的恩情。所以,当李世民极力劝降之后,尉迟恭最后还是率部投降了。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尉迟恭正式加入到了李世民麾下,开始帮李世民征战四方。

不过,大家其实可以想一下,作为一个降将,尉迟恭到了李世民这边之后,自然不可能让李世民绝对信任。李世民虽然是用人不疑,但对于一个被迫投降的降将,肯定还是有点戒备心的。而尉迟恭本人,对李世民的这种态度,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尉迟恭到了李世民麾下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获得李世民的信任。对此,尉迟恭当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尉迟恭当时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个人勇武。所以他能做的,也就只有替李世民奋力杀敌,以此来获得李世民的信任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接下来的几年里,尉迟恭玩了命地帮李世民打仗,立下了战功无数,同时也就有了后面三救李世民的故事了。

解决了刘武周之后,当时的李唐政权,已经占据了整个关中和山西,外加四川和甘肃。这时的李唐政权,已经有了统一天下的资本。所以,就在刘武周被打败之后不久,李世民正式率军,去进攻洛阳的王世充。

当时的王世充,雄踞洛阳,是中原地区的三强势力之一,与李渊和窦建德相互抗衡。不过在李唐政权干掉了刘武周之后,王世充得和窦建德联手,才能真正对付李唐政权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李世民率兵进攻洛阳,开了唐朝统一天下最关键的一战。

在这场战事开始之后,李世民一步步稳扎稳打,分兵多路,从洛阳周围的不同方向进攻,打算直接将洛阳彻底围困。就在交战期间,王世充和麾下的大将单雄信,率主力前来,迎战李世民麾下的主力。

在这次交战期间,某次,李世民以打猎的名义,率领一支精锐小队外出,打算探听一下王世充这边的虚实,结果却恰好被单雄信带队撞了个正着。单雄信也是有名的大将,个人武力超群,再加上当时麾下士兵数量占优,很快就把李世民给追上了。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尉迟恭忽然冲了过来,出其不意杀向单雄信,将单雄信挑落下马。随着单雄信落马,王世充这边的军队顿时方寸大乱,李世民也得以趁机逃脱。而李世民逃走之后,恰好唐军援兵赶到,反倒是正面击溃了单雄信的军队,取得了一场大胜。

对于这场遭遇战,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后世是有争议的。有史学家认为,这或许是当时李世民故意以自己为诱饵,诱使王世充这边犯错。

从李世民以往的战绩来看,这事李世民确实做得出来。但不管怎么说,在这场战斗当中,尉迟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确实救了李世民,这是毋庸置疑的。

也正是因为这次救援,李世民算是彻底信任了尉迟恭。自此之后,尉迟恭便成了李世民麾下的核心将军,并且被李世民编入了自己麾下最为精锐的玄甲军,成为了玄甲军的几位统领之一。

顺便说一下,这支玄甲军,是李世民麾下最精锐的军队,总数也就只有三千人而已,向来负责冲锋和打硬仗。而当时玄甲军内另外的两个统领,一个是秦琼,一个是程咬金。

所以,从这个任命也能看出,自此之后,李世民确实开始彻底信任尉迟恭了。

在这次交战之后不久,李世民彻底将王世充围困在了洛阳城里。而王世充为了自救,便向河北的窦建德求救,而后窦建德率兵来援,打算坐收渔利。关键时刻,李世民带着麾下最精锐的数千玄甲军,前往虎牢关,打算依靠虎牢关的天险优势,挡住窦建德的大军,并趁此机会吃下洛阳的王世充。

而到了虎牢关之后,依靠虎牢关天险,李世民确实挡住了窦建德。但挡住窦建德之后,此时的李世民,又想着能够突然袭击,直接冲击窦建德的大营,解决窦建德。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李世民经常去窦建德的军营外叫阵,以此来麻痹窦建德。

在此期间,有一次,李世民引来的敌人有点多,差点就把自己给赔了进去。多亏了尉迟恭从旁辅助,刺死了十几个士兵,李世民这才安然无恙地逃脱,并且把窦建德的军队,引诱进了包围圈,最后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这一次战斗,虽然谈不上救命,但其实也很危险了。如果没有尉迟恭,李世民这次能否活着离开,或许也要打一个问号。

再之后,随着李世民在虎牢关击败并且俘虏了窦建德,王世充也不得不投降。此战之后,李世民一战定双王,同时打垮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唐朝统一天下的大势,也就彻底定了。

不过,就在李世民刚刚返回京城后不久,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就再次起兵作乱。因为窦建德比较有声望,很多旧部也愿意追随刘黑闼,帮窦建德报仇。所以在这之后不久,刘黑闼便很快做大,威胁了唐朝的统治安全。

所以,李世民不得不再次出马,率军去镇压刘黑闼的叛乱。

在镇压刘黑闼的这场战争当中,李世民打得非常艰难。因为刘黑闼本人的治军能力很强,而且还得到了不少山东士族的支持。在这场战争当中,李世民曾经想亲自带兵,偷袭刘黑闼的后方。但在交战当中,刘黑闼却凭着自己精湛的指挥能力,指挥军队将李世民给

反包围了。

危急关头,又是尉迟恭率兵前来救援,拼死冲进了包围圈,为李世民打开了一个缺口,李世民才得以顺利逃脱,后来击败了刘黑闼。此战当中,尉迟恭可以说是真正救了李世民的性命。这一次,确实算得上是救命之恩了。

等到扫平了刘黑闼之后,唐朝基本上就统一天下了。而接下来的几年里,历史的主线,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在此期间,尉迟恭一直坚定地站在李世民这边。而且,在玄武门事变发动之前,尉迟恭还曾多次劝谏李世民,劝李世民下定决心。

简单来说,其他参与玄武门事变

的武将,或许只是参与者。而尉迟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发起者之一。

公元626年六月,玄武门事变发生。在这场政变当中,李世民率领自己府上的亲兵,把守在皇宫必经之路的玄武门周围。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宫的时候,李世民忽然带兵围困了他们,打算把他们就地处决。

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身边,也是护卫的。所以这场政变,打得其实非常凶险。李世民首先下手,干掉了太子李建成。但是李建成被杀之后,李元吉很快就趁势逃走,向皇宫那边逃去,李世民则是趁机前去追赶。

慌乱之中,李世民骑马的时候,被周围的树枝挂落下马。而李元吉见状之后,则是趁机返回,夺过弓箭,直接打算用弓弦勒死李世民。

关键时刻,又是尉迟恭赶到,救下了李世民。而后,李元吉慌忙逃走,打算逃到李渊那里,但就在逃跑的路上,尉迟恭一箭射来,最后射杀了李元吉。

在这场玄武门事变后,又是尉迟恭亲自率兵入宫,控制了整个皇宫,并且逼迫李渊点头,让位于李世民。

可以说,在玄武门事变当中,如果没有尉迟恭,李世民是必死无疑的。这次的救命,远比之前几次更加凶险。而这次救命,也是演义小说当中,尉迟恭第三次救李世民。

但是,请注意,在这之后,尉迟恭其实还救过李世民一次,或者说是救了整个大唐。

就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后不久,李世民顺利登基,成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不过,就在这时,北方的突厥,得知唐朝发生了内乱之后,打算趁火打劫。当时突厥的颉利可汗,直接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很快就一口气逼近了长安。

此时的长安,因为玄武门事变发生的原因,正处于兵力空虚的状态。如果颉利可汗下令强攻,李世民是肯定守不住长安的。

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李世民再次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勇敢。

得知颉利可汗率兵南下之后,李世民命令尉迟恭,带领麾下最精锐的数千军队,直接去阻击突厥的先锋。这一战,对于李世民后面的计划来说,至关重要。而尉迟恭也没有辜负李世民的信任,开战之后拼死搏杀,直接将突厥的数千先锋军队给全灭了。

也正是因为尉迟恭首战告捷,让颉利可汗产生了一种错觉,误以为长安城内并不空虚。要不然的话,李世民怎么敢主动出击呢?等到突厥大军抵达渭水河畔之后,李世民又亲率六骑,来到渭水河畔,指责颉利可汗不守信义。

见到李世民如此有底气,颉利可汗误以为,长安城内其实守卫很强,所以就不敢强攻了。在这之后,颉利可汗只能拿着李世民给他的一些财货,退回了草原。

对于尉迟恭的这一战,后世史学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虽然这一战看似不起眼,但如果尉迟恭没打赢,肯定会让颉利可汗坚定进攻的决心。到了那个时候,长安的陷落,恐怕就成了定数。要是那样的话,后来恐怕也就没有所谓的贞观之治了。

所以,这一次,尉迟恭其实同样救了李世民,甚至救了整个大唐。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大的功劳,后来李世民在平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时候,直接将尉迟恭评在了第七名的位置上。而和他同样作用的秦琼和程咬金等人,排名都要远在他之后。

但同时,正是因为功劳过大,后来尉迟恭也有些居功自傲,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甚至还在某次李世民举行的庆功宴上,差点把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给一拳打瞎了。

对于如此无礼的尉迟恭,李世民自然极为生气,但想到尉迟恭当年的那些功劳,李世民还是极力忍让,并未真正问责。后来,在李世民的敲打下,尉迟恭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收敛自己的锋芒,不再惹是生非。

到了晚年的时候,尉迟恭更是谢绝见客,一心在家颐养天年,沉迷炼丹。所以后来不管唐朝高层怎么乱,尉迟恭都再没有卷入这些斗争当中,最后得以善终了。

纵观尉迟恭的几次救驾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这几次救命之恩,虽然没有演义小说里说的那么传奇,但每一次都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尉迟恭,李世民能不能活着,都是一个问题,自然也就没有后面的贞观之治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尉迟恭对于历史的影响,确实也要比其他武将更大了。

标签: 尉迟恭

更多文章

  • 尉迟恭五十多岁了,李世民却要将公主许配给他,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尉迟恭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昌盛的王朝之一,在唐高宗的领导下建立了大唐盛世,许多小国纷纷前来附庸。可李世民坐上这个王位,也是付出了许多心血。李渊有四个儿子,当时他们争夺太子之位十分激烈。而李世民的当上太子都得益于他知人善任。这其中的功臣就包括尉迟恭。他在很多场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李世民最终登上正统地位奠

  • 此人是唐太宗钦定的隋唐第一名将,排名远高于秦叔宝、尉迟恭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尉迟恭

    唐太宗晚年时评定了一个开国功臣排行榜,即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二十四功臣名单如下:左武卫大将军长孙无忌、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孝恭、左仆射杜如晦、谏议大夫魏徵、右仆射房玄龄、尚书高士廉、尚书尉迟敬德、鹤城太守李靖、尚书令萧瑀、颇炉将军段志玄、尚书刘弘基、洛阳郡守屈突通、荆州长史殷开山、右武卫上将军柴绍

  • 李建成被杀后,尉迟恭为何还砍下他头颅?从中可以看出他粗中有细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尉迟恭

    大家知道李世民身为一代帝王,也算是马背上得天下的,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箭术了得,他的箭术也后来其实一定程度上也为他能够成为帝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说到他能够当上帝王,还要从玄武门之战开始说起,众所周知当时本应该称王的应该是李建成,因为他是名副其实的太子。不过虽然李建成是太子,但是他的声望远远没有李世

  • 尉迟恭恐吓皇上,射杀皇子,为何人生还那么完美?因做到了这三点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尉迟恭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唐朝大将尉迟恭当成一位粗人,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大多是勇猛、粗鲁等,以至于得出一个结论,幸亏尉迟恭的老大是李世民。由于李世民年轻,能熬死他,所以这才得了个善终,不然换成朱元璋般的老大试试?这其实是对尉迟恭的一个误读,因为人们在分析尉迟恭的时候,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李世民身上,以李世民为出

  • 尉迟恭到底有多狂妄?在酒宴上殴打唐太宗堂弟,最终被退休16年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尉迟恭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六年九月,庆禧宫举行了个私人宴会,宴会上除了皇上李世民之外,还有一些皇亲国戚和开过大臣和忠臣们。宴会上,除了喝酒吃饭之外,还有歌舞作诗,气氛很是融洽。可是好景不长,一件事发生了:开国武将尉迟恭因为别人的座位比自己的上,比自己的地位更重骂了一声,刚好李道宗过来劝解他,谁知尉迟恭还

  • 程咬金最强一战,换做尉迟恭秦琼来打,无法全身而退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尉迟恭

    程咬金最强一战,换做尉迟恭秦琼来打,无法全身而退导语:随着民间话本艺术的兴起,很多历史上的经典事迹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时至今日,流传度最广,也最值得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想来也只有千古一帝李世民的故事了。众所周知,李世民生逢乱世,却能凭借着自己卓越的谋略帮助父亲李渊打下了整个大唐繁盛的基

  • 同为门神 为何尉迟恭在凌烟阁排名第七 而大将秦琼排名垫底?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尉迟恭

    说起唐朝的名将,就必须说起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里面有很多大家熟悉的人物,比如《西游记》中斩龙王的魏征、托塔天王李靖以及门神秦琼、尉迟恭等人。今天我给大家重点说说排名第七的尉迟恭跟排名垫底的秦琼,大家都知道秦琼和尉迟恭是一对门神,但是为何他们两的排名相差这么大呢?我们先说说这两人为何会被封为门神,相传

  • 尉迟恭得知李世民要将女儿嫁给他后,赶紧开始修道,并称想要成仙

    历史人物编辑:安然谈史标签:尉迟恭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此人不仅开创了大唐盛世,并且在李世民的时代,中国也成为了国际的中心。而李世民作为一代帝王,自然也有一代帝王的通病,例如猜忌功臣。在李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一众手下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其后李渊并没有将李世民立为太子,但是这也阻挡不了李世民在众位

  • 李世民乃千古明君,为啥秦琼却常常告老称病?尉迟恭是最好案例

    历史人物编辑:微阁说史标签:尉迟恭

    自古以来,能被称作千古明君者,实在是寥寥无几。在他们中,有的人功绩盖天,却难掩其恶行,如朱元璋、刘邦等帝,便曾大肆屠戮功臣,造成桩桩惨案。如秦始皇这等“造化通神”之帝,其脾气却也暴怒无常,其严苛的律法更曾令百姓苦不堪言。但与众帝不同,唐太宗李世民,则堪称千古明君。在开疆扩土方面,他在尚未登帝时,便用

  • 尉迟恭和程咬金儿子,均可陪葬昭陵,秦琼儿子为何不能陪葬昭陵?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尉迟恭

    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新唐书·列传·卷十四》这是《新唐书》对唐朝名将秦琼的描绘。古代陪葬制度,同殉葬制度完全不同。殉葬是一种残忍的封建制度,以剥夺他人的生命权,满足权贵们的享受。而陪葬制度则是古代一种莫大的荣誉,能够陪葬在皇帝身边,是整个家族的荣耀。因此只有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