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血色开皇》第08集,大恶侯景

《血色开皇》第08集,大恶侯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美食香菇朵 访问量:4679 更新时间:2024/1/15 18:23:20

南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四月。

侯景,伤了。

这个给南梁带来灭顶之灾,令江南成为人间地狱的魔鬼,终于伤了。

两个月前,王僧辩、陈霸先联手,在建康石头城击溃侯景叛军最后有生力量,侯景率数十心腹,仓皇逃往晋陵(今江苏常州)。

在晋陵,侯景搜集到千余残兵,未及喘息,王僧辩手下将领侯瑱(tiàn)率军五千急追而至,侯景只得再奔吴郡(今江苏苏州)。

侯瑱紧追不舍,从吴郡追至嘉兴,又从嘉兴追至松江,终于追上了侯景。

两军才一交战,数千叛军就土崩瓦解,侯景只得率心腹手下逃亡出海。

由于追兵甚急,侯景等人只找到两条小艇,不够数十人乘坐,侯景也是绝情,直接将自己两个儿子推入海中,这才率人上船。

在海上漂流数日,侯景一众手下彻底对侯景失去了信心,船行至胡逗洲(今江苏南通东南海岛)时,众人群起发难,在船上将侯景害伤,一代恶魔就此殒命。

身体送至建康,王僧辩对如何处理侯景尸身很花了一番脑筋。

首先,他把侯景双手砍下,送往北齐高洋处,意思很明白,侯景在北朝白手起家,所以将其双手奉还,同时警告北齐;

然后将侯景首级砍下,送往江陵萧绎处。萧绎将侯景首级悬挂在江陵闹市示众三日,再放到锅里煮熟后刷上漆,收入武库保存;

至于侯景的身体,王僧辩命人在腹中塞满盐,丢弃在建康街头。这下全城轰动,所有的人都赶来争抢撕咬侯景的血肉,连被他强娶为妻的溧阳公主也在人群中一起争食。

侯景血肉被建康百姓吃光,但更多人仍不解恨,王僧辩就将侯景骨骼火化,骨灰送给受难百姓,人们将侯景骨灰混在酒中喝下,可见对侯景的恨意之深。

侯景留在北齐的女子儿女也早就被高澄杀光,由于手法过于残忍,考虑到读者感受,本文就不过多描述了。

写到这里,有必要暂停一下,对侯景这个历史人物作一个全方位的事发和总结,毕竟在《敕勒悲歌》、《关陇长风》、《血色开皇》三部曲中,侯景都占有大量篇幅,他对历史的影响甚至不在高欢、宇文泰之下。

侯景,起于怀朔,与高欢自幼交好,小高欢七岁。

侯景

他出生时,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离去不久。梁武帝萧衍刚刚灭齐称帝,建立南梁。这个时候,正是北魏国势最强盛,但危机也正在快速酝酿的时期。

此后六镇之乱、河北之乱陆续爆发,尔朱荣崛起,侯景与高欢同在尔朱荣麾下效命。高欢击败尔朱集团后,侯景投奔高欢,从此为高欢征战沙场,屡建奇功,成为东魏战功最高、权力最大的军界一哥。

侯景主要有三个标签,即:善战、诡诈、残忍。

首先,侯景具有极强的军事天赋。

当初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人物,侯景拜在兵法大家慕容绍宗门下,精研兵法。在很短时间内,侯景就掌握了兵法的精髓,以至于有时连慕容绍宗都要反过来向他请教。

纵观《北史》,勇猛善战的将领很多,但认真学习过兵法,具有扎实过硬军事理论素养的将领却极少,只有东魏的慕容绍宗、侯景、刘丰生和西魏的于谨、李弼、李远等寥寥数人。

所以侯景经常耻笑勇猛绝伦的高敖曹、彭乐有勇无谋,行军打仗只能像野猪那样奔突乱窜,成不了大事。

高敖曹、彭乐皆勇冠一时,景轻之,曰:“此属皆如豕突,势何所至!”——《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五》

侯景具有自身鲜明的军事风格。

首先,他很善于打穿插突袭的破袭战。滏口大战中,侯景身为尔朱荣的前锋,能够突入百万军中生擒葛荣,靠的不是猛打猛冲,而是批亢捣虚、见缝插针的高超技战术水平;

又比如在南梁刚刚造反的时候,侯景能够果断跳出梁武帝的四路大军合围,以八千人奇袭建康,一举将偌大的南梁帝国都城攻陷,创造了奇迹。

《北史》中关于侯景长途奔袭作战的事例比比皆是。

其次,他也很善于指挥大规模兵团的运动战。沙苑之战前,侯景曾提出将大军分为前后两部,有序进兵的建议,可惜高欢不听,如果听了,沙苑之战东魏未必会败得那么惨。

沙苑惨败后,西魏大举入侵东魏,河南大部沦陷,是侯景指挥十万大军发起反击,一月之内,收复河南所有州郡,并将独孤信包围在洛阳金墉城。

再次,侯景还善于打硬碰硬的阵地战,最典型的就是东、西魏河桥大战。

当时高欢还在晋阳南下驰援洛阳的路上,河桥之战就已经爆发,东魏全军由侯景独立指挥。

侯景在河桥与邙山之间布阵,与气势正盛的宇文泰大军对决。

景为陈,北据河桥,南属邙山,与泰合战。——《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四》

我专门查了一下,河桥与邙山最近的直线距离都有三十公里,如此辽阔的战场,如此庞大的阵势,以当时的通讯条件,对统帅的全局观和应变能力绝对是极大的考验。

东、西魏置陈既大,首尾悬远,从旦至未,战数十合,氛雾四塞,莫能相知。——《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四》

但侯景能总揽全局,合理运用战术,沉着指挥,经过整整一天数十回合的厮杀,终于堂堂正正地将宇文泰大军击溃,这种胜利的含金量实在远高于用计和偷袭,是身为名将最有说服力的试金石(详见《新·关陇长风》第十集《天才侯景》)。

最后,侯景对具体战术的运用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涡阳之战时与慕容绍宗斗法,利用风向顺逆、兵种相克、破解火攻等一系列微操作令人眼花缭乱,说明侯景对战争的领悟已经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纵观侯景一生,败在他手下的名将数不胜数,宇文泰、于谨、贺拔胜、独孤信、李虎、赵贵、杨忠、李远、高岳、韩轨、斛律光、段韶、柳仲礼......,等等等等。

当然,侯景也遭遇过三次败绩。第一次是叛离东魏的涡阳之战,虽然侯景在交锋时不落下风甚至略占上风,束手无措人心涣散,最后败于慕容绍宗的心理战;

第二次是巴陵之战,面对王僧辩的顽强抵抗,受制于天气炎热、地理环境和瘟疾病,铩羽而归;

第三次是石头城之战,以万余残兵对抗王僧辩、陈霸先联军,居然也能逼到“殊伤战”的地步,最终寡不敌众,终于败北。

由此可见,如果在两军实力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当时世上几乎无人可以正面击败侯景。

再来看侯景的第二个标签:诡诈。

当然,“诡诈”这个词其实与“机智”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感情色彩的区别,由于侯景实在是恶贯满盈、罪恶滔天,所以只能用“诡诈”形容。

侯景的诡诈首先表现在他很善于在信息通讯上做小哥,其中有三次最为成功。

第一次发生在邙山之战。当时东魏的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将虎牢关献给西魏,引发了东西魏邙山大战,西魏虽然战败,但虎牢关还在高仲密的心腹守将手里。

当时宇文泰曾写信给虎牢关守将,让他坚守待援,但书信被侯景截获,他立即叫人模仿宇文泰笔迹,伪造一封书信,让虎牢守将赶紧撤往西魏,守将见信果然上当,侯景不费一刀一工具,收复虎牢。

第二次是在高欢伤后,高澄伪造了一封高欢写给侯景的书信,请他回晋阳。

但侯景多年前就与高欢有过秘密约定,两人书信往来一定要加注一个秘密符号,以防别人离间。如今侯景一看信上没有秘符,就知道是高澄要向自己下手,于是断然起兵反叛。

第三次是投奔南梁之后,当得知南梁与东魏在秘密和谈,侯景为了探知萧衍对自己的真实想法,伪造了一封高澄写给萧衍的书信,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

萧衍见信后回复:“东魏早上送还萧渊明,南梁晚上就可以交出侯景。”侯景看了回信,这才掌握了萧衍的真实想法,于是下决心造反。

以上事迹充分说明,侯景对信息通讯的安全极为重视,也极善利用信息做小哥,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但从这几件事中也可以看出,侯景虽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忠臣,但其实也不能断言他就是天生的反贼。

侯景一生,除了高欢,似乎无人不反,比如反叛尔朱家族,反叛高澄,反叛西魏,反叛南梁,但仔细分析,其实都各有原因。

尔朱家族贪酷暴虐,人心丧尽,高欢起兵推翻尔朱暴政,侯景事后响应,这似乎不能给他扣上“反贼”的帽子;

侯景和高澄长期不睦,高澄决定先下手为强,准备除掉侯景,侯景当然不能束手待毙,只能奋起反抗,这似乎也不能算“谋反”。而且涡阳之战中,他对斛律光、段韶颇有关照,说明他对东魏还是有感情的;

对西魏宇文泰,侯景本就是虚与委蛇,宇文泰对侯景也没安好心,双方都是各怀鬼胎,互相利用,也谈不上反叛;

萧衍为了换回自己的侄子打算出卖侯景,被侯景察觉,这才一不做二不休,起兵作乱,也可以说事出有因。

所以,但凡真心对待侯景的人,比如高欢,侯景还是忠心臣服,誓伤效忠的。只是对那些敢打他主意的,他才会毫不留情地反击。

欢使将兵十万,专制河南,随机防讨,杖任若己之半体。——《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五》

当然,侯景确实经常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这也可以看做“诡诈”的表现。

比如反叛东魏时,同时向南梁、西魏称臣,脚踩两只船,首鼠两端;

又比如围攻台城时,时而投降,时而反目,花样百出,把一伙南梁的“书呆子”、“老实人”骗得团团转。

这些反复无常、毫无信义的行径,固然令人鄙夷厌恶,但客观来说,也是侯景挣扎求生的束手无措之举。

为了生存,为了获取胜利,不行诡诈之道,难道要雅致从容,要温良恭俭让吗?

再来看侯景的第三个标签:残忍。

侯景的残忍是毋庸讳言,毫无争议的,不过他那些花样百出、令人发指的暴行,本文就不过多描述了,只对侯景的残忍做一些分析。

其实,对政治人物来说,理智是摆在首位的,在他们看来,任何事物都有价值(包括长远价值)可以衡量,从而做出取舍,在取舍过程中必然少不了杀戮。

秦始皇、汉高祖、隋文帝,到唐太宗、武则天、明太祖,无不是杀伐果决之人,人命对他们来说只是政治天平上的砝码而已。

但时尚的政治家首先是有一个政治理想,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使整个天下向着他心目中好的方向发展,为了这个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被仁义束缚,可以摆脱那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大胆行事。

而侯景却不是,他的残忍嗜杀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为杀而杀的放纵。

比如刚刚攻入建康,侯景还能够约束军纪,但随着进攻台城受阻,军粮又不足时,就开始纵兵劫掠,甚至把百姓作为军粮,公然日夜屠宰。

也许有人会说,张巡守睢阳也吃人,侯景也是迫于束手无措。

但其实不是,张巡是被围的一方,没有退路可言,而侯景却远远没到这一步,作为占据主动的一方,轻易采用这种突破人生的手段,从长远利益考虑,是极不明智的。

此后,侯景又对手下将领下令,但凡攻破城池,一律屠城,企图通过杀戮来建立威信。

结果反而导致三吴地区的百姓一扫侯景刚刚作乱时的懦弱,反抗越来越激烈,也使得侯景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稳固的后方,以至于巴陵一败,实力就迅速从巅峰滑落,再也无法翻身。

那么侯景的残忍是怎么产生的呢?

其实,侯景在东魏时,并没有什么残忍的记载,当然也可能有高欢的约束,不敢乱来。

但在南梁作乱期间,侯景的残忍我认为主要来源于自卑,来源于野蛮对文明的束手无策,从而激发的仇恨。

刚到南梁时,侯景曾向梁武帝要求娶王谢家族女子为妻,萧衍的回答是:“王谢门第太高,你应该向朱张以下的门第去求亲。”

所谓“朱张以下”,就是“王谢袁萧顾陆朱张”八姓都不可以,你侯景只配娶寒门庶族女子为妻。

其实这在萧衍看来,倒不是有意挖苦侯景,毕竟从东汉以来,门第观念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侯景一个连自己祖父都不知道是谁的胡人,让你娶寒门庶族女子为妻已经是相当宽容厚爱了。

但正是这句无心之语刺伤了侯景,他才愤而说出:“将来我要把全江南的女子变成我的奴隶!”

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景恚曰:“会将吴儿女以配奴。”——《南史·卷八十·列传第七十》

“你越看不起我,我越要作践你!”这应该就是侯景爆发出惊人残忍的导火线。

之后,侯景攻破台城面见萧衍,明明是胜利者,侯景却战战兢兢、汗如雨下、张口结舌、举止失态,这其实是侯景内心极度自卑的表现。

他一心向往高贵却始终无法企及,因为在乎,所以紧张,因为紧张,所以痛恨,才会心性扭曲,作出无数令人发指甚至令人作呕的恶行。

就像现在的网络上,越是言论极端的人,现实中越是自卑一样。

最后对侯景之乱作一个分析和总结:

侯景之乱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如果萧衍一开始就拒绝侯景来投,或者剥夺他的兵权,让他像其他北朝投降过来的将领一样在建康闲居,侯景也是无所作为的。

错就错在萧衍又想利用侯景,对他有求必应,大力扶持;又想出卖他去跟东魏交换自己的侄子,这才导致侯景有机会、有能力掀起大乱。

但侯景之乱之所以会愈演愈烈,演变成一场无法控制的灭顶之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萧衍作为南梁的主要领导,确实年老昏聩,年轻时的判断力、决策力荡然无存,再加上太子萧纲和佞臣朱异等人各种误判,导致南梁朝廷在应对措施上昏招迭出,错过了无数次平定叛乱的机会;

第二,南梁长期偏安,武备废弛,梁军的战斗力严重下降,面对嗜血的侯景,常常闻风丧胆、望风披靡,给了侯景不断坐大的机会;

第三,萧衍对宗室亲人无原则的慈爱,换来的却是子侄们对他的痛恨。

那些手握重兵的宗室藩王眼睁睁看着萧衍被围台城长达半年之久,真心救驾的一个都没有,反而互相讨伐,自相残杀,使侯景能够长久地围困台城。

台城与其说是被侯景攻破,不如说是守城之人全部饿伤后沦陷。

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一个如此仁爱的长辈,为什么所有的晚辈都巴不得他去伤?如果是为了当皇帝,为什么连他的女儿和很多旁支宗室也会背叛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

第四,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南梁繁盛的表象下,萧氏皇族和世家大族盘根错节,沆瀣一气,百姓生活困顿,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怨沸腾。

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侯景八百人来投,却有八千人造反,攻破建康台城时就有了十万人马,巴陵之战前更发展到二十万之众。

如果侯景能够有高欢的高超情商,学到他笼络人心的手法,或者有宇文泰的理性克制和政治智慧,不是那么一昧暴虐杀戮,就算不能真的改朝换代,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土崩瓦解。

以上四点,就是侯景之乱所以酿成如此惨祸的主要原因。

但有人说,南梁如此虚弱,就算没有侯景作乱,北朝也可以轻易灭亡南梁,这个说法我也是不同意的。

侯景作乱是利用了南梁内部矛盾重重的机会,才进行得顺风顺水,如果是北朝作为外敌入侵,情况又完全不同。

比如换成是尔朱荣、高欢率大军来攻,那么萧氏藩王必然会在朝廷的统一指挥下,奋起反击。

因为他们知道,北朝一定是要灭亡自己的地方,自己如果袖手旁观,绝不可能有好下场。

南朝百姓也会坚定支持朝廷抗击侵略,因为此时胡汉矛盾依然尖锐,南方汉人绝不会甘心接受北方胡人的统治,一定会誓伤抗争。

所以,直到三十年后,经过长期胡汉融合后的隋朝发动灭陈战争,江南几乎没有抵抗就被统一,因为北方政权的胡人属性基本已经消失,这才心甘情愿地走向了大一统。

所以还是那句话,政治是根本,军事是延续,看待一切历史问题,都应该从政治上去寻找答案,而非简单地说那个皇帝英明不英明,那个将领能打不能打。

最后聊聊侯景之乱的影响。

首先当然是人口的急剧丧失。有研究表明,侯景之乱导致南梁伤亡人口高达四百六十万,还有五百多万伤残。

当然,这里面有灾荒,以及镇守各地的萧氏宗族连绵不断的内斗,互相攻伐造成的伤亡,但归其原因,还是侯景引发。

如果没有侯景作乱,以南梁的富庶,有官府的赈济,至少不会成到十室九空,白骨成山的地步。

但同时,由于侯景对世家大族特别仇恨,杀戮特别凶残,导致原本强大的门阀势力遭受致命打击,某种程度上,给了像陈霸先这样的寒族出身者的机会,也为将来隋唐消除世家门阀,推行科举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个影响就是南梁国土的丧失。侯景之乱期间,高澄、高洋就连续向南梁用兵,占据了南梁的淮泗地区,把边境线推进到了长江流域。

而闷声发大财的西魏,更是牢牢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成功夺取了汉中、巴蜀以及汉东平原,成了侯景之乱最大的赢家。

东、西魏的趁火打劫,彻底打破了南北形势的平衡,不仅使南朝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极度缩水,更新的的是丧失了秦岭、淮河的战略屏障。

此后,不管是北周消灭北齐,还是北齐消灭北周,北方政权都可以沿长江东下,南朝门户洞开,在战略上处于极度被动的局面。

从这个角度讲,侯景之乱也算是加速了我们走向大一统的步伐。

第三个影响则是文化方面的。

永嘉之乱后,中原世家大族纷纷南迁,南朝的文化一直远超北朝。

即使北魏以及后来的东魏、北齐也有过奋起直追的时期,但在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上,终究无法与南朝相提并论。

但经历了侯景之乱,江南世家大族遭遇灭顶之灾,自汉朝以来的积累的文化成就也同时遭遇浩劫。

再加上后来梁元帝萧绎被西魏灭国,焚毁藏书,整个南朝的文化积淀几乎荡然无存。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其实是我们科学技术最为发达的时期,尤其在数学方面成就之高,即使后世唐宋元明清都无法企及。

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原因就在于侯景之乱对南朝的破新,世家大族几乎灭族,新的典籍被焚毁,学术研究无法被传承,导致中断甚至再也无法恢复。

从这个角度讲,侯景之乱的影响足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相提并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难怪前几天有位大学教授说:“我们学习的所有公式定理都是西方发明的。”在网上引起很大的争议。说起来,侯景之乱的影响甚至延续到了今天。

总之,侯景之乱总算是结束了,但南朝的乱局会就此结束吗?且看下回分解。

标签: 侯景

更多文章

  • 乱世侯景:以八百残兵灭南梁,饿死梁武帝,称帝后被群殴死无全尸

    历史人物编辑:玮哥讲史标签:侯景

    547年,高欢死后,东魏有一个大将便再也没有对手了,他就是侯景。纵观高欢的手下,大多是一些有勇无谋之辈,没有一个能与侯景抗衡,这也是侯景野心勃发的资本。对于这一点,高欢早有预料,于是他生前就告诉自己的儿子高澄:“侯景必反,只有一人能与之匹敌,那就是慕容绍宗,我死之后你要重用他,他定能为你所用。”慕容

  • 侯景是被冤枉的?侯景之乱是被逼出来的,而梁武帝成了神助攻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侯景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在涡水大败,当时身边带着八百残兵,可是谁也不知道就是这惨败后,侯景靠着这八百残兵就将大梁搞得焦头烂额。而说到侯景之乱,肯定很多人都会说侯景是“逆臣”。“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咏怀古迹》就连我们的杜诗圣,在《咏怀古迹》中都将“侯景”定性为无赖,那搜史君

  • 死于大舅哥之手的侯景

    历史人物编辑:孙北京标签:侯景

    看罢徐仁修《探险路上的情书》之婆罗洲的华人一节,心情久不能平。徐仁修的感慨在于,华人之不团结。在印尼西爪哇如此,在婆罗洲依旧如此。婆罗洲分属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三个国家。西爪哇的华侨把台湾的华人骗来合伙办厂,厂有了规模,上了轨道,假意殷勤,让合作伙伴回台搬来家小。临行之际,赠送很多礼品。等到

  • 二易其主的侯景,众人憎恨的侯景,为何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夢玲说生活标签:侯景

    侯景之所以出名,那是因为他领兵起义反了萧衍的缘故。说实话的,如果侯景不是有着一举动的话,估计没什么人知道他,并且他并不是多么英俊的人,带兵打仗的话,也有其他的珠玉在前,别人也看不到他出彩的地方。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居然二易其主,给自己找了两次靠山,说起来也算是个厉害的人物。侯景只是一个普通的被鲜

  • 梁武帝对侯景有再造之恩,为何侯景还要将萧衍活活饿死在台城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侯景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侯景这个人就是来捣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天下三分,强大的北魏王朝被权臣高欢和宇文泰两个人分成了东西两个魏国,而南方则进入到了南朝的梁武帝时期,这三方三足鼎立,一时间谁都灭不了谁,不过最强大的还是东魏,毕竟在高欢的把持下,东魏占据了当时最繁华的中原地区。最弱小的则是西魏了,因为他

  • 侯景之乱怎一个“乱”字了得?野心家各有所想,还有他乱上加乱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侯景

    侯景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叛将,达到了叛徒的最高境界;他创造的“侯景之乱”,使得当时本来就四分五裂的社会,更加乌烟瘴气;一时间兵荒马乱,百姓苦不堪言;然而侯景之乱还有一个重要的帮凶,他把叛乱带来的负面效应扩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给全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侯景家乡是北魏怀朔

  • 穷途末路的侯景何以横行江南?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侯景

    侯景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它不仅仅是改变了南北朝的政治格局,更是摧毁了江南自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为之后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这其中的代价是繁华的江南之地几为废墟,以及百万的生灵涂炭。区区一个侯景,何以有如此大的能量,竟然能够把江南搅得个天翻地覆呢?侯景,羯族,据传为西域来中原

  • 风云南北朝之侯景之乱:梁武帝给侯景下套,没想到被侯景反噬了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侯景

    侯景这个南北朝搅屎棍,是谁见了也不待见的主。早年这哥们跟着北魏大丞相高欢混,高欢活着还能镇得住他,高欢前脚刚死,侯景后脚就背叛了高欢的儿子高澄。侯景觉得高澄是个鲜卑小儿,压根就不足以统领四方。高澄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二话不说就要灭了侯景。侯景也不是傻瓜,立刻撒丫子跑路了。他最初打算投奔西魏宇文泰,连

  • 两朝风云朝廷大臣对侯景叛乱示警,为什么萧衍姑息纵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侯景

    侯景先叛魏后叛梁,对南北朝三国的局势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也使得南朝从此一蹶不振,走上了下坡路。侯景的叛乱对东魏造成的损害还能够勉强承受,但对南梁的损害却是近似于灭国的。侯景的叛乱将整个南梁的门阀士族和朝廷军队卷入其中,陷入了国家大乱的境地,甚至于连都城建康和萧衍的皇宫都沦陷了。这样毁灭性的打击是南梁难

  • 都说陈叔宝是个非常荒唐皇帝,那他到底有多荒唐?荒唐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陈叔宝

    陈叔宝有多荒唐呢?别的不用多说,只说一件事,就足以彰显这个人荒唐到了什么地步。大将萧摩诃可以说是南陈最后一根擎天大柱。而且,陈叔宝能登上帝位,萧摩诃功不可没。当年陈宣帝陈顼病重时,陈叔宝和二弟始兴王陈叔陵、四弟长沙王陈叔坚一起入宫侍疾。始兴王陈叔陵早就看荒唐无耻的陈叔宝不顺眼了,他阴怀异志,在宣帝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