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侯景惨败洞庭湖:北方人终究打不过南方人的水军

侯景惨败洞庭湖:北方人终究打不过南方人的水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小康 访问量:1899 更新时间:2024/1/14 3:44:45

侯景发动叛乱后,攻克台城、生擒武帝、击败各地援兵,占领了江东半壁江山。

纵观整个南朝,只剩荆州刺史、梁湘东萧绎这个最强大的实力派。侯景挥师西进,连克江州、郢州,兵锋直指荆州。双方在巴陵进行了一场大战,而这场大战,将决定整个南朝的命运。

一、两军对峙巴陵城

得知叛军西进,湘东王萧绎令王僧辩统领巴州刺史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龛、宜州刺史王琳、郴州刺史裴之横诸将,倾其主力东下与叛军决战,大军进至巴陵据城固守。

侯景攻略江东

551年4月,侯景闻知王僧辩大军屯于巴陵,便尽发主力西上进攻,大将宋子仙率1万人直指巴陵,侯景自率主力水陆并行进攻巴陵,任约率一部偏师沿陆路向江陵(荆州首府所在地)方向进攻,只留丁和以5000兵守江夏。郢州至巴陵沿江的城戍不敢抵抗,纷纷望风投降。叛军兵锋直抵巴陵城下。

巴陵城在洞庭湖之北八十里附近,是荆江、沅江、湘江三江合口入长江之处,水势浩大,江湖重险,历来是荆湘之间的要害之处。盖因其地扼住长江主要航道,任东来西往之军,都不敢越此而过。

宋子仙先锋骑兵到达城下,探查巴陵城守的虚实。

王僧辩命诸军用心戒备,作出一副内紧外松的样子,叛军在城下大呼:“城中守将是谁?”城上答曰:“是王领军。”王僧辩官授领军将军,故有此称谓。叛军又说:“何不早降!”王僧辩亲自上城调戏叛军:“你们想打江陵只管去,我这个小小的巴陵城不会碍着你们什么。我家老小百口都在湘东王那里当人质,我哪敢随随便便投降你们。”

洞庭湖

叛军在江南已经习惯了逮谁灭谁的节奏,对巴陵区区小城自然没放在眼里,二话不说便支开架子围攻。围攻的路数和攻建康台城没有什么区别,仍旧是四面一齐攻城。

作为荆州军中头号大将,王僧辩这时展示出定海神针般的功能。

叛军到达之前,他便令城外公私船只都沉于城外江中,堵塞敌军乘水师迫城的通道。

巴陵城外水道纵横,江面开阔,如果任由叛军水军来去,攻城兵力可直接经水路投送到城墙下,节省出来的人力将直接倾泄到巴陵守军的头上。而现在,陆路替城中大兵们消耗了相当一部分叛军的体力。

叛军四面肉薄攻城,王僧辩惩于台城攻防战时梁军死气沉沉的教训,令守军擂鼓呐喊自壮声势,煽惑的城中士气大振。城上滚木檑石雨点一样砸下来,叛军远道来攻,没有带够攻城器械,士兵伤亡甚多,于是只好暂时撤退。

二、王僧辩坚守巴陵

王僧辩乘士气正盛,派轻兵出城挑战,侯景亲自到城下指挥战斗。王僧辩则佩戴绶带,坐着乘舆,带上全副鼓吹仪仗,大大摇大摆地在城头上巡视,一副混不在乎的样子。

这股十足的大将派头极大激发了守军的士气,连侯景这种久经沙场的老狐狸都佩服王僧辩的手段确实高明,不知他有没有后悔当时在台城接见王僧辩时没杀了他。

岳阳楼

叛军悉力围攻巴陵,王僧辩守城行有余力,不时派兵出城挑战,双方各有胜负。这场苦战持续到551年5月,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叛军粮草枯竭,难以支持,而且随着暑热来临,瘟疫开始流行起来,叛军减员日渐严重。

城中形势也好不到哪去,王僧辩勇则勇矣,军队毕竟是有血有肉的人组成的,经过长达一个月的高强度战斗,守军精神意志和体力也快到极限。这种关键时刻,谁能撑的更久,胜利的天平就倒向谁。

萧绎唯恐王僧辩有失,派大将胡僧祐率军援王僧辩。荆州作为南朝数百年来最强方镇之一,地大兵强财帛丰厚的威力此时方才体现出来。萧绎经营荆州25年(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授荆州刺史),号令统一,秩序稳定,人力物力财力积累的相当可观。以侯景百战百胜之兵,举全吴之财力,在巴陵城打到现在已濒临崩溃,而荆州在郢州大军遭到重创、主力苦战于巴陵之余,尚能派出援军,叛军这仗真是没办法打下去了,相信此时侯景的内心是崩溃的。

大军行前,萧绎反复告诫胡僧祐,中途如果遇到叛军,叛军要水战的话就攻而克之,如果要步战,就避而不战,直奔巴陵。这番话是针对叛军水军弱而步军强的特点而说,确有一定道理。

任约此前被分派率偏师攻江陵,据后来情况看,任约所部并没有迅速进攻,可能只是部署在巴陵以北,作出攻江陵的架势,实际意图可能只是威慑江陵不敢轻举妄动。荆州援军出发后,侯景命任约率5000精兵阻击。

南方战船

胡僧祐率军行至芊口(在今湖北华容),双方遭遇。胡僧祐严格执行了萧绎的命令,他避开叛军兵锋,率军沿水路急进。任约则掉头紧紧咬住胡部,一直追到赤沙湖边的赤沙亭(在今湖北南县)。

现在的南县是长江泥沙冲出来的平地,但当年还是一片浩渺的湖区,赤沙亭三面临水,水面开阔,是水军作战的极佳阵地。此时信州刺史陆法和率本部援军也到达赤沙亭,胡僧祐于是决定在此决战。胡、陆两部兵力仅2000余,但久在江陵养精蓄锐,况且水战正是其所擅长,部队士气非常旺盛。

三、水上战斗最终决定胜负

551年6月甲辰,胡僧祐指挥部队在赤沙湖水面上展开阵形,以大舰攻任约。

陆法和先前隐居在江陵,像苦修僧人一样在山间居住。每当天下有大事发生,他就神神秘秘地出来预言,由于他观察形势比较准确,所作预言很多都应验,当地人几乎把他当作神仙一样。

巴陵战前他主动从深山老林里钻出来找萧绎请战,得到允许后纠集800多洞蛮子弟赶赴前线。大战在即,陆法和故作镇定,带了一只轻舟顺流而下到叛军阵前观察情况,船一直行到任约军前一里才往返回。

或许是陆法和观察到任约军阵的弱点,回来之后,胡僧祐把攻击阵形稍作改变,大舰前先派出火船,放过去要烧叛军的船只,不料东南风大作,火船到不了敌阵,反而把自己烧了。

火攻不成便展开硬攻,两军交战具体经过不详,叛军当场被击溃,士兵们争相逃命,很多都掉水里淹死,任约逃的不知去向。陆法和又站出来神神秘秘地说:“明日午时就抓住他了。”到了第二天午时,任约仍旧不见踪影,陆法和胸有成竹地说:“先前我在赤沙湖中的沙洲上建了一座寺庙,这是我留下的标志物,找到这个,就找到任约了。”

陆法和这番鬼话固然是胡说八道的,他常年在江陵隐居,哪里会闲的没事跑到距江陵数百里远的地方建一座庙。

但仔细一琢磨,其实是根据当时的特点作出的合理推断。6月份是长江流域的丰水期,赤沙湖水位上涨,许多沙洲以及沙洲上的建筑物都淹入水平面以下。赤沙湖附近水面极广,任约在水上战败,来不及跑回陆地,极有可能藏在水中。

军士们四下到湖面寻找,果然发现一座寺庙,任约就抱着寺庙的梁柱藏在水下,只露出鼻子呼吸,于是当场擒获任约。

任约战败的消息传到巴陵时,叛军主力还在拼尽全力进攻,侯景命令纵火烧巴陵的城栅,结果因为风向不对没起作用。

正在筋疲力尽之际,又听到这个消息,叛军的心理防线一下子崩溃了。侯景如丧肝胆,当夜烧营而退。不料屋漏偏逢连夜雨,豫州刺史荀朗从濡须口入长江截击侯景,大破叛军后军,船只前后不能相顾。

王僧辩指挥大军追击侯景,生擒叛军将领宋子仙、丁和,连同任约,三人都被送到江陵,萧绎赦免任约并用之为将军,宋子仙、丁和都被杀死。特别是丁和,由于侯景之乱就是从丁和到建康请降开始,为了发泄江南百姓的怨气,萧绎命人用铁钉钉丁和之舌,然后碎刮处死。

巴陵之战是梁朝平定侯景之乱的一个转折点,侯景丧失两员首将,被歼灭数万精兵,百战百胜的神话也被梁军一鼓戳破。

标签: 侯景

更多文章

  • 侯景乱世并非偶然,而是梁武帝做事太荒唐,亲手断送唐国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侯景

    梁武帝出身于南朝王、谢、袁、萧四大望族之一的兰陵萧氏,在齐和帝中兴二年四月,萧衍起兵代齐为帝,以禅让的方式在建康即帝位,改国号为梁。梁武帝自己也认为前期的统治是“我家国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就这样看似繁荣的治世,却被侯景区区八百铁骑攻破建康。侯景之乱加速了萧梁政权的瓦解。萧梁政权的瓦解并不是一朝一夕

  • 侯景一个低级官吏发动的叛乱,无意间改变天下格局,促使隋朝诞生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侯景

    侯景在归降梁国之前,曾经跟随过尔朱荣、高欢,而就是这样一个降将,靠着八百残兵一路发展,最终举起大旗反梁,起初的形式对大梁十分有利,但大梁没有一位能人可以把握时机,让侯景一路兵临城下。侯景攻破大梁都城后,进宫见梁武帝时,有一段对话,搜史君觉得特别有意思。又问:"初度江有几人?"景曰:"千人。""围台城

  • 石勒率领羯族在北方肆意掠夺,侯景之乱后羯族逐渐消失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侯景

    五胡乱华,一段汉民族的血泪史,一场百余年的噩梦。自司马氏八王之乱后,中原王朝由于内耗而国力大减,军事能力也因此一落千丈。此时,胡人趁火打劫,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为主的数个胡人部落入侵中原,北方汉人遭到了灭顶之灾。众多的胡人部族中,羯族人堪称是最残忍恐怖的一支。关于羯族人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学者认

  • 宇宙大将军侯景,为何要背叛全地图玩家?梁武帝是否太过分了?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侯景

    论叛徒,宇宙大将军侯景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位置,毕竟这位老兄几乎把全地图的玩家都给背叛了,就差背叛自己了。早年侯景是北魏北方六镇之一怀朔镇的军士,自幼好勇斗狠,战斗力惊人。这要是在和平年代,这样的人都不能放出部队,可一旦到了乱世,这样的人极有可能成为枭雄。六镇起义以后,侯景便投靠了枭雄尔朱荣,在尔朱荣

  • 侯景结局有多惨?尸骨无存,5个儿子被活活煮死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侯景

    古人说得好,好人有好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古代的人物有很多,侯景就是古代十恶不作的人,那么侯景的结局如何呢?侯景被杀后,双手被截下,脑袋被送到江陵,尸体暴露街头。最终尸骨无存,被分食殆尽。也就是说,侯景的结局是尸骨无存的,根本没有善终。在古人看来,这种人就是结局凄惨。没有得到善终的人,也是古人不愿意

  • 为何说侯景的出现让王谢二望族成为了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食趣美食标签:侯景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东晋南北朝时期,王谢在士族门阀时代可谓是金字塔顶尖的存在,但月有阴晴圆缺,再旺盛的家族都有衰败的一天,对王谢而言侯景之乱是他们两家族噩梦般的存在,那么为何侯景会对王谢那么愤恨呢?侯景原本是东魏权臣高欢的手下,在高欢在世时侯景忠心的对待于他,但他不愿意受到高欢儿子高澄

  • 侯景之乱,烂泥扶不上墙的南朝士族集团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侯景

    公元548年在受到东魏打击后,侯景带八百残兵进入南梁。梁武帝萧衍收获一枚定时炸弹。侯景最初也想融入南方士族统治集团,他向梁武帝请求和高门大族的王、谢通婚,但是遭到拒绝。后南梁又想卖侯景换回被俘的宗室萧渊明,此事被侯景知晓后,侯景决心再次叛变。侯景将根据地寿阳打造成一个大军营,同时勾结临贺王萧正德。同

  • 侯景之乱:饿死著名皇帝,灿烂的江南文明接近崩塌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侯景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秦汉大一统之后,魏蜀吴三分天下,三国末年,由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曾让中华民族回归短暂的统一。但两晋灭亡后,迎来了更加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公元534年,北魏一分为二,形成东魏和西魏,与此同时,南方的梁朝似乎更加繁荣,这三股势力曾一度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被人称为“后三国时代”。实际

  • 侯景之乱后的江南惨景:皇室被迫下嫁公主,人民百姓百不存一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侯景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八十六)萧纲在之前的故事里,我们已经讲了与《琅琊榜》里人物高度契合的梁朝皇子和皇侄——昭明太子萧统和临贺王萧正德。他们的归宿,与萧景禹和萧景桓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在剧中一直扮演着配角乃至滑稽角色的萧景宣呢?历史上,萧统死后,其同母弟萧纲继承太子之位。而这位太子爷,最终也成为了千

  • 《血色开皇》第08集,大恶侯景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香菇朵标签:侯景

    南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四月。侯景,伤了。这个给南梁带来灭顶之灾,令江南成为人间地狱的魔鬼,终于伤了。两个月前,王僧辩、陈霸先联手,在建康石头城击溃侯景叛军最后有生力量,侯景率数十心腹,仓皇逃往晋陵(今江苏常州)。在晋陵,侯景搜集到千余残兵,未及喘息,王僧辩手下将领侯瑱(tiàn)率军五千急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