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一篇新闻吸引了我,也就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发生了流血事件。
说是新闻其实也不算新闻了,早在三国时就有人因“医患关系”而丧命的,此人姓华、名佗、字元化,沛国谯郡人。
说起华佗在历史上相当有名,他是麻醉剂的最早发明者,那时不叫麻醉剂,而是叫“麻肺汤”。可惜后来失传了,咋失传的等一会再交代。
他临床经验丰富,大小手术做了无数次,比较著名的手术有:给吴国孙策手下的大将周泰治枪伤,手到病除。还有就是给关公刮骨疗毒治箭伤,关公当时名气很大,这次成功的手术给他带来了“神医”的称号。但以后发生的事,也是被这次手术影响所累,把命都给搭上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曹操头疼病又犯了,听说华佗是神医,于是快马加鞭请来了华佗。
华佗通过望、闻、问、切、得出了如下结论: “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
也就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找到病根,白搭。
曹操说:既然华先生找到病根了,给个治疗方案吧。 “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华佗说道。
果然是“神医”,给出的方案够“雷人”的。要不说技高人胆大吗。按现在眼光来看也是个大手术。
华佗为何出了这样一个手术方案呢?难不成华佗是为了实验他的麻肺汤?难道是推新药利润丰厚?其实都不是。华佗想给曹操除根,要除根必用重典。
患者曹操可没这样想,于是大怒道:汝要杀孤耶!”
佗曰:“大王曾闻关公中毒箭,伤其右臂,某刮骨疗毒,关公略无惧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
操曰:“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汝必与关公情熟,乘此机会,欲报仇耳!”
此时,患者曹操和神医华佗吵的不可开交。曹操情急之下给华佗安了个替关羽报仇的帽子,而不是讨论手术方案是否可行,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原来前几天刚安葬了关羽的头,他早看出了孙权欲嫁祸于他的阴谋。曹操那么聪明怎能上当。本来有气,又赶上砍树做恶梦的事。气上加气,疑心是有人替关羽报仇。又加上华佗说的话里有话,关羽如何如何……。
曹操发怒也不能全怨他,华佗说的话也不理智,毕竟,劈开脑袋咋也比刮骨疗毒手术大吧,曹操有顾虑和疑问也是合情合理的。华佗不应该拿这两次手术说事。更不应该拿这两人做比较且有嘲笑曹操之意。这事怨只怨两人都有过错。
手术没做成,患者曹操的病还那样。主治医生却被押入大牢,不久,华佗死于狱中,时年五十一岁。可惜华佗一生救人无数,到头来没人救了他。
前面说了“麻肺汤”这药方咋失传了呢?
原来,监狱看守吴押狱特别关照华佗,华佗心想我有啥可报答吴押狱的呢?于是就把载有“麻肺汤”内容的《青囊书》送给了他。希望他有一技之长,也好把他的医术发扬光大。
有一天,吴押狱辞了差役回家,欲取《青囊书》看习,只见其妻正将书在那里焚烧。吴押狱大惊,连忙抢夺,全卷已 烧的只剩 一两叶。吴押狱怒骂其妻。妻曰:“纵然学得与华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于牢中,要他何用!”吴押狱嗟叹而止。
自此,“麻肺汤”从没有出现过。这就是失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