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华佗,至今人们也经常用“华佗在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形容医生这一职业的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华佗曾经给关羽刮骨疗伤,同时创造了养生的五禽戏、发明了麻沸散,这是麻醉剂前身。在如今的现代医学中,麻醉剂被广为使用,而华佗在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发明出来,华陀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第七十五回记载了华佗给关于刮骨疗伤,描写了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的详情,华佗用利刀切开了关羽的皮肉,用刀刮去射入骨头中的箭毒,在期间,关羽饮酒吃肉,谈笑弈棋,神态自若,可以说留下来一段佳话。
同时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写到了神医华佗被曹操杀害,原因是曹操头疼病犯了,已经特别严重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华佗建议曹操喝了麻肺汤,然后用斧头劈开脑袋,做开颅手术,取出风涎,这曹操一听十分的生气,曹操不傻,觉得手臂可以刮骨没事,脑袋开颅了可就没救了,于是认定了华佗有刺杀之心,故而杀之。
要是华佗没有被杀死,想必能够拯救更多的人,因此很多人认为华佗是冤死的。但是其实华佗死的并不冤,曹操杀华佗是情有可原。
华佗谎称自己妻子有疾病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又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医术全面,擅长外科,精于手术,治病碰到用针炙、汤药无法治愈的疾病,便先让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等病人麻醉后施以外科手,剖破腹痛,割掉发病的部位。同时还在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科等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华佗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
华佗在三国时期,因为医术高明而众多周知,曾多次前往曹操那里给曹操看病,医治效果显著。于是曹操长期让华佗给自己治病,留下了华佗,曹操有着长期的头痛病史,每次发作,华佗总能给曹操医治好,“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长期这样生活,华佗感到厌倦,于是有一天华佗谎称自己妻子病重,需要回家探望。向曹操告别之后,暂时回家,过后再来,但是许久后曹操不见华佗回来,于是曹操派人请他,发现华佗的妻子并未生病,曹操知道自己被骗,华佗被曹操以欺君之罪判刑,荀彧这时还上前向华佗求情“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但是就算是荀彧的求情也无法保住华佗的性命,要知道在当时欺君之罪,能够依法诛杀,“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所以华佗欺骗曹操的行为,被曹操杀害并不是冤死。
华佗恃才傲物,性格原因
《三国志》中记载: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曹操觉得华佗是能帮他看好病,但是故意不给他治好,认为华佗恃才傲物。
华佗其实志不在做官,从文献《后汉书》中可以知道“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佗恃能厌事,独不肯至。”因为华佗不喜欢一直被人使唤,所以不愿一直留在曹操身边,任其驱使,这样不能再去治疗更多的人,空有一身医术不能医治更多人,这也是恃才傲物的表现。
不得不说华佗是一个十分有医德的人,曾经有这么一则记载,关于华佗救人的故事,华佗走在路上,偶遇有个人因为患咽喉堵塞无法下咽,家里人用车正载着他想要去求医。华佗在车上,听到了病人的呻吟,于是停了下来,给病人看病,给了一副方药,病人造着做了之后立马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子。病人一家把吐出的虫挂了起来,拿着去华佗家道谢,到了华佗家看到华佗屋挂着这样的虫子好几条。通过故事可以知道华佗救人,恃才傲物,是因为想要造福天下,为更多人救死扶伤。
所以,华佗死的并不冤,是华佗的性格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