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上厚待,吕后只是觉得薄姬对自己没有什么威胁,所以就放她和儿子刘恒去偏远的代国生活。
薄姬其实是有魏国宗室血脉的,因为她的母亲魏媪是战国末期魏国的宗室女,后来与一个姓薄的男子私通,这才生下薄姬。
秦朝灭亡之后,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媪就将自己的女儿薄姬送到宫中给魏豹当妃子。
那时候魏豹还有两个妃子,分别是管夫人和赵子儿,她们与薄姬年纪相当,关系也十分亲密,私底下以姐妹相称,并且还曾发下誓言,谁富贵了都不能忘了另外两人。
楚汉争霸时期,魏豹先是依附刘邦,后来又倒向项羽,但是最终被曹参消灭,魏国也因此被设置为郡。
起初,薄姬,管夫人和赵子儿被安置在魏国王宫的工房中织布,后来刘邦在魏国王宫中看到了她们三人,见她们中有人姿色都不错,所以就都带回去做妃子了。
也许是因为薄姬的姿色在三人中最差,所以她在入宫后一年多也没有得到刘邦临幸,倒是管夫人和赵子儿更受刘邦宠爱,每天都跟刘邦待在一起。
前203年的春天,管夫人和赵子儿闲着没事聊天,就说起了与薄姬的约定,刚好被刘邦听见了,刘邦这才想起薄姬来,就觉得把她接到宫里来也不管她,有些对不住她,所以当晚就临幸了薄姬。
不久之后,薄姬就怀孕了,但是她事后又被刘邦抛在了脑后。
前203年9月,因为楚汉议和的原因,项羽为了表达诚意,将吕雉和她的一双儿女送还给了刘邦。
吕雉原本也是个大美女,结果因为吕雉他爹看好当时还是小痞子的刘邦,所以就强将吕雉下嫁给刘邦,数年见先后生下了二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
刘邦起义之后,一直在外打仗很少回家,吕雉就待在老家服侍刘邦的父母(刘太公和刘邦的后妈),并且抚养一双幼小的孩子,平时农活家务活啥都干,十分辛苦。
再后来,刘邦跟项羽开始打仗,项羽就抓了刘邦的家人,期间刘太公还差点被项羽给烹了吃掉。在被关押了将近三年之后,吃尽苦头的吕雉这才带着刘邦的父母和儿女重新回到了他身边。
可是等吕雉回去之后却发现,刘邦身边的女人很多,戚夫人最为得宠,管夫人和赵子儿等人也混得不错,她们都年轻漂亮,是吕雉比不了的。
此时刘邦已经贵为汉王,不再是以前那个小痞子了,所以吕雉也不好发作,只是默默吞下了这颗苦果。
不过,好在刘邦还是念及吕雉的好处的,他在先是立刘盈为太子,在登基称帝之后又将吕雉封为皇后,也算是对吕雉的一种报答了。
但是,吕雉除了有皇后的权利之外,在刘邦那里并不得宠,因为先后又有石美人和唐山夫人来到刘邦身边,再加上刘邦的老相好曹寡妇,刘邦的女人还真不少。吕雉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很大。
吕雉其实是个嫉妒心很强的人,但是她很懂得隐忍,而支撑她前进的最大动力,就是她的儿子刘盈。
因为吕雉那时候已经没有选择了,她可以接受得不到刘邦的爱,但是如果她能够顺利等到刘盈当皇帝,自己就可以成为太后,成为一个大权在握的人,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吕雉没想到的是,刘邦在称帝后不久,就开始搞事情了,他以刘盈不太想自己为由要废掉他,改封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吕雉火大了,但是又不敢发作,所以就找张良帮忙出了个主意,请来了商山四皓来辅佐刘盈,这才让刘邦下定决心还是让刘盈当太子。
吕雉原本就嫉恨戚夫人,经过了这件事,戚夫人就更是吕雉的眼中钉肉中刺了。而对于那些被刘邦宠爱的妃子,特别有儿子的那些,吕雉对她们也是十分嫉恨和防备的。但是有一个人却是例外,这个人便是薄姬。
薄姬自前203年生下刘恒之后,就很少就机会见到刘邦,基本上跟打入冷宫区别不大。
不过薄姬这个人可不简单,她把很多事看得很清楚,知道吕雉未来势必会对刘邦的妃子以及他们的儿子下手,所以薄姬就干脆退避三舍,只是安心抚养刘恒,从不争宠,也很尊重吕雉,而且与所有人都和睦相处,做出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
薄姬没事的时候就读《道德经》,她从中也悟出了很多道理,比如说,她对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就很认可,这也使得她在行为上更加低调和收敛。
而且在刘恒的教育问题上,薄姬也是煞费苦心,她不但亲自教育刘恒。而且要求他要宽容平和,仁厚低调,而且还告诉他,不能对太子之位有半点想法,也不能与其他兄弟闹出矛盾,要跟他们和睦相处,特别是太子刘盈,一定不能得罪他。
所以,从刘恒出生到刘邦去世的这段时间里,薄姬和刘恒的存在感很低,薄姬不如其他妃子那样出风头,而刘恒更是公认的没有可能威胁到刘盈太子之位的人。
前195年,刘邦问刘恒想被封到哪里,刘恒主动说要去代国。代国可不怎么好,是个很偏僻的地方,荒芜而贫瘠,而且还跟匈奴接壤,可以说是很艰苦的地方了。
刘恒的这一举动,被吕雉认为是他无意争夺太子之位。
因此,刘恒也逐渐被朝廷完全遗忘,原先准备支持他的人,也就转向支持别人了,吕雉对他更是没有了半点疑心,把他列为了“无公害产品”。
刘恒受封代王后不到一年,刘邦就去世了,太子刘盈登基称帝,吕雉作为皇太后,代替刘盈执掌朝政。
吕雉总算是等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一天,她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也可以开始对那些她痛恨的人实施报复了。
吕后做的第一件,就是把包括戚夫人,管夫人和赵子儿在内的刘邦的宠妃,全部给关押了起来。
薄姬因为不受刘邦宠爱,做人比较低调,她的儿子也早已没有威胁,而且她对吕雉还算比较尊重,所以被吕雉排除在了报复对象之外。
但是吕雉不对薄姬动手,不代表薄姬可以高枕无忧地继续住在皇宫,她也是个有强烈危机意识的人,她害怕因为局势发生变化,自己和儿子刘恒早晚有一天会被吕雉迫害,所以她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请求吕雉让刘恒去封国,而且自己也要跟着去。
西汉初期对于皇子何时去封国,也没个详细的说法,一般要么是接到诏书才去,或者是成年之后才去。
刘恒那时候只有八九岁,还太小,他其实是可以不去封国的,但是薄姬却主动要求跟刘恒一起去封国。
吕雉对此当然是赞同的,因为她对薄姬和刘恒原本就很放心,他们一走,刘盈的地位就更加安全了。所以吕雉很爽快地答应了薄姬的请求,还封她为代国王后,可以协助刘恒处理代国的政务。
薄姬和刘恒上路之后,吕雉就开始大清洗了,首先是刘如意被吕雉叫人用毒酒毒死,紧接着戚夫人被做成人彘,直到第二年才在痛苦中去世。
吕雉又开始对刘邦的其他几个儿子下手,长子刘肥差点被毒杀,后来因为他主动交出一些封地给鲁元公主,这才被吕雉放回封国,但是他没活多久就去世了。
刘邦的其他几个儿子,除了刘长是被吕后养大的二免于遭到暗算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被吕雉直接或者间接害死了,有些人甚至因为没有后代,封国被除。
除了戚夫人之外,刘邦的其他妃子,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他们的结局,但是以吕雉的行事风格,估计她们也不可能活着离开皇宫。
薄姬在来到代国之后,与她的弟弟薄昭一起,协助刘恒把代国治理地很好。薄姬还时常关注朝廷之事,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她从不插手,也不让刘恒插手。
就这样,薄姬和刘恒安安静静过了十五年之后,吕后去世了,陈平和周勃等人随即发起政变,诛杀了吕氏宗亲,还将刘盈的几个儿子给杀掉了。
因为后少帝也被杀死,所以皇位一下子就空了,大臣们便开始物色皇位继承人人选。
那时候朝廷大臣都对外戚势力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所以他们在挑选皇帝的时候,特别在意候选人母族的势力是否强大。
不过那时候大臣们可以挑选的人并不多,只有刘恒和刘长二人,刘邦的其他儿子都已经死掉了。
刘长的母亲赵姬原本是赵王刘敖的妃子,后来刘邦到刘敖宫中做客,刘敖就将赵姬送给刘邦临幸,因此怀孕,但是刘邦走的时候并没有带上她。
后来刘敖被诛杀,赵姬受牵连也被抓了起来。赵姬那时候还未生产,她辟阳侯审食其去找吕后帮忙,吕后因为嫉妒她而拒绝。
后来,赵姬在狱中生下孩子,自己则因为忧愤而自杀。狱吏冒死将刘长跑去给刘邦,并把详情告诉他,刘邦心中怜悯刘长,所以交给吕后抚养。刘长与吕后的关系很好,所以他的封国也很好,是富庶的淮南国。
刘长因为跟吕后的关系特殊,所以大臣们自然不愿意选择他。而刘恒则不一样,他的母亲薄姬除了一个弟弟薄昭,没什么娘家人,而且她为人很低调,所以大臣就决定拥立她的儿子刘恒当皇帝。
不久之后,刘恒和薄姬来到长安,刘恒成为大汉皇帝,而薄姬则被尊为皇太后。这是当初谁也没想到的结果,最没有欲望的两个人,最后却成为了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