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成熟的“小孩子”,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霍光。
作为皇帝,刘弗陵是幸运的,因为他能登上皇位,是汉武帝已经“无子可选”了,所以明明汉武帝年纪那么大了才驾崩,最后还是选了个八岁的小孩子登基当皇帝。
汉武帝刘彻一辈子有六个儿子,但是次子刘闳年少早逝,因此汉武帝的儿子中,在巫蛊之祸后能争夺皇位的,也就四个儿子(太子刘据已死):
本来按道理说,刘旦、刘胥两个人在卫太子死后,已经算是汉武帝顺序的合法继承人了,但是这俩兄弟品德却不行,譬如刘胥,天天跟野兽打架,跟个金刚似的,汉武帝很讨厌这种粗俗的儿子,心里默默给他点了淘汰。
刘旦虽然没有金刚那么鲁莽,但是压抑不住野心,卫太子、卫皇后刚刚冤死,汉武帝天天哭来哭去,刘旦就兴冲冲跑到汉武帝跟前表示,大哥们都死完了,这皇位,不如交给我吧。
一气之下,汉武帝就让刘旦回老家蹲着,这辈子想都不要想皇位了,因此,这俩兄弟作死的背景下,汉武帝能选的就是刘髆,刘弗陵了,而一开始,刘髆还是很有希望的,被汉武帝看好,可惜后来却爆出了“谋立太子”事件。
刘髆的舅舅是汉武帝后期的重要将领李广利,在巫蛊之祸后,他们密谋推动刘髆夺储,趁着汉武帝年老脑袋昏,汉武帝随后很生气,又咔咔地处死了一批人,李广利后来只能是躲到匈奴那里。
但是汉武帝还没对刘髆进行表态的时候,刘髆很“识趣”,自己病死了,这把汉武帝整得不知道是伤心还是松一口气,但刘髆之死,让刘弗陵成为唯一可选的人。
在刘弗陵六岁的时候,汉武帝就说,这个儿子跟他很像,聪明、勇敢、强壮,适合当太子,其实汉武帝说这个话是真的没办法了,非要说这个六岁的孩子和他很像,之所以这样说,还是因为刘旦、刘胥太浑了,压根没盼头。
所以刘弗陵是不是真的很有能力,这个事情暂且不说,到了他登基的时候,他才八岁,之所以朝堂不崩溃,刘家的神器不易主,靠的正是汉武帝生前留下的几个顾命大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霍去病之弟,霍光。
汉昭帝的名声在历史中很好听,说他是一个明君,但汉昭帝一辈子才活了二十一年,你说他八岁的是一个洞察人心,体恤天下的明君,实在太牵强了,他能迅速“理政”,是因为霍光,霍光乃是“摄政王”级别的人物。
活都霍光干,荣誉汉昭帝来拿。
在汉武帝晚年颁布了《轮台罪己诏》之后,大汉再次确立了“休养生息”的发展目标,霍光是这个决定的坚决拥护者,所以汉昭帝时期,大汉一直是处在“回血”阶段,汉武帝和匈奴拼得你伤我残的情况下,大汉的国力迅速恢复。
汉昭帝和霍光这对组合,可以说是一个很完美的合作状态,因为汉昭帝年幼,他听从汉武帝的遗愿,无条件信任霍光,而霍光也没有其他的心思,一心辅佐汉昭帝,君臣两人可以说是度过了很多的难关。
在一开始,很多人都想摆布汉昭帝,譬如汉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塔有一个“情人”,并非是夫君,名为丁外人,鄂邑公主想让他名正言顺,因此便被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找到了,上官安提出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然后就推动丁外人“封侯”。
鄂邑公主同意了。
不过鄂邑公主后来却是不能如意,上官安的女儿当了皇后,也就是后来的上官皇后,可鄂邑公主的情夫丁外人,却是被霍光拒绝了“封侯”的提议,霍光以“非功臣不可以列侯”的刘邦祖训推辞了。
这一次摆布以霍光挡下了阴谋为结束,也是这一事件,看出来了霍光的底线和原则,最起码霍光还不至于和其他权臣进行利益交换,以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暴露不臣的野心。
但这件事,也加剧了霍光和辅政大臣们,还有鄂邑公主之间的矛盾,是后来上官桀、刘旦等人谋反的一道伏笔。
多次的君臣磨合中,汉昭帝找到了自己的学习道路,汉昭帝虽然年幼,但浑浊的朝堂环境和霍光的“教导”,让汉昭帝很快地早熟了,十几岁的汉昭帝,也已经能够看出有什么人是有造反之心,有什么人又是一心为国的。
在上官桀的“谋反计划”中,汉昭帝始破了上官桀的谋算:
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
霍光在这一次被“澄清”之后,地位再次攀升,而上官桀父子,还有桑弘羊则是因为参与了刘旦的谋反之事,后来被处死,这样的背景下,汉昭帝和霍光更专注于完成“昭宣中兴”的打造。
汉昭帝文治武功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盐铁会议”,二是平定西南地区的叛乱,还有加强了北方对匈奴进攻的抵抗。
在汉武帝将盐铁的销售仅限为“国控”之后,大汉的中小百姓商户是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的,也造成了社会的贫富分化,汉昭帝和霍光主张对平民百姓给予更多的倾斜,打击盐价,也放松盐和铁的专卖管制,生产还是由国控,但是销售却放开了。
总的来说,汉昭帝的睿智是霍光执政的一个巨大助力,成年前后的汉昭帝,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了,比起后世的康熙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军事上,因为汉武帝当年进行的“赋税加强”,为了攻打匈奴,导致国内民不聊生,西南地区的夷民趁着汉武帝驾崩,幼帝登基就多次造反。
不过这些造反都被汉朝廷与在西南的“毋波”联合起来平定,而朝廷给予毋波在西南建立“句町国”的机会,让毋波成为国王,算是给这个地方插上了大汉的旗子,让这片国土一直稳固存在着。
除了西南事务,面对蠢蠢欲动的北方匈奴,汉昭帝也下令加强北方的“轮戍”,形成了与“乌桓”对峙的形势,为后来汉宣帝一举破灭匈奴的团结打下了铺垫。
汉昭帝时期,整个国家集内部恢复、外部收缩于一体,国家进步得很快,但归根结底,汉昭帝还是太年轻,他靠的,仍然是霍光,而霍家也因为霍光一而再再而三的地位提升,整个家族地位拔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以至于霍光为了让汉昭帝和上官皇后“生子”,让其他的宫女不允许和汉昭帝暧昧,汉昭帝早逝却没有留下子嗣,霍光要负主要责任。
总的来说,汉昭帝和之前的秦王政、后来的康熙不一样,汉昭帝没有对这个功臣发动“削弱”,还是给了他很多权力,所以汉昭帝在某种角度来说,是有一些“懦弱性”。
可霍光却不是什么奸臣,他只能说是权臣,或许汉昭帝也知道,霍光能够更好地带领这个国家继续向前。
公元前74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刘弗陵驾崩去世,谁也想不到,这位年轻的皇帝如此薄寿,更让人差点忘了,他都在位十三年了,作为汉武帝的幼子,汉昭帝最终还是完成了汉武帝之后守成局面的维稳。
关于他的个性,他的人格特点,历史的书笔其实很难复述,在整一个汉朝的岁月长河中,汉昭帝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他之后,汉武帝的曾孙,也是汉昭帝的“侄孙”刘病已登基,随后再度完成承上启下,创造了一个名为“昭宣中兴”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