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正史上的汉昭帝刘弗陵,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鲜花为你解析

正史上的汉昭帝刘弗陵,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鲜花为你解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话笑侃 访问量:640 更新时间:2024/2/14 19:31:55

是一个成熟的“小孩子”,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霍光。

作为皇帝,刘弗陵是幸运的,因为他能登上皇位,是汉武帝已经“无子可选”了,所以明明汉武帝年纪那么大了才驾崩,最后还是选了个八岁的小孩子登基当皇帝。

汉武帝刘彻一辈子有六个儿子,但是次子刘闳年少早逝,因此汉武帝的儿子中,在巫蛊之祸后能争夺皇位的,也就四个儿子(太子刘据已死):

刘胥刘旦刘髆、刘弗陵。

本来按道理说,刘旦、刘胥两个人在卫太子死后,已经算是汉武帝顺序的合法继承人了,但是这俩兄弟品德却不行,譬如刘胥,天天跟野兽打架,跟个金刚似的,汉武帝很讨厌这种粗俗的儿子,心里默默给他点了淘汰。

刘旦虽然没有金刚那么鲁莽,但是压抑不住野心,卫太子、卫皇后刚刚冤死,汉武帝天天哭来哭去,刘旦就兴冲冲跑到汉武帝跟前表示,大哥们都死完了,这皇位,不如交给我吧。

一气之下,汉武帝就让刘旦回老家蹲着,这辈子想都不要想皇位了,因此,这俩兄弟作死的背景下,汉武帝能选的就是刘髆,刘弗陵了,而一开始,刘髆还是很有希望的,被汉武帝看好,可惜后来却爆出了“谋立太子”事件。

刘髆的舅舅是汉武帝后期的重要将领李广利,在巫蛊之祸后,他们密谋推动刘髆夺储,趁着汉武帝年老脑袋昏,汉武帝随后很生气,又咔咔地处死了一批人,李广利后来只能是躲到匈奴那里。

但是汉武帝还没对刘髆进行表态的时候,刘髆很“识趣”,自己病死了,这把汉武帝整得不知道是伤心还是松一口气,但刘髆之死,让刘弗陵成为唯一可选的人。

在刘弗陵六岁的时候,汉武帝就说,这个儿子跟他很像,聪明、勇敢、强壮,适合当太子,其实汉武帝说这个话是真的没办法了,非要说这个六岁的孩子和他很像,之所以这样说,还是因为刘旦、刘胥太浑了,压根没盼头。

所以刘弗陵是不是真的很有能力,这个事情暂且不说,到了他登基的时候,他才八岁,之所以朝堂不崩溃,刘家的神器不易主,靠的正是汉武帝生前留下的几个顾命大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霍去病之弟,霍光。

汉昭帝的名声在历史中很好听,说他是一个明君,但汉昭帝一辈子才活了二十一年,你说他八岁的是一个洞察人心,体恤天下的明君,实在太牵强了,他能迅速“理政”,是因为霍光,霍光乃是“摄政王”级别的人物。

活都霍光干,荣誉汉昭帝来拿。

在汉武帝晚年颁布了《轮台罪己诏》之后,大汉再次确立了“休养生息”的发展目标,霍光是这个决定的坚决拥护者,所以汉昭帝时期,大汉一直是处在“回血”阶段,汉武帝和匈奴拼得你伤我残的情况下,大汉的国力迅速恢复。

汉昭帝和霍光这对组合,可以说是一个很完美的合作状态,因为汉昭帝年幼,他听从汉武帝的遗愿,无条件信任霍光,而霍光也没有其他的心思,一心辅佐汉昭帝,君臣两人可以说是度过了很多的难关。

在一开始,很多人都想摆布汉昭帝,譬如汉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塔有一个“情人”,并非是夫君,名为丁外人,鄂邑公主想让他名正言顺,因此便被上官的儿子上官安找到了,上官安提出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然后就推动丁外人“封侯”。

鄂邑公主同意了。

不过鄂邑公主后来却是不能如意,上官安的女儿当了皇后,也就是后来的上官皇后,可鄂邑公主的情夫丁外人,却是被霍光拒绝了“封侯”的提议,霍光以“非功臣不可以列侯”的刘邦祖训推辞了。

这一次摆布以霍光挡下了阴谋为结束,也是这一事件,看出来了霍光的底线和原则,最起码霍光还不至于和其他权臣进行利益交换,以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暴露不臣的野心。

但这件事,也加剧了霍光和辅政大臣们,还有鄂邑公主之间的矛盾,是后来上官桀、刘旦等人谋反的一道伏笔。

多次的君臣磨合中,汉昭帝找到了自己的学习道路,汉昭帝虽然年幼,但浑浊的朝堂环境和霍光的“教导”,让汉昭帝很快地早熟了,十几岁的汉昭帝,也已经能够看出有什么人是有造反之心,有什么人又是一心为国的。

在上官桀的“谋反计划”中,汉昭帝始破了上官桀的谋算:

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

霍光在这一次被“澄清”之后,地位再次攀升,而上官桀父子,还有桑弘羊则是因为参与了刘旦的谋反之事,后来被处死,这样的背景下,汉昭帝和霍光更专注于完成“昭宣中兴”的打造。

汉昭帝文治武功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盐铁会议”,二是平定西南地区的叛乱,还有加强了北方对匈奴进攻的抵抗。

在汉武帝将盐铁的销售仅限为“国控”之后,大汉的中小百姓商户是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的,也造成了社会的贫富分化,汉昭帝和霍光主张对平民百姓给予更多的倾斜,打击盐价,也放松盐和铁的专卖管制,生产还是由国控,但是销售却放开了。

总的来说,汉昭帝的睿智是霍光执政的一个巨大助力,成年前后的汉昭帝,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了,比起后世的康熙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军事上,因为汉武帝当年进行的“赋税加强”,为了攻打匈奴,导致国内民不聊生,西南地区的夷民趁着汉武帝驾崩,幼帝登基就多次造反。

不过这些造反都被汉朝廷与在西南的“毋波”联合起来平定,而朝廷给予毋波在西南建立“句町国”的机会,让毋波成为国王,算是给这个地方插上了大汉的旗子,让这片国土一直稳固存在着。

除了西南事务,面对蠢蠢欲动的北方匈奴,汉昭帝也下令加强北方的“轮戍”,形成了与“乌桓”对峙的形势,为后来汉宣帝一举破灭匈奴的团结打下了铺垫。

汉昭帝时期,整个国家集内部恢复、外部收缩于一体,国家进步得很快,但归根结底,汉昭帝还是太年轻,他靠的,仍然是霍光,而霍家也因为霍光一而再再而三的地位提升,整个家族地位拔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以至于霍光为了让汉昭帝和上官皇后“生子”,让其他的宫女不允许和汉昭帝暧昧,汉昭帝早逝却没有留下子嗣,霍光要负主要责任。

总的来说,汉昭帝和之前的秦王政、后来的康熙不一样,汉昭帝没有对这个功臣发动“削弱”,还是给了他很多权力,所以汉昭帝在某种角度来说,是有一些“懦弱性”。

可霍光却不是什么奸臣,他只能说是权臣,或许汉昭帝也知道,霍光能够更好地带领这个国家继续向前。

公元前74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刘弗陵驾崩去世,谁也想不到,这位年轻的皇帝如此薄寿,更让人差点忘了,他都在位十三年了,作为汉武帝的幼子,汉昭帝最终还是完成了汉武帝之后守成局面的维稳。

关于他的个性,他的人格特点,历史的书笔其实很难复述,在整一个汉朝的岁月长河中,汉昭帝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他之后,汉武帝的曾孙,也是汉昭帝的“侄孙”刘病已登基,随后再度完成承上下,创造了一个名为“昭宣中兴”的时代。

标签: 刘弗陵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何选择年仅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实际上并非汉武帝老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史密记标签:刘弗陵

    想必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都在为培养教育孩子而感觉到十分烦恼,其实不仅是现在,在古代的时候,尤其是皇室之中,对接班人的选择与培养方面,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是处理不好,则很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灭亡。比如秦始皇废除太子扶苏而立胡亥之后,秦朝在胡亥手中二世而亡,还有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废除长子杨勇而立杨广为

  • 历史上的刘弗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会被汉武帝选中?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继位的前后,汉朝面临两个巨大的问题,一个是经过数年讨伐而依然是汉朝外患的匈奴,另一个则是由于经年累月应对庞大的军费以及汉武帝夸张的私人开销,造成国力衰退,民不聊生,民变四起的内忧。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聪慧且年长的燕王刘旦,力能扛鼎的广陵王刘胥二子,竟然出乎意料的选

  • 汉武帝的其他儿子都很优秀,为何选择刘弗陵继位?和钩戈夫人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刘弗陵

    因为刘弗陵的母亲钩戈夫人很有本事。她搞定了汉武帝,帮助儿子刘弗陵上位,可惜她没有笑到最后,反而给他人做了嫁衣。汉武帝将自己最优秀的儿子给折腾没了汉武帝的几个儿子里,最优秀、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非太子刘据莫属了。可惜,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而死,他的太子之位自然也被废了。汉武帝晚年因为求长生,所以对那些虚无

  • 西汉时,违背嫡子继承制,汉武帝为何立8岁的刘弗陵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刘弗陵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民间一直流传着这句话,历朝历代,把皇位传给幼子都有很大风险。基本上都是嫡子继承制。汉武帝晚年时,他还有四个儿子在世。其中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都已成年。但是汉武帝没有传位给三个成年儿子,反而传给了年仅8岁的刘弗陵,这是为何呢?刘弗陵的生母是汉武帝晚年时期最宠爱的钩弋

  • 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陵(他没有辜负西汉,却辜负了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安安哥在深圳标签:刘弗陵

    他登基时年仅八岁,14岁开始亲政,却只活到了21岁,他就是汉昭帝刘弗陵。在位13年,他没有辜负西汉,却辜负了自己。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宠妃赵婕妤所生。而这个赵婕妤也非一般人物,相传她出生时双拳紧握无法松开,就这样一直握着拳头生活了十几年,直到遇见了汉武帝。勾弋夫人汉武帝南巡时听闻此事,觉得十分有意思,想

  • 刘弗陵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为什么汉武帝要立年幼的他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同时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八位皇帝。他是汉武帝和赵婕妤,也就是钩弋夫人唯一的儿子。这是事实,根本不存在什么刘弗陵非汉武帝亲生这种说法。据说汉武帝早年间在一次巡游狩猎的过程中,正巧路过河间国。当时有占卜相士告诉汉武帝,此地有奇女子。后来女子赵氏被汉武帝的手下找到,据说当时赵氏

  • 历史上汉武帝之子刘弗陵是怎么死的?其实他有可能是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也劲爆标签:刘弗陵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八月,汉武帝给小儿子刘弗陵留下的辅政大臣上官桀认为皇帝站在霍光那一边,对自己十分防备,狗急跳墙的他决定使出最后一招:谋反。上官桀的谋反计划是这样的:由皇帝的姐姐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在酒席间伏兵格杀霍光,然后废掉刘弗陵,改立武帝的另一个儿子燕王刘旦为皇帝,刘旦则答应事成之后

  • 汉武帝为什么立非亲生的刘弗陵为太子?这其中有何蹊跷?来看看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刘弗陵

    汉武帝晚年多病,疑神疑鬼,有一次梦见数千木头人打他,醒后病倒,他认为是臣下吏民诅咒所至,于是出现巫蛊之祸,他派江充去调查,先后害死数万人,其中包括丞相公孙贺父子,武帝亲女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皇后的侄子卫忨等显贵人物。后来有人告发太子宫中有木偶人,诬太子刘据在诅咒武帝,皇太子刘据被迫假传圣旨捕斩江充

  •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每个都很优秀,为什么最后要选择刘弗陵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刘弗陵

    因为只有刘弗陵可以选了,最年幼的刘弗陵,是汉武帝心中唯一一个“净土”。在刘弗陵之前,汉武帝是有过“太子”的。和历史上那些许久都生不出儿子的皇帝不同,汉武帝拥有了嫡长子刘据后,立马把刘据立为储君,而刘据此人颇有昔日“信陵君”的风范,门客众多,智慧超群,深得汉武帝喜爱,虽然有时候二人政见有所冲突,但刘据

  • 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亲儿子,为何汉武帝要立他为太子?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刘弗陵

    汉武帝选择刘弗陵为太子,说起原因,可能要从刘弗陵的母亲说起吧。钩戈夫人是汉昭帝之母,钩戈在出生的时候手掌是一直握着的,十几年后汉武帝路过钩戈的出生地,当时天有异象,汉武帝就猜测有奇人在此,那奇人便是钩戈夫人了,钩戈夫人因此而被汉武帝所召见,她被召见的时候手中握着玉钩,因此在她入宫后被称为钩戈夫人。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