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有过一丁点的后悔吗?

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有过一丁点的后悔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海无涯 访问量:1454 更新时间:2024/1/29 7:03:45

卫子夫的死,就是汉武帝一手造成的,他又怎么可能会后悔呢?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向下笔如刀、苛于赞美的太史公司马迁,都对她赞不绝口,称其为“嘉夫德若斯”。

但就是这么一个“贤后”,却最终用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卫子夫走上绝路的呢?事情的始末缘由,还得从卫子夫当上皇后说起。

卫子夫的出身很低,其母卫媪曾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府上的婢女,其父没有记载,但百分百是个小人物。

这样的家庭背景,卫子夫就是做梦也不敢想将来会当上皇后,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特,在公元前139年,她未来的丈夫刘彻,意外的出现在她的面前。

当年,十八岁的少年天子刘彻,在祭祀先祖后回宫的路上,突然临时起意,准备到平阳侯府去看望姐姐平阳公主,而这一看不打紧,居然给自己找了个媳妇儿。

怎么回事呢?说起来,这里面还有平阳公主的一点小心机。

刘彻继位后,立了窦太后的外孙女陈阿娇为皇后,但由于身体原因,陈阿娇始终没能给刘彻生下子嗣,而这种情况,就让平阳公主找到了机会。

要知道,当年平阳公主的姑姑馆陶公主,就是靠着给汉景帝进献良家女子有功,受到了汉景帝的信任,继而势大的。

有了姑姑成功的案例在前,又看到弟弟刘彻登基两年还没儿子,平阳公主就决定在这件事上赌一把。

因此,她的平阳侯府中,一直就养着不少年轻貌美的良家女子,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进献给刘彻,只要其中一位受宠,那么平阳公主未来的富贵也就稳了。

而当刘彻来到平阳侯府后,却出现了一个乌龙事件。

刘彻对姐姐献上来的十几个美女,愣是一个都没看中,即便是这些女子个个打扮得雍容华贵,但始终没能入刘彻的眼。

对此,平阳也感到很无奈,她总不能硬塞给刘彻一个吧,无奈之下,平阳只得安排刘彻就餐,同时又把几个舞女叫了出来,好给弟弟助兴。

而就在舞女上场后,少年天子刘彻无意间一抬头,顿时发觉,这领头的那个舞女长得可以啊,正所谓一见钟情,刘彻当时就喜欢上了这个舞女。

那么这个舞女是谁呢?没错,她就是卫子夫。

就这样,汉武帝就在姐姐的家里,临幸了卫子夫,平阳公主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弟弟居然会喜欢上一个舞女,但不管怎么说,她的目的算是达成了。

“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史记》

在此之后,卫子夫摇身一变,成为了汉武帝刘彻的妃子之一,而她后来能当上皇后,还得感谢原皇后陈阿娇的持续“作死”。

前文讲过,陈阿娇一直没能给汉武帝生下个孩子,因此对于汉武帝将卫子夫带进宫这件事就十分不满,而在卫子夫进宫后,先后给汉武帝生了两个女儿,这就更让陈阿娇焦虑万分,如果等卫子夫生出个儿子,那么陈阿娇在后宫就更没存在感了。

为了阻止这种情况发生,陈阿娇起了坏主意,准备借助巫蛊这种歪门邪道,诅咒卫子夫生不出儿子,结果玩脱了手,被汉武帝得知,一道诏令,将其的皇后之位废黜。

而就在陈阿娇被废的半年后,卫子夫再次有喜,这次她为汉武帝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太子刘据,他的出生,代表着29岁的汉武帝,有了第一个儿子,这种巨大的喜悦,让汉武帝极为兴奋,当即昭告天下,册立刘据生母卫子夫为皇后。

曾经平阳侯府的一个舞女,至此华丽转身,成为了大汉王朝的皇后。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子夫的身份变迁,给她的身边人也带来了巨大的命运转机,首先,举荐有功的平阳公主,食邑一再加封,然后就是卫子夫的家人,包括她的母亲、姐妹、弟弟等,都因为卫子夫的关系,成为了大汉的新贵。

名将卫青,就是卫子夫的亲弟弟,可以说,没有姐姐的发迹,卫青也不会有出头之日。

而在之后,卫子夫也开了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丈夫刘彻对她恩爱有加,族人也因她个个显贵,她本人靠着不争宠和恭谨谦和的性格,牢牢的坐在皇后之位上长达数十年,并且始终好评如潮,“贤后”之名可谓是名副其实。

但在卫子夫晚年之际,却迎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最终导致她不得不以死证清白,而一切的根源,都源自汉武帝越来越重的猜疑之心。

公元前92年的某天,刘彻在皇宫中溜达,走到未央宫龙华门时,突然远远地看见一个陌生的男子,手持利剑在那儿晃悠。

要知道,这里可是皇宫,怎么会有陌生男子出现呢?于是,汉武帝立即下令封闭皇宫,搜捕这个来历不明的男子。

但结果,找来找去,愣是没找到这个人,但是通过搜捕,找到了不少巫蛊用的道具。

正是这些巫蛊道具,让汉武帝顿时大怒,在他看来,这皇宫里分明有人暗中以巫蛊之术来对自己不利,那个陌生的男子,说不定就是巫蛊幻化出来的。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汉武帝的这种想法很可笑,但在当时,他有这种想法一点都不奇怪。

为什么呢?要知道,当时的汉武帝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到了这个年纪,怕死是人之常情,追求长生不老、迷恋方士丹药,基本上是古代这个年纪的皇帝必然操作。

同时,在怕死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人就会变得疑神疑鬼,总认为有人想加害于他,这就是汉武帝当时的状态。

老迈、疑心重、昏聩,是老年汉武帝的真实写照。

陌生男子出现在宫禁这一事件,最终以汉武帝处死掌管宫门出入的门候而告终,但这件事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后续的风波,皆是因此事而起。

不久之后,一个叫做朱安世的犯人,通过特殊渠道,向汉武帝举报了一个人,被举报者是卫子夫姐姐卫君孺的儿子公孙敬声,换句话说,也就是卫子夫的外甥。

具体举报的事由,是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还在汉武帝的必经之路上埋下木偶,以此诅咒汉武帝。

朱安世的举报,说实在话疑点很多,首先他是一个犯人,却能直接向汉武帝举报,其次,举报公孙敬声的罪行过于详尽,仿佛他曾亲眼看到过一样。

但就是这么一份充满疑点的举报,让本就对巫蛊、诅咒之类东西敏感的汉武帝,马上暴跳如雷,而经过他的一番调查,公孙敬声被证实“罪证确凿”。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是公孙敬声和他的父亲公孙贺,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还有两位涉及此案的公主,全部被杀。

因此案所涉及的人员,大多出自卫氏一门,比如卫伉,再比如公孙贺父子,所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汉武帝对本就年老色衰的皇后卫子夫开始逐渐疏远,同时,汉武帝的这一通杀戮,让卫氏家族的势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到了这种时候,卫子夫也明白自身的处境艰难,因此,在此之后,她行事更加小心谨慎,但有道是人在家中坐,祸自天上来,没多久,更大的祸事找上了门。

经历了“公孙敬声事件”后,汉武帝的疑心病更加严重,时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某天他就梦到一群木头人要袭击他,因为在梦中受到惊吓,所以在梦醒后,便落下了病根。

虽说在此之后,经过御医的几番调理,但汉武帝的身体始终不见好转,就在这个时候,历来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不合的大臣江允,告诉汉武帝,这是有人在宫里暗中在布置蛊气,只有除了蛊气,汉武帝的身体才会好转。

本身就对巫蛊这些东西敏感,再加上对江允很信任,因此,汉武帝就下令,由江允负责,着手调查宫中巫蛊一事。

这一调查,汉武帝在位期间最大的冤假错案便由此登场,史称“巫蛊之祸”。

在江允的“有心调查”下,声称在太子的东宫发现了许多木头人,并且上面写满了大逆不道的话,所以,太子就是导致汉武帝身体不适的罪魁祸首。

就在江允得意洋洋地准备向汉武帝报告时,惊慌失措的太子刘据却出了一个昏招。

他原本是想直接面见父亲并说明情况,但他的老师却建议他先杀了江允再说,于是,刘据就假传圣旨,拘捕江允后又将其处死。

而此时的汉武帝,正在甘泉宫狩猎,得知刘据杀了江允后,便派使者传唤刘据前来询问情况,但此时的长安城内流言四起,都说太子要造反,因此,这个胆小的使者始终没敢进城,也没有见到刘据。

其实没见到也无所谓,回去如实禀报自己没见也就行了,但关键是,这个使者担心汉武帝责罚,因此,在回去之后,就谎称太子刘据已经造反,自己也是好不容易逃了出来。

这下玩笑就开大了,明明刘据没有造反,但汉武帝所听到的,却是他已经起兵了。

误会就这么产生了,而接下来,汉武帝派丞相刘屈氂带兵平叛,刘据为了自保,找到母亲卫子夫,拿到了象征皇后身份的玺绶,企图用玺绶调兵抵抗,但未能成功。

最终,在刘屈氂的强烈攻势下,缺兵少将的刘据大败,并狼狈逃出长安城。

而在事态稳定后,汉武帝回到长安,第一时间派人收回了卫子夫的皇后玺绶,这意思就是卫子夫已经被废黜了。

紧接着,汉武帝又派兵继续搜捕刘据,由于担心被问罪,刘据只得自尽,跟随他一起出逃的两个幼子,也被官兵杀掉。

当刘据自尽的消息传到长安城后,身为母亲的卫子夫,想到自己皇后之位被废,并且儿子也含冤而死,最重要的是无法证明自身的清白,无奈之下,用一杯毒酒,也结束了自己性命。

据说,在卫子夫临死前,曾留下了一封遗书,遗书中指责汉武帝为薄情寡义之人,这让汉武帝极为恼火,当场大骂卫子夫“死不足惜”。

传说真假暂且不论,但曾经被汉武帝宠爱极深的皇后卫子夫,落了个如此结局,着实令人叹息不已。

卫子夫死后,巫蛊之祸的余波并未结束,汉武帝接连举起屠刀,又诛杀了不少太子门人,而汉武帝的残暴行为,让群臣们十分忧惧,郎官田千秋上书为太子鸣冤,再加上汉武帝的一系列调查,终于让他幡然醒悟,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含冤而死。

为此,汉武帝相当懊悔,还建了一座思子台以示后悔。

也就是说,汉武帝通过行动,已经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儿子的死有懊悔的意思了,那么,他对妻子卫子夫的死,是不是同样有后悔之意呢?

严格来讲,汉武帝对于卫子夫的死,自始至终都不曾有过哪怕一丁点的后悔之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卫子夫死后,身为丈夫的汉武帝,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给卫子夫安排。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室中对于葬礼这件事还是相当重视的,哪怕是这个人活着的时候犯过什么大罪,但在其死了之后,该有的葬礼一般都有,顶多也就是在死因含糊其辞而已。

比如像汉高祖刘邦的小儿子刘长,当年因为谋反失败,被汉文帝的问罪,最终处以流放蜀郡,但由于他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因此就在路上绝食而死。

而在他死后,汉文帝还是按照列侯的礼仪将其安葬,并且还安置了三十户人家为其守冢祭祀。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例子无一例外地都说明,古代皇室很看重面子,对于皇族成员,不管其生前犯过什么罪,但只要人死了,通常都会在葬礼上给其一定的体面。

但卫子夫虽贵为皇后,她死后的待遇却相当差劲。

根据记载,卫子夫身亡后,为其收尸的是宦官苏文和大臣姚定汉,他们先是用一辆小车将卫子夫的尸体载至未央宫的一处空房后,又找了一副小棺材,将卫子夫装进去,最后埋到了长安城南的桐柏亭。

自始至终,汉武帝都没有出面来看一眼,如果他要是有一丁点后悔之意,怎么会让两个下人随随便便地将皇后草草埋葬呢?

还有,汉武帝在幡然醒悟自己逼死了儿子刘据后,为了表达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和自己的懊悔之意,下令建造了思子台。

注意,汉武帝刘彻建这个所谓的思子台,仅仅是有感儿子刘据无辜而死,同时也是寄托他对儿子和两个孙子的思念。

这从头到尾,汉武帝就没提皇后卫子夫哪怕一个字。

如果说汉武帝对卫子夫的死有后悔之意,那么就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建造一个与思子台类似的建筑,或者是用言语、行动以示后悔之意。

但可惜的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哪怕是在公开表达对儿子无辜之死的后悔时,也始终没提妻子卫子夫一个字。

仿佛,卫子夫与这件事毫无关系,犹如一个路人一般。

汉武帝这样的反应和做法,能说他对卫子夫的死后悔吗?肯定不能,在汉武帝看来,卫子夫的死,实属“活该”。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汉武帝对卫子夫的感情很复杂。

汉武帝与卫子夫的相遇,从性质上属于偶然,他最初宠幸卫子夫,也是出于卫子夫的美色,当时卫子夫的年轻貌美,是吸引汉武帝的主要原因。

换句话说,汉武帝对于卫子夫的感情,最初是建立在外貌的基础上。

而根据史料记载,卫子夫在进宫后,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继续被汉武帝宠幸,这一点就说明,汉武帝对卫子夫的新鲜感已经消退。

到了后来,卫子夫还因为长期不受宠幸,差一点被遣送出宫,后来得亏是她梨花带雨的一顿哭,让汉武帝起了怜爱之心,这才再次宠幸了她。

但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最不缺的就是美人,后宫里比卫子夫漂亮得多了去了,因此,即便是卫子夫再漂亮,但汉武帝也不会把感情放在她一个人身上。

若不是因为她在后来给汉武帝生了个儿子,恐怕早就成为后宫中里痴女怨妇的一份子了。

有了儿子之后,卫子夫被封为皇后,但需要明白的是,她能被封为皇后,根本原因是母凭子贵,并不是汉武帝多么宠爱她。

打个比方,假如刘据是汉武帝其他妃子所生,那么,就凭着皇长子的身份,他的生母大概率也会成为皇后。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卫子夫,已经不像是以前那么招汉武帝喜欢了。

再往后,随着卫子夫容颜的老去,更让汉武帝有了移情别恋的理由,当时后宫中也新进了不少年轻貌美的妃子,换做任何一个皇帝,必然是喜欢年轻的而不是年老的。

因此,年老色衰的卫子夫,对于汉武帝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太深厚的感情。

在这种情况下,卫子夫又牵涉进了巫蛊之祸,涉及到了汉武帝最敏感的事情,还私自将象征皇后身份的玺绶交给了刘据,让刘据去调兵,这就更让汉武帝对其厌恶。

这也是为何卫子夫会喝毒酒自尽,因为她知道自己当时在汉武帝心里的地位,也知道汉武帝根本不会听她任何辩解。

因此,她只能一死了之,而本就对她厌恶的汉武帝,也落了个耳根清净。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汉武帝有这么绝情吗?是的,他真的就是这么绝情,如果不绝情的话,也不会逼死自己的儿子,因此,一个年老色衰的卫子夫之死,对汉武帝来说,真的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除此之外,卫子夫以及其背后的势力,让老年汉武帝十分的忌惮。

前文讲到,卫子夫发迹之后,带动着她的家族,几乎是人人发达,她的两个姐姐还有三个弟弟,都因为卫子夫的关系,成了汉朝的新贵。

如果单是这几个人,尚不至于让汉武帝忌惮,关键是除了这几个人之外,他们的家眷也成了权贵,最重要的是,遍布朝廷各个部门。

也就是说,卫家因为出了个卫子夫,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外戚集团。

外戚这个话题,在汉朝历史上一直都存在,并且外戚干政这种事,同样在汉朝的历史上屡见不鲜,前有吕后的吕氏家族,后有窦太后的窦氏家族,总之,外戚一直伴随着汉朝的存在而存在。

而对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来说,他是极其痛恨外戚干政这种现象的,早年间窦太后的专权,就给他留下了不小阴影,因此,杜绝和消灭外戚干政,贯穿了汉武帝的一生。

只不过,卫家的卫青和霍去病实在太过耀眼,抗击匈奴也非他们莫属,因此,早期时,汉武帝只能是两相害取其轻,暂时不整治卫氏家族。

但到了他晚年之际,匈奴的威胁小了之后,整治外戚就必然会被提上了日程。

为什么公孙贺和儿子公孙敬声,以及卫青的长子被杀?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们被人告发犯了罪,但实际上,还是汉武帝想打击卫家的势力。

而卫子夫呢?在汉武帝已经开始打压卫家后,又干出了把皇后玺绶交给刘据的事(当然她确实出于无奈),这如何不让汉武帝更加忌惮?

万一将来卫子夫趁着汉武帝不注意,调兵来逼宫,那到时候天下是姓卫还是姓刘?

而在汉武帝看来,卫子夫明显没有和自己同心同德,她帮着儿子去“造反”,这就已经站到了汉武帝的对立面。

既然和自己对着干,那么死了正中汉武帝下怀,刚好为解除了汉武帝的担忧。

所以,卫子夫死了也就死了,也许汉武帝对儿子刘据的死有那么一点后悔之意,但对于妻子卫子夫的死,完全是无所谓的态度,根本就谈不到后悔这两个字。

只是可惜,一代贤后卫子夫,就这么不明不白死在了巫蛊之祸中,她可能到临死的那一刻才知道,在丈夫汉武帝的心里,江山稳固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她,死了也就死了,汉武帝绝对不会因此感到后悔。

标签: 卫子夫

更多文章

  • 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有过一丁点的后悔吗?卫氏家族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卫子夫

    李夫人万幸早死,否则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汉昭帝追封苦命的母亲为皇后、皇太后,发兵二万为母亲兴建“云阳陵”,迁三千户守陵。迁葬之日异香十里,打开棺材看时,里面没有尸身,只有一只丝鞋。钩弋夫人被杀的第二年(前87)二月,七十一岁的刘彻在五祚宫卧病不起。乙丑日,他正式册立刘弗陵为太子。两天后他离开了人世,

  • 卫子夫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后”?仅第3点,就没人能做得到!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卫子夫

    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个皇后,是平阳公主府内下人卫媪的小女儿,出身卑微,15岁入平阳公主府,年轻貌美,能歌善舞,被平阳公主称为:“奇货可居,”成了公主府内一歌姬。据史书记载,武帝即位,数岁无子,平阳公主求诸家良家子女十来人,饰置家,武帝被霸上还,因过平阳公主,见所侍美人。上望见,独说卫子夫,是日,武帝

  • 卫子夫受宠一步登天,却为何因“巫蛊之祸”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卫子夫

    汉武帝刘彻刚上位的时候是18岁,没有子女,后宫也没有一个女子,他的姐姐平阳公主非常着急,到处给他寻找合适的美女。有一次汉武帝从郊外祭祀回来,照惯例在平阳公主府休息,公主摆宴席招待,还叫出来十多个美女让他挑选,看了半天,一个喜欢的都没有。公主没办法,就让他们退下了,吩咐歌舞上台开始表演,酒喝到一半,汉

  • 对于皇后卫子夫,汉武帝心中有没有愧疚

    历史人物编辑:辛秋兰标签:卫子夫

    征和二年,大汉皇后卫子夫自缢,震惊朝野!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个皇后,她出身平民,原本是平阳公主府歌女,入宫后极得汉武帝宠爱,在皇位后位三十八年。卫子夫自缢后,汉武帝的内心承受着痛苦的煎熬。卫子夫为何自缢汉武帝年老之时相信巫蛊之事,他年老多病,久治不愈。宠臣江充说宫中有巫蛊之气,导致天子久病不起。于是

  •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出身奴婢,竟然没有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卫子夫

    在中国封建社会,只要是女人当了皇后,就会加封或追封自己的父亲,可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没有,她不但没有追封她的父亲,史书上连她的父亲是谁都没有记载,只记载了她的母亲是卫媪,她还有几个兄弟姐妹。卫子夫的母亲被称为卫媪,媪是老妇人的意思,那这个“卫”又是谁的姓呢?是她自己姓卫,还是她丈夫姓卫,这真是

  • 汉武帝刘彻,对于卫子夫的自杀,后悔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讲官标签:卫子夫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根据史书记载,卫子夫是自杀而不是汉武帝刘彻动的手。被司马迁唯一赞美的女子,卫子夫虽无佐君之功,却有内助之贤,为何要自杀呢?巫蛊事件,卫子夫受牵连归根结底,巫蛊事件,是汉武帝晚年做的一件老糊涂事情,也有可能是刘彻年纪大了,也相信迷

  • 汉武帝的“砍刀”,被逼死的皇后:卫子夫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卫子夫

    卫子夫本是歌女出身,之所以能够被汉武帝宠爱,一方面得益于他的美貌,另一方面,是得益于汉武帝的年轻气盛。汉武帝遇见卫子夫时,正处在叛逆的青春期,虽然贵为天子,但偏偏却大权旁落,可他并非自甘堕落之人,也非平庸无能之辈,这造就了敏感、叛逆、焦虑和 神经质的性格,而且远比一般人强烈得多。总想着成就一番事业,

  • 卫子夫侍奉汉武帝49年,自尽前留一封遗书,汉武帝看后骂她贱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卫子夫

    在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下,女性往往只能以婚姻或者宫廷内的角色为自己谋取一份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然而,有一些特殊的女子,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在这个充满权谋和争斗的宫廷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历史的传奇。卫子夫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她出身平凡,原本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讴者,但凭借着其卓越的才华和出众的美貌,她

  • 汉武帝为何逼死了一见钟情的卫子夫?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卫子夫

    汉武帝是在其姐平阳公主家看上卫子夫的,当时她是其姐府上的一个歌姬。可以说两人是一见钟情。等把卫子夫接进宫后,刘彻封她为皇后,第二年生下长子刘据,后来刘据被武帝刘彻立为太子。按说母凭子贵,儿子是未来的皇帝接班人,可为什么后来武帝杀了皇后卫子夫呢? 卫子夫在皇后位38年,史称孝武卫皇后。汉宣帝即位后追谥

  • 卫子夫被汉武帝在车里临幸后,汉武帝从卫子夫生活中消失了一年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卫子夫

    纵观我国的历史长河,有数不尽的皇帝。每一位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佳丽三千。后宫的每一位女人都为了争夺皇帝的恩宠,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但是成功夺得皇帝宠爱的,却是寥寥无几。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汉武帝以及他的皇后卫子夫之间的爱恨情仇。据说卫子夫被汉武帝在车里面临幸了之后,他从卫子夫的生活当中消失了整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