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强汉”,不仅汉朝的皇帝个个都是明君,汉朝的女人也是一等一的巾帼不让须眉。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干政40年,让儿子景帝抱憾终身,临终前一句话,竟让儿媳王娡的野心落空。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临终前拉着汉武帝刘彻的手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叮嘱孙子,你可得小心你母亲王娡干政,奶奶所做的一切可都是为了大汉的江山,我死后,刘家的江山可不能在你手上改姓呀。
汉武帝完祖母的交待,心中震惊不已。要知道汉武帝刘彻能登上帝位,完全得益于4个女人。而她的母亲王娡首当其冲,可以说没有王娡就没有千古一帝刘彻。这也正应了母亲的格局决定了儿子的高度。
自古以来皇位的继承人都是立嫡立长,像汉武帝刘彻这个最小的庶子,如果没有他母亲的运筹帷幄,恐怕刘彻一辈子也只是一个胶东王。然而他这个胶东王能坐上九五至尊的龙椅,还有三个女人功不可没。
第一个便是刘彻的奶奶窦太后,窦太后是汉景帝的生母,她生有两子一女,长女馆陶公主刘镖,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窦太后最为宠爱的便是馆陶公主,虽然馆陶公主已经出嫁,可是她却可以随意出入皇宫,并且在弟弟汉景帝面前有一定的话语权。
馆陶公主生有一女儿,名陈阿娇,因她长相酷似窦太后的婆婆薄太后,窦太后认定阿娇将来会做皇后,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馆陶公主就想让阿娇成为将来的皇后。而当时的太子是刘荣,刘荣的母亲栗姬是景帝最宠爱的妃子。
本来有三3个儿子傍身的栗姫就是未来的皇后,但是她却能让板上钉钉的事情黄了,不得不佩服她的愚蠢。栗姬错就错在不该得罪馆陶公主,要知道馆陶公主在景帝心中可不是一般的人,她可是窦太后最宠爱的女儿,这世上就没有她做不了的事。
为了帮助女儿当上皇后,她便托人向栗姬提亲,愿与之结为亲家。正常情况下有人向自己抛来橄榄枝,栗姬会欣喜的接住,可是栗姬的脑子却被驴踢了,她竟然很不高兴的拒绝了馆陶公主的美意。
因为馆陶公主经常向景帝送上一些美女,这些美女分走了栗姬的宠爱,让她十分憎恶馆陶公主。
这一下栗姬算是捅了马蜂窝,把馆陶公主得罪了。馆陶公主便时常在太后和景帝面前说她的坏话。不过这时的却主动找上馆陶公主表示自己愿与之联姻。而当馆陶公主抱着才四岁的刘彻问他要不要娶阿娇为媳妇。
或许是上苍注定刘彻本就是真命天子吧,他居然霸气答道,若能娶阿娇姐姐为媳妇,他一定为她建一座金屋子,把她藏在里面,馆陶公主听完侄子的话是高兴不已,这也就是“金屋藏娇”的来历。
自从馆陶公主和王娡联姻后,王娡虽然想要得到皇后的位置,可她什么事都不做,既不讨好景帝也不说栗姬的坏话,她只是时常去窦太后宫中请安问好,把婆婆侍候的美美的,窦太后为此还在景帝面前说她孝顺是个好儿媳妇儿。
馆陶公主凭着她特殊的身份,时不时的在景帝耳边说栗姬的坏话,景帝听得多了难免对栗姬也有了看法,更为重要的是当景帝生病时,他试探着问栗姬:如果朕不在了,你能替朕照看朕的儿子们吗?
谁知栗姬并不知景帝是在试探她,她却没有拿出统领后宫的气魄来,而是耍小性子极不情愿的拒绝了景帝。景帝因此对她更加不满意,而栗姬并不知道她已死到临头了,她还以为皇后的位置非他莫属,刘荣摊上这样的娘亲可是倒大霉了。
这时的王娡就表现出她的大格局来。她暗中让朝中大臣上书景帝立栗姬为皇后,毕竟刘荣已是太子吗?可在景帝看来这无非是栗姫和朝中大臣串通一气,盼他早死,她好早早登上后位。
景帝一怒之下把和栗姬有关的人给都给处死了,并且废了太子刘荣为临江王。虽然景帝没有把栗姬打入冷宫,可是儿子被废后,她就再也见不到景帝了,或许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一夕之间她什么都没有了,皇宫之中最不缺的就是拜高踩低,没过多久她便抑郁而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王娡凭着她的大格局,大智慧终于在公元前150年登上了皇后之位,7岁的刘彻被封为太子。王娡从一个离婚的平民女子到母仪天下的国母,她的一举一动都被窦太后看在眼里。
而当时的王娡不仅有野心还有智慧,她并不满是于当前的身份,何况她还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帝王儿子。窦太后可是身体力行的干政40多年,如今自己快要死了,她担心王娡的野心会让刘家的江心改姓,因此才有了窦太后让刘彻要小心她的母亲王娡干政。
特别是汉武帝刚继位时,他想要大振宏图,于是大胆改革想要重用儒学,而之前窦太后在薄太后的影响下完全以黄老学说为主,讲究无为而治,因此对汉武帝的新政窦太后可是坚决反对,以致汉武帝不得不蹈光养韬以待时机,可见刘彻深受窦太后干政的毒害。
如今奶奶好不容易把大权还给自己,他又岂能再让一个女人对其指手画脚,哪怕是自己的母亲也不行,因此在他听完窦太后的话后,心中已是对母亲有了戎备之心,从而让王娡的野心落空。
并且在他年老时,在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时,还弄了个留子去母的千古经典,以防外戚干政。然而汉武帝千算万算,他的大汉朝最终还是在王莽的外戚干政下改朝换代,汉武帝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