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比肩霍去病,就是死晚了……

他比肩霍去病,就是死晚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努力加油生活 访问量:2367 更新时间:2023/12/30 20:01:03

01

中国古代武将,有2大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1、封狼居胥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年仅22岁的霍去病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一路杀伤俘虏了匈奴70443人,包括屯头王、韩王等三名,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名贵族。

霍去病在匈奴的祭祀圣地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仪式,在姑衍山还举行了祭地仪式。

此战过后,匈奴这个曾经压得汉朝七八十年喘不过气来的强悍游牧政权,再也没能翻得过身来,汉朝自此光耀千古。

2、燕然勒功

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名将窦宪灭亡北匈奴,将匈奴这个名词彻底扫进了东亚尘封的历史记忆中。

02

窦宪,出身于扶风窦氏家族。

其曾祖窦融在光武帝刘秀时做了十多年的司空;窦宪的奶奶和老妈都是公主;他妹妹是汉章帝刘炟的皇后。

窦家堪称东汉初期的第一外戚家族。

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人生轨迹无外乎两种:

1、谨小慎微,低调做人;

2、天不怕地不怕,就算天皇老子,也敢上去斗一斗。

很不幸,窦宪属于后者。

他是时人眼中洛阳城第一大纨绔。

窦宪有多嚣张呢?

他连妹夫汉章帝的亲妹妹沁水公主的宅院都敢强占,公主还不敢吱声。

直到汉章帝有天路过沁水公主的宅子,才发现妹妹家大门口的匾额已经挂上了窦家的名号。

汉章帝把窦宪叫过来,窦宪还在给旁边人使眼色,让他们闭嘴。

《后汉书·窦融列传》载:“建初二年,女弟立为皇后,拜宪为郎,稍迁侍中、虎贲中郎将;弟笃,为黄门侍郎。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向宪,宪阴喝不得对。”

03

儿子刘肇(汉和帝)即位,当时才9岁,自然不懂怎么治理国家。

于是,窦皇后升级成了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宪以侍中(掌管一切机要文件收发权)身份搅揽朝政,摇身一变成了第一权臣。

窦宪更加跋扈,他上台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出台什么政策,而是公报私仇。

说起来,窦宪之所以会成为混不吝的二世祖,和他从小缺少父辈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

窦宪很小的时候,他爹窦勋因犯受贿罪,被汉明帝刘庄逮捕下狱,后来死在了狱中。

老爹是皇帝抓的,窦宪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恨,但这并不妨碍他把杀父之仇算在主审窦勋案的谒者令韩纡身上。

但这个时候,韩纡已经去世了好多年。

窦宪就随便捏造了一个借口,把韩纡的儿子杀了,并且亲自提着脑袋去窦勋的坟前祭奠。

满朝文武都傻了:“还有王法吗?”

窦宪却不以为意:“看什么看,没见过这么帅的老大?!”

这件事最终被窦太后出面弹压下去。

但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连窦太后都差点保不住他了。

04

都乡侯刘畅(刘秀的大哥刘縯的曾孙)按惯例到洛阳参加汉章帝的葬礼。

窦宪派人埋伏在皇宫门口把刘畅杀了。

理由是,听手下人报告:刘畅仗着自己是大帅哥,走通了你妹妹(窦太后)的路子,倍受宠信......

虽然窦宪不相信妹妹会干出包养小白脸的事来,但还是担心刘畅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先下手为强了。

同时为了擦干净屁股,窦宪让人散布谣言,说凶手是刘畅的弟弟刘刚,动机是刘刚想兼并刘畅的财产。

可这个蹩脚的借口根本瞒不过朝廷里的那些人精。

因为按制度,刘刚没有入京吊丧的资格,此时正在山东封地。

就算他有动机杀人,可也不至于派杀手在天子脚下犯法,这不是送把柄给别人抓吗?

经过专案组不懈的调查,窦宪终于露出了马脚。

窦太后大怒,但她的娘家哥哥就这一个,也没法不保护,所以在接到案卷文书的第一时间,窦太后便把窦宪关在了皇宫里,也算是给外朝一个交代。

宪性果急,睚眦之怨莫不报复。

初,永平时,谒者韩纡尝考劾父勋狱,宪遂令客斩纡子,以首祭勋冢。

齐殇王子、都乡侯畅来吊国忧,畅素行邪僻,与步兵校尉邓叠亲属数往来京师,因叠母元自通长乐宫,得幸太后,被诏召诣上东门。

宪惧见幸,分宫省之权,遣客刺杀畅于屯卫之中,而归罪于畅弟利侯刚,乃使侍御史与青州刺史杂考刚等。后事发觉,太后怒,闭宪于内宫。

擅杀皇族,这是把天给捅漏了。

在被妹妹关禁闭的那一刻,窦宪是真害怕了。

但窦宪运气实在是爆棚......

05

此时,东汉的邻居北匈奴,正经历百年不遇的大灾荒,各个部落为了争夺水源,都打出狗脑子来了。

眼见天赐良机,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南匈奴动了心思,派使者来洛阳,鼓动汉廷征伐北匈奴:

“如果天朝出兵讨伐,我们愿意做向导。”

其实,南匈奴打的小算盘,谁都看得出来。

就算汉军打下北匈奴王庭,汉军也是没办法解决后勤问题的。

等汉军一撤,北匈奴不就是南匈奴的吗?

不过,站在汉廷自身的角度来看,出击北匈奴无疑是政治正确。

北匈奴这些年虽然有些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时不时威胁到汉朝在西域的统治。

窦宪趁机和妹妹打起了感情牌:

“我惹了这么大乱子,真的知错了,这次出征北匈奴,就让我将功赎罪吧!”

窦太后一想,也是,反正朝廷现在要用人,这个功劳给别人,不如给自己人,毕竟是亲兄妹,事情没必要做得那么绝。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汉军分兵三路,对北匈奴进行包抄。

约定三路大军在北匈奴王庭所在地——涿邪山会师。

窦宪和耿秉,连同南匈奴左谷蠡王麾下一万精骑,从朔方郡鸡鹿塞出发;

南匈奴单于屯屠何则亲自率领数万南匈奴骑兵,出满夷谷;

度辽将军邓鸿则率领八千乌桓、羌胡兵,与南匈奴左贤王的一万精骑一起,兵出九原郡的稒阳塞。

06

汉匈联军日夜兼程,出塞三千余里,终于在涿邪山东边的稽落山下发现了北匈奴单于的大营。

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到位,直到汉军打到家门口了,北匈奴单于还是懵逼的状态:这些汉朝人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然而窦宪并不给他过多思考的机会,直接命令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和耿谭先期带领一万骑兵,他自己领着主力部队一头撞进了匈奴营盘。

随后,便是一边倒的屠杀。

事后统计,汉军此战一共夺得13000余颗首级、俘获马、牛、羊等牲畜数百万头、并陆续招降北匈奴辖下部落81部,共计20余万人。

北匈奴的家底基本被打光,单于无奈,跪地请降。

这是汉朝开国近200年时间里,十多代帝王的渴望与梦想!

这是无数汉家儿郎前仆后继,希望造就的无上荣光!

07

战后,窦宪和耿秉统兵继续北进,登上了距今贝加尔湖不远的燕然山。

窦宪意气风发,他让班固写下《封燕然山铭》,并刻石记功。

老王特意把全文录于下,感受一下班固无双的文采,以及激荡在汉军心中深深的自豪感:

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

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石碑被发现时,碑上残存260余字。

经过释读,最终被辨认出来的有220余字。

因发现地在蒙古,所以没有被选入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名单中。

08

大破北匈奴,窦宪的名望达到顶峰。

为了表彰窦宪的战绩,汉和帝下诏升他为大将军,晋封武阳侯,食邑两万户。

之前杀害刘畅的事情就这样洗掉了。

不过这对窦宪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窦宪功成名就之后,马上故态复萌:比以前更嚣张了!

到达长安之后,窦宪竟然挡在汉和帝前边,接受了大臣们的跪拜,还表现得十分心安理得。

当时的汉和帝已经13岁,懂事了。

从这以后,汉和帝暗下决心,一定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然而,要夺权谈何容易?

当时满朝上下,几乎所有要害部门都安插着窦氏的人。

只有大司空任隗和大司徒丁鸿,不肯依附窦宪。

但他俩没有军权,就是两个空头文官。

真跟窦宪亮明底牌,任隗和丁鸿根本不够看。

汉和帝举目四望,身边能帮自己的,只剩下宦官了。

恰好当时窦宪统兵在外。

汉和帝叫来心腹宦官、中常侍郑众,秘密谋划着一切。

大网就此铺开......

09

汉和帝一如既往的叫大鸿胪持节到郊外迎接大军,按等级赏赐出征将士,并让窦宪第二天一早上朝汇报战果。

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

真正惊心动魄的大戏,发生在深夜。

正当窦宪回府呼呼大睡时,郑众开始行动了!

1、先软禁了窦太后及其手下,掐断了宫中的消息源;

3、洛阳城内的各个主要路口,丁鸿也划分了责任区,派人严加把守。

在确定窦宪等人已成瓮中之鳖后,汉和帝的亲信禁军火速分头捉捕窦氏亲信党徒。

同时,派出谒者直接收缴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让他回到封地去,并要求即刻上路。

窦宪接到圣谕的那一刻,明白自己已经倒台了。

什么他娘的改封,只是汉和帝不想背上杀舅舅的坏名声而已。

自己还是识相一点,或许还能留个全尸。

当天晚上,窦宪就在府中自杀身亡.......

这样的结局,连累燕然勒石的名声比封狼居胥差了点档次。

窦宪:我死太晚了?

标签: 霍去病

更多文章

  • 国徽为何不用康乾线条,用汉唐线条?林徽因:到霍去病墓前看看

    历史人物编辑:倾城之殇标签:霍去病

    国徽作为国家的象征之一,其设计有着诸多的讲究之处,比如在当初设计国徽时,关于该采用何种线条就进行过多轮的研讨。设计之初,有专家提出国徽应该采用康乾线条,理由是康乾线条秀美华丽,但是这一提议遭到了林徽因的极力反对,她认为康乾线条不适合用在国徽上,而是主张国徽使用汉唐线条设计。不过林徽因并没有直接说明为

  • 汉武帝“杀”了霍去病!抗匈名将23岁英年早逝,真是因为瘟疫吗?

    历史人物编辑:青橙拂户标签:霍去病

    公元前117年,刚刚在漠北决战中被汉军打败的匈奴,不知又犯什么毛病,竟然强行扣押路过的汉朝使者。汉武帝勃然大怒,想着匈奴都被打残了还如此嚣张,看来必须彻底将其消灭掉。于是,汉武帝再次动员汉军将士准备出征,但就在大军即将北伐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则噩耗,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影视剧《汉武大

  • 霍去病未学兵法为何却能屡胜匈奴?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霍去病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欢迎大家阅读小编的文章,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小编,谢谢~~一,霍去病是华夏族,汉族是汉以后才有的民族称谓形成于汉以后。二,霍去病第一次出征是元朔五年,那年,车骑将军卫青大破右贤王,被

  • 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如果,只是如果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霍去病

    卫青一生只打过一次败仗,漠南之战苏建全军覆没赵信叛变,虽不是惨烈,但也惨淡收场,而与卫青并称帝国双璧的霍去病,则是从无败绩,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每一战均是孤军深入,孤立无援,每一战都是斩获无数,大胜而归。霍去病的无敌,有一部分源于他军事生涯的短暂,短短六年时间里,他改变了王朝命运,但也因为短暂,他

  • 汉武帝亲自设计霍去病墓葬,石棺石刻画面居多,有何内涵?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霍去病

    秦末,楚汉争霸,中原各种势力忙于内斗,无暇北顾。汉武帝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汉国力强盛,对匈奴作战具备了物质基础。武帝初年,中央地方仓库粮食积累充足,铜钱储存丰富,粮价低廉,国力达到了西汉王朝的顶峰。在马邑之变后,汉正式与匈奴交恶,开始筹备对匈奴的反击,霍去病等对匈奴作战的将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登上

  • 霍去病22岁就“封狼居胥”,到底算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夏目历史君标签:霍去病

    序言 公元前117年,《资治通鉴》记载:“元狩六年,秋,九月,冠军侯景桓侯霍去病薨。”从中可以看出:天才名将霍去病在漠北大战之后两年便离开了我们,他的军旅生涯是如此传奇,但又是那么短暂......一向以冷血和无情著称的汉武大帝,也难以抑制内心情感波动,当霍去病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

  • 汉代将军霍去病,他的墓石雕丰富多彩,到底都有何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霍去病

    汉代是我国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具魅力的一个历史阶段,汉代的封建统治延续了400百多年,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在文化也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因此它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汉族、汉语、汉文化都源于汉代这一伟大的历史时期,汉代文明在诸多角度都

  • 霍去病为何英年早逝?背后主谋应该是他的亲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霍去病

    大汉战神霍去病,少年时随军出征,勇冠全军,二十一岁时他便率领大汉铁骑,纵横驰骋大漠。多次率军攻打匈奴,以弱击强的他,却总能大胜而归。不想就是这样一位勇猛战将,却在二十三岁时英年早逝,实在令人为之惋惜。大汉军神,英年早逝的确切原因,史料并没有详细记载,那这位大汉军神究竟是因何而死的呢?《史记》记载:霍

  • “天生将才”霍去病,究竟是怎样的逆天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霍去病

    相信朋友们对“民族英雄”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国家受到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压迫,江山社稷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群人,会勇敢的站出来。帮助人民抵御外族的侵略,消除人民受到的压迫,保住江山社稷,这群人叫作“民族英雄”。这些人中,绝大多数人都说普通人出生,为了保家卫国,为了

  • 浅谈将军霍去病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霍去病

    前言将军霍去病(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出生于陇西郡(今甘肃省陇西县)一个贫苦家庭。他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和战功,被称为“神武将军”,被历史上的文献和传说所记载,其生平事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一、霍去病的早年霍去病的家族并不显赫,他的父亲是一位贫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