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的成年年纪为20岁,此时要举行冠礼,并会赐字,也称为弱冠之年。
对于刚成年的男子而言,想要做出成绩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将军,18岁就被授予剽姚校尉,跟随大军攻打匈奴。
他也没有辜负这个荣名,首战告捷,攻入匈奴的内部,斩杀了所有匈奴的俘虏,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将军——霍去病。
他的一生只有24年,十分短暂,但是却轰轰烈烈。
其中有四座城池是他攻打下来并命名的,至今沿用,而且城市建设与发展都十分迅速,它们分别是敦煌、酒泉、武威和张掖。
古代十分重视人们的出身,对于嫡子、庶子以及私生子的看法有很大区别。霍去病的出身不是特别好,是霍仲孺的私生子。霍仲孺是平阳小吏,母亲卫少儿是侯府侍女。
本无交集的两个人,却在平阳侯府见过几面便暗自私通生下了霍去病。
但是霍仲孺在离开平阳侯府后却并不想娶卫少儿,否定自己所欠下的风流债,因此霍去病从小是跟着母亲一起生活的。
而卫少儿因为霍仲孺不愿承认霍去病的身份,因此也并不想让霍去病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所以在他小时候也没有提及过他的父亲,而后改嫁给陈掌为妻。
当时按照卫少儿的身份,霍去病在出生之后也只能随他的母亲一般为侯府的奴婢,生活十分艰苦。但是后来他的小姨卫夫子被汉武帝看中,接入宫中,并最终成为皇后。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卫夫子成为皇后以后,卫氏一族都受到了恩惠。
而霍去病作为卫氏家族中的一员,深得汉武帝的信任,甚至亲自教他孙子兵法。
霍去病也非常努力,在长期的训练中不仅身体魁梧,而且十分聪明好学,对于兵法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为了培养霍去病,汉武帝在他18岁时,让他随军攻打匈奴。
当然汉武帝并不是希望霍去病能够取得怎样的战绩,只是希望他能真正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同时将所学的兵法与实践相融合。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霍去病在出征期间,不仅攻入了匈奴的内部,还立下了战功。在此之后,霍去病又被封为将军,指挥了两次河西之战,消灭了大约十万左右的匈奴。
也许很多人不是非常了解霍去病所做的贡献,认为他只是攻打匈奴有功,其实并不然。例如他所参加的河西之战,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霍去病除了对兵法了如指掌外,还是一个非常有情义的人,虽然他的父亲不想承认他,但是在战争中霍去病依然将他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带回长安。
也许是常年征战过于劳累,导致霍去病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也许是匈奴一直记恨霍去病,想方设法弄死他,总之他在24岁那年突然病逝。
对于他的死因无论是史记还是野史都没有明确记载,所以大家都只是猜测,不过以上两种情况最为可能,所以流传的人也最多。
霍去病的一生非常精彩,其中有4个地方就是他命名的。
要知道在古代只有皇帝有资格命名地方,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贡献有多大,当然也表明汉武帝有多重视和信任汉武帝。
第一个是酒泉,看到这个名字大概就能猜测到,该地方与酒有关。霍去病在进军河西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于是汉武帝赐酒,让大家共同庆祝。
但是皇帝赐的酒毕竟不够所有将士共饮,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尝到御酒,分享胜利的喜悦,霍去病便将酒倒入泉水中,于是就产生了酒泉这个名字。
现在的酒泉也是非常著名,这个泉眼在冬天不会上冻,夏天时非常清凉可口,而且每天的出水量能够达到3万立方米左右,在大漠中可谓真是神奇的景象啊!
第二个地方是敦煌,在四个城市中最著名。在给敦煌起名字时,霍去病主要对当地的地理位置与环境进行了观察,由于当地城池非常坚固,而且十分富庶,于是起名为敦煌。
在古代,敦煌的意思是盛大、繁荣的意思。在其后来发展的过程中,敦煌也没有辜负这个名字,成为了当前甘肃省最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
现在敦煌的景色美极了,例如莫高窟、鸣沙山、敦煌和月牙泉等,虽然是在沙漠中,但是风景却独一无二,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去游玩。
第三个地方是张掖,这个位置对于西汉而言非常关键,它原本是匈奴的领地,只有占领了该位置,才能彻底断了匈奴之间的联络,使其无法互相帮助,更有助于汉朝的稳定发展。
张掖的字面意思是指该地区属于国家的臂膀,也说明该位置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再加上其美丽的景色,现在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圣地。
它不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累,而且人为景观也非常丰富,现在是国家历史级别的文明古城,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第四个地方是武威,相比于其他三个地方,它是最平淡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甚至很多人都并不了解它。
但是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就是威武的主要标示。当霍去病占领威武之后,为了彰显出汉朝的军威,于是将之前休屠王的领地改名为武威。
现在该位置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也是十分关键,它加速了甘肃国际陆港的建设速度,向整个世界都展示出自己既古来又现代的景象。
霍去病的一生可以说非常传奇,通过他冠军侯的封号就可以看出,当时他有多么骁勇,无论对于汉朝而言还是匈奴而言,他都是战神,无人能替代。
在他攻打匈奴期间,有四个城市是他命名的,这些城市现在的发展也是非常好,都是十分著名的旅游城市。
比较遗憾的是如此英勇的将军却不长寿,去世时年仅24岁,如果他能多活几年,那么汉朝是不是还能更加风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