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国徽为啥不用康乾线条,用汉唐线条?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国徽为啥不用康乾线条,用汉唐线条?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飞鱼侃史 访问量:1233 更新时间:2024/2/14 20:09:43

新中国成立后,国徽的设计一度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难事。因为它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台面,也象征着国家的化和底蕴,同时还被赋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不同的期望,小小的一个图案就需要承载各种互不相关的美好理念!

作为设计者之一的林徽因更是指出国徽的线条要采用汉唐线条,而不能用康乾线条!这让众人有一种“丈二的和尚摸不着脑袋”的感觉,为了解答他们的疑惑,她直接让他们去研究霍去病的墓碑。那么,这到底与国徽的设计有什么内在的关联呢?

1949年10月1日,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广场上,主席慷慨激昂地宣布了新中国正式成立,并表示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已经到来,而在这种时候往往需要与之相呼应的标志作为支撑。于是,国徽的设计就成为了当年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国徽,不仅仅要有中国最为明显的建筑特征和政权特征,在形式上更要体现出庄严磅礴的气势,让人一眼就能解读出我们国家独有的元素和特色。可以说这项任务尤其艰巨,看似简单,而实则充满了挑战。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设计国徽的项目就已经被提上日程了。按照国家的设计要求,许许多多专业的人才几乎是绞尽了脑汁,没日没夜地寻找挑选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元素。他们花费了数月的时间,描绘了成千上万的草稿,最终都没能选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后来国家特地邀请著名的建筑学家兼作家林徽因,为新中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于她来说,这是国家对她能力的最大认可,也是崇高无比的荣耀。于是,作为一名出色且负责任的设计师,她每天都沉浸在国徽的设计工作中,呕心沥血、废寝忘食。

当他们确定国徽上面的谷穗、天安门、国旗、齿轮等元素后,便开始了新一阶段的绘制工作。一天,林徽因偶然间发现描绘草图的人正用着康乾线条,于是马上让其停止了工作,并告诉他只能用汉唐的线条。

她的话让当场的人瞬间陷入沉默,大家都表示很茫然,甚至有的人对线条都分朝代的思想表示不解。林徽因看出了大家的疑惑,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而是让他们先去霍去病的墓碑前看看,说看完后大家就知道内在含义了。

虽然不明白线条的绘制与霍去病的墓碑有什么关联,但他们知道林徽因肯定不会说无用之言,于是组团去走了一圈。当他们亲眼见到上面那些虽然看着质朴而又不乏雄浑之力的线条时,他们瞬间就豁然开朗了。

虽然康乾盛世作为我国历史发展中的最后一个盛世时期,地位非重要,但它却也是中国颓废衰败开始的一个朝代。表面上风光无比、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实际上政策上的闭关锁国以及风气上的奢靡已然预示着之后的腐朽和堕落。

国徽这样积极正能量的标志怎么能用含有衰败之意的康乾线条来描绘呢!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新中国已经成立,封建时代早就宣告结束,那些陈旧的陋习自然是要完全摒弃的。当然了,大家又会觉得更疑惑了,汉唐不也是封建社会吗,汉唐线条难道寓意就很好?

其实大家想得没错,用粗俗一点的话来说,汉唐线条意味着不断进取、努力前进的无畏精神。因为汉唐时期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最为繁华荣耀的一个时期,更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阶段。

在那个时期,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中华文化,还促进了政治经济等的极大发展。所以,康乾线条并不适合用在象征美好未来的国徽上,汉唐的线条在寓意上来说更为合适。

国徽上的细节敲定后,林徽因与设计组的小伙伴们又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排版和商讨。最终,在经历无数次调整后,象征我国门面的国徽正式出炉了。

最开始的国徽是以一个玉璧为主体的,因为它自古以来都是象征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物件,所以用来当做载体、寓意着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是最好不过的。此外,国徽上肯定少不了五星红旗上面的元素,毕竟国旗与国徽肯定得自成一体,交相辉映。

上面的麦穗与齿轮同时代表着我国的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以此来突出新中国的性质——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不仅如此,正中的天安门更是象征着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各族人们的团结友善,彰显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和谐氛围。红色与金色的相互交叉,似乎勾勒出一副副喜庆吉利的人民喝彩图,不仅显得尊贵大气,同时还炫彩夺目,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气质。

各种元素共同融合在一枚小小的国徽上,不失高雅的情况下又显得简约大气,可以说这是相当成功的一次设计了!它也寓意着我国终会站在世界之巅,俯瞰江河万里,尽展磅礴气势。

其实,国徽中线条的使用相信大部分人都没有仔细地去关注过。对于什么康乾线条、什么汉唐线条,除了那些对此有着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外,在其他人的眼中,不过只是普通的线条而已,压根无法区分。

整体含义固然非常重要,但其中的细节也是我们不能去忽视的。作为畅游在新时期的我们来说,不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当中,顾全大局的时候也要随时留意身边的细小事物,切忌因小失大,到头来白忙活一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霍去病

更多文章

  • 汉朝公认的10大名将:霍去病只排第三,也不看看前两位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霍去病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确是这样的,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最顶级的英雄。不管多么勇猛的人,总是会有人比他要更加的优秀。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没有最优秀的,只有更优秀的。 而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古代历史中,更是不缺乏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而很多时候,我们所熟悉的一些英雄,其实并不是最为顶

  • 英年早逝的霍去病一生未婚,哪里来的一个儿子、两个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霍去病

    2005年,一部名为《汉武大帝》的电视剧让大家领域到汉武帝的伟略雄韬,汉朝的四百年成功富强得益于汉武帝时期的励精图治,当然独领风骚的千古美名。其中汉武帝一位重要的左膀右臂:霍去病。人们在感叹他少年英雄的同时,也惋惜其英年早逝的短暂人生。保家卫国的少年英雄霍去病生于公元前140年,母亲是皇后卫子夫的姐

  • 英年早逝的一代将星,霍去病封狼居胥

    历史人物编辑:西柚秀标签:霍去病

    ”匈奴未灭,以为家”。少年英雄霍去病在武帝要给他建造一座豪华的府邸的时候,用此话断然回绝了汉武帝。虽然霍去病自身品行德行都特别好。但是,真正造就他的还是与匈奴的作战。霍去病并不是什么豪门出生,他甚至比不上一般人,他只是平阳公主府的一个女婢和平阳县的一个小吏所生的私生子。因为自己舅舅卫青的原因,十七岁

  • 霍去病打下4座城,为他们取了名字,并沿用至今,名字很熟悉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霍去病

    古代男子的成年年纪为20岁,此时要举行冠礼,并会赐字,也称为弱冠之年。对于刚成年的男子而言,想要做出成绩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将军,18岁就被授予剽姚校尉,跟随大军攻打匈奴。他也没有辜负这个荣名,首战告捷,攻入匈奴的内部,斩杀了所有匈奴的俘虏,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将军——霍

  • 霍去病目空一切,嚣张跋扈,为何士兵仍然称赞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武将,他的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视为天才,与卫青齐名,是非常杰出的青年将领。霍去病早年出生贫寒。他的姐姐卫子夫成为皇后以后,霍去病也一步登天,成为了皇亲国戚,但是在他心中,荣华富贵不足道,建功立业才是他的心愿所在。霍去病从小就勤奋好学,武艺高超。骑马、射箭都不在话下。在少年时期

  • 霍去病为什么把士兵当“牛马”?爱兵如子,未必能当好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霍去病

    汉武帝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名将,霍去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他是汉武帝和卫青的外甥,18岁时就扛起武器上了战场,与汉朝最强大的敌人匈奴作战。他第一次作战就建立奇功,从此平步青云,屡立奇功,毕生投入到报效祖国的事业中。他是汉朝的守护者,是我国历史上的有功之人,是代代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之一,也是令敌人不寒而栗

  • 汉武帝赏赐给霍去病“十车”好肉,霍去病一口不吃,原因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霍去病

    提起汉朝时期的名将,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他在二十岁时就把匈奴打得不敢冒头,功绩在历史上几乎都无人可比,让后世之人一直敬仰到如今。这样出色的名将,哪个皇帝能不喜欢呢?汉武帝也不例外。所以每次霍去病出征之前,汉武帝为表关心和荣宠,都会赏赐给他整整十车好肉,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

  • 封狼居胥,勇冠三军-大汉军神霍去病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霍去病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耀眼夺目,震撼了一个时代,注定成为领军人物,别人终其一生的目标,在他们看来是自己一生的经历,而大汉朝,有一个年轻人,从军到成为军方代表人物,不到5年,我想,就是传奇小说也不过如此了吧,带兵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那一战后,封狼居胥成为华夏军方的追求,千年之内能做到这一目标的,无一不是华

  • 冠军侯霍去病:四战封神,年少功成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霍去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公元前121年,夏,金泉河边。残阳如血下河水涌动泛出粼粼波光,边塞令人难以忍受的暑气也即将褪去,凉风袭面带来胜利的愉悦,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从属下手里接过了上好的美酒。霍去病据说这酒是天子赏赐,江

  • 为何霍去病能横扫草原呢?原因有三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霍去病

    在古代,草原民族和中原汉族一直是敌对的状态,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常常兵戎相见。草原民族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几乎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们以打猎为生,练就了强大的体魄和战斗能力,也因此总是在与中原相互征战的时候获得胜利。很多的朝代都惧怕草原民族,为了防止受到侵扰而不断地送钱送人,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