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是刘邦从小玩到大的兄弟。刘邦称帝后,无论对其然功臣如何残忍,但是对于他,刘邦还是十分宽厚的。
比如说萧何、韩信、张良三人。刘邦称他们为自己夺得天下的关键,他们三人也因此被称为汉初三杰。可是,韩信最后被封为淮阴侯,张良被封为留侯,萧何被封为酂侯,而卢绾则是被封为燕王。
细究刘邦分封的其他异姓王就可以知道,其他异姓王基本上都是有兵马在手的,刘邦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有卢绾是凭借自己和刘邦的关系获封异姓王的。
因此,卢绾造反不仅不冤枉,还很无耻。
卢绾才不配位
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
史记中记载,萧何、曹参等人是因为自己有才能才会被刘邦赏识,重用。然而卢绾则完全是因为与刘邦的特殊关系。
卢绾不仅能够随意进出刘邦的卧室,就连吃穿用度都是刘邦赏赐的,这足以见得刘邦与卢绾的关系非同一般。
不过刘邦忘记了一点:如果刘邦依旧是那个亭长,依旧是那寻常百姓家,那么刘邦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然而刘邦不是,他已经从一介亭长成为了大汉的皇帝。刘邦的做法不仅会使得群臣心有不满,还会使得卢绾心生异念。
人的贪欲是无止尽的,刘邦的过分宠信只会适得其反,会让卢绾觉得这些都是自己应得的,这就是所谓的才不配位。
诸多异姓王被杀
群臣知上欲王卢绾,皆言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诏许之。——《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
虽然卢绾最后被封为燕王,但那是因为前任燕王臧荼被杀了。这不得不让卢绾心生惧意。
在这之前,那些被封王的异姓王皆被诛杀,就连立下赫赫大功的韩信也死于非命。那些大才尚且落得如此下场,更何况自己这个关系户呢?
可以说,卢绾从坐上燕王位置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没有一天不担惊受怕的。如今的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与刘邦的兄弟情谊之上了。
张胜蛊惑,卢绾动摇
卢绾这个人,自小和刘邦长大。应该说他是很了解刘邦的。正因为他了解刘邦,所以他才会毫不客气地接下燕王之位。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卢绾突然发现刘邦变了,变得自己不认识了。因此,如今的他已经不敢断定在刘邦心中,是自己和刘邦的兄弟情重要,还是大汉的天下更重要了。
正在卢绾犹豫不决之际,他身边一个名叫张胜的人提出了建议。上面也说过,卢绾此人就是个关系户,是一个才不配位的存在。张胜的提议就像一根救命稻草,救下了迟疑不决的卢绾。
于是,卢绾听从了张胜的提议,心安理得地做起了内鬼。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卢绾做了内鬼的事情终究还是暴露。不过就算这样,刘邦也不太相信卢绾会造反,给了他很多次机会。可是卢绾终究还是没有珍惜。
结束语
人人都说刘邦是个无耻小人,功成名就以后就屠杀忠臣。我们暂且不评论刘邦的所作所为,单纯的评价刘邦对卢绾的态度。哪怕卢绾是刘邦的至亲骨肉,我想也就这点优待了吧。
因此,卢绾造反不冤,一点都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