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年10月6日的战乱中,王莽被商人杜吴斩首杀死,首级被悬于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分裂了王莽的尸体。
王莽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他推行的“王莽改制”,可以说是非常超前,甚至后世说他是“最早的社会主义践行者”。
可是史书上对于他的记载,多半来源于“篡汉”,撇去这些政治因素不说,王莽确实是把大汉朝拦腰斩断了,以至于后世把汉朝称之为“东汉”、“西汉”,饶是这样,中间由王莽建立起来的“新朝”,也是大家无法忽略的历史。
作为一个“篡权者”,在大家的印象中该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满脸大胡茬,一脸横肉,不学无术的呢?可是王莽却真的不是这样,他勤奋好学,也不与那些社会不良青年有所瓜葛,就像上大学一个宿舍的人,总有些人打游戏,也总有些人爱学习,恰好我们的王莽同学就是那个不打游戏,而爱学习的人。
一个构建理想社会的“狂想者”
王莽不但爱读书,而且还是一个狂热的“儒学”爱好者。他的一生都在为建立一个自己认为的理想社会,可是在一个封建社会体制尚且不完善的时代,提出超越时代的改革理念,这相当于“异端邪说”。
看过《庆余年》的小伙伴一定对建立了“庆国”的叶轻眉不会陌生,在一个封建王朝,提出社会主义,到最后只能是毁灭自己,此时的王莽就等同于《庆余年》中的叶轻眉。理想是丰满的,但是现实的骨感,是不允许理想轻易“胖”起来的。
一个狂想者,一个有些暴躁性格的人,总是想一蹴而就,就会导致悲剧发生。
王莽这次的改革准备不充分,却又急于求成,这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加上一个不切实际的操作者,从而导致了社会体系的崩塌。急躁的性格,加上改革的强行推行,使得王莽的新政走入了一个“死循环”。
他禁止私人奴隶买卖、均田制等等,这些制度看起来很接近新式政策,本来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在当时并不适合,他想像周公一样维持社会次序,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最后被乱军分尸,也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假使王莽改制成功,也没有后来的农民起义,新朝会不会一直传下去,会不会有新二世,新三世呢?
当然,历史是没有如果的,王莽终于还是失败了,失败后的王莽被杀掉了,死状还非常凄惨。
死状凄惨的王莽
王莽的死状并不好看,他被一群人分了尸。而且他的头颅被保存了下来,统治者说这是为了警醒,其实这么说的目的是有待商榷的,一个头颅有什么可警醒的?
这不过是封建统治者的恶趣味罢了。就像罗马斗兽场一样,把人关在笼子里进行斗争,有什么趣味可言,当有野兽死去,或者人类死去后,假装仁慈不敢去看,这是哪门子的慈悲?
其实王莽在没有“篡权”之时,也是时代的楷模,他服侍母亲和嫂子,抚养兄长的遗子,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叔伯。
在当时浮躁的王家,王莽就是一股清流。可是乱军之中死去的王莽,身前身后都没有落得好名声,首先被后世冠以“篡权夺位”的叛逆之人,身首异处不算,头颅还被传了272年,他的舌头被割下,甚至切碎了给人分食。
王莽在死后被分尸,甚至头颅被皇室保存了200多年,他是罪有应得,还是无辜被杀,笔者想这些都不是,或许这只是历史的选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