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帝简史:汉明帝刘庄——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可惜命太短。

皇帝简史:汉明帝刘庄——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可惜命太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米侃影 访问量:135 更新时间:2024/1/16 4:53:56

姓名:刘庄

生卒时间:公元28年——公元75年,

在位时间:18年;

出身: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刘邦十世孙,刘秀第二位太子,第二位皇后所出;

如何上位:29岁以太子之位,继承刘秀皇位

如何死的:病死在宫中,享年47岁

帝号含义:庙号汉显宗,谥号孝明皇帝,明,开明、英明,这个字确实配得上刘庄的聪明和通透。显字也有明的意思,功勋显著,恩德显于天下。开国后的第二位君主,在和平时期,基本都能大有作为。但夯实王朝基础的也是这个时期。

年号含义:永平,永远和平,可见刘庄对天下的期望和对平民的重视;

主要辅助大臣:班固班超窦宪

生平:

刘庄皇子出身,能逆袭成为太子,除了其母亲阴丽华的功劳外,最大的原因还有两个,一是因为其阴氏家族的地方豪族实力,二是刘庄本人非常聪明。我认为刘庄是中国所有皇帝中,最聪明的之一,排在前列。这种聪明是非常通透,对人性、政治、人际关系、利益关系等了解非常透彻的人。那是一种无法被人糊弄的、被人蒙骗,能一眼看穿所有人的把戏和欺骗的聪明。

从几件事情可以看出他的通透式的聪明:

第一件,公元39年,刘庄十二岁,有一次地方官向刘秀汇报清查地方人口和农田的工作,报告上写了一句:“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的话。刘秀不明白什么意思,于是问其他官员,其他官员也不明白或者不敢说。但刘庄却说这是因为河南是帝乡,南阳是帝城,是皇帝刘秀的故乡和起家的地方,除了皇帝家,还有无数的功勋大臣、豪族大户在当地,所以无法清查人口和土地。刘秀后来叫人去核查,发现事情果然如此。年仅十二岁,就已经了解复杂的政治关系、官场规则和人心。

第二件是发生在公元43年,刘庄十六岁,那一年发生一起民间起义造反事件,朝廷派大军镇压,将叛军围困在一座城市里面,但因为城防坚固、粮草充足,所以官兵损兵折将、多次攻城不下,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连刘秀都束手无策,后来刘庄说,这是因为围城太紧了,只要放松一点包围圈,让他们有机会跑出来,那么地方的亭长就能消灭他们。后来刘秀让指挥官执行这个办法,果然,叛军四散出逃,轻松就剿灭了这次起义。

第三,是在其登基后发生,其兄刘荆三次谋划造反,在任何朝代,这种兄弟谋反的事情,从来都是杀无赦,斩草除根的。但刘庄却没有这样做,三次都放过了这个刘荆,最严厉的惩罚也只是改封其他地方或削减俸禄而已。反而是其他的外戚势力、地方豪族势力、官员等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每一次都会被杀一批,铲除一些家族。刘庄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是真正的聪明人,他清楚知道刘荆只是一个小王,并没什么势力,更加没有能力造反,绝对不会对皇权造成什么威胁。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完全是因为外戚、豪族势力的操控和唆摆而已。所以,他一面宽容的对待自己的兄弟,一面对所有涉及的外部势力进行严厉打击,甚至不惜几千几千的杀人,也不放过打击外戚和豪族势力的机会。正是因为刘庄聪明的利用这种机会,在刘庄的整个执政时期对豪族外戚势力的持续打击,才有效的稳定了政治局面,社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且还没有引起反抗的动乱。他在这个过程中,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包括很多莫名其妙、可大可小的机会,他都充分利用,从不放过,只要一找到借口就绝不手软,放大打击面,就算是涉及到太后阴氏家族也同样严苛。

这种聪明的做法,从古自今都没有几个皇帝能达到。

第四,就是他对官员要求极其严苛,对官员考核、录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为他知道,管理国家都是要靠官僚系统,只要系统不发生问题,国家就不会发生什么大的问题。所以他几乎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官僚系统的管理上面,考核就是其最大的工具。无论是打击外戚豪族势力、清查人口土地、对外战争、镇压叛乱等,都是通过官僚系统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发现玩忽职守、能力不足、执行政策不到位的官员,轻则免职,重则下狱或杀头。

但他对有能力、正派的官员却有优待宽容,其中一件历史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个有能力的官员因为疏忽导致事情没办法,刘庄了解后非常着急,恨铁不成钢。抄起一根木棒就要打下去,没想到这位官员见势不妙拔腿就跑。刘庄竟然拿着木棒追了上去,最后这个官员实在跑不动了,就钻到一个房间里的床底下。刘庄没办法,只能命令他出来,后来这位官员冷静了下来,说没有皇帝像你这样不成体统,拿着棍子打下属的。刘庄也是一愣,就平静了下来,规规矩矩的和这位官员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惜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却在壮年时就去世,没有为东汉王朝重新建立有效的体制和官僚系统。对地方豪族势力的打击也还没有完成。导致后来的皇帝再也没有能力和智力完成这两件大事。东汉王朝终究逃不过外戚干政、宦官乱政、王朝崩溃的下场。一个皇帝能否成为伟大的皇帝,能否成为改变历史、改变世界的皇帝,长命与否也是很关键的因素。一个年轻去世的皇帝,将给后世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刘庄育有9个儿子,11个女儿,先立长子刘健为太子,但太子早亡,后立第五子刘炟为太子,继承皇位。

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1、收复西域,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府,这也是刘庄唯一有开疆拓土的功劳。西域自王莽新朝脱离中原统治后,直到刘庄后期才正式收复。最大的功臣就是班超,这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名人。刘庄为了经营西域,派班固带领三十六人,依靠此时汉朝的势力和威慑,纵横西域各国,仅通过几次小的战争、借力打力,以及对北匈奴的大力打击,就臣服了西域各国。各国国王自动派遣质子到洛阳为人质,俯首称臣,汉朝终于重设西域都护府,再现汉朝辉煌。

2、打击外戚和豪族势力,这是刘庄最大的内政政策,终期一生都在努力做这件事情。外戚势力过于庞大,失去约束,是造成王莽篡位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刘庄一上位就开始借助各种结构、律法和机会打击外戚。首先是他的皇后严氏家族,不得封侯参政,地位不得高于朝廷九卿。包括对其母阴氏家族,也是严加防范,一旦发现过错就全力打击,绝不留情。豪族势力是通过地方官僚进行压制和打击,所有打击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官员都会受到严惩。而且他还通过各种政治事件,特别是其他兄弟意图谋反的事情,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的打击各地的豪族。

这个政策在汉朝朝廷稳定、经济人口快速发展、军队控制到位的前提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土地集中、税收人口流失、治安问题、豪族纠纷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治安问题,因为官僚强势、地方豪族被压制,所有的纠纷、违法违纪行为都基本绝迹,豪族也不敢违法法律,挑战官府的权威。书上记载是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

3、全面考核官员,对官员要求极严,这也是刘庄非常有远见的手段和政策。他通过每年对各级官员的考核,一旦发现能力不足、办事不力、特别是在打击豪族的工作上达不到要求,或者偏袒豪族的官员,更是该杀的杀,该撤职的撤职。这也是历史上评价刘庄时说他严苛的原因,但正是因为刘庄的这种做法,官僚机构效率大幅提升,贪官污吏减少,底层人们对刘庄及其官僚系统的评价很高,歌功颂德的事情也不少。这种制度和能力,是历史很少皇帝可以做到的。

对历史的影响:

1、大力发展儒学,这是汉朝皇帝的基本动作之一,随着儒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再加上史书都是由儒家知识分子所写。基本上每一个皇帝都是大力推行儒学。刘庄在原来汉朝设置官学和博士基础上,还要求贵族子弟统一读五经、重点推广孝经,成为以孝治国的开始人。儒学经过汉朝近两百年的发展和王莽实验的经验教训,已经发展的更加完善和系统化,对朝廷培养人才、施政原则指导、舆论宣传、强化王权、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和压制贵族外戚与豪族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系统化的理论,对皇帝实施政策和制度,是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否则,师出无名,天下难免动荡。

2、引入佛教,这是一件真正的大事,佛教文化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冲击是非常大的。刘庄为什么会引入佛教,据说是因为他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金人腾空飞往西方而去,后来大臣们解释说西方是天竺国,这个金人就是佛陀。所以刘庄派两位官员到印度,请了两位僧人和用白马驼了四十二章经回来,并在洛阳建了白马寺。从此佛教在中国开始发展。

但如果我们相信历史故事,相信一个皇帝仅凭一个梦就引入佛教,未免太过迂腐。相信刘庄及整个朝廷、社会对佛教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因为从西汉开始,汉朝就通过西域与印度、中东等地区有交流和经商的。所以,他有可能了解到佛教的事情也不奇怪。引入佛教肯定还是出于政治目的,否则以皇帝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本身刘庄就是非常聪明和通透的人,说他通过了解佛教理论,明白佛教对稳定社会、教化底层人们和贵族豪族的作用,也是有可能的。更重要的是,估计刘庄也明白儒教的不足,需要更发达更多样的文化来统治帝国,所以才引入佛教。

汉明帝或许是想法过于美好,在和平时期,经济稳定时期,佛教的力量确实对稳定社会、稳定民心有很大的作用。但当朝廷腐败无能、地方失控、农业及经济下滑的年代。佛教这种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就会加剧,从而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甚至王朝更迭。东汉后期的黄巾起义,直接开始400年的大动荡。唐末黄巢起义、五胡乱华等大动荡时期,都离不开佛教的影子。这种文化冲突引发的社会冲突和分裂,直到宋朝之后,通过朱熹的理学,融合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后,才逐渐减少。

标签: 刘庄

更多文章

  • 学生家长向马厂镇老刘庄小学奉献爱心食品

    历史人物编辑:虞德朋标签:刘庄

    2月1日,马厂镇老刘庄小学六年级学生刘梓硕家长,满怀感激之情,向学校送来爱心食品,感谢学校和全体教师对孩子的精心培养。学校领导和老师接受了家长赠送的爱心食品。刘梓硕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孩子留守在家,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学生刘梓硕的学习监管任务就落到了学校教师的肩上。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殷切关怀下,刘

  • 刘秀为何改立太子刘庄?是子凭母贵吗?刘庄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刘庄

    刘秀原本立的太子是刘彊,但那是在他最宠爱的皇后阴丽华还没有为他生孩子之前,等到阴丽华生下刘庄后,就已经注定刘彊的太子位将要不保。刘秀很宠爱刘庄,在刘庄少年时代,就请来经学大师桓荣教他学习,并让他在自己身边学习和观察政务,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刘庄能掌握大量知识,增加统治的能力。 有一次,刘秀下令检查天下土

  • 汉明帝刘庄:一生近乎完美,却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刘庄

    纵观整个东汉除了刘秀就是刘庄最贤明了,汉明帝刘庄,最初名为刘阳,光武帝之子,东汉第二任皇帝,刘庄是一个少有的清明的皇帝。据史书记载,在汉明帝的统治下,东汉吏治清明,境内安定。 公元43年,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突然改立他的第四个儿子刘庄为皇太子,同时宣布废掉他的第一个儿子,原来的皇太子刘强。刘阳在当

  • 汉章帝刘炟为何推翻刘秀和刘庄时代的政策,开始重用被打压的外戚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刘炟

    东汉最为辉煌的时代就是史称明章之治的时代,那是汉明帝刘庄和汉章帝刘炟执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东汉的国力发展到顶峰,人民安居乐业,内外安全问题都得到解决,社会繁荣而平稳。可是对比这个时代的前后,却发现刘庄和刘炟虽然为父子,却在国家政策上背道而驰。刘庄继承了光武帝刘秀末期的政策,对宗室、外戚和勋贵严加管

  • 汉章帝刘炟仁厚治国,却为东汉灭亡埋下极大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刘炟

    中国古代几乎每个大一统的王朝都有一段兴盛的时期,这样的时期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东汉的兴盛时期从光武帝刘秀开始,一直延续到汉和帝刘肇。其中汉明帝刘庄和汉章帝刘炟时期最为兴盛,史称明章之治。然而从史书上看在汉章帝刘炟治国时期东汉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他的治国方略以仁厚著称,可这种仁厚却为东汉埋下

  • 汉章帝有八个儿子,除四子刘肇继承皇位外,其余七子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刘肇

    谈秦说汉(481)汉章帝有八个儿子,除四子刘肇继承皇位外,其余七子的结局如何?汉章帝刘炟是汉明帝刘庄与贾贵人所生的第五子,公元56年出生,5岁就被立为皇太子,19岁继位称帝,可谓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人。刘炟的个人修为亦很不错,不仅性情宽厚,喜好儒术,而且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被后人誉为草书之鼻祖。只可惜

  • 汉和帝刘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刘肇

    汉和帝刘肇是东汉的第四位皇帝,他并不出名,至少与开国的光武帝比起来还要差一些,但他也并非无能之辈,相反还是很有本事的。刘肇从出生开始就有着不一样的经历。他的父亲是汉章帝刘炟,母亲是梁贵人。然而,由于皇帝只喜欢窦氏,在其入宫仅一年左右就做了皇后。可这并不是她的终点,她这个人权力欲极强,在梁贵人生下刘肇

  • 汉和帝刘肇年幼登基,他智斗外戚,平定天下,可谓是东汉最强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三阿哥侃历史标签:刘肇

    “孝和之嗣世,正身履道,以奉大业,宾礼耆艾,动式旧典,宫无嫔嫱郑卫之燕,囿无般乐游畋之豫,躬履至德,虚静自损,是以屡获丰年,远近承风。”——《帝王世纪》公元88年,东汉的第三位皇帝刘炟驾崩,紧接着他的儿子刘肇便坐上了皇位,是为汉和帝。相比于东汉的其他皇帝而言,刘肇的能力其实很强。一些喜欢研究历史的人

  • 刘肇基:明末名将,坚守扬州,力战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十面不埋伏标签:刘肇

    1645年初,刘肇基率400兵马与数万清军厮杀,双方展开巷战。刘肇基身先士卒,明军士气高昂,斩杀清军数百人。激战半天,明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刘肇基,明朝名将,骁勇善战,多次击败清军。刘肇基隶属尤世威麾下,在辽东建立军功,在沈阳之战、辽阳之战中截击后金的运粮队,立下战功。刘肇基能打,麾下的明军也勇猛

  • 刘懿博士说肺癌(五四一九)体检出肺结节给自己找压力和心理负担

    历史人物编辑:春暖花开正当时标签:刘懿

    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症状,该不该参加体检呢?别说大家没有一个定论,即使是不同的专家,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专家认为没有必要做体检,而有的专家认为体检是非常重要的,意见完全相左。就拿我治疗的肺结节来说,大家该不该每年体检做个CT,看看自己有没有肺结节呢?同样会有不同的意见。有些体检发现了肺结节,手术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