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没死,怕他被迫离开凉山,村里也会有内乱。
你为什么这么说?自从宋江上山之后,梁山大大小小的征战,内政安排,人才引进,都由首领处理,甚至直接决定。朝天王就像一尊空心的泥塑,虽然居于首位,却无言无功,连红颜知己都寥寥无几。他心中虽然有诚意,对宋江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此他毫不怀疑,但他毕竟是老大,也是心胸高大的人。当他被如此排斥时,他怎么能保持冷静?
何况宋江与晁盖之间存在根本的价值观冲突。只是宋江将自己的想法隐藏得很深,不到时候才表露出来。但他对山寨领导层的蚕食,一刻也没有停止。更何况吴以如此之力,派臂相助,宋、赵之间的矛盾浮出水面是在所难免的。
在矛盾公开之前,两人已经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一是处世哲学不同。与宋江相比,晁盖的私心少了很多。表面上,两人都以“忠义”着称,但从实际行动来看,显然有着根本的不同。晁盖的“忠”,就是对山寨的忠义,对兄弟的大义,没有任何条件。梁山恩人柴进有难,晁盖欲救。素未谋面的刘唐,晁盖也欲相救;宋江不同。他的“忠”首先是忠于皇帝,“义”永远排在第二位,他要为“忠”服务。宋江临死前还拉着李逵,倒不是因为手足情深,而是怕死后孤零零的李逵再次造反,毁了他“忠义”的名声。
第二,政治理想不同。这是最有可能激发冲突的差异。晁盖从来不理会皇上这个老儿子。其实,他生前就已经知道宋江有意招安,在这个问题上从来没有妥协过。宋江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忠于皇帝的想法。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殿改为忠义殿,就是表达了他的心意。临终前,他再次向李逵告白:“我为人,只崇忠义二字,不欲欺心。今日朝廷赐无辜死刑。”,我宁愿朝廷惩罚我,我也会忠于朝廷。
”
三是性格不同。晁盖心胸豁达,有一颗不争的心,但凡事都有大人的美;宋江深谋远虑,步步为营,只为做到最好,实现个人理想。晁盖重情重义,待人朴实诚恳,反而让兄弟们觉得不屑一顾;宋江重功利,即便是对远离自己心意的人,他也掩藏起来,笼络他人,晁盖的治人能力无人可及。
四是群众基础不同。因为疏于政治,不善制人,大梁山上亲近晁盖的人寥寥无几,七星合会时亲近晁盖的人寥寥无几,而陨落的吴用到宋江,不得不排除。宋江不同。多年的刻意经营,让他拥有了庞大的粉丝群。就连区区一个上梁山的马贼段景柱也说,江湖只以及时雨出名。双方实力对比,判断判断。那么,在双方出现政治分歧的情况下,谁来为朝天王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呢?利益角逐之际,谁又能站出来维护大老板的尊严?事实上,每次有新的首领入伙需要落座,宋江都必须在晁盖面前说出来,默默压制晁盖,半遮半掩地培养自己的势力。梁山分庭如此明目张胆,岂是铁板一块?
所以。夹缝之下,梁山还能和谐吗?恐怕不能,因为宋江投靠朝廷的心意从未减弱,晁盖也绝不会在这一点上妥协。既然无法调和山寨生存根本理念的分歧,那就只能谈实力了。
当然,公然翻脸是不可能的。毕竟都是以“忠诚”为面子的人,不能完全排除感情因素。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弱者远离。对于晁盖来说,二龙山和桃花山都是不错的选择。虽然离大本营有点远,但是眼不见心不烦,堪称梁山圈地,加强了影响力。宋江不禁伤心:兄长不在,凡事小心。若是朝廷有什么异议,请即派人禀报,我会倾尽乡里之力,前去相救。
至于能不能救,小伙伴们自己判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