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亲征曾头市,居然没有一位好汉主动站出来要跟他一同前往,憋了一肚子气的晁盖只好“请启”了二十个头领,其中甚至不包括智多星吴用和入云龙公孙胜。
吴用是晁盖的同村发小,公孙胜曾对晁盖寄予厚望,但是他俩明知晁盖此去等于飞蛾扑火,必将有去无回,却并没有建议他多带些人马: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戴宗已经侦查出曾头市“有五七千人马”,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是金人(曾老头和曾家五虎都是),晁盖这五千原本分属各小山头的乌合之众,去了岂不是送人头?
晁盖智取生辰纲起事,杀了梁山首任寨主王伦而鸠占鹊巢,原有梁山人马跟他有“杀兄之仇”,后来上山的绝大多数好汉,也都是冲着宋江的面子归顺或被宋江打服的,跟晁盖并无多少感情。
晁盖带着五千喽啰要去攻打的曾头市有多厉害,水浒原著中有描述:“村中壮汉,出来的勇似金刚;田野小儿,生下的便如鬼子。僧道能抡棍棒,妇人惯使刀枪。果然是铁壁铜墙,端的尽人强马壮。交锋尽是哥儿将,上阵皆为子父兵。”
史文恭能二十回合击败霹雳火秦明,第四子曾魁能跟林冲大战二十回合,老大曾涂打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略占上风,老五曾升一箭撂倒了李逵,而最初晁盖带着去征讨曾头市的二十位梁山好汉,真心肯为晁盖出力,且有力可出的,只有豹子头林冲一人而已。
晁盖中箭落马,“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
这一段直接把金圣叹看哭了:“ 十个人入去,却偏是五个初聚义人死救出来,生死患难之际,令人酸泪迸下。单写初聚义五人死救晁盖,便显出满山人无不心在宋江,而视晁盖如无也。”
晁盖结局如此悲凉,除了梁山“忠心者少,义气者稀”和宋江狡诈之外,晁盖本人的为人处世方式也有问题,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他至少做错了三件事、说错了一句话,如果让武松来评价,就是这三件事一句话“冷了兄弟们的心”。
武松那句话是用来指责宋江招安的,但是用在晁盖身上也完全合适:如果不是被晁盖的言行冷了心,大家怎么会跑到宋江那边去?
晁盖豪气干云,但在笼络人心方面,显然远不及宋江,所以宋江刚一上梁山,就把众好汉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团伙:已经上山多日的花荣、秦明、黄信、燕顺、王英、郑天寿忽然变成了“新头领”,让宋江在人数上有了三比一的优势。
公孙胜见势不妙,背上雌雄宝剑挂着棕笠,手中拿了把鳖壳扇就飘然而去——在宋江编造出“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谶语和“玄女天书”故事和晁盖昏招迭出之后,公孙胜便看出梁山必将易主,他逆天改命拯救黎民的大计划已然破产。
晁盖要是不做错那三件事,宋江就是想架空他而自己掌控实权,还真没那么容易。
晁盖做的第一件错事,就是任由宋江僭越,不但扫了晁盖的面子,还破坏了梁山好汉按功劳武功排座次的规矩。
宋江刚上梁山,就给晁盖来了个下马威:“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如果晁盖有枭雄心机,必然会否决宋江的建议(实际是命令),乾纲独断排座次,让大家知道谁才是梁山话事人。
东溪村村长晁盖变成了秦二世,郓城县押司宋江变成了指鹿为马的赵高,而花荣秦明等人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也是公开站队。
晁盖太阿倒持授人以柄,宋江借坡上驴掌握了梁山话语权,晁盖好不容易霸气了一把,却又做错了一件事,就是这件事,把自己大多数好汉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晁盖做错的这一件事就是要杀前来投奔的病关索杨雄和拼命三郎石秀:杨雄石秀不过是吃了时迁偷的一只鸡,而其他“好汉”杀人放火、抢男霸女的事情做了不计其数。杨雄石秀该杀,其他好汉岂不应该万剐凌迟?
晁盖没有当强盗的觉悟,已经占山为王了,居然还要“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按照他的想法,众好汉根本就不可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成套穿衣服,而是只能站在梁山之巅喝西北风。
跟晁盖相比,宋江显然更像一个盗魁,他说出的话匪气十足,连神行太保戴宗也敢站出来跟晁盖叫板:“宁可斩了小弟,不可绝了贤路。”
在梁山群盗眼里,“贤”与“匪”可以画等号,“忠”和“仁”一文不值,于是“众头领力劝,晁盖方才免了二人,叫去坐于杨林之下。”
除了放任宋江做大,要杀杨雄石秀,晁盖还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入云龙公孙胜排挤出了梁山决策三人团。
公孙胜是智取生辰纲的发起人之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跟晁盖吴用平起平坐,当初林冲的话说得很明白:“公孙先生名闻江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测之机,呼风唤雨之法,谁能及也?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
宋江上梁山,晁盖依然搞了三足鼎立,却一脚把公孙胜踹下高台,跟林冲花荣等人坐到了下面,这就是晁盖的胸襟和格局都不够大了:宋江在高台上应该有一席之地,但是公孙胜也不必降级,台上再摆两把椅子,留下入云龙,请上豹子头,晁盖还是可以居中而坐,有事五个人商量着来,宋江的话语权就会被摊薄,而林冲和公孙胜都会成为晁盖坚定的支持者。
在官场和职场混过的人才会理解公孙胜的感受,所以公孙胜在宋江坐上第二把交椅后,就看出了晁盖很不够意思,自己坐在下面也很尴尬,于是他拂袖而去,不请不回来,请了也不一定回来,最后干脆不辞而别——梁山军征方腊损兵折将,跟公孙胜的离开有很大关系。
晁盖之所以昏招迭出越混越水,跟他早期,也就是宋江刚上梁山时说过的一句话有关:“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
晁盖这样说,就跟汉哀帝要让位于宠臣董贤一样不靠谱,此言一出,离散了心腹之心,让宋江一系看到希望。再加上他一连做错的三件事,即使不在曾头市中箭,头把交椅也会被宋江夺去,而这种事情之所以必然发生,我们用一个上校特务的一句话就能说清原因。
在电视剧《黎明之前》中,有一个很精明老练的军情八局上校情报处长齐佩林,当时行动处处长李伯涵与他争权争功,四个上校处长俨然分成了两派,电讯处处长孙大浦不相信总务处处长刘新杰会倒向李伯涵,齐佩林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大浦你今后一定要记住,任何人都是追随成功者,摒弃失败者的,这是人的本性!”
梁山第一次火并,包括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在内的数百王伦部下,都转而追随了成功者晁盖,在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晁盖说错一句话、做错三件事之后,就成了被其他好汉摒弃的失败者:你自己都不想坐头把交椅了,我们为啥还跟着你瞎跑?
这个上校特务齐佩林看起来阅历极其丰富,他知道江湖(官场和梁山都是江湖,只不过官场水更深)中人的本性,就是强者为尊。从晁盖向宋江示弱那一刻起,他就已经不是梁山之主,至于他得罪的梁山好汉是七个还是八个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他足够强势,那些被他得罪的好汉也只能忍气吞声,一旦宋江表现得更强,晁盖的处境就危险了。
上校特务齐佩林的话,有一部分读者可能深有体会,笔者最后想请教大家的是另外三个问题:如果聚义厅高台上摆五把交椅,林冲和公孙胜有没有可能分到一把?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晁盖的头把交椅是不是更稳一些?除了本文所列的一句、三件,晁盖还说错了哪些话、做错了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