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逵杀四虎毫不费力,武松打一只就累趴,那么李逵能秒杀武松呢?

李逵杀四虎毫不费力,武松打一只就累趴,那么李逵能秒杀武松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徐鹏元 访问量:4995 更新时间:2024/1/15 15:18:17

在《水浒传》中,李逵接老娘上山,结果在他为老娘寻水喝之际,老虎竟吃了李逵的老娘,李逵怒从心头起,恶胆边生,他要誓杀恶虎,为老娘报仇,就勇闯虎穴,一气愤杀四虎;武松辞别宋江,来到景阳岗,一连喝了十八碗“三碗不过岗”的出门倒好酒,不听酒家之劝,醉熏熏独过景阳岗,结果真的遇到了吊睛白额猛虎,惊惧之下,武松只好奋力一搏,最终赤手空拳打死了这危害地方多年的恶虎,为民除了一大害。

咋看起来,李逵只身杀四虎,没事人一样;武松全力打死一只虎,却累得筋疲力竭,让人倍感李逵比武松强多了。本人初读水浒,读了李逵忿杀四虎,痛快淋漓,武松舍身杀一虎,却疲惫不堪,当时就觉得李逵比武松强多了。不是以后李逵跟着燕青比相扑,打任原,李逵被燕青整治得服服贴贴,而武松醉打蒋门神,三拳两脚将善相扑的蒋门神打得鼻青脸肿,还真以为武松远不及李逵呢。后来读完《水浒传》,掩卷反思,李逵杀四虎和武松打一虎,是有诸多区别的。

首先有畏惧与忿怒的区别。李逵勇杀四虎,是在老虎吃了李逵老娘,李逵恼怒之极的情况下,忿而寻虎。正是“忿而无惧,怒而无畏”。这时的李逵,完全处在痛恨忿怒之中,寻虎报仇。我们知道,狭路相逢勇者胜。两个不相上下的人对战,一方杀红了眼,以死相搏,另一方就会胆怯畏惧,其力量技能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面对老虎也是这样,越是勇敢地去面对,去拼杀,老虎能感到对面的咄咄逼人,自然也就在气势上,有些畏缩了。而武松就不一样了,当他看到老虎时,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因此武松面对老虎,非常吃惊,很畏惧害怕,武松的畏惧,更助长了老虎的气焰。吃惊畏惧,就很慌乱,慌乱之下,自身的武功才能就大大缩水,自然只能奋力拼搏了。面对老虎,李逵无惧,武松有惧,心理上李逵占了优势,武松占了劣势。

其次有有备与无备的区别。李逵不见了石头上的老母,心下着慌,忙四下寻找。走不到三十步,李逵看到草地上一团血迹,又循着血迹,寻到一处大洞口,看到有两条小虎儿在舔一条人腿,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不由得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挺起手中朴刀,向两只小虎儿搠来。这两只小虎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先搠死一个,另一个逃回洞中。李逵追到洞里,将另一个也搠死了。这时两只小虎儿的妈妈知道了,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而来。

李逵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挺直尾巴去窝里一剪,接着就把后半截身躯向窝里坐将下来。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力气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的肛门。李逵用力太重了,直接把腰刀连刀把都插入母大虫肚中去了。母大虫疼得大吼了一声,带着刀就跳过涧而去了。李逵绰起朴刀,就赶将出来,那母虎负疼,直抢山崖跳下。

李逵恰待要追,一阵狂风吹来,残枝败叶如雨点般落下,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顺势猛一扑,李逵望见,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刺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疼痛难忍,向后退有五七步,一声响,如倒半壁山,登时死在岩下。李逵怒寻老虎,杀老虎,都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因此看到猛虎扑来,并不惊慌,见机行事,借势打势,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而武松打虎就不一样了。当他醉熏熏进入景阳岗时,看到官府榜,知道真的有老虎出没了,心里害怕,想返回,却又怕店家耻笑,只好硬着头皮上岗。但走了一段路,红日西沉,并没见到老虎,心里说:“哪有什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这时酒劲上来了,他就寻了块大青石,刚要躺下睡觉,却一阵狂风过处,竟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的大虫来。武松见了,“唉呀”一声,就从青石上翻将下来,拿着哨棒,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饥又渴,对武松这个猎物是志在必得,窜起来直扑武松。武松受惊,酒都作冷汗出了。这说明武松想着本没什么大虫,那些人都是自己吓自己罢了,就放宽了心,不成想突然间竟跳出了一只又饥又渴的大虫,武松哪有什么思想准备,不然,酒也不会作冷汗出了。正因为没有心理准备,也就只能慌乱应对了。

其三有持刀用巧与赤手硬杠的区别。李逵杀虎,有朴刀和腰刀,所杀的老虎,都不是又饥又渴的饿虎。两只小老虎,本没多少攻击捕食能力,被李逵搠死,应该不费多大力量。母老虎张牙舞爪来攻击伏在虎窝里的李逵,却犯了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母老虎不该用虎尾去剪李逵,更不该一屁股坐向李逵。正是这个严重错误,让李逵顺势将腰刀通过母老虎的肛门直插入其肚子里去了。

吊睛白额的公老虎确实很历害,猛扑李逵,但却被不慌不忙的李逵抬手一扑刀,正刺中公老虎的要害颔下,公老虎瞬间倒毙。而武松打的老虎,却是又饥又渴,把武松当成了猎物,志在必得。武松本来手中是有一条哨棒的,在猛虎一扑一掀一剪后,惊慌中的武松举起哨棒奋力打向猛虎,却很不幸,可能是武松在惊慌之中用力过猛,不但没打中老虎,反而打在了树叉上,哨棒竟被打断了。武松只好拿着半截哨棒,与猛虎周旋起来。那猛虎咆哮着,又猛扑武松。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猛虎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丢掉半截哨棒,两只手就势把猛虎顶花皮“肐瘩”一声揪住,使劲将虎头按到地上。猛虎挣扎着,却被武松两手死死按定,不敢放半点宽松。要知道,武松有千斤神力,在金眼彪面前试力时,能将四五百斤的石墩,单手提起,抛向空中一丈多高,又顺势单手接住,轻轻放在地上,面不改色,心不跳,没事人一样,可见武松力量之大。双手按定猛虎,其力度之大,可想而知。

武松用一只脚望猛虎面门、眼睛里,只顾乱踢。那猛虎咆哮着,身下扒出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坑。武松把猛虎的嘴按到坑里,猛虎又挣扎了一会儿,渐渐地力气就弱了下来。武松趁机腾出右手,提起铁锤般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对准猛虎的头脸,只顾乱打。打了五七十拳,那猛虎眼、口、鼻、耳里都迸出了鲜血。要知道,老虎的头骨是很硬的,一般人的拳头打在老虎头骨上,就如鸡蛋撞石头,根本受不了。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有一顿饭功夫,竟把个猛虎打得没了一点儿气息,团作一堆,就似挡在武松面前的一个锦皮袋似的。武松想将猛虎尸体拖下山岗,就用鲜血淋漓的双手去提猛虎,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武松害怕再有猛虎出现,就只好穿过树林,一步步捱下岗来。由此可见,武松打虎,基本上是赤手空拳与猛虎对着干,没有什么腰刀朴刀可用,也几乎没有什么技巧可乘,力对力,身对身,硬是生生打死了猛虎,应该比李逵杀四虎困难多了。

正因为有以上诸多区别,李逵杀四虎没事人一样,与武松打一虎力竭,当不可同日而语,决不能因此就判定李逵可秒杀武松。

标签: 李逵

更多文章

  • 难以接受:剥去鲁智深武松侠义外衣,摘下宋江李逵忠孝面具,最后露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李逵

    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表现最抢眼的,似乎就是鲁智深、武松、宋江、李逵这四位了:宋江是“刀笔敢欺萧相国,名不让孟尝君”的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李逵被金圣叹评为“梁山泊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的“上上人物”,李卓吾更是称他为“梁山泊第一尊佛”。至于鲁智深武松,几乎有井水处便有他们的故事在传唱:“鲁达自

  • 董平绰号一直撞、柴进绰号小旋风、李逵绰号黑旋风,都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李逵

    水浒传中,所有好汉都有绰号,有的好汉绰号比较简单,以职业为绰号,如武松的绰号是“行者”,意思是带发修行的好汉。然而,有的好汉绰号比较奇怪,其中有三个人的绰号比较奇怪,分别是柴进、李逵、董平,这是为什么?柴进的绰号:小旋风柴进是后周世宗柴荣嫡系子孙,是梁山好汉中,家世背景最好的人,因此被称为“柴大官人

  • 水浒后传:此人曾联手活阎罗起兵造反,黑旋风李逵和他有灭门之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李逵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水浒后传》第一回,活阎罗阮小七被张通判逼得重新造反,却在逃走路上不见了老母,今天我们继续品读第二回,看看后续发展如何。情节简介:阮小七在庙中不见了老母,却遇着一人,原来那人正是扈三娘的哥哥扈成,当年因为扈家庄被李逵血洗,孤身逃走,后来在海外做飘洋生

  • 梁山排名有多不靠谱,四人能让李逵乖乖认怂,座次却在李逵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李逵

    (历史释疑第142期/奉天玉)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李逵算是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位,毕竟他曾独立杀过老虎,也曾在劫法场的时候,杀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又有一副莽撞的性格,连宋江都敢骂,因此他进入三十六天罡,而且能够坐上第二十二把交椅,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如果我们细读《水浒传》,就会发现,梁山的

  • 李逵杀四虎毫不费力,武松打一只就累趴,难道李逵可以秒杀武松?

    历史人物编辑:华夏历史人物标签:李逵

    李逵想要秒杀武松,也不是没有可能。李逵只需要将武松灌醉,趁武松熟睡之时,上去一刀,秒杀成功。如果是在武松清醒时,跟武松对决,别说秒杀了,李逵恐怕都不是武松的对手。我们先来看看李逵的杀虎过程。李逵是在接老娘返回水泊梁山,途径离家不远的沂岭时,遇到了四只老虎。这四只虎中的两只,是根本没有什么攻击力的幼虎

  • 除了武松李逵,梁山还有谁能打虎?林冲不行,有两位地煞好汉却行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李逵

    武松这一角色在绝大多数读者心中的形象如何?《水浒传》原著中作者用了最多的笔墨来塑造这一角色,他绝不仅仅只是“打虎英雄”而已,甚至可以把打虎后面的“英雄”二字去除,武松不是英雄,他也曾犯过迷糊,错杀了蜈蚣岭的小道童,放过了十字坡的恶人张青夫妇,但无疑“武松打虎”是他身上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一个标

  • 武松打虎在山东,李逵杀虎在山东,宋朝时,山东一带老虎会这么多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李逵

    读小说《水浒传》时,如果留心,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啥事情呢?就是,小说中的老虎,还是蛮多的。比如,武松途经景阳冈,不听店家劝阻,非要在酒后赶路,果然,在景阳冈上,就遇到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这大虫,便是老虎。还有,江州劫法场后,李逵上了梁山,上山不久,因思念母亲,就想着把老母亲也接到山上来享

  • 李逵喝下毒酒后,终于识破宋江真正嘴脸,说了19个字,字字诛心!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李逵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讲述了梁山泊108名好汉的故事,他们被迫落草,后被朝廷招安,最后被奸臣利用,几乎死亡殆尽。在招安之后,梁山命运发生极大变化,征讨方腊之后,好汉仅剩27人。一心效忠朝廷的大哥宋江,也没有落得好下场,等待他的依然是朝廷的不信任和猜忌,最后迎来绝命毒酒一壶。李逵喝下毒

  • 先称壮士再叫贤弟后叫黑厮,宋江对李逵的称呼为何多变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李逵

    文/主任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称呼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如果对方的地位高,是有钱有权且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一般对其称呼都不会直呼其名,起码要加上职务或者和你自己的辈分关系,如果对方恰好是教授,那一般都会叫某某教授,或者叫某某哥,这样既显示了你对他的尊重,又突出了他的身份和修养。说白了,称呼也是

  • 宋江要招安,武松和李逵都反对,为何宋江要杀李逵?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李逵

    诚然,当时李逵和武松都说了反对招安,而宋江却只是要杀李逵。之所以会区别对待,不是因为宋江心狠,又或者说他不敢惹武松,而在于三点原因。其一,李逵表现太过于放肆我们来看看,当乐和唱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这个歌词,表达宋江想要招安的意思后,武松、李逵几个人的表现。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