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佘太君上香,大师留言“七子去,六子还”,此话坑哭杨家数十年

佘太君上香,大师留言“七子去,六子还”,此话坑哭杨家数十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姜腾 访问量:2911 更新时间:2024/1/25 23:23:20

千余年来,杨家将的故事传颂不息,脍炙人口,闻名国内,声播海外。纵观中国古代的历史,像杨信、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四代,英勇奋战,前仆后继,为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极为罕见的。这就是杨家将为什么千余年来深入人心、世代相传的根本原因。

“杨家将”一名,就目前所见到的历史文献而言,最早见于宋末元初人徐大焯《烬馀录》。其曰:杨业战殁,“长子渊平随殉,次子延浦、三子延训官供奉,四子延环、五子延贵并官殿直,六子延昭以从征讨朔州功,加保州刺史,七子延彬屡有功,并授团练使。延昭子宗保,世称杨家将。”

杨家为了保护北宋,整个家族真的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雍熙三年正月,宋太宗为了彻底解决契丹对边境的骚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大将曹彬率主力从雄州出发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进统率,由定州攻飞狐;西路由潘人美、杨继业统率,出雁门关,攻朔、寰、云、应等四州,最终目标是三路大军会师幽州,与契丹进行决战。三路大军同时前进,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不战而溃;只有潘、杨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

但是,由于东、中两路守军的溃败,他们就成了孤军深入。契丹在打败东路和中路两路宋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潘、杨部占领的寰州压来。朝廷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四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在当时大兵压境的时刻,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艰巨。杨继业经过周密思考,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迎战,这时,命令朔州民众再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百姓就可安全内迁。

监军和主帅潘人美却坚决反对。他们为了争功,硬要杨继业率兵去打寰州。出发时,杨继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他又用手指着陈家谷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会全军覆没。”说罢,杨业就率兵出发了。经过两场恶战,因寡不敌众,杨继业战败。退到陈家谷时,王侁、潘人美却率军早已离开了谷口,杨继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虽然他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最后不屈绝食而死。

在这场战争中失去的不仅仅只有杨继业,还有他的六个儿子。可以说,这场战争打完以后,杨家的男人死了一大半。杨家的男人死了很多以后,家里多了很多寡妇。失去丈夫和儿子的佘太君,自己更是非常难受,哭的很厉害,觉得这件事也有自己的原因。佘太君没有出关作战,为何会有她的原因?

原来,杨继业和他的儿子出征之前,佘太君曾经去寺庙里上过香。当天上香的时候,佘太君眼睛就一直跳,佘太君认为这是个不好的预兆,这次丈夫出国作战可能有麻烦。于是佘太君就找寺庙里面的大师算了一卦,算完以后,佘太君就问大师,究竟这次出国作战,杨家会有怎样的险境,大师没有多说话,而是一直看在寺庙外的一群羊,这群羊里面都是一群小羊,小羊里面有一只老羊走的很慢。这群羊被农户赶回去,是会被杀掉吃肉的,羊和杨本来就是谐音,可是佘太君看不出来。

大师最后只和佘太君说了一句话,“七子去,六子还”,佘太君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觉得不舒服,多问以后大师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佘太君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自己的七个儿子出征,7个能活着回来6个,那死掉的那个儿子会是谁。能不能避免这样的牺牲呢,佘太君十分的犯愁。按理说,战争本来就互有伤亡,七个儿子战死一个,也不是很反常的事儿。再说,皇帝的命令已经下来了,让七个儿子都留在家里收着,这是公然的抗旨,佘太君没有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把这个秘密留在了心里,没有对任何人说。

可是,两个月以后,当丈夫和六个儿子阵亡的消息传回家里的时候,佘太君彻底崩溃了。原来那句话根本不是自己理解的意思,“七子去,六子还”,原来是七个儿子去,只是老六能活着回来,佘太君哭的不行了直接。觉得自己当时没有引起足够注意,如果自己将这事告诉杨令公,强行让儿子留在家里,不出关,或许她的六个儿子就会没事了。

这个心结在佘太君里拧了很多年,这句话也是坑哭了整个杨家,因为他们的男人战死了太多,整个家族衰落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佘太君

更多文章

  • 近代“佘太君”:痛失丈夫和7个儿子,9口之家变成独守空房!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佘太君

    说到“佘太君”,大家都知道是宋朝的一位非常有名的任务,她的丈夫和儿子就是著名的“杨家将”,而在打仗的时候,杨业父子八人去往前线打仗,而最后回来的只有6儿子,而今天要给大家说的这位被人称之为是近代“佘太君”:痛失丈夫和7个儿子,9口之家变成独守空房!那么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英雄母亲呢?下面就让小编一起来

  • 她被称为“当代的佘太君”,一共七个儿子,抗战中全部牺牲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佘太君

    北宋杨家将的英雄故事被流传至今,当年杨令公携杨家七子出征辽国,七个儿子六个战死沙场。抗战时期,母亲送子抗击日寇,现实版的杨家将上演了,这位母亲就是被称为‘当代佘太君’的邓玉芬。邓玉芬,1891年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水泉峪村,14岁嫁给邻村的任宗武。婆家是穷苦的庄稼人,房无半间,地无一垄。婚后她和丈夫借

  • 杨家将的佘太君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佘太君

    杨家将的佘太君,据传活到百岁有余,最终寿终正寝而死。无论是在评书、戏剧还是影视作品中,提杨家将,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关于杨家将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血战金沙滩、七郎八虎闯幽州等等,而杨家将中最让人为之侧目的,就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杨门女将。杨门女将中,让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有“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

  • 被称为“当代佘太君”的英雄母亲,丈夫和6个儿子先后为国捐躯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缘人标签:佘太君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在一起》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讲述年初抗疫期间各行各业、不分身份、年龄的人民群众在疫情期间的故事,为全民抗疫做出的卓越贡献。看着这些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或许在心中不免会涌起敬佩之情,他们不仅是巨人,更是英雄,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树起了丰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都是中国人的优秀传统

  • 杨家将的佘太君是怎么死的?佘太君活了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佘太君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都会看电视,那时候刚一打开电视,播出的就是杨家将的故事,直到现在,还对里面的杨六郎和杨家老太佘太君印象深刻。佘太君,原名佘赛花,是宋朝一代名将杨业的妻子,自幼就家境不错,祖父曾任唐州刺史,父亲在朝中也身兼要职,后又创立杨家将。佘太君善于骑射,在马术方面也颇有些研究。早在青年的时候

  • 杨家将中,佘太君100多岁还带兵打仗,那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佘太君

    佘太君是《杨家将》系列故事中的核心人物,在“十二寡妇征西”中,她100多岁还带领杨门女将出征打仗。很多人可能好奇,佘太君这么好的身体,她到底活了多少岁?又是如何死的?是病死还是战死?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佘太君的身份问题。历史上的佘太君杨门女将的故事,基本上是虚构的,

  • 杨家将的佘太君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真的有佘太君这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佘太君

    杨家将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杨家将有一个核心人物是佘太君,从七星庙招亲到百岁挂帅,佘太君是几代杨家将的真正统帅,可以说,没有佘太君就不可能有杨家将的故事。然而,对于佘太君,因为她是女人,史书中对于她竟然没有一点记载,以至于文艺创作中连她的姓都讹传为“佘”,至于哪里人士,更是众说纷纭。九百九十九个月,也

  • 明史中最特别的女性,做到一品大员,经历传奇胜过佘太君!

    历史人物编辑:禾西史说标签:佘太君

    在正史中,一般都会有《后妃传》来记载该朝皇后、嫔妃的生平,有《列女传》来专门记叙该朝代的女性的事迹,除此以外,其他传记的传主几乎都是男性。但是在《明史》中,有这么一位女性,她的传记和其他将领的摆在了一起,她就是秦良玉。明史秦良玉是重庆忠县人,丈夫是石柱当地土司。新婚不久,秦良玉的丈夫就带着三千人参加

  • 西拉米王妃有多美?玉貌娇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花解语

    现在吃瓜观众都忙着看泰国的宫斗大戏,苏提达王后和诗尼娜贵妃漂亮出众,争妍斗艳,真的是绚丽多彩,让吃瓜观众大开眼界。可是大家却忘记了一个人,就是西拉米王妃。西拉米王妃才是拉玛十世皇宫里最漂亮的女人。西拉米王妃有多美?真的是“玉貌娇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从头向脚看,美貌往下溜。从脚向头看,美貌向上

  • 残红零落满苍苔,梦里依稀花解语,幽帘半卷为君开

    历史人物编辑:绕百生活标签:花解语

    残红零落满苍苔,一缕香魂伴月来,梦里依稀花解语,幽帘半卷为君开。幽怀未尽随风去,绮梦无端逐水流,独伴孤灯人不寐,残星数点月如钩。入梦庄生身似蝶,出尘幽客影如鸿,清风伴我逍遥去,笑看残英逐水东。春风有意伴花香,秋雨无情残叶黄,一缕幽思何处寄,天涯梦里泪成行。残碑断碣记曾经,风雨飘摇伴客行,梦里依稀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