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位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能安天下者,唯在用人”。人才,在历史建设中,那是唯一靠得住的因素。
不管哪个朝代,谁做皇帝,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才支撑,他绝对走不下去。孟子曾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正是这个道理。在三国时期,天下三分,虽三足鼎立,但大家心中都有吞并对方,统一天下的想法,这时候,不管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都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想尽办法的网罗天下英才。
曹操有以荀彧为核心的谋士集团,有以夏侯惇、夏侯渊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还在不断地寻求“新人”加入,比如曹操一直想把关羽拉入自己的阵营,可以最后没有成功,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孙权也一样,谋士自然不用说,江东地区自古出人才,他自己不就是一个出色的谋士吗,还有周瑜、黄盖等人的帮助,他更是如虎添翼;至于刘备,那就更不用说了,天下第一的谋士诸葛亮就在其麾下,张飞、关羽更是个顶个的高手。
不过人才向来都是稀有品、被争夺品,尽管三分天下的人手中各种各样的人才已经数不胜数,但是他们依旧“不知足”,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为智囊团补充血液。当然,民间、绿林、军阀等背景下,也有许多有识之士和开明之士想要寻求贤明圣主,做一番事业,只是他们没有人引荐的话,几乎是不可能被重用的,陈登就是这样的遭遇。
陈登,出身不低,再怎么样也算个官二代,而且自己大小也是和校尉,职称上和曹操是一样的。最主要的是手中还有兵权,这个在三国时期可是一笔不小的资产,如果他胆子大一点,也可以学曹操起义,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过陈登没有这个想法,他想要的只是天下尽快稳定,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不,在徐州做官的时候,就去当“农民”去了,开荒种地,和百姓们称兄道弟这是常见的事情。
他这样做,恐怕也是和心中的志向有关吧!只是可惜,他这样的做法根本保不住任何一个人,徐州没有多久,也被卷入了冲突和战争,他所有的基业几乎毁于一旦。怀着沉痛的心情,他想带领手下的十万精兵去投靠刘备,跟他一块,创出一番事业。
不过这时候的刘备很胆小,哪里会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毕竟刘备起步低,乃是织席贩履之辈,根本没办法和人家曹操、孙权相比。尽管江湖上给面子,称刘皇叔,可谁知道这是不是正统的?刘备也知道自己起步晚,底子薄,自然也就谨慎而委婉地拒绝了陈登,不过他后来也后悔了。
曹操到徐州地区以后,发现陈登可是个宝贝,赶紧以座上宾的礼遇对待他,把他收入麾下,让他镇守广陵,陈登感谢曹操的知遇之恩,在孙权和孙策攻打广陵地区的时候,使出浑身解数抵挡,最后以少胜多,把孙权和孙策挡在了广陵之外,这为曹操攻打中原其他地区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从此以后,曹操更加的信任陈登,也重用了他。
刘备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恨不得一巴掌拍死自己,陈登已经带兵来投靠自己,是自己眼瞎,没有发现陈登这匹“千里马”,现在陈登投入曹操麾下,说不一定哪一天,他和他的十万精兵就冲自己来了……
人才是重要的,发现人才也是重要的,刘备没有接纳陈登,这也是给了曹操壮大的机会,这就说明了“千里马”不常有,偶尔出现还是别人的,这才是令王者痛惜的事情。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