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战争之一,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战争。只不过最终的项羽失败,刘邦通过楚汉之争建立了西汉王朝。在历史上,人们对刘邦的评价就是“刘邦真小人,项羽真君子。”相比较来说,项羽的结局凄惨。
项羽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选择了在乌江自刎,一代西楚霸王就此陨落。人们对项羽的做法大部分是感到可惜的,假如项羽渡过乌江,或许还有机会。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他们的手中都是有无数谋士和武将的。刘邦阵营有“汉初三杰”。
假如没有汉初三杰的辅佐,刘邦恐怕建立不了西汉。人们对项羽阵营的人大概率是不了解的,毕竟项羽是失败者。在项羽的阵营中,同样出现了厉害的武将和谋士。从武将的角度来说,龙且就是项羽手下的第一猛将。只不过此人的运数不好。
楚汉战争时期,龙且是项羽手下为数不多的顶级武将之一,当他率领20万精兵营救齐国时,被刚刚封坛拜将不久的韩信打败。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史书了解刘邦的大部分将领,但很难全面了解项羽的队伍。
韩信平定赵国、燕国后,听从谋士蒯通的劝告,出兵攻克已投降刘邦的齐国。楚王项羽接到齐王田光的营救请求后,命令龙且率领20万精兵营救齐国。龙且到齐国时,还没有和韩信交战。
楚军一定会赢,有三个原因。首先,虽然赵、燕、齐国已经被征服,但韩信是孤独而深的。此时,汉军在兴阳被楚王项羽包围,汉军没有援军。其二,齐王田广虽已流亡,但威信犹存,使他急于在韩信征服的城市里抵抗韩信。当齐国与楚国合作时,韩信将处于被动地位。三是汉军离家出走。我们没有必要在没有援军和粮食的情况下派遣部队。我们可以等待他的内部冲突。
由此可见,龙且与项羽一样,也致力于武力打仗。他不认为不战而胜是最好的策略。另一方面,龙且和看不起韩信的人性——他不能养活自己,只能依靠漂浮的母亲;他胆小懦弱,甚至忍受着裤裆的羞辱。这种人还值得带兵作战吗?他怎么能和我的同龄人相比呢?。
韩信暗中阻拦渭水后,故意装模作样,使龙且觉得韩信胆小,便命令楚军渡江,进攻韩信军。结果,韩信部队打了半路过河。最后,龙且被韩信杀死了。除了在战争中牺牲的二十万楚兵外,几乎所有的楚兵都被韩信俘虏了。史书对此记载了“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和“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在当时楚军有必胜的把握,面对计策,龙且根本听不进去,史书记载了“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干跨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有的《史记》版本中并未记载这句话)。且救齐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半可得,何为而止!”
龙且抵达齐国,尚未与韩信交战之时,手下的谋士给出了这样的策略:“汉兵远斗,穷寇久战,锋不可当也。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城闻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二千里客居齐,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毋战而降也。”
面对这样的策略,龙且没有听进去,这样一来,龙且的谋略与项羽一样,都是无法胜任指挥的。因此,龙且与韩信第一次交战就战败身亡了。与韩信相比,龙且只懂得武力,不懂得计谋,因此龙且不是韩信的对手。这样一来,龙且与韩信第一次交手就失败也就得到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