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秦帝国之十大名将权威排行榜:一、二名有争议,蒙骜入榜

大秦帝国之十大名将权威排行榜:一、二名有争议,蒙骜入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安内史 访问量:2048 更新时间:2024/1/16 21:08:32

秦国的版图在历史上是空前的,秦朝的将领在开疆扩土和统一六国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这些有名的将领之中,有人三代为将,父子同朝,有人大器晚成,却功亏一篑,他们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颂,本着客观与求真的态度,排出我们心目中的秦朝十大名将吧。

第十将:蒙武

蒙武是名将蒙骜之子,主要功绩在于协助王翦剿灭了楚国,为什么说是协助呢?因为蒙武不是正将,只是副将,除了灭楚有功之外,其他方面,乏善可陈,故排名居末,暂列第十。

第九将:蒙骜

蒙武之父,作为秦朝后期著名将领,蒙骜在讨伐韩赵魏三国时,攻城略地,屡立战功。论战绩,比儿子出色一点,名气也是不相伯仲,综合成绩在儿子上面,故排名第九。

第八将:甘茂

甘茂自幼多才,后经张仪、樗里疾推荐,效力于秦惠王,与樗里疾齐名,两人并驾齐驱,又分工合作,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甘茂的才干与樗里疾又有所区别,甘茂擅长内政军务,樗里疾擅长军事和外交,两人相得益彰。甘茂的主要功绩就是协助秦惠王进取汉中之地。论战绩,逊色于足智多谋的樗里疾,论内政,则比樗里疾出色一些,故排名屈居樗里疾之后,暂列第八位。

第七将:樗里疾

樗里疾,战国中期秦国著名将领,官居右丞相,与左丞相甘茂齐名,此人足智多谋,人送外号“智囊”,主要战绩是大破韩赵魏三国联军,破魏伐齐,使秦国转危为安,此人多有功勋。樗里疾是名儒将,长于辞令和外交,是秦国中后期最后战略眼光的一代名将。

第六将:章邯

章邯,秦国最后一个名将,此人的战败投降,意味着秦国真正覆没的开始。此人官居少府,多次战败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大破陈胜部将田臧大军于荥阳,杀得陈胜无路可走,自刎身亡。又大败项梁等反秦武装力量,后来在与项羽的对决中,兵败巨鹿,功亏一篑。遗憾的是,章邯没有战死,而是投降了项羽,被项羽一夜之间坑杀秦兵二十余万,令人心寒。章邯也曾后悔不已,几次想要自杀,均被部下劝阻,后来被封雍王,用来阻挡刘邦,也显示了项羽的用意,此人一生战绩彪悍,几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秦帝国最后的颜面。

第五将:蒙恬

蒙恬的战功卓越,最著名的就是大破匈奴。除此之外,此人修长城,改良毛笔,多方面影响当时的中国,也是蒙氏父子三代之中,功劳最大,影响力和名气最大的一位,排名在他的父辈和爷辈之上,也属众望所归吧?此人晚景凄凉,死于小人之手,至今引为憾事。

第四将:李信

李信,秦朝末期著名将领,大破燕国,居功至伟,后来在与楚国大将项燕的交锋中,先胜后败,令人扼腕。此人在秦国是可以与王翦父子及蒙恬并驾齐驱的风云人物,排名第四,有待商榷。

第三将:司马错

司马错不但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也是纵横家和谋略家,曾与张仪辩论,发言盈庭。主要功绩是灭了燕国,大破楚军。司马错在秦襄王时期曾任国尉。领军出征时任左更,大破燕、齐两国,攻取城池七十余座,未曾一败,此人乃是白起之前,秦国第一名将,后来白起代其职位,独领一代名将风骚。

第二将: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齐名,此人功劳不在白起之下,但是论威慑力还是不如白起。多次作为军中主将出征韩赵魏,蒙武等人都是他的副将,在灭六国之战上,此人居功至伟,在白起死后,几乎就是此人打下的秦朝江山。

第一将:白起

白起,既是一代战神,也是一代杀神,曾活埋了赵国四十五万人,被称“人屠。”有人据此批评白起太过残暴,我认为白起也有他的苦衷和他的想法,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坑杀降卒不算什么大事,如果不杀,谁来养活?如果不杀,谁能保证他们不造反呢?此人与王翦的名将之争,一直难有定论,这是因为他们的战功都很大,但在军事策划方面,白起还是技高一筹吧,必将白起打的都是硬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白起的打仗与别将不同,不局限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非常注重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有效遏制了敌人的反扑。也许太过赶尽杀绝吧,一向为人诟病,但是这又何曾不是形势所迫呢?

不知大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哦。

标签: 蒙骜

更多文章

  • 蒙骜:侍奉四代秦王,以赵、魏、韩为靶心,替秦一洗当年之耻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蒙骜

    秦国具备统一六国的实力,绝非历史的偶然。除了地理和经济要素之外,也是历代招揽贤才、名将辈出的结果。蒙骜就是其中的一位,不过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贵为秦国的四朝元老,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军事作用。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我们谈论起蒙骜这个人物时,不得不提历史背景之特殊。秦国从一开始,并非跻

  • 《大秦赋》中的蒙骜一家,在荆轲刺秦王后,差点被秦始皇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这样聊标签:蒙骜

    《大秦赋》持续播出,剧中,秦国上将军蒙骜给人印象深刻,而他的两个孙子蒙恬、蒙毅也是秦始皇嬴政少年的玩伴。在秦国历史上,蒙氏一族曾经拥有超然的地位。蒙骜历经秦国四代君王,立功无数,他的儿子蒙武也是一代名将,蒙武的两个儿子蒙恬和蒙毅更是秦始皇称帝以后,较为倚重的两位骁将,例如,蒙恬在攻打匈奴方面,就曾立

  • 山海关孟姜女庙前有一副对联,很多人不会读,郭沫若:天下奇联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孟姜女

    对联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一种类型,以工整对仗,妙韵横生为佳,尽管对联的字数一般都没有严格的限制,但优秀的对联一般都以言简意赅,韵味隽永为上。这也就给各路文人雅客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在最短的篇幅内写出一副最精妙的对联。当然,人的才智是无限的,千百年来,中华各地流传着无数脍炙人口的对联,它们凝练着心血,辉

  • 秦始皇被冤枉了两千多年,历史上真实的孟姜女的故事你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孟姜女

    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听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吧,它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并成为我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故事。01孟姜女哭长城话说大秦帝国的某一天,孟姜女与丈夫范启良正在亲民的祝福之下拜天地,这刚拜完天,正准备吃喜宴,地方官吏就来了,直接抓走了范喜良让他去修长城,这夫妻俩没来的及见面就被

  • 山海关孟姜女庙前一副奇联,无数文人看不懂,郭沫若却能轻松读出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孟姜女

    前言提到孟姜女这个人物相必大家并不陌生。孟姜女的故事也一直流传到现在。在我国河北山海关有一座孟姜女庙,专门来供奉孟姜女。孟姜女庙前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这幅对联的特殊之处便在于每条对联中都有七个重复的字。很多人看到孟姜女庙前这副对联都感到十分纳闷。他们在想如何运用我国语言中有多音字的特点来读对这一副对

  • 传了两千年的孟姜女哭长城其实有多个版本?故事背后远比想象复杂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新计划哦标签:孟姜女

    孟姜女哭崩长城这一故事,想必大多数人早已耳熟能详。人们惊叹于孟姜女的坚韧和毅力,却很少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用坚硬巨石堆砌而成的长城,怎么就被孟姜女给哭崩了呢?要知道,光是一块普通的长城砖,就重达15公斤。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没有神力的孟姜女是不可能凭借哭声就哭崩长城的。倘若如此,为何历朝历代的人又乐

  • 山海关孟姜女庙前的一副对联,很多人都不会读,到底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孟姜女

    秦朝当年遗留下来的万里长城,如今已经成了世界奇迹,被后人赞叹万分,经常有人去长城上感受那厚重的历史氛围,为秦始皇当年的丰功伟绩唏嘘。对后人来说,万里长城确实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但是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长城或许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在那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朝廷为修建长城,在民间招募了很多壮

  • 孟姜女庙一副“奇对联”,难倒众多才子,郭沫若微微一笑轻松读出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孟姜女

    正所谓千古才情万古对,一些用词精炼、意味悠长的对联,能流传百世,深深烙印在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里面。但对联的魅力,不仅在于工整凝练、朗朗上口的的语言,其中的一些“怪联”、“绝对”,更让人不禁大呼妙哉妙哉。在山海关孟姜女庙前,就有这样一个奇联。对联中的字,简单到每个都是认识的:上联是海水朝落;下联是浮云

  • 孟姜女庙一副“奇对联”难倒众多才子,郭沫若微微一笑轻松读出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孟姜女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讲究一个文雅,这文雅就是高于俗气的存在,文人们喜欢呆在一起吟诗作对,以彰显自己的文学水平和与常人不同之处,可以说是高雅人士的必备社交活动。王羲之的传世名作《兰亭集序》就是描绘了文人们聚集在一起对对子的场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对子、对联往往成为文化水平的

  •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但是历上史哭倒城墙是另有其人,只不过是后人讹传演变成孟姜女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传说在秦始皇时候,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刚结婚三天,范喜良就被征调去修长城,不久就死在长城脚下。时值深秋,孟姜女亲手缝制了棉衣准备带给丈夫,历尽千辛万苦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