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谋士对韩信说了一句话,成为名句,韩信不信,最后被刘邦拿下

谋士对韩信说了一句话,成为名句,韩信不信,最后被刘邦拿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奥迪 访问量:2703 更新时间:2024/3/30 21:04:18

有多大的功劳,就该领多大的赏赐,这样才算是公平。可是古代有一句哲语:“功高盖世者不赏”,意思是若有个人功劳大到盖过天下所有人的功劳,那么就不能给他任何赏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不是应该功劳越大,领的赏赐就越多吗,为何功高盖世反而不能给赏赐呢?

这句话出自韩信帐下谋士蒯彻之口,到现代已经流传了两千余年,现在它可以代表两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功劳太大,拿不出可以抵得上他功劳的赏赐,有种无以为报的意思。第二个意思是既然已经功高盖世,那么他必定也是功高震主的,这种人怎能令他的君主安心,他又怎能不危险呢?

蒯彻当初对韩信说的话是“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这是告诉韩信他虽然立下了大功,但处境已经是十分危险了。蒯彻这句话是要劝韩信摆脱刘邦自立为王,可是韩信不信他的话,最后遭到了刘邦的打压和铲除,结局十分凄惨,他临死之际还留下了一句遗言:“悔不用蒯彻之谋”。

韩信克齐国

楚汉相争第三年,韩信已经帮刘邦攻下了赵国,并立刘邦的盟友张耳做了赵王,此时的韩信虽然有功,但不至于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

但是他后来又立下了更加雄伟的战功,这给他增添了不少的美名,也让他踏入了危险之境。

齐国自古以来都是中原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春秋时期,齐桓公推行了管仲变法,发展齐国的煮盐业和商业,让齐国富甲一方,凭借着充实的国库和经济实力长期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齐国也是个有70座城池的大国,其首都临淄有21万户人,光临淄就可以征发一支几十万人的部队。战国末期,秦国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然而齐国还是有实力与秦国抗衡。

楚汉相争第三年,韩信率领赵国军队进攻齐国,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彻底将齐国军队与楚国救援齐国的军队彻底击溃,不到一年的时间,韩信就将整个齐国都收入囊中。

韩信不仅是吞并了齐国而已,他击败了楚将龙且率领的二十万大军,直接让与刘邦对峙的项羽断了右臂。韩信一战克齐国、败项羽,此时的他已经有了盖世之功。

蒯彻劝韩信

韩信攻克齐国后,派人去要求刘邦立自己做“假齐王”,此时刘邦在前线占据劣势,时刻都有被项羽击败的风险,他不敢在这种时候得罪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齐国的韩信,就同意了韩信的请求。

过了不久,蒯彻就劝韩信摆脱刘邦自立为王,他告诉韩信说:“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如今足下已经有了让君主畏惧的威名,已经立下了无法赏赐的盖世之功。你若是去投奔楚国,必定遭到项羽的猜疑;你若投奔汉国,必定会招来刘邦的畏惧。足下不如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韩信念在刘邦待他不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境危险,但终究还是狠不下心去背叛刘邦。

楚汉相争第五年,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层层包围在垓下,最后在乌江自刎而死。刘邦本来承诺要把齐国封给韩信,结果项羽刚被夷灭,刘邦就马上多了韩信的兵权,把他改封到相对弱小的楚国,因为楚国是韩信的家乡,所以韩信心中并没有什么怨气。

但是不到一年,安分守己的韩信就被刘邦用计谋擒住,从威震一方的楚王,被贬为人畜无害的淮阴侯。又过了五年,吕雉有设下计谋将韩信绑至长乐宫,并将他处死。

结语

道家有一句哲言:“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一件事物走到了极端,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扭转。弱小到了极点,就会变为强大;强大到了极点,就会变为弱小。

高帝三年时,韩信还只是赵国的相国,手上的军队只有三万人。如果此时韩信没有去攻打齐国,等刘邦统一天下后,他只是个普通的功臣,可能受封到一个小国,从此逐渐退隐安享晚年。

高帝四年时,韩信是齐国的王,他拥有富庶且广阔的齐国,手下可以调动几十万人的大军。此时的韩信当然比一年前的韩信强十倍,但是他比一年前要危险许多,因为刘邦已经开始忌惮他了。

高帝五年时,韩信是楚国的王,他拥有民风彪悍的楚国,身为一个国王,他的军队竟然远远比刘邦的还要精锐、强大,此时的韩信已经走向了末路,因为他已经被刘邦视作了威胁。

高帝三年时,韩信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攻打齐国,并在攻下齐国后自立为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要么是放弃攻打齐国,受封一个较小的国家,当一个不会被刘邦视作威胁的功臣。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胯下之辱——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韩信

    说到韩信,“胯下之辱”的典故可谓人人皆知。虽然这个故事有着不同的细节版本,但大致都是说韩信受了一个市井无赖的侮辱,被迫从对方胯下钻了过去。对于此事,《史记》中的记载是:韩信年少时,一群泼皮无赖在街上欺负他,其中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虽然你体格健壮,喜欢带刀佩剑,但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我现在打赌你不敢用

  • 吕后和韩信无冤无仇,为何要杀他?韩信被杀真的是因为谋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韩信

    公元前196年,吕雉想要杀了韩信,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吕后就找来萧何为自己出主意。而萧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则是决定要把韩信骗进皇宫,在皇宫里杀他。接下来,吕雉先是找了个借口,让韩信来长乐宫觐见。但是没想到的是,韩信当时似乎也察觉到了异样,直接就给拒绝了。得知韩信拒绝入宫之后,这时候萧何就决定铤

  • 季布一诺,为何能价值千金?刘邦项羽都看重诚信,可惜很多人不懂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季布

    季布一诺,百金不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得到了季布的一个承诺,比得到百两黄金还要价值高,其实说这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出季布这个人非常守信用。季布在楚地的名气因此传开了,他喜欢打抱不平,是一位民间英雄。可就是这样一位信守承诺的英雄,在刘邦击败项羽以后,却成了丧家之犬。为了躲避刘邦的追捕,季布选择把头

  • 丁公季布同母不同命,一个救刘邦遭他杀害,一个与他作对却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季布

    在秦末以及汉朝初期,在社会上有着这样一股势力——游侠。没错,就是那种行侠仗义、锄强扶弱的仁义之士。出名之后,无论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能力还是在民间所拥有的力量,也使其成为各方势力所拉拢争取的人才。季布当时便在项羽手下任职,并且多次将刘邦逼入险境。然而,面对这样一个仇人,刘邦并未选择杀害泄愤,反而是对其加

  • 项羽帐下五虎将,曾被刘邦全国通缉,一诺千金的季布终成汉初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知深娱乐标签:季布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西楚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楚汉两军交战,季布骁勇善战,曾经让刘邦困窘不堪。刘邦消灭项羽后,拜他为郎中。季布为人好打抱不平,且以诚实守信著称于世,当时楚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其为人诚信由此可见一斑。季布,楚国人,以侠义名扬四海。楚汉相争时,季布听命于项羽,

  • 刘邦为何会将救过他的丁公给杀了,却封曾经骂过他的季布为官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文轩标签:季布

    相信田横与五百烈士的故事大家都听过,田横担心刘邦因罪杀他,而他又跑不了,所以干脆就自杀,以全名节。但是,他可能想错了,因为,有一位得罪过刘邦本人的楚将,不但没事,还被加官进爵。这个人就是,季布。他在楚汉荥阳对峙期间,被数次派到前线去骂战,骂的是哪个难听,气的刘邦差点把他恨死了。在《敦煌变文》中有这样

  • 刘邦赏仇人季布,杀恩人丁公,说明了怎样的道理?大恩有时是大仇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季布

    这个确实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刘邦赏赐仇人,杀掉恩人有点让他难以理解,实际上这个事情都是对刘邦本人有利的。我们说一下刘邦为何要这样选择,先说他为何要赏仇人。他赏赐的这个仇人叫季布。季布是项羽的大将,在楚汉争霸的时候,季布让刘邦吃了很多苦头,他追的刘邦到处乱窜,刘邦有几次都是差点被季布杀害了的。可见

  • 一诺千金的季布,在项羽死后下场如何,被西汉三个皇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季布

    说起一诺千金,我们对这个成语非常熟悉。说的就是人比较讲信用,信守诺言。当然,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因为一个人,这人就是季布。《史记》中有句话,形容季布“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可见,季布遵守承诺还是非常出名的。不过关于季布这个人我们并不熟悉,他是项羽的部下。楚汉之争时项羽失败了,那么季布之后的下场如

  • 《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布兰之伤直面詹姆!其实是近视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丽子看育儿标签:季布

    大家好,我是潮流报主编AE!相信上周看过《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一集的人,都对电影结尾詹姆·兰尼斯特和布兰·史塔克见面的那一幕印象非常深刻吧!八年前,小布兰无意中看到了詹姆的罪行。为了让他闭嘴,詹姆将布兰推下了城堡,让小布兰一直躺在椅子上。两人重逢后,布兰如何看待詹姆成为影视界的经典事发!但实际上在这

  • 文景之乱刘恒本欲启用季布做御史大夫,为何突然终止任命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季布

    楚汉之交战乱频发,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极为深重的苦难买,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样的乱世对百姓来说无疑是地狱,可也是英雄豪杰辈起的时代。“一诺千金”的故事主角季布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本是西楚霸王项羽手下的大将,却在投降汉朝后成为西汉初年少有的名将,受到汉初皇帝和掌权者的信赖。在汉文帝刘恒即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