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明距今已经6000余年,可说是中华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世纪80 年代,考古学家们在仰韶遗址的一个墓穴中,发现了这样的情形:墓主人头朝南,脚朝北;在他的东面,摆放着一条背向西的蚌壳龙,在他的西面则是一只,背朝东的蚌壳虎。
这种布局,首先是符合古人的方向观;其次,符合“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
这个墓穴告诉我们,早在原始时期,简单的风水观念已经产生。
这可能是中国风水,应用的最早证明。
在一块小石碑上刻上“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立于桥道要冲或砌在房屋墙壁上,以抵挡道路冲煞,这样的习俗,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
“石敢当”的文字出处,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中:“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据说,石敢当是汉时的勇士,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
也有传说,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势。
泰山的“泰”字,古为“太”,即“大”,太山就是大山,大山可以压妖镇邪,这是古人的观点。
所以,后人凡在桥路冲煞之处,必然以石刻上其名字,用以避邪厌殃,保卫居民。
秦始皇迷恋长生之药,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世传承下去。
在民间有相当多,关于秦始皇凿断龙脉的说法。
1. 广州。
传说,秦时岭南有“偏霸之气”,为了避免岭南出皇帝,他派人前去凿断了,广州白云山与越秀山之间的马鞍岗地脉。
至明代,朱元璋恐南粤“霸气”北侵,于是派永嘉侯朱亮祖出镇广东,在越秀山上建镇海楼,以镇龙脉。
2. 丹阳。
传说,秦始皇东巡会稽郡,路过丹阳时,史官称:云阳有王气。
秦始皇,为破坏这种王气风水,下令派囚犯凿开北岗山,引长江水穿过丘陵流经丹阳;把云阳改名为曲阿;把“会稽驰道”丹阳段改直为曲。
3. 南京。
传说,秦始皇东巡经过金陵时,只见虎踞龙蟠,地形险峻,王气极旺,便派人截断方山,然后引淮水贯穿金陵入长江,以泄王气。
蒲松龄故居位于山东淄川地区,前面孝妇河与般水交汇后,匆匆北下入海,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势。
在风水学的“形法”中,属凶格。
“前高后低,长幼昏迷;后低前高,一生奔逃”。
昏迷是指固执和痴迷;奔逃是指奔波劳碌、背井离乡。
从大门进入庄园,有一条曲径,可以防止泄水散气。
可惜,曲径在蒲松龄的门前,形成了“反弓水”之煞。
蒲家世代读书,但却大多怀才不遇,与仕途无缘。
祖父蒲生,默默无闻;父亲蒲般,知识渊博,却只是私塾先生。
蒲松龄更是屡试不第,与八股之文无缘。
30岁时,他南游谋生。
此后又多次参加科考,均不中。
直到40岁,才结束漂泊,在家乡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