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因为这场起义太具有历史意义了,所以,在教科书中对于他们的事迹进行过多种描绘。
其中包括宁有种乎的热血呐喊,还有苟富贵勿相忘的兄弟守望,甚至还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远大目光。可以说,陈胜吴广起义代表着中国人的某种理想,也代表着中国人的骨气。
然而,在历史上却有一种说法,陈胜,吴广虽然共同创业成为了传奇,但是在成功以后,两人却逐渐地走向对立,甚至陈胜还杀了吴广。那么问题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详细记载,陈胜和吴广其实都是两个普通的百姓。其中司马迁着重提到了陈胜,那时候他还只是和大家一起当一个农民,闲暇时候偶尔聊聊天,聊着明天吃什么?
就在这时候,陈胜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以后一定不要做农民而要成为一个大人物。当时很多人都嘲讽陈胜,说他是一个傻子,但是陈胜却说出了让所有人热血的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陈胜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在他普通的外表之下,拥有着一颗雄心万丈的心,他不甘心平凡,他有着打破一切的勇气。
果不其然,后来陈胜与吴广身为屯长,押送着大家去服军役。但是在路上遇到了大雨,所以他们都要失期当斩。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有网友指出,在服徭役的时候,如果错失了实际,可以罚款而不需要被杀,所以陈胜吴广是法盲。对此王立群老师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解答,服苦役的人的确不会被杀,但是服兵役是严格执行的,稍有失期一定会被杀,这不是陈胜吴广在瞎说。
在如此危机关头,陈胜又站了出来,他先是拉拢了同事吴广,并且告诉他,同样都是死,还不如为国而死。然后他们就整理出了一系列的鬼怪手段,例如晚上有篝火闪现,还有狐狸鬼叫,说大楚兴,陈胜王。
总而言之,在一系列的运作下,陈胜吴广终于发动了起义,整整九百名劳苦大众为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封建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开始了。
在之后的历史中,陈胜吴广简直是一阵龙卷风一般,差点把秦朝给吹翻了。仅仅只是第一次作战,陈胜吴广就连续夺取了五座城池,彰显了九百囚徒的恐怖。之后他们又进攻重县陈县,结果得到了大量百姓的支持,顷刻之间获得了数万之众以及一千骑兵,然后战而胜之,陈胜在此期间成为大楚王,建立张楚政权。
之后,陈胜成为了楚王,而吴广则成为了假王,也就是所谓的副王。之后两人又全面出击,他们的起义导致刘邦项羽等大量的起义军领袖登场,秦国遍地起火。
不过接下来,改变历史细节的一幕出现了,陈胜派遣吴广带领主力部队进攻荥阳城,想要夺取秦国的大粮仓敖仓。同时“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进而迂回攻关中。随后又任命武臣、邓宗、周巿、召平等为将军,分别北渡黄河,进攻原赵国地区,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区,进攻魏国旧地。
应该说此时的陈胜吴广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潮,这些起义军部队各地开花,尤其是周市,此人趁着秦军主力被吴广所吸引,以一万人的军队进攻咸阳,结果沿途如滚雪球一般,顷刻之间组织起了二十多万人,吓的秦二世倒在女人怀中不敢起来。
但是历史却在这一刻彻底被改变,陈胜迎来了由盛转衰的节点。当时秦国的确面临岌岌可危的状况,但是陈胜也出现了巨大的隐患。首先就是吴广进攻荥阳的战争,由于这是秦国的后勤重点防御区域,所以陈胜的主力部队始终打不下来。
恰好,秦国又出现了一个后起之秀,此人就是章邯。他如疯狗一般杀出来,轻松打垮了周市的几十万大军。然后又回身包围吴广。
此时,吴广大军无法攻破荥阳城,背后又被封口章邯的军队包围,吴广此时和陈胜的主力已经岌岌可危了。就在这种危机之中,城中有一位将领田臧口称有陈胜的命令,指责吴广: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然后将其杀死。
既然统帅都没了,这个军队自然也崩溃了,然后陈胜的军队面临毁灭打击,其他的起义军手下都画地自保,陈胜死于战争之中。
看完整个陈胜吴广的起义过程,我们再来回到开头的问题,陈胜为什么要杀吴广?其实司马迁的记载说得很清楚了,乃是手下将领假传陈胜命令,并不是陈胜要自毁长城,网上说陈胜杀好队友的说法,可以说是错误的,是对史记的粗略阅读。
但是,司马迁也明确告诉我们,吴广之死虽然不是死于陈胜之手,却也是因他而死,为何这么说呢?答案很简单。
因为司马迁记载了很多细节,其一就是所谓的苟富贵勿相忘,当陈胜当了楚王以后,曾经与他聊天的儿时伙伴都来找他,结果因为这些人行为放荡,被陈胜给全部杀死。仅仅一个细节就能看出,陈胜不是一个共富贵的人,他和吴广之间恐怕也有了冲突。
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因为两人都是至高无上的王,但是陈胜坐在后方享受,却让吴广带着大军出征,结果还被章邯这条疯狗可以咬的死去活来。
当然了,最为重要的是,手下人能够以陈胜的命令来杀吴广,这很明显是两者的关系不好,被手下人利用了,否则这种假传命令也不可能被人接受。
所以,我们结合这些历史来看吴广之死,明显可以得出结论。陈胜对吴广很不爽,两人有过不少的冲突和对抗,是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定,吴广不得不独自带军出征。也正因为如此,吴广才在后来的兵败之中被人杀死。他不是死于陈胜手中,却也是因他而死。这就是所谓的我不杀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真是可惜又可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