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位助苏,恐怕不如胡亥。如果没有战争,就会回到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大概率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战争加上扶苏的结果是更糟糕的情况。
历史的发展可以看作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推进,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概念的路径依赖。中国之所以统一,欧洲之所以分裂,大概就是蝴蝶振翅这个初始变量吧。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扶苏的身份
他当然是秦始皇的长子。但是,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陈胜、吴广和一群楚兵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即张大楚国。但他们的旗帜是什么?
却顺民意,假称其子扶苏、相晏。
这里的“从民之欲”,当然不是秦人之欲,而是六国之民之欲。更准确地说,是出于“楚国人”的愿望。项燕没有问题,他是楚战国的大将,陈胜和吴广打着项燕的旗号肯定有号召力。但是为什么他们还打着扶苏的旗号呢?并将扶苏放在项严面前?
只有一种解释:扶苏与楚国有关系,而且这种关系非常密切。
接下来我们再详细考察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有君王必有皇后,有皇帝必有皇后。然而,秦始皇一生都没有立皇后,史书上连影子都没有。
结合扶苏与楚国的关系,以及历史上秦晋的友谊,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猜想,即:扶苏的母亲是楚国人。
然而,楚国却被秦始皇所灭。因此,这可以合理解释秦始皇为何不立皇后。你灭了楚国,灭了楚王室,再安一个楚国皇后,这太矛盾了。
其次,有必要厘清扶苏的概念
很多时候情况已经进入了新世界,人的观念却还停留在旧世界。扶苏与秦始皇之间发生了冲突。这场冲突是父子之间的观念之争,爆发于焚书葬儒。扶苏直接建议:
天地初定,远方贵州掌门未聚。众生念孔子法,现在人人敬法。恐天下不安。只有观察它。
扶苏因为这一次的直言不讳,被秦始皇派往商郡镇守长城。如果只是单纯的意见之争,父子之间的感情不可能到这种地步。
从秦始皇和他的主要官员的关系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冲动的人。否则,他也不会忍耐,亲自请王翦出山,率军灭楚。所以,秦始皇和长子扶苏之间的纷争,并不是事情上的分歧,而是难以调和的观念之争。
那么这场思想之战是什么?
这就要看大秦寺了。在整个寺庙里,李斯一直在提倡法家中央集权。李斯的前任宰相王琬直接提议效仿周朝的宗法分封制,将始皇的二十多名嗣子全部分封给山东六国。秦汉时期,丞相是朝政的首脑,完全可以甩开皇帝,独善其身。丞相的意见很重要,基本上代表了朝廷的意见。但是,始皇力排众议,必须将法家集权贯彻到底。所以,大秦庙的观念之争,就是中央集权与宗法分封的斗争。
那么,扶苏站在哪里呢?从反升的结果来看,可以认为扶苏是在宗法之中。“众生念孔子法”,孔子学派是旧世界的宗法封地。扶苏论是否定秦始皇法家治国。
三、我们要弄清楚李斯的动机
这里不仅有李斯,还有赵高。这两个人可以说是秦始皇的铁杆红颜知己。宰相李斯,被始皇一手挑起;那么,这两个人为什么不支持扶苏而不支持胡亥呢?
最站得住脚的解释之一是:赵高是胡亥的老师。但赵高一个中车政令,六百石太监,根本不能左右大局。因为在皇帝之后,丞相说了算,而李斯的权力最大。因此,李斯的态度可以决定未来的政治走向。
都说赵高阴谋诡计百出,但关键就在于一点:扶苏信任孟氏兄弟,所以扶苏继位必须以蒙恬为丞相。但是,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战国庙的三车分别是君主、丞相和将军。到了后期,早就形成了专业分工。君主靠世袭,丞相靠治国,将军靠战功。蒙恬确实有才华,但这也是他在战场上的商业表现,而在治国方面商业表现最强的就是李斯了。所以,蒙恬取代李斯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从秦朝到秦朝,在他的外戚魏然之后,基本上走的是文官当权的路子。
那么,李斯为什么要抛弃扶苏而拥护胡海呢?这仍然是一场思想之战。其实这也是赵高和扶苏之间的思想之争。如果扶苏继位,就有可能推翻始皇对国家的法家统治。这是李斯和赵高最关心的。
先帝一统天下,建立大秦帝国。然而,一手设计了大秦集权模式的却是李斯。始皇试图调和秦战国和山东六国,建立了文采卓著的大秦。然而,极力主张焚书葬士的却是李斯。李斯是法家的坚定拥护者。因此,一旦掌握了选帝权,李斯绝不能容忍提倡儒家分封的扶苏。赵高的理念和立场也是如此。秦始皇、赵高、李斯肯定是君臣之别,不然大秦也不会是这个样子。
最后,扶苏即位的可能结果
按照儒家的设计,就是分封。秦战国故里未必分封,但山东六国大概率会走分封路线。且分封管理后,县制、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行等无须。并平衡世界。那么秦朝就只好往这边走了。在整个战国中,最保守的就是楚国。所以,一旦楚国集团在大秦神殿占据了上风,统一六国也就没有意义了。
秦六国是历史潮流。但在秦六国之外,却有着更大的趋势。那就是平民崛起,贵族淘汰。
秦战国之所以能够做到以一敌六,就是因为民间力量完全武装起来。灭六国,就是百姓灭了六国的贵族,从皇室到贵族,一个都没有留下。陈胜、吴广达、泽乡起义后,六国贵族有过短暂的复辟。但之后呢?刘邦的崛起,是平民对贵族的又一次消灭。故大汉为民庭。平民杀贵族是比统一更大的趋势。扶苏的继任不会改变这个趋势。
因此,平民将不断崛起,而贵族仍将是孤独的。但没有法家集权,没有宗法贵族,平民中的平民又怎么能整合天下呢?历史打断了所有的传承,我们只能继续在黑暗中摸索和徘徊。
所以,扶苏继位的大秦天下不会很乐观,可能比胡亥继位的大秦天下还要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