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扶苏去世后,秦朝二世而亡,刘据去世后汉朝却没有灭亡

扶苏去世后,秦朝二世而亡,刘据去世后汉朝却没有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谈百科 访问量:1574 更新时间:2024/1/9 7:58:08

一个皇帝对一个朝代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一个好的皇帝可以让一个朝代向着好的方向继续前进,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等人就是这样,而一个不合格的皇帝,则可能导致一个国家逐渐走向灭亡,比如秦二世或者隋炀帝杨广之流。

既然一个皇帝对国家的影响这么大,那么有人就会提出疑问,为何秦朝时期的扶苏去世之后,秦朝就二世而亡,而汉朝的刘据去世之后,汉朝却延续了很久呢?这其中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今天我们就借助史料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可以给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秦朝二世而亡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扶苏的死,而是因为其他原因,而这些其它原因所包含的,主要就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扶苏虽然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扶苏这个人愚忠,当初扶苏的去世就证明了这一点,赵高等人只是伪造了一份遗诏,结果扶苏就当真了,并且自杀,让秦二世没有费太多精力,就轻而易举取走扶苏的小命。

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后来成为皇帝,想必也会一直活在父辈的蒙阴之下,不太可能有新的作为,换言之,如果扶苏成为皇帝,对秦朝后来的灭亡,也不一定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秦朝的灭亡,实际上可不是因为没有扶苏那么简单。

那么秦朝灭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二方面原因,根据史记记载: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这段记载描述了秦朝当时的情况,一边找人建长城,一边采用严厉的法治方案来对待这些辛苦的劳动人民,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小命不保,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想必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是不愿意的。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既然广大民众不满意,自然对这个国家就会有所反击,比如后来的陈胜吴广起义,实际上就是底层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从这个角度而言,实际上秦朝的问题已经不是在秦二世时期才爆发的,而是已经积累很久,只是刚好秦二世能力不足,遇到这样的事情一时无法去合理解决,因此导致国家灭亡了。

第三方面的原因就是奸臣当道,而秦二世却斗不过那些奸臣,这一点是十分关键的,因为奸臣当道,所以当时的忠臣日子就不好过,比如蒙恬等大将,就被奸臣所害,因为有奸臣的存在,并且秦二世斗不过奸臣,导致整个朝廷上下一片混乱,秦二世成了一个空壳子,你说秦朝不灭亡怎么可能呢?

太子刘据与扶苏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刘据具有反抗精神,当江充等人用巫蛊之祸来陷害刘据的时候,他没有直接束手就擒,而是率兵与之争斗,只是可惜最后被他的老子汉武帝命人将其打败,最终看到没有机会,刘据才自杀的。

这样的人要是成为皇帝,想必在能力方面,肯定不会差,面对祖宗已经建设了百年的较为稳定的江山,刘据自然是可以守得住的,只要他不发昏招,一般问题不大。这就是后来刘弗陵能够坐稳江山的一个原因。

汉朝与秦朝相比,江山实在是太稳妥了,汉朝经过上百年的传承发展,到了刘据时期,已经成为帝国,全国上下的人们对汉朝的统治还是比较满意,在得人心这一方面,汉朝是没有问题的,所以短暂的内斗,不影响汉朝的整体发展规划。

第二个原因是汉朝即使刘据死了,还有汉武帝在世,完全可以镇住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汉武帝后期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巫蛊之祸中犯下的错误,想要悬崖勒马,对那些曾经诬陷太子刘据的人,都进行过一定的处罚。

这一点十分重要,还能有一个可以管得住奸臣贼子的老大在,不管这些奸臣贼子怎么乱精神,最后还是会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地,而秦朝当时的秦二世,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收拾这些乱臣贼子,你说面对这样糟糕的局面,自然秦朝会灭亡了。

并且汉武帝在自己处理了一些问题之后,还将这些糟糕的局面交给自己儿子刘弗陵去处理,刘弗陵也算是兢兢业业,不像秦二世那样无所作为,因此汉朝是不可能灭亡的,即使刘弗陵很贪玩,都不会轻易丢失百年基业。

不同的朝代,总会有不同的故事发生,但是很多故事之间,又恰似一种轮回一般,只是很多时候,看似相同的事情,最后因为故事中的主角不同,结局也就完全不一样了,也许这就是这些历史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发,所谓事在人为,这句话一点不假!

关于秦汉时期的更多精彩事迹,在《史记》中还有更多详细记载,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台湾著名作家张嘉骅说:读史记,成大器!

《史记》确实让人获益良多,既能了解历史,也能学习书中的处事能力,甚至是从政经略以及安身立命之能。

如果你想学习,我给你推荐这套白话文与原文对照的《史记》,一共6册,原价298元,现在参加“遇见好书活动”,只要79元即可拥有,减去邮费就是10元一本,不到一杯奶茶的投入,就可以让你看到古代多少精彩故事与哲学,欢迎点击右下方【购买】即可拥有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标签: 扶苏

更多文章

  • 如果扶苏即位为秦二世,秦朝会是什么局面,能否再创辉煌?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扶苏

    如果扶苏继位为秦二世,秦朝至少还能再延续一段时间,这个说法没太大争议。一个皇帝是否能治理好国家,要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他对国家的控制能力;二、他是否得到百姓的拥护;三、他自身的能力如何。那么扶苏在这三个方面做得如何呢?第一个方面扶苏对秦朝的控制能力如何呢?他即位后是否能让将相们对国事尽职尽责呢?我

  • 为什么秦二世不是扶苏?扶苏为什么自杀?为什么蒙恬也会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扶苏

    这是一桩千古奇案,为什么秦始皇最中意的继位者扶苏会自杀?当时扶苏的主要支持力量反而是军队,最大的支持者是手握秦朝最精锐军队的蒙氏兄弟。而且史料记载,扶苏年少聪慧,深得秦始皇喜爱,但是因为扶苏少时软弱,让秦始皇不太满意,所以秦始皇让扶苏去北方蒙恬那里去历练历练,而扶苏也的确没让秦始皇失望,到后来一身铁

  • 如果秦始皇把皇位传给扶苏,扶苏能不能带领秦国走向辉煌呢?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扶苏

    有很多人说始皇帝传位给扶苏秦朝照样亡我就嗤之以鼻,谁人不知秦二世胡亥无道,但扶苏并不是胡亥,如果不是赵高逼迫丞相李斯矫诏立胡亥为帝赐死扶苏,秦朝怎么会二世而亡?此时我必须要为扶苏正名,如果始皇帝传位给扶苏,秦帝国必将会沿着始皇帝的道路走向辉煌,秦朝存在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从历史上看,废长立幼,实乃取乱

  • 秦始皇的思想超前,如若公子扶苏即位,大秦帝国还会走向灭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老张聊史标签:扶苏

    秦始皇统一天下做的好几件事属于惊天动地级别的,他的野心太大,想在他这一代完成。1.废除诸侯分封,使用郡县制。触动六国原本利益集团。2.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就更难了,秦国统一天下才几年,而六国传承上百年,这是触怒了六国知识分子的底线。3.修长城抵御北方匈奴。从战略上确实是雄才大略,但是刚统一

  • 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为什么扶苏会被称为“公子扶苏”呢?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扶苏

    秦朝统一六国之前,诸侯国的儿子都被称为公子,女儿被称为女公子。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皇帝的接班人被称为太子,皇帝的其他儿子则被封为王,女儿被称为公主。因为公子扶苏出生的时候,秦王嬴政还没有统一六国,因此沿用的是先秦的说法,就成了公子扶苏。这种说法沿用的是周朝的礼仪,《仪礼丧服》中是这样规定的:诸侯之子称

  • 秦始皇死后,扶苏可能继位么,如果扶苏继位秦朝会是什么样子?

    历史人物编辑:用图记历史标签:扶苏

    按照史料的记载,和历史的事实,扶苏都是不可能继位的。即使扶苏继位了,秦朝还是避免不了快速灭亡的结局。胡亥是历史选定的秦二世,扶苏无法改变按照《史记》的记载,胡亥和赵高、李斯通过沙丘之谋,赐死了扶苏,胡亥继位为秦二世。按照出土的西汉早期竹书《赵正书》的记载,胡亥是秦始皇指定的皇位继承人,还是没有公子扶

  • 秦陵发现一头颅嵌入弩箭,疑似秦始皇大儿子扶苏,执行秦朝死刑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扶苏

    图为秦始皇陵发现贵族男子头颅秦始皇是史上对建坟最上瘾的帝王,他从13岁刚登上王位时就开始给自己盖坟,直到自己死后,秦二世都当皇上了还未建完,花了39年时间。据说,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用水银做成江河大海,用机器运转输送,顶壁装有天文图象,下面置有地理图形。用娃娃鱼的油脂

  •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从秦始皇长子到自杀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扶苏

    扶苏介绍扶苏,嬴姓,名扶苏,秦始皇长子。为人仁爱宽厚,敢于直言进谏,陈胜吴广当初大泽乡起义,因扶苏贤明直言进谏却被秦始皇赶去蒙恬那里驻守外地的不满的名义起义,可以看出扶苏很受百姓爱戴。而从他的名字可以看出,“扶苏”出自《诗经》,来源于《山有扶苏》,形容的是枝叶茂盛,也可以看出秦始皇以这个名字命名对于

  • 秦朝扶苏:因何而死?为何会死?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扶苏

    作者:不贰过亦舒惋惜海棠无香,惋惜《红楼》不全。而我惋惜,为什么扶苏手握大军三十万,却自杀,让大秦辉煌止于14载。无论是历史课本学习的秦始皇是个暴君,还是人们脑海中认为秦始皇是个明君,都不能否认在秦始皇在位期间,人们生活的艰难。这是这份艰难,过在当代,功在千秋。正是因为秦始皇用尽人力物力,所以扶苏的

  • 秦朝的赵高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赵高

    公元前207年,赵高被砍死在秦宫大殿,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动手杀他的,居然是他的宦官同僚。这个动手砍死赵高的人,名字叫做韩谈。韩谈原本是秦皇宫里的一名宦官,在此之前,他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小透明”。但是因为诛杀了赵高,韩谈得以青史留名,他之所以能成功,还有赖于秦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也就是秦三世公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