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充:从皇室近枝到平民,因祖宗无德四处避仇

王充:从皇室近枝到平民,因祖宗无德四处避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料侦探社 访问量:4685 更新时间:2023/12/11 7:31:24

东汉充,当之无愧的学霸,唯物主义思想家,出身贫贱,穷困潦倒。但如果细考其家世家史,原为皇室近枝,不仅有军功、有爵位、有封邑;还曾上有皇后、宰相,下有列侯、将军及各级官吏,门庭显赫,荣耀非凡。然而一朝“失势”,祖上仍然骁勇斗狠,并经常依靠蛮力欺负乡民,所以仇家甚多,不得不四处避仇……

王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东汉会稽上人,中国古代卓越的唯物论者、大思想家。别看王充出身贫寒,穷困潦倒,如果倒溯历史100年,王充祖上门庭显赫着呢:开基始祖王贺(生卒年不详),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一带)人,是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公元前72—公元13)的祖父、新朝开国皇帝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的曾祖父。新朝建立以后,王贺被追谥为“元城孺王”。

魏郡元城王氏一门内外,曾经上有皇后、宰相,下有列侯、将军及各级官吏,势齐云霄,荣耀非凡。到王莽废汉自立新朝(9—23年),元城王氏走向顶峰,成为天下第一家族——王充祖上亦因从军有功,被封为会稽阳亭侯。有封邑、有功勋、有爵位,加上朝中有荫蔽,当时的王氏家族门庭显赫、不可一世。

王莽

当然,之后随着王莽政权的覆亡,魏郡元城王氏的地位也将很快一落千丈。王充祖上就因为在政权更替中应对失措,失掉了爵位和封邑。王家只好就近安置下来,男耕女织,以农桑为业,成了会稽郡人氏、普通人家。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照理来说,王充祖上应该放下身段、低调做人。然而“习惯成自然,自然决定个性,个性决定命运”——习惯了飞扬跋扈、盛气凌人的王充祖上,尽管当时已经“失势”,但是身上还是带着燕赵之地向来风行的任侠斗气,平日里骁勇斗狠,经常依靠蛮力欺负乡民,导致众人敢怒而不敢言。在四近八乡,王家结怨甚多。更加狠毒的是,每当遇到天灾岁歉,王充祖上干脆去干拦路抢劫、杀人越货的勾当,简直千夫所指……

两汉之交,政局不稳,天下动荡。王充祖父王汛(生卒年不详),因为担心乱中被仇家所害,于是先迁居会稽城,后定居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一带),以经商为业。王充的父亲王诵(生卒年不详),不仅喜耍无赖,而且好勇任气,因为横行乡里,仇家很多,所以之后王家又不得不迁往上虞章镇避仇。

到王充出生时,王家已是“贱无斗石之秩”,“贫无一亩庇身”,再加“宗祖无淑懿之德”,确实是一个“孤门细族”之家——在这个家里,迎接王充降临的,不仅没有任何财产、名誉、地位,而且还让他背上了一个“先人无德,祖宗无行”的沉重包袱。

但王家宗风,到了王充一代似乎被改变了。史籍记载,王诵早逝,王充奉母至孝。而且王充自幼聪明好学,在乡里颇负才名与声誉。20岁时,王充被推荐到首都洛阳的太学里去深造。当时,太学的主讲官是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彪(3—54)。王充学习非常刻苦,深得班彪的赏识。

太学

王充是一个真正的“学霸”,他在太学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大师是怎么样炼成的”:刚入太学没几年时间,王充居然把太学里的藏书全都读完了。之后王充又经常出入于洛阳的书铺,他买不起书,但这并不妨碍他可以在书铺里站着读书。结果时间一长,王充居然又把洛阳书铺里的书全都读完了……

王充的记忆力很好,因此读书也很有收获。王充说,读书不能只求在字句上的理解,而是要注重真正领会其中的道理;而且领会了道理也不能盲从,还要进行分析和批判。

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王充学成之后,也曾抱有“致君舜”的梦想,想走“学而优则仕”的路子。王充做过几任地方小官,但是由于不会阿谀奉承、巴结上司,与有权有势之人合不来,所以就很快就辞职不干了。

《论衡》

补充说明一下:前文所述王充之家世,以及“宗祖无淑懿之德”等评语,其实都是王充在其著作《论衡·自纪篇》中的自曝。历数祖上之恶,“恐难称孝”,所以千百年来,王充被无数后人所诟病。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661—721),就认为王充之举“不合纲常”,斥王充为“三千之罪人”。在刘知几等人看来,人怎么能够自抖家丑呢?要知道东汉时期,在一个做出孝道就可以扬名、甚至可以做官的时代,王充反其道而行之,从不避祖上之讳——其“特立独行”的鲜明个性,可见一斑。所以王充与有权有势之人“合不来”,在官场混不下去,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中年以后,王充回到家乡上虞,开馆教书。晚年的王充,致力于闭门著书,终于写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伟大的哲学宏著——《论衡》。

汉代玉饰

标签: 王充

更多文章

  • 第一个疑古问孔的唯物思想家-王充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王充

    前言王充(27年-97年),字伯仁,是汉末东汉初期的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第一个疑古问孔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生平经历王充出生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家境贫寒。他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读书,精通经史,曾在地方上担任过官职。后来,他进入了东汉朝廷,担任过官员和学者。在

  • 南渝先生:风水地理看王充 天人感应从何来 河图洛书与北斗七星

    历史人物编辑:南渝先生标签:王充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中,它指的是研究地形,考察环境等。《周易》起源于河图洛书,它的内容广泛,包罗万象,从战国时代起,就被当做,儒家的经典之作。《周易》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意思是,语言遵循天地的变化

  • 来莺儿训斥甄嬛时,刚好被雍正看见,最高兴的却不是甄嬛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来莺儿

    甄嬛传绝对是中国影视界很经典的一部宫廷戏,虽然说已经播出很多年了,但是甄嬛转的人气到现在还是有增不减的。而甄嬛传之所以会令人百看不厌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完美的剧情和细致的人物刻画,每一次看甄嬛传都会有着新的收获,总是能发现自己之前所没有发现的精彩细节,并且经得起人们的推敲。宫廷戏自然就是围绕着后宫的争斗

  •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撒贝宁穿越时空带领大儒郑玄在尼山圣境目睹中华“礼”

    历史人物编辑:西柚秀标签:郑玄

    “册册典籍,钟鼎千秋。12月25日晚8点,央视一套《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三期《礼记》正式开播。本期节目以“东汉经学大家”郑玄为主要人物视角,围绕其一生致力于儒家经籍的研究和传授,回溯中华之礼的形成过程,展现郑玄学礼、重礼、注礼、传礼、践礼的传奇人生。节目开场戏、结尾戏两大部分进行了特别设计,将这两

  • 东汉学者郑玄:通过对《诗经》解读,催生了对后世诗学的诗歌理论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郑玄

    “比兴”是儒家解《诗》时提出的概念,而汉人推崇“美刺”说。郑玄将“比兴”与“美刺”合二为一,他为《周礼》“六诗”做注时认为“比”委婉斥恶,“兴”歌功颂德,把“比兴”当作表达“美刺”的工具,以“比兴”方法阐释“美刺”诗旨,发挥诗的教化功能,劝喻执政者,以达到讽谏的目的。郑玄以“比兴”“美刺”说诗,使人

  • 卫媪是什么人,为什么她被人称为生了半个汉朝的老太太?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卫媪

    卫媪(音:ǎo)是汉朝的一个普通老太太,历史上关于她的记载很少。卫媪就是说她嫁给了一个姓卫的人,她与丈夫生了一子三女,丈夫死后,她平阳侯家中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卫青,后来又生了2个儿子卫步、卫广。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除了曾经对丈夫不忠之外,卫媪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要说卫媪有什么特别的话,那

  • 杨丞琳罕见晒素颜美照!自夸颜值惊为天人,李夫人终于骄傲了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闯哥说时尚标签:李夫人

    杨丞琳自从嫁给李荣浩之后就非常漂亮了。她不仅收获了一个家庭,事业上也一帆风顺,尤其是在时尚方面,甚至还有自己非常漂亮的成绩。早前的时装周,杨丞琳更是一身酷炫黑裙霸屏全场,更惊艳外媒镜头。自从杨丞琳当上了李太太,又回到了原来的少女脸。她每一次出现,都会成为众人羡慕的焦点。就算是简单的休闲装,杨丞琳也能

  • 同为汉武帝宠妃,为何勾戈夫人被“去母留子”,李夫人却追封为后?

    历史人物编辑:浊发清眸标签:李夫人

    说起汉武帝,他就是妥妥的一个大猪蹄子,多情到不行,前前后后光是皇后就三个,妃子更是不计其数的,其中不乏有些颇有智慧的女子,比如钩弋夫人以及李夫人,但是两人的命运却差了很多,原因就是钩弋夫人野心太大,让汉武帝不放心她扶持幼子。后期因为巫蛊之祸,汉武帝准备将帝王之位传给刘弗陵,但是长期相处下来,勾戈夫人

  • 杨丞琳终于换发型!35岁李夫人秒变妙龄18高中生,一脸灿笑超满意

    历史人物编辑:时尚超叔言标签:李夫人

    说起杨丞琳相信大家真的是看不懂了!作为歌手和演员,杨丞琳绝对是业内前辈。作为一名歌手,杨丞琳有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作为演员,杨丞琳可以说包揽了当时大部分的热门偶像剧。成为红极一时的偶像剧天后。如今的杨丞琳也算是事业爱情双丰收了。从与李荣浩的恋情曝光到官宣,整个过程也是让大家吃了不少狗粮,如今已

  • 汉武帝魂牵梦萦的李夫人,是怎样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从保瑞标签:李夫人

    汉武帝是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皇帝。然而他对待女人的薄情寡恩也是出了名的。情起青梅竹马的陈阿娇,纵有金屋藏娇的誓言,也难逃被弃长门宫郁郁而终的命运;风光无限一门荣宠的卫子夫最终被逼自杀,连她生的儿女也难逃厄运;充满传奇色彩的钩弋夫人更是因为“帝少母壮”的荒唐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然而,有这样的一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