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革命先辈的后代,自小接受严格的教育,不论是思想还是能力都很出色,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些高干子弟,却辜负了其父母的期望,与社会闲散人员纠集在一起,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搞得天怒人怨,最终惊动了党中央,于1983年进行了一次“严打”,将他们一网打尽,其中有3人的家庭背景令人瞠目结舌。
这第一个便是陈东平,他的父亲正是开国上将陈再道。由于陈将军忙于军务,很少关注家庭生活,而母亲又一味地宠溺,导致陈东平自小就性格乖张。青年时便带着几个“小弟”在学校为非作歹,经常欺凌女同学,大家都在背后叫他“陈衙内”。
1960年,陈东平借着父亲的荫蔽,进入哈工大就读。陈将军本意是想让陈东平习得一身好本领,将来好为国防建设做贡献。没想到陈东平根本就对学习毫无兴趣,他自恃出身不凡,处处贬低其他同学,屡次与学校的教职工爆发冲突。
不久之后,陈东平因为成绩奇差,受到了学校的警告,他干脆以生病为由,申请休学,返回北京的家中过逍遥生活。这一举动令陈将军大发雷霆,他狠狠责备了陈东平一顿,并断绝了对他的资金支持,勒令他在家里好好反省。没想到陈东平不仅没有悔改,反而生出了不满之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东平意外收听到了美国的电台节目,对资本主义产生了幻想,居然萌生了叛逃的想法。他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到了特务分子,想要偷渡到大洋彼岸去过“上流生活”。没过多久,公安部门发现了异常,开始追查此事,将陈东平拘捕,处以两年的劳教刑罚。然而陈东平仍旧不思悔改,服刑结束后继续为非作歹,终于激起了民怨。公检法部门随即启动追责程序,将他枪决,以儆效尤。
第二个便是朱国华,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局职工,爷爷则是赫赫有名的朱德元帅。他原本乖巧懂事,受人喜爱,可当父亲和爷爷去世后,性情便逐渐发生了变化。大学毕业后,朱国华被分配到交通部门工作,同事在知晓他的家庭背景之后,争先恐后讨好奉承,不断给他送礼行贿。朱国华被物质腐蚀,为人处世渐渐张扬起来。
到了婚嫁的年纪,有女同志主动向他暗送秋波,朱国华禁不住诱惑,便与对方有了肌肤之亲。但事后他又不愿负责任,残忍将女方抛弃后,又马上另寻新欢。后来,他越发胆大,但凡是看上的女同志,就一定要占有。
这引起了大量群众的不满,他们马上向公检法部门检举揭发,朱国华随即被逮捕。由于他的身份特殊,法院不敢轻易审理此案,只好向朱德元帅的妻子康克清询问处置办法。康克清一直秉承着正义之心,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偏袒任何人,因此指示法院公事公办。法院松下一口气,在仔细审理了案件之后,依法对朱国华处以重刑。
最后是熊紫平、熊北平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开国少将熊应堂,曾受命主持上海警备区军务,深受党组织信任。因为常年在外地生活,使得熊将军无暇关心后代,导致熊氏兄弟自小缺少管教,自大狂妄。还在小学时,他们便经常扰乱课堂纪律,不尊重师长。
很快,熊将军便收到了学校的投诉信,他一气之下,便将熊氏兄弟拉到部队上磨炼,希望借此除掉他们身上的痞气。但他们却丝毫没有收敛之意,仗着熊将军的威名,随意顶撞上级,破坏纪律,甚至强占了一名貌美的女兵。退役之后,两人又与地方上的闲散人员勾肩搭背,数年间侵害了一百多名女青年。1984年,“严打”开始之后,熊氏兄弟遭到制裁,被当众枪决,结束了短暂却罪恶的一生。
但有些人却仗着出身干部家庭,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妄想拥有特权,不顾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胡作非为。然而新中国并非旧社会,倡导人人平等,任何人犯罪,都必须接受制裁。1983年的“严打”,是国家坚持的法治理念的体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治安状况,威慑了黑恶势力,为群众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生产环境。同时,这次严打也是国家对于法制社会的初探索,是当今和谐社会的奠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