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松、法正、李严为何叛刘璋而投靠刘备?

张松、法正、李严为何叛刘璋而投靠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 访问量:1087 更新时间:2023/12/18 8:01:47

我们按照正史来说说刘璋而非《三国演义》里的刘璋,来分析张松法正李严等人为何叛刘璋而投靠刘备,刘璋字季玉,宗室,生卒都不祥,可见这个人在历史上实在是太“渺小”,并没有在历史上掀起浪花,但刘璋毕竟一方诸侯,军阀,刘璋是益州牧刘焉的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典型的官二代。

现在比较可以确定的是,在关羽失荆州以后,刘璋投奔东吴在秭归病逝。长子在蜀汉为官,次子在东吴为官。

毛宗岗父子点评刘璋时说:“厚为无用之别名,非忠厚之为无用,忠厚而不精明之为无用也。刘璋失其在仁,失在仁而不智耳”。可以说,刘璋根本没有能力守住益州,不为刘备所得,早晚也得是曹操的。

刘璋为人懦弱多疑这一点无疑是可以确定的,法正,张松和孟达一级后期的李严都认为刘璋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一致认为刘璋是“不足于有为”,既不能守土有责,更不能开疆拓土,身处乱世不进则退,可以说此时的整个益州内部已经是“乱了”.

各个派系和利益集团的人都在为了未来而人心思动,这其中肯定有降曹操的,也有降刘备的,而刘备能取得益州不过是先下手为强,法正,张松,孟达和李严不过是率先投靠刘备做了“内奸”而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孙权,刘备,曹操,张鲁都可以说对益州虎视眈眈,而刘璋却没有意识到危机,对普通人来说碌碌无为问题不大的。

但要是一方 霸主而言,做不到内部上下一心驾驭全局保境安民,在乱世之中就是最大的危险了,在这种巨大的危机情况下手下人都会寻找出路也就在所难免。

从公元194年,刘焉去世,刘璋继任成为益州牧,到公元214年刘备攻占成都,算起来刘璋统治了益州20年时间。刘焉、刘璋父子属于外来势力在益州建立的政权。

当时的益州避免了黄巾战乱。因此比较富足,经济较为发达,但看似天下太平,实际上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因为外界已经大乱了,此时的益州需要的是一位雄主,而不是守家之犬。

刘璋对此丝毫没有意识到,自我感觉良好,刘璋的错误在于面对外部的入侵手足无措,无力应对外部势力威胁。祸起萧墙而不自知。无能,暗弱在刘璋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至于说张松本人,是益州本地人,他是看不起刘璋,有意投靠曹操,但出使曹操处被曹操怠慢,这才投靠刘备,回头劝刘璋结交刘备。让刘璋“引狼入室”。

张松不仅自己“下海”,还把法正孟达拉下水。但区别在于,法正孟达是外来户, 在郁郁不得志 自然想到择主而事 。怀才不遇,自然也就另谋高就。

公元213年,刘璋任李严代为护军,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李严率领部下投降了刘备。原因就是刘璋已经是大势已出,他得为自己将来考虑,投靠新的主子,晚降不如早降。

但问题是刘璋为何落得个刘璋为什么会众叛亲离的地步,想想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形容刘璋的为人的“暗弱“”,意思就是:不明事理、懦弱无能。

刘璋看不清政治形势,他就想割据一方。但他这样想,但刘备曹操不这样想,刘璋割据一方显然是不现实的。刘璋既然不给下面的人一个光明的前途,又加上个人能力的缺失,失败就是必然。

标签: 张松

更多文章

  • 张松与刘备图谋被揭发,张松身死,刘备伤感道:张肃杀了我的内应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张松

    公元212年,益州别驾张松与刘备图谋西川的密谋,被其兄长张肃,张肃怕惹火上身,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益州牧刘璋,刘璋知道这个事情后,当即派人将张松斩杀,不久,这个消息被刘备所知,刘备知道后,伤感地说道:是张肃杀了我的内应啊!随后他就命令大军整装集结,为后续的大战做准备。张松,蜀郡人,他是益州牧刘璋的下属

  • 刘备夺取益州的领路人——张松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张松

    诸葛亮《隆中对》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对于刘备、蜀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赤壁之战后,刘备终于占据了荆州五郡之地,下步的战略方向就是夺取益州了。然而“益州险塞”,攻取益州哪有那么容易,这时一个人物的出现,使刘备夺取益州成为了可能,他就是张松!张松是益州牧刘璋的别驾从事

  • 一向爱才的曹操为何要赶走前来投靠的张松?枭雄的想法果然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张松

    熟悉曹操的人都知道,他为人虽然阴险狡诈,但身上也有不少优点,比如他韬略过人,毫不做作,是一个有魄力的枭雄,而且十分爱才,求贤若渴。说到爱才,那就不得不提一提曹操与张松之间的故事。当初张松前来投靠曹操时,却被一向爱才惜才的曹操赶走,实在令人不解。要知道,张松可关系着益州的得失,而且张松本身也是一个非常

  • 刘备用计款留别驾张松,后者为蜀国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张松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30万大军南下,攻占荆州。益州的刘璋也感受到了压力,毕竟唇亡齿寒。刘璋并没有整装备战,而是派使者向曹操抛出橄榄枝。刘璋派了三个友使去讨好曹操。第一次是来自河内的尹普。曹操很高兴,以朝廷的名义,封刘璋为镇威将军,封他弟弟刘茂为平口将军。第二次是广汉人张肃。刘璋赠曹操三千“老兵(少

  • 刘备不愿张松离开?张松故意卖主求荣?诸葛亮对张松下跪?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张松

    刘备一直留张松在荆州待了三天,始终不提一句和西川有关的话。张松该走了,刘备又摆了宴席给他送行,临别的时候还潸然泪下,对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跟您再聚啊。”张松心里想:刘玄德确实有古代尧舜的风度,我不如劝他去取西川,能遂我的心愿。张松说道:“我也很想每天都能侍奉您,不过很难有机会。我觉得,荆州这地

  • 她虽亲事不顺,最后却得以入宫为后—汉宣帝的第三任皇后邛成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邛成太后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人物是汉朝的皇后,她进宫前的婚事极为不顺,最后只好入宫为妃,她就是汉宣帝的第三任皇后邛成太后,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她的一生。邛成太后原姓王,她的祖先在汉高祖刘邦时期便立下了战功,因战功赫赫被赐封为了关内侯,并从老家沛郡搬到了长陵居住。后来爵位一直传到了王氏的父亲王奉

  • 刘繇和孙策曾死磕到底!孙权为什么未来又和刘繇的儿子成为亲家?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刘繇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27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东吴篇第六章:刘繇和孙策曾死磕到底!孙权为什么未来又和刘繇的儿子成为亲家?刘繇是汉末群雄之一,如果扒一下刘繇的身世,他可是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后代。说起刘肥的后代,在三国两晋中比较出名的有刘繇、刘岱(刘肥之子刘将闾的后代),西晋州大中正

  • 李傕、郭汜为牵制袁术布下的棋子——刘繇,果然发挥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刘繇

    李傕、郭汜是董卓余党,其实李傕、郭汜对东汉末年历史发展的作用大概并不亚于董卓,董卓把汉天子刘协弄到长安,李傕和郭汜又把汉天子放回洛阳,才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平心而论,李傕、郭汜的政治手段其实要强于董卓,对地方各军阀的关系也处理得比较妥当。只可惜他们出现了内讧,才导致最后的衰败。下面小编要

  • 刘繇麾下曾有三大人才,一人与孙策难分高下,一人令曹操身价倍增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刘繇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纵观三国时代,不仅有无数谋臣武将,更有着不少名噪一时的割据枭雄,他们凭借出众的能力和眼光,也曾叱咤风云。虽然后世之人只记得其中少数,但这些割据诸侯当初能够载于史册,便足以证明其辉煌过往。因此在许多三国爱好者看来,三国前期因为有群雄逐鹿的戏码,其精彩程度比起中后期亦

  •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历史人物编辑:小马姑娘标签:刘繇

    三国小人物志0072: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刘繇,繇字为多音,可读为yáo(徭)、yóu(油)或zhòu(宙)。他是三国时代的一位诸侯,也是一方封疆大吏。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他原本为扬州刺史,官居高位,也算得上是独占一州,且风光无限。然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