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传奇》里面,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病死于沙丘,临死前,曾召扶苏回来继承大位,但是还没等信送出去,秦始皇就病死了,面对这封举足轻重的信,赵高拿着这封信,试探李斯,到底该不该送出去,李斯最开始坚定的支持秦始皇的决定,但是经过赵高的一番说辞,他放弃了最初的想法,选择了和赵高同流合污,害死扶苏,拥立胡亥。殊不知,由于他的一念之差,秦国的未来,毁于李斯赵高之流,可悲可叹,悲的是秦始皇尸骨未寒,就遭到李斯的无情背叛,叹的是历史中往往的一念之差,却有很多又是注定了的。
那麽在大是大非面前,李斯为何要放弃自己的主张,去帮助赵高呢?
翻翻资料一种说法是李斯与扶苏政见不合,所以他害怕扶苏继位后自己受到惩罚。
他于扶苏的政见不和体现在好几方面,比如焚书令是李斯的建议,扶苏极力进谏,但是秦始皇一意孤行的听从李斯的建议,导致扶苏对这个老臣有诸多看法。其次是治国理念不同,李斯师从荀子,是法家思想,而扶苏生性仁厚,是儒家的推崇者,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李斯对扶苏不感冒。
其次,扶苏身后有大将军蒙恬,蒙恬英勇善战,如果扶苏继位后,必将任用蒙恬为丞相,这时李斯的丞相位置很可能保不住了,这也是他想帮赵高的出发点之一。
李斯面对赵高的威胁、利诱,李斯,他选择了妥协,选择了屈从。
表面看他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与荣华,但是这次违背良知的背叛所造成的恶劣后果不久就会显现出来。李斯也为这次选择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使自己走上了不归之路。
人有言: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李斯在威逼利诱之下,不辨是非,不辨顺逆,不求万世,但求暂安,李斯岂是大丈夫哉?所以,他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试想:如果李斯当初能舍弃自己的一切,在赵高有这种祸国殃民的想法之前,就抓捕赵高,赵高未必能够得逞。也许李斯因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于在拥立扶苏之后被贬、被杀,但是,那样,李斯无愧于大秦帝国,无愧于秦始皇。而且,未必一定会败!即使败了,虽败犹荣。
但是很可惜,仅仅因为这一念之差,让历史上本来政治优秀的李斯,变成了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而想得到功名的政客。所以说李斯帮了不该帮的人,导致他一生有一个大污点,总之,一子落错,满盘皆输!历史从来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留下的只是我们后人的无限惋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