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赵高陷害,倒在了血泊之中。李斯从河南上蔡一个小小的乡镇公务员爬到帝国的权力中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非常的励志。然而最终的结局却如此凄惨,让人扼腕叹息。那我们不禁要问,李斯可是权倾朝野的丞相,赵高只是一个太监啊!两人地位相差悬殊,简直是云泥之别。
我们仔细分析来看,一切都是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在封建专制王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丞相的权力又是皇帝授予的。太监作为皇帝身边的人,虽然身体有了缺陷,但是远远达不到六根清净。太监同样也会拥有很高的权力,只要皇帝一句话。
“沙丘之变”注定了李斯的悲惨结局
李斯和赵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途中病逝在沙丘(今河北广宗县)。遗诏中明确规定了公子扶苏为未来帝国的接班人。可是掌管诏书的赵高,出于一己之私,企图攫取更高的权力,赵高虽然是一个没有生理需求的残缺之人,但是权力欲可真大。胆大包天的赵高先是说服了毫无主见的胡亥,然后找到了李斯,直击李斯的要害。
李斯虽然贵为宰辅,辅佐秦始皇缔造了空前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但是李斯毕竟不是周公,不是圣贤,他也有着重私利而轻大义的缺点。赵高对着李斯一顿忽悠,拿李斯跟蒙恬比,蒙恬家族三代侍奉秦国,又长期领兵在外,手握重兵。和公子扶苏可谓感情深厚,一旦扶苏继承大统,蒙恬如果当了丞相,那李斯该如何自处。赵高的分析或许有道理,如果胡亥继位。李斯还是丞相,确保地位不动摇。
李斯一念之差,中了赵高的诡计。胡亥、李斯、赵高三人篡改了皇帝的遗诏,重新启用了一份非法的诏书。诏书规定胡亥继承皇位,令公子扶苏和蒙恬自尽。公子扶苏,接到假的遗诏。蒙恬劝说扶苏仔细甄别,诏书是否有假。扶苏没有听劝告,拔剑自刎。蒙恬没有立刻自杀,而是回到咸阳被赵高逼迫,无奈服药自尽。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
赵高是秦二世信赖的人
太监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的存在,在封建社会自有他的道理。皇帝对大臣不是绝对的信任,大臣属于外臣。太监生活在宫中,和皇帝比较亲密。太监除了负责皇帝的生活,有的还会帮助皇帝处理一些政务。
秦二世剧照
但是太监的存在也贻害无穷,遇上昏庸无能的皇帝,可能就出现了“宦官专政”这一乱象。比如东汉十常侍祸乱朝纲;唐朝的鱼朝恩、马元贽甚至可以废立皇帝;明朝的太监刘谨、九千岁的魏忠贤。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皇帝认为太监在某种程度上比大臣更可信。
赵高就是这一类太监,秦二世也是昏庸无能的皇帝。秦二世继位之后,耽于享乐。置政务于不顾,整日醉生梦死,大权自然旁落,赵高逐渐架空了李斯,掌握了最高权力。李斯和赵高相比,最大的劣势在于秦二世更相信赵高。赵高诬陷李斯谋反,秦二世就认为李斯谋反,最后李斯被腰斩。
李斯被杀剧照
总结:
“沙丘之变”是秦朝的悲哀,也是李斯的悲哀,注定了秦朝的灭亡,也注定了李斯的败亡。李斯在政变当中,立场不坚定,被赵高带到沟里,纯粹咎由自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赵高作为千古第一太监,其知识水平和阴谋诡计也不在李斯之下。况且,赵高是秦二世的老师,秦二世也是一位没有脑子的君主,赵高骗取了秦二世足够的信任。赵高简直是秦朝版的“魏忠贤”,通过以上分析,李斯斗不过赵高也算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