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香港发现失传古简,和《史记》差异巨大:传位胡亥是秦始皇本意

香港发现失传古简,和《史记》差异巨大:传位胡亥是秦始皇本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明毅 访问量:2882 更新时间:2024/1/13 17:33:06

香港发现失传古简,和《史记》差异巨大:传位给胡亥秦始皇本意

中国的秦朝时期可谓是一个十分神秘的朝代,而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的熟知也仅仅是从为数不多的历史书籍当中得知,这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本就是《史记》,那么这本书所记述的都是正确的吗?今天就和大家好好分享一番。

相信打击听说过这样一句: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这句所讲述的是秦始皇到秦二世之间的事情,具体是秦始皇当时所要将自己的皇位传给扶苏而并不是胡亥。这句所出自的就是《史记》,而几千年来几乎没有人拿出有效的证据来证明《史记》所讲述的这段历史并不正确。

但是到了2009年,人们终于拿出了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这段历史其实并不正确,而依据就是几十年前人们从一座古墓中发现的三千三百枚竹简,经过专家们二十多年夜以继日的研究,终于拿出了有利的证据来质疑这段历史。

而说起这三千多枚竹简可谓是十分曲折,这批竹简出现在一个汉朝的古墓当中,但是无奈当时由于人们对于这座古墓的保护并没有做到十分周全,这就使得盗墓贼有了可乘之机,将这批价值连城的文物贩卖到了香港。

幸运的是经过一些了的辗转之下,这批竹简被北京大学接受民间从香港追回的西汉竹书,使得这批珍贵的竹简终于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经过有关专家的深入研究发现这批竹简所记述的内容可谓是无价之宝,这三千多片竹简上所记述的是17中西汉中期的古书,而这17本古书现在都是已经失传的,因此这些竹简的发现无疑是对人们了解这汉代历史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

在这17本古书中有一本引得专家们十分关注,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赵正书》,而这本书所记述的历史就是秦始皇去世时到赵高被杀之间秦朝的历史,而这个赵正所说的也不是别人正是嬴政

专家们发下这本《赵正书》和之前人们所熟知的《史记》这两本书所记述的事情无论在时间还是人物上都极为相似,可是令专家们所不解的是这本书所记述的内容却和《史记》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在很多事情是完全不同的。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正书》所记载的是当时秦始皇所想要传位的人就是胡亥而并不是《史记》中所说的想传位给扶苏,也就也就没有李斯、赵高的篡位之事了,而秦始皇也不是一个暴君,而是一个明君。

而专家们对于这本书的所讲述内容的真假也无从考证,而这也是为当时历史增加了另外一种可能性,相信随着人们对于秦朝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就一定能够分清秦朝那段历史究竟是怎么回事。

标签: 胡亥

更多文章

  • 胡亥三言表初衷,不敌赵高两语“相劝”,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胡亥

    枫叶吹兮,微风萧瑟,大家好,我是枫叶吹兮。秦始皇驾崩,这个秘密存在于李斯、赵高、胡亥及亲信的宦官一共五六个人知道。秦朝的命运便掌握在他们几个人手中,赵高怕扶苏继位,蒙恬兄弟掌权,自己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而让胡亥继位是他的救命稻草,所以说服胡亥同意篡位事在并行,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呢?让枫叶吹兮一一道来。扶

  • 《史记》札记丨扶苏和蒙恬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反抗胡亥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超人做菜标签:胡亥

    读《史记》每当读到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矫诏夺权时,常不免有些咬牙切齿。而对于公子扶苏的奉诏自杀和蒙恬的最终服软,不免觉得恨其不争:当时赵高李斯等人伪造遗诏传到上郡令扶苏自杀,扶苏收到遗诏就回屋自杀,蒙恬还劝说他应该至少先再请示一下弄清楚状况,而扶苏却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就自杀了。而反观蒙恬,

  • 赵高在朝堂上指鹿为马,大臣们都看明白了,胡亥看明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胡亥

    “指鹿为马”可不是一天就能做得到的,那简直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一阶段,赵高给胡亥当老师。这个老师是秦始皇给胡亥安排的。一般来说,学生都比较相信老师的话。而赵高这个老师,还是专门教胡亥法律的。秦朝的法律,一向以严酷苛峻著称。可以说,胡亥从小耳濡目染这些东西,让他养成了一种冷酷无情、嗜杀成性的性格,这对

  • 公子扶苏被害:秦始皇子孙差点被灭族,胡亥、赵高、李斯皆无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胡亥

    秦始皇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突然生病了,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男孩和女孩也没有痕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皇帝,秦始皇也比不上自然的衰退。得知即将离开人世时,秦始皇也制定了仔细的计划。他以儿子扶苏为皇帝,以李斯为相,全力援助,以蒙恬为帅,企图支配四方兵力。文有李斯,武有蒙恬,扶苏大业。但是秦始皇失算了。他

  • 秦始皇叫嬴政,为什么他的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呢?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胡亥

    “扶苏”和“胡亥”都只是名字,秦国王族是“嬴姓赵氏”在先秦时期,对于贵族男性,中国人在习惯上是称“名”不称“姓”的。通常情况下是用“爵位+名字”来称呼贵族男性。举几个例子:秦始皇嬴政在称帝之前,《史记》上多称呼其为“秦王政”。齐桓公在登基之前,史书上皆成称其为“公子小白”。晋文公在登基之前,史书上皆

  • 秦二世胡亥弑兄杀弟,那么为什么他的兄弟没有反抗呢?

    历史人物编辑:久史微鉴标签:胡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也是我国第一个皇帝。皇帝一词来源于三皇五帝,秦始皇在39岁的时候一统六国,建立了秦朝,自此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出现。秦朝虽然存在了仅仅15年的时间,可它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之久。直到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封建王朝才彻底的在我国历史上消失。秦朝虽然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 若胡亥未篡位,扶苏成为秦二世,秦朝会发展成什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胡亥

    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可撼动。不过,在后世眼中,却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他虽开创了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但他统治期间,焚书坑儒,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修建宫殿,成为世人眼中的暴君。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统一文字、度量衡,促进民族融合等,这丰功伟绩也是

  • 秦始皇的22个儿子被迫“殉葬”,秦二世胡亥残忍程度世所罕见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胡亥

    秦始皇终生没设立皇后的故事,让后人津津乐道。据说秦始皇留下了23个儿子,还有10个女儿,但这些儿子的命运,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在东游过程中,秦始皇死于沙丘,赵高和李斯两人联合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将本应属于扶苏的皇位交给了秦二世胡亥。扶苏和大将蒙恬很快被逼自尽。按理说,秦始皇应该对自己的儿子教育很严格

  • 为什么赵高、李斯捧胡亥继位,他们是故意要让秦朝覆灭吗?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胡亥

    说起这个问题,其实也没有众臣,有的也无非就是当时的丞相李斯与掌管车马的中车府令赵高两人罢了。他们也并不是一定要让秦朝崩溃,赵高只是想着自己谋权摄位罢了,而李斯也是为了自己以后得利益着想,但到最后结局却总是令人意外。对于李斯来说:李斯当初帮助赵高篡改秦始皇诏书时,受到赵高的蛊惑是真,但他想保住自己丞相

  • 秦始皇巡游途中突然驾崩,有没有被胡亥毒死的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胡亥

    秦二世胡亥是个残暴的昏君,这是历史定论,也有史实依据。沙丘之谋,年仅二十岁的胡亥伪造秦始皇遗诏,篡夺帝位,逼杀兄长扶苏;即位之后,他残忍诛杀了几十个兄弟姐妹,毫无亲情人性可言……因为这些,加之秦始皇属于暴死,连从容安排后事的时间也没有,再联系后世许多死于非命的帝王,许多人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秦始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