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何许人也?他的父亲是抗秦民族英雄项燕,他的侄子是西楚霸王项羽。
项梁有个很厉害的侄儿项羽,刘邦一辈子都没有打败过他,项羽“万人敌”的兵法能让刘邦吓破胆,战神项羽的军事能力跟他叔父项梁的栽培是密不可分的。项羽从小由叔父项梁抚养长大,从小就向项梁学习兵法,万人敌兵法就是项梁授教的。那么项梁有哪些过人之处能够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徒弟呢?
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氏一族在楚国世世代代为将,而项燕是抗秦民族英雄,他是楚国最后一位抗秦名将,最终被王翦打败,项燕自杀殉国,楚国灭亡。楚国灭亡以后项氏家族地位急转直下,项家的重担也落到了项梁头上,项家依靠项梁支撑。
众所周知,秦朝的法律极其严酷,而项梁不是一位恪守成规的人,他曾经触犯秦朝法律,被捕入狱,后来托关系才被释放,可是不久又杀人,为了逃避秦朝的追捕,带着项羽逃往吴中(今苏州)。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事反秦,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其实天下老百姓早就苦秦久矣,大泽乡起义犹如一根导火线,将所有的地雷全部点燃,随后,各地反秦势力纷纷揭竿而起。
同年9月,长江以北的地区全部起事反秦,当时会稽郡(今江浙一带)的郡守殷通就怕当地人起兵,如果一起兵他会是第一个被杀的人,殷通为了自保也起事反秦。但是殷通不懂兵法,是个文官,于是他找到将门之后项梁,项梁因是名门烈士之后,又才华出众,在吴中威望很高,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戴,殷通无疑是想借助项梁的实力来成就自己的大业。
自项燕自杀殉国后,项梁重来都没有忘记过要报仇雪恨,当殷通告知项梁自己的意图之时,项梁盼望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于是他将殷通杀害,自封为会稽郡郡守,任命项羽为副将。
大泽乡起义爆发后,东阳县的一批年轻人杀死县令起事反秦,他们找到当地的县令史陈婴,拥立他为首领,陈婴在当地品行优良、谦虚敬慎,威望极高。陈婴接管起义军后,当地老百姓纷纷投奔陈婴,陈婴的队伍瞬间发展到2万余人。于是陈婴部下纷纷劝说陈婴称王,却被陈婴拒绝,陈婴认为自己家族世世代代无作为,称王不合适,他对手下将领说:“项氏一族世世代代为楚国将领,在楚国威望极高,只有依靠名门之后,才能完成灭秦大业。”陈婴的顾虑与部下一拍即合。随后,陈婴率领自己的部下约2万人投靠项梁,刘邦也率领部下约1万人投靠项梁。
陈胜起义六个月后兵败被杀,项梁手下谋士范增总结陈胜失败的原因,他认为是因为陈胜自立为王,没有拥立楚王后裔,所以才失败的。项梁采纳范增的意见,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拥立他为王,继续沿用楚怀王的谥号,仍然叫怀王。
据《资治通鉴》记载,项梁派项羽攻打襄城,襄城沦陷后,项羽学起秦始皇暴政,将守城军民全部坑杀,坑杀一向是秦国的行事风格,项羽效仿秦国无疑是给自己的失败埋下伏笔。
公元前208年,项梁一路势如破竹,秦军无力抵抗,项羽、刘邦也在雍丘大败秦军,楚军屡战屡胜,让项梁有点自满轻敌。宋义告诫项梁,轻敌是军中大忌,如果主将轻敌,直接会影响战士们的士气,楚军越来越懒惰,而秦国一直在征集士兵,现在天下未定,真让人夜不能寐。项梁没理睬宋义,也没有对秦军多加防备,不久秦二世调兵增援章邯,章邯军队趁楚军不备突然偷袭,楚军大败,项梁战死。那么为什么说项梁不死,刘邦当不了皇帝呢?
项梁是楚国民族英雄项燕之子,项燕自杀殉国的民族气节让楚国老百姓推祟备至,所以说项梁在楚国的声望很高。秦始皇虽然统一六国,只是用武力征服,没有赢得民心,东方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几百年的文化传统,楚人还是觉得自己是楚人,齐人还是认为自己是齐人,他们有邦国情怀,并没有真正服从秦王朝的统治。
项燕自杀殉国之壮举,在老百姓看来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所以项梁威望高是必然,刘邦、陈婴、韩信投奔项氏,都是因为项梁的缘故,项梁能够吸引人才,这就体现了他的人才凝聚力。项梁死后,项羽手下贤才良将纷纷离他而去。项羽夺取天下后,分封不公,任人唯亲,导致诸侯众叛亲离。项羽并没有他叔父老练,项梁除了最后一次没有听取宋义的建议以外,之前对手下一直从谏如流,比如他听取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后裔为王。
项羽最大的弱点就是太单纯,他不听取范增的建议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被刘邦的糖衣炮弹所惑。范增是项羽手下最厉害的谋士,他的才智谋略在楚汉时期能够名列前茅。范增对项家忠心耿耿,可是项羽却中刘邦的离间计,怀疑范增不忠,范增一气之下离开了项羽。项羽不仅没有他叔父的沉稳,也没有他叔父的头脑,到楚汉后期,项羽身边的能人纷纷投靠刘邦,这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有项羽也没有吸取秦王朝残暴的教训,反而效仿秦朝对降军一律坑杀,其中还包括一些老百姓,天下反秦的原因就是苦秦久矣,老百姓眼看送走了暴秦,又引来了暴楚,他们自然拥护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