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翦和韩信虽都求封地但性质、背景和时机不同导致二人结局不同

王翦和韩信虽都求封地但性质、背景和时机不同导致二人结局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驿站哦 访问量:1673 更新时间:2024/1/26 3:28:11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话非常适合王翦,生前就是老油条的他为大秦统一做出了汗马功劳,事成之后,家族都备受敬仰。说起来,韩信为汉朝建立的功勋一点也不比王翦为大秦的功劳小。而且二人都向自己的君主求田问舍,可是王翦能安享晚年可韩信却是不断改换封地、降爵,最后被吕后处死。刘邦得知后还“且喜且怜之”。同样的事情,为何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呢?

总的来说,两人请地从性质、背景和君臣关系上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导致结局大相径庭。

所求土地性质不一样

秦朝自商鞅变法以后,废除了周王朝的分封制,实行的是郡县制,郡县直属中央政府,所属官员也直接受中央政府节制,是真正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这种情况下,秦朝时期“不立尺土之封”,个人可以拥有土地,但是绝对不会产生一个国中之国。王翦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所求之田,只不过是一笔财富而已。

而韩信所求之田,是分封制度下的裂土而王。分封制下,各封国有自己的政府、军队和赋税,只需承认中央王朝的统治权,定期纳贡、拱卫中央即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非常大的自主权,对照东周诸侯国的形势,可以说封国是一个世袭罔替的独立国家。所以,韩信所求之田,乃是整整一个齐国,胃口之大自然招惹刘邦怨恨。

请地的手段不一样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政决定攻打楚国,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用二十万人”。秦王政于是弃王翦而用李信,结果秦军大败亏输。秦王政只好亲自乘车请王翦出山,并答应加兵请求。王翦出征时“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多次请田,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秦王政说:“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当王翦杀项燕于蕲、俘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南征百越后,无论秦王怎么劝都要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从上述可以得出,王翦请地自保成功,利用了三个有利条件:趁秦王弃而不用之愧疚、造自己年大贪财之相、行功成而身退之举。

再来看一下韩信请求封王时的情况。楚汉争霸开始后,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并于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平定齐国,破临淄、杀龙且,战功赫赫、威势滔天,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 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气得大骂:“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可见,刘邦同意册封韩信为齐王是迫于形势而做出的退让,并非本身所愿,最起码在战况危急之下,刘邦也没想到韩信会请求封地。此时,韩信作为刘邦的部下,居功而自傲、借势而逼君,纵然得封齐地,也是给后来的凄惨死境埋下了祸根。

王翦

请地时君臣关系不一样

王翦身为秦朝四朝元老,帮助秦始皇平定长安君叛乱、铲除吕氏一族,更是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可以说王翦对秦朝忠心耿耿,只是王翦率60万精锐伐楚,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其手,帝王多疑,秦始皇有所惧惑也属正常。王翦到达楚国后按兵不动,一些人趁机对秦始皇说:若王翦自立为王,秦亡矣!秦始皇于是遣使催王翦出战。王翦回说:大王既以倾国之兵相托,何必怀疑老臣!老臣虽未出战,但也没有损失。大王若怀疑老臣,召老臣回朝。若信任老臣,请让老臣自己做主。臣不出兵则已,动兵必灭楚!老臣自知不如古代的名将乐羊,但大王远胜文侯!大王为何不仿效文侯把诬陷老臣的奏章,也封在大箱子里,待臣得胜归来时再赐给臣!秦始皇深受感动,将御酒赐给王翦。可见君臣之间关系比较稳固,秦始皇也比较信任王翦,后来更是封为武成侯,尊其为太师。

反观韩信于刘邦,则差了不少。韩信本为楚将,先投奔了项梁,后又归属项羽,因为多次给项羽献计而不予采纳,于是离楚归汉,做的也是管理仓库的小官。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有数十位将领逃亡,其中就有韩信。后来因萧何月下追韩信,向刘邦大力举荐才登台拜将。后来韩信帮助刘邦还定三秦、灭魏破代、东进灭赵,颇有功高盖主之势,刘邦对其就心有防备了。汉高帝三年(前204年)六月,刘邦单独与夏侯婴跑到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进入赵军营,趁张耳、韩信还没起床时,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将,调动了诸将的位置。后来,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因贪功而不顾齐已降,假装不知乘机袭齐,还害得郦食其被烹杀。楚国来游说私通韩信不成,齐人蒯通又用相人术劝韩信背汉,韩信也是有所心动,只是因得封齐王,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才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垓下决战后,刘邦第一时间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其为楚王,又贬为淮阴侯,最后被吕后设计杀死。

《左传·隐公三年》有言:“信不由衷,质无益也。”刘邦与韩信的信任基础极其脆弱,刘邦为君用韩信而疑之,韩信为臣而左右摇摆,虽然登台拜将、誓不相叛,终将导致刀斧加身。

标签: 王翦

更多文章

  • 王翦奉命攻打楚国,李信表示20万人就够,为什么王翦坚持要60万?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王翦

    王翦奉命攻打楚国“孙子曰:‘识众寡之用者胜。’翦谓伐荆当用六十万人。又曰:‘谨养勿劳,并气积力。’翦坚壁休士,投石超距而后用是也。”-----《十七史百将传》战国名将中,你要说谁军事水平最高,笔者不敢说,但是你要问谁更有智慧、功劳,王翦绝对会排在榜首。说到他,人们最熟知的故事就是用60万军队打楚国。

  • 56岁李牧大破王翦后随即被杀,嬴政:他不死,赵国不灭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王翦

    公元前229年,郭开在邯郸大肆宣扬李牧造反的消息。赵迁身为赵王,不能擅自离开宫城。于是,他决定派遣最亲信的将领赵葱、颜聚同往前线,取代李牧、司马尚统兵抗秦。当时,嬴政的吞并六国战略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李牧实力强硬,早就被嬴政视为眼中钉。赵迁这个时候派赵葱接替李牧,看似合乎规矩。实际上,赵迁恰恰中了嬴政

  • 王翦早有急流勇退之意并在伐楚时故意求田问舍故可避免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王翦

    俗话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历史上,因功高震主而被君主猜忌甚至处死者大有人在。比如所谓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白起、李牧、廉颇三人,不是被杀就是流亡,而王翦父子在秦统一六国之战中,取得的巨大功劳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但王翦却能够善终,这是为什么呢?王氏父子在秦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在秦统一六国之战中,最难啃的两

  • 王翦守南中国的历史作用和秦始皇的决策逻辑:格局决定布局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王翦

    公元前403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以此事代表着周礼崩坏,群雄逐鹿,因而将这一年定为战国。秦国身为“战国七雄”之一,自然粉墨登场。在战国局势中,秦国地处西方。而由于秦人早期与戎人交错而居,以至于秦人早期都是远离中原的。虽然各强国、各士人都看不起秦人,认为秦人乃“

  • 和王翦齐名的秦末大将,却选择背叛秦国,屡次未遇明主含恨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王翦

    公元前209即秦二世元年九月,刚一统天不下的秦国却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在这个危急时刻,一位秦国名将一直试图力挽狂澜,独自拯救秦国于危难之中,且屡战屡胜,此人就是秦末一代名将:章邯。当时秦国主力无法回援,是章邯率领着由罪犯和奴隶组成的二流部队,一举平叛陈胜吴广起义军,屡战屡胜,用短短6个月时间就消灭陈

  • 秦始皇亲自请王翦出战,却遭拒绝,王翦:除非能赏赐我良田和豪宅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王翦

    在战国历史上,能与杀神白起相提并论的,或许也就只有一代名将王翦了。王翦是何等人物,他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就是这样一个为了秦始皇的霸业,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忠臣,却在秦始皇亲自请他出战的时候,不仅称病不出,还索要良田和豪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王翦请辞

  • 历史上,王翦不断的索要赏赐反而善终,王翦真的是贪得无厌吗?

    历史人物编辑:揭秘文史真相标签:王翦

    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较让人头疼的一点是,书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书上说的都是孔孟之道,实际实行的都是申韩之道。上课的时候都要大家争做谦谦君子,按照君子的要求走上社会肯定到处碰壁。远的不说,曾国藩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是要跟人打交道的。熟读圣贤书,不通人情人性,最后就是一个死字。像王翦

  • 秦朝灭亡后,名将王翦的后代分家避祸,不料造就了2个千年豪门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王翦

    王翦作为嬴政最信任的大将军,是战国时期十分有名的将领。他智勇双全,在指挥作战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为秦始皇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秦朝灭亡后,王翦的后人流落各地,重新建立起了两个千年的贵族门第。锋芒初露 王翦的生卒年岁并不详,根据史书记载,他的宗原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太子晋。当时太子晋被周王赶出王室,沦为

  • 秦始皇爱将王翦祖孙三代不知所踪?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了解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野风信子标签:王翦

    秦始皇一统天下,让战乱数百年的中国步入统一,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战争中,王翦王贲父子可谓第一功臣,除了早就被灭的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灭于王翦王贲父子之手,而王翦也因为其超乎常人的军事指挥天赋,被人们尊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作为秦帝国的开拓者之一,老将王翦和他儿子王贲,孙子王离本应该在史书中留下浓

  • 镇魂街:皇甫龙斗所剩时间不多,王百里守护灵王翦霸气登场

    历史人物编辑:秋婵说娱乐标签:王翦

    《镇魂街》最新话中,有一半的剧情是关于皇甫龙斗和应乘风的对话,另一半的内容则是关于王百里和他的守护灵王翦的事情。如今皇甫龙斗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不过只要能达到目的,皇甫龙斗并不在意这些。另外王百里的守护灵王翦霸气十足,可以同时操纵数量不少的傀儡,已经开始对神武灵团的士兵出手,目前神武灵团的武器库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