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八》
曾经在历史课本中,我了解到了陈胜吴广起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泽乡起义”。秦二世元年秋季,朝廷找了一批贫民屯戍渔阳,其中就包括陈胜、吴广两人,在路途中经过大泽乡遇到了大雨,知道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了,他们两人选择了杀掉押送军官起义。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俩人最终却都死在了手下人手里。死在君王剑下不可悲,可悲的是死在自己人手里。对于先死掉的吴广来说,还被扣上了一个“不知兵权”的罪名。真正杀掉吴广的人才应该得到这个罪名。后来,他带兵和秦军激战在一起,很快就打败而死。田臧能杀吴广,没有别人的命令他不会这么干,一切的一切都是陈胜授意。不知道陈胜是怎么想的,将吴广杀了让此人来带兵,最终部队全部打散。那么为什么陈胜要除了吴广呢?
如果你看过《史记》你会知道,这个吴广嘴太碎,该说的也说,不该说的也说。《陈涉世家》这篇文言文,如果你上过高中肯定知道,作者司马迁描述得就像见证了他们起义全过程一样,更用了多种技巧将人物形象塑造得很生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司马迁知道的这么详细呢?真实原因只有一个——吴广从头到尾说了出来。
陈胜是不想提及旧事的,因为有很多不能被人知道的计谋,吴广就像是军师一样,陈胜所有的事情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在吴广这里,陈胜就像是没穿衣服一样,让吴广看透了。随着吴广知道的越多,外界就知道得越多,除去吴广已成为必然事件。
在那个年代,陈胜称王后,吴广已然是一位臣子,不再是早期一块起义的兄弟了。一旦两个人出现矛盾,彼此心里都会产生想法,一旦吴广稍微有点不对,陈胜就会立马除掉他,以免给自己引去不必要的灾祸。同样,这支部队最终起义失败也和陈胜自身分不开,随意屠杀部下,导致起义军内部动荡,再加上自己用人不当,缺乏指挥能力,这怎么能和秦军对抗?
也正是用人不当,最终让自己身首异处,被自己的部下宰了。试想,如果你公司的上司整天整天做不出成绩,带不出团队,只会找手下人的麻烦,这样的人还能留在公司吗?由此来说,陈胜除吴广是必然事件,只不过是一早一晚罢了。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很多启发:在现实社会中,不该说的绝对不能说,以免给自己引火上身。
现如今的年轻人一定要牢记,特别是在职场中,职场如战场,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人陷害。而观看历史可以让你从中得到很多启发,看看古人是如何为人处世的,自己可以吸取经验。读史可以明智就是这个道理,《史记》又是古人智慧的集大成者,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需要的朋友可以点下方横条购买,全套带注解,不会让你感觉晦涩难懂。
曹操为了养活军队,设立了摸金校尉,他盗了谁的墓获得资金的呢?
最罕见血型2017年在江苏出现,全球仅此一例,已被国际基因库收录
犯人被判了“死缓”,缓期过后会被处死吗?看看古代是怎么做的?
浙江小伙剃度当和尚,却因长太帅被富婆追求走红,后来他怎么样了
李世民放400名犯人回家,让他们一年后回来问斩,最终结果如何?
《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八》、《史记》、百度百科等
题/都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你知道陈胜为何要杀吴广吗?原因很简单文/寻历史真相-Winner配图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盗用警告/本账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做伸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