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史料的记载,和历史的事实,扶苏都是不可能继位的。即使扶苏继位了,秦朝还是避免不了快速灭亡的结局。
胡亥是历史选定的秦二世,扶苏无法改变
按照《史记》的记载,胡亥和赵高、李斯通过沙丘之谋,赐死了扶苏,胡亥继位为秦二世。
按照出土的西汉早期竹书《赵正书》的记载,胡亥是秦始皇指定的皇位继承人,还是没有公子扶苏的份。
通过分析各类资料,我个人倒是认为,秦始皇指定胡亥继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之所以有此论断的关键点就是“焚书坑儒”事件,表面上看是秦始皇的暴政,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其实是秦国内部新旧贵族之争,也是法儒学派之争。
秦始皇听从了秦朝(秦国)新贵族、法家李斯的建议,废除了分封制,开创了郡县制。而秦朝(秦国)旧贵族,建议始皇帝重启分封制,学习周制,将秦氏宗族和旧贵族,重新分封为诸侯王。
公子扶苏支持的就是旧贵族和儒家。
秦始皇为了他创立的秦朝制度的延续性,是不会让扶苏继承皇位的。
扶苏信奉儒学,“仁”、“孝”为本,一个诏书就自杀了。其实诏书的真伪不重要,但是这件事充分表明,扶苏不是一个政治家的材料。
对比一下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就知道了,扶苏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所以,还能指望扶苏继位后,能有什么成就呢?
假设扶苏继位了,还是改变不了历史的进程
按照扶苏的个人能力,历史是不会选择他继位为秦二世的,我们只能假设他继位了。
扶苏的特点就是“仁”、“孝”。
所谓的扶苏得民心,其实民心果然向他么?不会的。
陈胜、吴广起义,也只不过拿扶苏当个宣传口号,抹黑胡亥,给自己的起事一个“名正言顺”罢了。
如果扶苏继位了,他为了“孝”,还是要修好骊山陵墓的,那么役夫还是一个不能少,甚至相比胡亥,会更加的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儒家是最注重表面的文章,“万世之师”么,当然要做给天下人看了。
扶苏为了南北方的安定,还是会征集囚犯、民夫去北方修筑长城,同时移民到南方,以便稳定南方的局势。胡亥做的事情,扶苏也必须做。
胡亥为了稳定朝政,大肆残害旧贵族。那么扶苏呢?他想稳固地位,秦朝廷内部的杀伐还是少不了,只是这时候他的矛头会对准新贵族。那么李斯、赵佗,包括蒙恬、蒙毅这些人,牵涉到具体利益和生死了,他们还会支持扶苏么?真不好说,更大的可能就是反叛。这时候,扶苏杀还是不杀这些人,结论很明显。
秦始皇死之前,天降陨石,有人在陨石上写了“始皇帝死而地分”。普通百姓是做不了这个事情的,很明显是六国的遗族所为。扶苏如果开历史倒车,会分封宗室还有秦国旧贵族,跟六国遗族的矛盾只会加剧。
所以,扶苏继位,陈胜、吴广还是会造反,六国遗族还是会在各地揭竿而起,扶苏还是会面临胡亥一样的问题。
另外一个重要人物,章邯作为新贵族会支持胡亥,这时候会不会支持扶苏也就难说了。
扶苏继位,他代表的利益集团,不会允许他轻徭役、薄赋税、宽松律法的,相反,迫于形势,加上儒家的面子问题,胡亥做的很多事情,扶苏也不得不做,那么秦朝的灭亡进程,不会有太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