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汉朝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觑,汉朝在历史上存在了四百年之久,只不过中间出现了一个新朝。虽然出现了新朝,但是汉朝的文化并没有断裂,古代的时候,西方朝代称中原人为汉人,就与汉朝有很大的关系。汉朝在最初建立的时候,最大的强敌就是匈奴,只不过凭借汉朝自身的发展,最终打败了匈奴。
西汉在建立的过程中,肯定是离不开谋士和武将的辅佐。汉高祖刘邦手中的人才非常多,最为人熟悉的就是汉初三杰。不可否认的是,汉初三杰中的桑儿,对刘邦的帮助是最大的,其次就是一些其他人,对刘邦的帮助仍然不小。曹参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没有汉初三杰的名声大,但是曹参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
曹参与汉初三杰一样,都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史记·三十世家·曹相国世家》对曹参有这样的评价“曹参初起,为沛豪吏。始从中涓,先围善置。执珪执帛,攻城略地。”由此可见,司马迁对曹参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刘盈登基。
汉惠帝时期,真真正正掌权的并不是汉惠帝,而是吕雉。这时候已经开始了吕后专权,由此来说,大汉王朝的大权在吕氏家族的手中。吕后掌握了大权后,开始排除异己,先后将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屠杀,此后刘氏子弟大多被吕后残害。吕后掌权,最倒霉的就是刘邦的宗亲,这其中也包括刘邦的儿子。
在刘邦的儿子中,刘肥是实力最强的,但是吕后没有杀死他。为何实力最强的刘肥没有被吕后收拾呢?原因就是曹参的辅佐。刘邦刚登基为帝的时候,就把曹参调往齐国,担任刘肥的丞相。萧何临终前,向汉惠帝推荐了曹参,担任西汉帝国的丞相。曹参拜见了汉惠帝后,被汉惠帝任命为丞相,汉惠帝等待着曹参大展拳脚,帮助自己治理整个帝国。
曹参在担任相国期间,并没有为汉惠帝出谋划策,反而是出现了一反常态的表现。担任相国后,曹参在府中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墨客,摆下宴席,每天同这些文人饮酒作乐,高歌不止。史书记载为“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後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曹参饮酒作乐的消息,传到了汉惠帝的耳朵里。汉惠帝心想,难不成当初的萧何是为了坑我才推荐的曹参?这时的汉惠帝处境很差,母亲吕太后违背祖制,大肆封赏吕家子弟,吕家子弟多被封王。这时候的吕后已经专权,曹参这样做,肯定是有目的的。萧何推荐曹参的时候,汉惠帝就派人了解过曹参在齐国的政绩。
当时齐国的百姓对曹参的评价很高,可是进入长安后,曹参仿佛变了一个人。曹参来到长安后,却像变了一个人,除了唱歌饮酒,每天一点正事都不干。汉惠帝为了了解曹参的用意,特意将曹参召集到皇宫内。汉惠帝询问:“丞相,你欺负我年少吗?”曹参当即跪拜汉惠帝,反问汉惠帝说:“陛下,你和高祖谁更英明?”汉惠帝回答:“自然是高祖英明”。
曹参接着问道:“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汉惠帝直接回答了:“萧丞相更聪慧一些。”后来曹参说到“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汉惠帝明白了曹参的意思,就是萧何的政令更加适合帝国的统治,因此曹参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方式,继续实行萧何定下的政令。
因此,曹参进入长安后,反而是每天饮酒作乐。刘邦去世五年后,丞相曹参继续实行萧何定下的国策,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丞相曹参赞叹不已。五年的时间让西汉王朝发生了很多改变。曹参当时选择无为而治,实行萧何制定的国策,真的很高明。虽然没有干预朝政,但是曹参让帝国走向了强盛,让百姓们得以吃饱穿暖。
萧何开始是乱世用重典,过后必须拿出大套让民修养生息的方法,因秦用重典,汉初必改之,中国几千年的王朝统治,积累下不少经验,直至清朝康熙是接近无为而治到雍正朝,就有所改变,乾隆王朝又是无为而治,只是时间过长,嘉庆朝能力不足才开始走下坡路。盛世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