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灵帝死时,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想让灵帝最爱的儿子刘协做皇帝。如果让刘协做皇帝,就必须解决当时何皇后的兄长,大将军何进。而何皇后有子刘辩,则是何家的皇帝人选。这时候,十常待作出商议,密谋诛杀何进。
当时,宦官干政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这些宦官官职是中常侍,也就是皇帝身边近臣,参谋,特别是东汉时,小皇帝太多,基本全靠这些宦官,甚至灵帝时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之类的说法。直到后来被袁绍大肆残杀,才彻底解决了宦官干政的情况。而在灭宦官之前,出过这样一件事,就是宦官诛杀大将军何进.
但第一次密谋泄漏,没能杀了何进,反倒自己差点被杀了。何进知道后,十分生气,决意杀了宦官,这一行为得到了当时手下袁绍曹操等人的支持。
而宦官这边,没能杀了何进,如果不交出个合理的理由,必将被何进所杀,所以由张让为首,去求何皇后,把密谋全说到蹇硕的身上,并杀了蹇硕以表诚意,最终得到了何皇后的支持。在何进欲杀宦官时,由其妹何皇后劝阻,只杀了蹇硕一族,放了张让等人。
何皇后也并非善类,为何听了张让几人的说法就不让何进追究了呢?
一是,这些宦官本身也会说好听的,做计人喜欢的事,毕竟在皇宫中干的就是这一行。另外,何家能起来,也是靠了宦官。
何家本是南阳一屠户,在一次选秀时,遇到前去诏选的宦官郭胜,何进的妹妹就被选中了,之后进宫,为皇帝生了孩子刘辨,何家也趁此而起。所以说,宦官也算是何家的贵人,何皇后也考虑过这一方面,所以没再为难张让等人。
也就是这妇人之仁,直接为以后整个东汉埋下了祸根。
在灵帝的葬礼上,何进直接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立太子刘辨为皇帝,这样一来,何皇后直接成了太后,而自己也成了皇帝的舅舅。这一手,直接打乱了本有计划的董皇太后想立刘协的想法,真是先下为强,后下手遭殃。以至于在之后和何皇后的斗争中,直接被杀。
何皇后之子做了皇帝,这边董太后,也想占些位置,就立了自己家兄弟为骠骑将军,刘协为陈留王,并垂帘听政。这就引起了何皇后的不满!
何皇后去找董太后时,想让其不要干涉朝政,但董太后,却说,你是不是连我都想杀了,以前你嫉妒王美人,就将他毒死了。你要再敢胡说八道,小心我让骠骑将军杀了你兄妹。这话说的,十分不地道,要知道,这个时候何皇后还是敬重董太后的,一直以母后尊称。
在这之后,两人就反目成仇,隔日,何皇后就让皇帝下诏书,遣返董太后回封地,没多久就被何进所杀。也可以说是何皇后所杀。
董太后解决了,但宦官问题还在,何进仍一心想除了宦官,但却遭到何皇后的反对,说,宦官是统领禁省,是先朝立下的制度,不可随意废除,先帝刚去,这边就诛杀旧臣,是不尊重宗庙祖先之举,意思就是造反。
何进也是无奈,在一次商议中,何进说过,太后不许,如之奈何?
而这时候,作为其手下的袁绍,也是十分坚定的去杀宦官。
另一边,宦官,也欲再除何进,并说,何进此人,有勇无谋,好杀。
这边,袁绍也说,大将军断不要犹豫,机不可失。
在这情况下,何进不动手的情况下,就想到引西凉外兵董卓来干这事,遭到手下反对,但其一意而行,为此还有两人辞官而去,也没能阻止其意。在议事时,卢植说,我知董卓此人,此人面善而心狠。一入京城,必生祸患。这里董卓在外。
这时也发生个一趣事,有次,何进喊来曹操,商议这事,曹操说,何必外兵,一个狱史足矣,不需要把宦官全杀了,何进一听,哈哈大笑,说,忘了曹操是宦官之后,看来是有私心的。
曹操生气就走,出门说了句:乱天下者,必何进也。
就这样,董卓带人而来,欲斩宦官张让等人,这让张让害怕之极,去求何皇后,何皇后说让他们去大将军那求情。张让赵忠等人,说,我们哪敢去大将军那,去了肯定就死了,死在那,还不如死的皇太后你这。要不您召大将军来宫中?
于是,何皇后就召大将军进宫,何进在进宫前就遭到下人劝说,怕出事,让带兵去,但何进说,我亲妹让我去的,还能出事了不成?
结果,自己一人进去后就被杀,头扔了出来。
在外的袁绍曹操等人一看,这还了得,宦官杀了大臣,接着就以诛杀大臣为名,进去杀光了宦官。而此时,董卓也已经到了皇城之边。以董卓为首的一个时代又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