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流落异国50年,嫁给祖孙三代,70高龄返乡,西汉奇女子解忧公主

流落异国50年,嫁给祖孙三代,70高龄返乡,西汉奇女子解忧公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崔博文 访问量:4809 更新时间:2024/1/16 0:55:54

人生像一条长长的河,当命运之舟历经悲剧岁月时,惊涛骇浪往往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也唯有强者才会坚定地渡过最后的艰难航程,让曾经的浪漫青春重放艳丽的光芒。

大汉高祖刘邦自与匈奴作战遭逢“白登之围”后,深深感知步兵与战车当真难以匹敌漠北那些飘来忽去的骑兵勇士。为了边疆的稳定,汉朝自此开始采取与周边少数民族“和亲政策”,以便孤立匈奴。殊不知竟引出多少远离故国乡土、亲人生离死别的悲怆故事。

汉武帝时期,世居祁连山煊赫一时的乌孙国,遭遇到强大匈奴国的野蛮驱赶,一直退守到今天新疆温宿、伊宁一带,后经数年休养生息,国力又逐渐强大起来。

消息传到大汉宫廷,汉武帝决定与之结为兄弟之邦,因此派大臣张春出使乌孙,表示愿意遣送公主联姻,共同对付漠北的匈奴铁骑。元封六年,江都王刘达的女儿细君被选做公主,下嫁给乌孙国王。乌孙王闻讯大喜,向武帝献上骏马千匹作为和亲聘礼,武帝也回赐丰厚的奁装,包括随从人马,宦官女婢等数百人,一路上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地把细君公主送到了九千里外的乌孙国土。

细君公主出身于高贵的王侯世家,容貌甜美,气质高贵,声音绵软,如吐芝兰。乌孙国王一见大喜过望,爱若珍宝,荣宠于后宫。但时间一长,自幼生长深闺、锦衣玉食的细君由于身体羸弱,很难适应塞外的腥膻食物和狂风苦雨,渐渐的便生出思乡情愫,每日里如坐针毡,以泪洗面,常常抱着琵琶将满腹的愁怨化成心底的悲歌,在毡房门前吟唱:“汉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旗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归故乡。”歌声凄楚,飘向四周无边的草原,满怀怨恨之情。

后来有使臣把这首歌转唱给汉武帝时,武帝听完竟一时哽咽,潸然泪下。于是派出专使为细君公主送去大量汉家珠宝锦绣,但这些赏赐又如何能添补了细君那无尽的落寞与空虚呢?却不知还有更大的风霜苦雨正在后面等待着她。

两年后,年迈的乌孙国王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他的儿子早死,因此由孙子岑陬(cen/zhou)继承王位,按照乌孙国的习俗,他也要继承祖父的妻妾。如此一来,细君公主则要带着满腔的悲愤,再次含羞带辱的嫁给岑陬,从此后度日如年,伤心欲绝,最终哭得泪中带血,几年后忧伤抑郁而亡。

细君病故后,岑陬再次向汉廷求亲,汉武帝经过思量,决定选派楚王刘成的女儿解忧,再以公主的身份嫁给岑陬。

解忧公主与细君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她丰腴健美,性格爽朗,有她在的地方经常是笑声一片,她艳若桃李,目光透着一股令男人也气馁的英姿挺拔气概。她理解大汉的“和亲政策”,当被通知自己作为公主下嫁乌孙时,竟满怀信心,抱着一股大将军为国效力,出征一般的心情,踏上遥远的不测行程,去往另一个战场为国尽忠。

解忧到达乌孙后,也为岑陬所宠爱,可是几年下来,却无所出。而这时匈奴效仿大汉下嫁给岑陬的匈奴公主却生下一子,取名泥糜。没过多久岑陬突然暴毙,因为泥糜年幼,王位便兄终弟及,传给岑陬的族弟翁归廉。翁归廉性格豪放豁达,身体肥胖不堪,因此国人亲切称他为“肥王”,按照习俗,肥王继续接纳解忧与匈奴公主作为他的妻妾。

解忧与肥王性格相似,脾气相投,二人婚后一见如故,彼此间竟是恩爱异常,没过数年,解忧为他接二连三的生下三位王子,分别取名为:贵糜、万年和大乐,如此一来肥王对解忧更是倍加宠爱,言听计从。汉廷与乌孙国的关系也因此更上层楼,两国亲密无间,信使往还,不绝于道。

没想到那个遭冷落的匈奴公主见状,一时妒火中烧,暗中派出信使几次向娘家告状,终于激怒匈奴单于派人前来干涉,肥王与匈奴使者大吵一架,两国闹僵,大战一触即发。

汉廷传位到汉宣帝本始三年时,匈奴单于发数万大兵至乌孙国边界,扬言肥王献出解忧公主并与大汉断绝一切往来,否则便要踏平乌孙,鸡犬不留。

面对匈奴铁骑的步步紧逼,肥王与解忧不禁大为震怒,他们派出使者前往汉廷邀请出兵援助,两国约好共同进兵,分进合击,联手对付野蛮彪悍的匈奴来犯之敌。

这时,汉廷由大将军霍光独揽朝政,他一向怨恨匈奴,接乌孙信后,立即发兵五路出击,又派能战之将直接到乌孙国指挥作战。

匈奴单于听说汉朝派出五路大军出击,不禁想起当年卫青霍去病的神勇,曾让匈奴兵几乎全军覆灭的往事,一时惊骇,不敢正面作战,只好向西北奔窜。谁知乌孙国的兵马在大汉将军的指挥下,早已埋伏途中,正好以逸待劳,拦腰截击,大败匈奴人马,伤亡超过四万多人,损失牛马羊与骆驼七十余万头,匆匆逃回漠北老窝,从此一蹶不振,汉廷北疆得以长时间的安定。经此一战,乌孙国与汉朝关系更加紧密,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地位也就如日中天。

然而世事无常,月满则亏,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肥王患病身亡。这时岑陬那个匈奴妻子所生的儿子泥糜长大了,他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王位,并听从母后唆使,解除解忧的势力,断绝与汉廷一切往来,在国内搜刮民财、土地,搞的是天怒人怨,国人愤恨称他为“狂王”。乌孙国几代人的强大发展,与汉朝水乳般关系、还有解忧公主在乌孙国中的地位,一夜之间全部付诸东流。

狂王对乌孙国的倒行逆施,不久便引起宫廷中的暗斗,几位不堪屈辱的肥王之子,联起手来,趁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刺杀了狂王。乌孙国一时大乱,争王夺储的暗杀事件屡屡发生,举国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

解忧公主见此情形,为顾全大局,暗中派人向汉廷送去消息,汉朝忙派出一支人马来到乌孙国进行强硬的军事干预,最终迫使乌孙国人听从汉廷安排,立解忧与肥王所生的大儿子贵糜为大国王,统治国民六万户,另立匈奴公主所生小儿子乌就奢为小国王,统治国民四万户,双方分而治之,乌孙国这才渐渐安定下来。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转眼间又是许多年过去了。解忧公主所生的长子贵糜与幼子大乐相继去世,乌孙国人基本都依附到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王部,而此时的大汉朝也已日薄西山,雄风不再。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地位一落千丈,这时的她,历经汉武帝太初年间到如今汉宣帝甘露元年,竟然在动荡的西域国土生活了五十多年,由原本一位粉白玉嫩的及笄少女,完全成了一位鸡皮鹤发的老太婆。

感时伤逝,解忧觉得心太累了,她渐渐念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大汉乡土,心底一时萌发出返回长安的渴望,于是她提笔上书汉宣帝,慷慨激昂的抒发了心愿:“大汉皇帝陛下,臣妇解忧离开故国五十余年,红颜远逝,发如白雪,历经乌孙四朝三嫁,已然心力交瘁,自觉不负皇恩,完达使命。眼下臣妇年近古稀,老来思念乡土情切,重重乡愁无日不在梦中如泣如诉,愿皇帝陛下怜悯开恩,念臣妇受尽屈辱之情,求归长安,愿得汉土乞收骸骨。臣妇泣血叩拜……”书信交给使者后,一阵萧索苍凉之感油然袭上解忧的心头。

话说远在长安的汉宣帝接到这封情哀词切的书信,颤抖着双手一字一句的念完后,不禁涕泪交流,立即下旨,派人前往迎接解忧公主返回故国长安城。

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春天到来时,曾经那位意气风发、浅笑嫣然的解忧公主历经半个世纪的风刀雨剑,终于笼起满头银丝,披着红色大氅,跨上千里追风马,带着两个孙儿及百十个随从,从容踏上返乡之路,就在她遥望见仿佛如一条丝线般的长安城时,一时感慨物是人非,不禁老泪纵横。此时晨光乍现,解忧头上一行人字形大雁也正在高傲的飞翔,飞向那红日渐渐升起的地方……

*作者:李广,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标签: 解忧公主

更多文章

  • 西汉解忧公主为什么要杀死第三任丈夫?解读公主和亲后的难堪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解忧公主

    西汉时期,在当时的乌孙一带,乌孙王的营帐内歌舞升平,这场由右夫人刘解忧设下的宴席表面上推杯换盏、气氛极好,实则杀机四伏。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曾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西域三十六国同汉朝建立了亲密联系。其中,与匈奴毗邻的乌孙国国力强盛,地理位置大致在现今的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一带。而好战的匈奴曾屡次犯大汉边

  • 解忧公主:名副其实,连嫁3代乌孙王,和亲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解忧公主

    汉高祖白登之围后,大汉王朝创立了和亲政策。“安危托妇人”,用女子来换取和平。汉武帝时期横扫匈奴,暂时结束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也仅仅是结束了与匈奴一国。在这期间,汉朝与其他塞外政权的和亲一直没有断过,解忧公主就是其中一位。解忧公主名刘解忧,是西汉楚王刘戊的孙女。本该锦衣玉食的她,却因为爷爷当年的错

  • 解忧公主的悲凉人生:流落异国50年,历经四朝三嫁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解忧公主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常建的这首《塞下曲》盛赞了汉代和亲公主远嫁乌苏,犹如明媚的春风驱散了滚滚狼烟,让大汉王朝与乌孙国化干戈为玉帛的历史功绩。然而,在舍小家为大国的背后,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和亲公主们远嫁西域的悲凉与酸楚?解忧公主的悲凉人生:流落异国50年,

  • 西汉和亲西域的杰出女性,关于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解忧公主

    汉武帝和亲乌孙的两位公主,是西汉王朝历史上唯一明确记载的两位真正皇室宗亲。正因为西汉王朝只有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是货真价实的皇室宗亲,所以,史书才对这两位公主的情况介绍得相对详细,这,大概是出于理直气壮的原因吧。相比之下,其他的那些和亲的“公主;翁主”们,史书则记载十分模糊,大多只提及一句而已。首位和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并非刘细君,而是一位无名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刘细君

    提到和亲公主,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文成公主和王昭君,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上,在中原王朝与周边国家的交锋之中,曾有大量公主为了国家而远嫁他方,然而她们虽然付出良多,但很多人却并没能留下名字。历史上第一位和亲的公主便是如此,她并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而乌孙公主刘细君则是第一位见于史料的和亲公主。白登之围后,

  • 皇后张嫣:11岁嫁给舅舅,婚后29年未孕,死后净身时真相才浮出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张嫣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古代无论男女,到了婚配的年龄,家里的长辈就会寻找门当户对的人家。焦仲卿和妻子刘氏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但他们的亲生父母活活将他们拆散,最终,两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他们的爱情。封建社会的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尤其是女子鲜少有能够自己做主的婚姻。古代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她

  • 汉惠帝皇后张嫣去世,宫女为她净身入殓,发现40岁皇后竟是完璧之身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张嫣

    公元前163年,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去世,享年40岁。宫女们按规定为她净身入殓,发现尊贵的皇后竟还是完璧之身,在场的人无不愕然与惋惜。张嫣是鲁元公主的女儿。但在张嫣的整个生命中,影响并决定她一生的不是她的母亲,也不是他的父亲张敖,而是她的外祖母,西汉大名鼎鼎的人物-吕后。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便再无任

  • 皇后张嫣:11岁嫁亲舅舅,36岁孤独去世,去世时仍是处子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张嫣

    公元前190年夏,汉惠帝因燥热难眠,想要幸东宫一位美人,他吩咐宫女,如果那美人睡着了,用被子裹着扛过来就是。结果当美人被抗过来,他打开被子时,却见到12岁的皇后张嫣。原来,宫女将东宫听错为中宫,去了后便将睡着的皇后裹了来。张嫣年岁虽小,但自小被教导得大方得体,文雅端庄,见到惠帝后不清楚这是一桩乌龙,

  • 历史上的处女皇后其实不止张嫣还有她,年纪轻轻就历经三朝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张嫣

    红砖黛瓦,浅色琉璃。始元四年,父亲将我送进皇宫,成了皇上的上官婕妤。那时我大概懵懂知道,我入宫是为了巩固祖父和父亲的政治地位。听说这是父亲去找鄂邑盖长公主求来的。可是我不懂这些,只知道离开家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很害怕。宫里孤单,规矩又多,我想要回家,想逃出去宫墙深院。我支开嬷嬷,寻着记忆中进宫时

  • 三千字看懂西汉传奇皇后张嫣!一个外甥女,为何嫁给舅舅做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张嫣

    历史上真实的张嫣,一生经历极为坎坷,她曾经被自己的外祖母吕后逼迫,嫁给了自己的亲舅舅。不过,张嫣最后却得以善终,就算到了后来的汉文帝时代,对她也同样十分尊重。张嫣是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外孙女,这种特殊的身份,导致她从出生开始,就必须面对非同寻常的命运。刘邦和吕雉一共育有一子一女。在这其中,女儿年龄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