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匈奴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后,就不再是威胁了。其中有一位名叫呼韩邪的单于,热爱汉文化,曾多次拜见汉宣帝,表达对他的眷恋。后来,他还请汉元帝做自己的女婿。汉元帝最终选择了绝世美人的宫皇后昭君出塞。虽然心中颇为不情愿,但还是派了一大队浩浩荡荡护送她到匈奴,嫁给了呼韩邪单于。而远离故土的王昭君,逐渐适应了与中原截然不同的匈奴生活,并将汉文化传授给了当地的匈奴人,两地和谐共处,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美誉。
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之前,汉朝有一位与乌孙亲近的女子。虽然她没有昭君那么漂亮,但是她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大汉王朝长久的和平发展。她的身世比昭君还要传奇。但不为人知。听作者详细讲述这个故事。
这个人是谁?她叫刘婕妤,是汉武帝时期的妃嫔。或许有人会疑惑,汉武帝曾经用武力阻止匈奴接近中原,但如此强大的人物怎么会采取略显懦弱的和平方式呢?但原来汉武帝确实用过,目的还是为了对付匈奴。
当时,汉武帝要想对付匈奴,就必须稳住西域。最好的情况就是得到西域诸国的支持和帮助。而乌孙国是当时西域新疆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同时,它与西域的关系平平,堪称不友好。
由于乌孙国地处匈奴和西汉之间,匈奴也想拉拢这一带的统治者,但当时的乌孙国君主须弥更看好西汉,于是拿出一千辆宝马,作为对西汉的诚挚贡品。这博得了西汉皇帝的欢心,但是出于国王的自尊心,他向汉武帝请求娶了一位公主。汉武帝自然是爽快地答应了,但他也不甘心让自己的女儿在陌生的环境中受苦,所以还是在宗室中挑选了一个可以认作干女的女子来完成联姻的使命。
柳婕妤虽然是宗室之女,却是七国之乱时楚王的孙女,罪臣的继承人。她明白自己的特殊身份,所以当她得知汉武帝立表妹刘惜君为公主时,她立刻就已经预料到,日后还会有一道圣旨传给这个家族。刘介友看着诏书,心有不甘,但又不得不遵命。毕竟,这个家庭已经被指控犯罪。若是拒不遵从圣旨,只会连累全家。
于是刘介友一路流泪,最后还是嫁给了君须弥。
刘介友到达乌孙国后,得知匈奴听说君须弥要迎娶汉朝公主,也派使者去乌孙国迎娶公主。三人的婚礼很奇怪。让刘介友担心的是,君须弥立匈奴公主为左妻,自己为右妻。因此,刘介友在乌孙国地位低人一等,日子过得并不好。
好在君须弥命不长,婚后没几年就病逝了。知道儿子年纪尚小,不能治理国家,临死之际紧紧握住表弟翁贵米的手。说是要传给他,可是等儿子成年了,皇位还得还给他。
君须弥死后,按照遗嘱,翁贵妃继位,而按照传统,先王的两个妻子也将归于他。
翁贵迷对长期生活在中原的汉人很感兴趣。他经常向刘介友请教汉文化知识,会请刘介友到乌孙普及汉代文化。长期的亲密接触,让两人相爱一生。刘介友还为翁贵米生下了三男两女。在相处的过程中,翁贵米也更加了解了刘介友,知道了她的聪明才智,所以才允许她参政,刘介友也借此机会为振兴丝绸之路,为弘扬和普及丝绸之路做出了贡献。
汉文化对西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翁贵迷对刘介友的偏袒,被匈奴公主看在眼里。不忍怠慢,她写信给家人诉苦。乌孙国。翁贵迷深知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御匈奴,图谋强盛的结果只会给百姓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于是立即派使者向汉朝求援。
汉军赶到,配合乌孙军,终于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此战过后,匈奴在西域的地位降到冰点,西域各国纷纷表示要投降汉朝。刘介友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在翁贵迷的保护下好好死去,但命运却不尽如人意。
不久后翁贵米不幸去世。乌孙国背信弃义,拒绝立刘介友、翁贵米的儿子元贵米为王,取而代之的是拥有匈奴血统的先王之子尼米为王。在《汉书》被称为疯王。
倪弥和翁贵米是两个对立的人,翁贵米向往汉朝,倪弥痛恨汉朝。顺理成章成为尼米妻子的刘介友担心自己未来的命运,于是打算杀死尼米,但阴谋败露,她在汉军的帮助下得以逃脱。这是西汉第一次干涉乌孙国内政,引发了乌孙国内的内乱。在匈奴的帮助下,他成为了乌孙国的下一任国王。
西汉自然希望刘介友的儿子元贵宓继承乌孙王的位子,于是再次出手干预,最终汉高祖主张封元贵宓为大昆密,而吴孙季兔名小昆米,无九图名小昆米。太阳国一分为二,分别由昆迷二人管理。已是晚年的刘介友终于写信给汉宣帝,向他表达了“老而有思,愿葬汉地”的心愿。汉宣帝也对她表示同情,答应了她的请求。派人将她从乌孙国接回长安,以公主的身份履行观众礼仪。两年后,刘洁友离世,平静地结束了波涛汹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