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忧公主:和亲西域,一生三嫁,牺牲了自己,却守住了一个王朝

解忧公主:和亲西域,一生三嫁,牺牲了自己,却守住了一个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豆豆子 访问量:3580 更新时间:2024/1/29 13:49:26

汉宣帝匈奴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后,就不再是威胁了。其中有一位名叫呼韩邪的单于,热爱汉文化,曾多次拜见汉宣帝,表达对他的眷恋。后来,他还请汉元帝做自己的女婿。汉元帝最终选择了绝世美人的宫皇后昭君出塞。虽然心中颇为不情愿,但还是派了一大队浩浩荡荡护送她到匈奴,嫁给了呼韩邪单于。而远离故土的昭君,逐渐适应了与中原截然不同的匈奴生活,并将汉文化传授给了当地的匈奴人,两地和谐共处,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美誉。

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之前,汉朝有一位与乌孙亲近的女子。虽然她没有昭君那么漂亮,但是她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大汉王朝长久的和平发展。她的身世比昭君还要传奇。但不为人知。听作者详细讲述这个故事。

这个人是谁?她叫刘婕妤,是汉武帝时期的妃嫔。或许有人会疑惑,汉武帝曾经用武力阻止匈奴接近中原,但如此强大的人物怎么会采取略显懦弱的和平方式呢?但原来汉武帝确实用过,目的还是为了对付匈奴。

当时,汉武帝要想对付匈奴,就必须稳住西域。最好的情况就是得到西域诸国的支持和帮助。而乌孙国是当时西域新疆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同时,它与西域的关系平平,堪称不友好。

由于乌孙国地处匈奴和西汉之间,匈奴也想拉拢这一带的统治者,但当时的乌孙国君主须弥更看好西汉,于是拿出一千辆宝马,作为对西汉的诚挚贡品。这博得了西汉皇帝的欢心,但是出于国王的自尊心,他向汉武帝请求娶了一位公主。汉武帝自然是爽快地答应了,但他也不甘心让自己的女儿在陌生的环境中受苦,所以还是在宗室中挑选了一个可以认作干女的女子来完成联姻的使命。

柳婕妤虽然是宗室之女,却是七国之乱时楚王的孙女,罪臣的继承人。她明白自己的特殊身份,所以当她得知汉武帝立表妹刘惜君为公主时,她立刻就已经预料到,日后还会有一道圣旨传给这个家族。刘介友看着诏书,心有不甘,但又不得不遵命。毕竟,这个家庭已经被指控犯罪。若是拒不遵从圣旨,只会连累全家。

于是刘介友一路流泪,最后还是嫁给了君须弥。

刘介友到达乌孙国后,得知匈奴听说君须弥要迎娶汉朝公主,也派使者去乌孙国迎娶公主。三人的婚礼很奇怪。让刘介友担心的是,君须弥立匈奴公主为左妻,自己为右妻。因此,刘介友在乌孙国地位低人一等,日子过得并不好。

好在君须弥命不长,婚后没几年就病逝了。知道儿子年纪尚小,不能治理国家,临死之际紧紧握住表弟翁贵米的手。说是要传给他,可是等儿子成年了,皇位还得还给他。

君须弥死后,按照遗嘱,翁贵妃继位,而按照传统,先王的两个妻子也将归于他。

翁贵迷对长期生活在中原的汉人很感兴趣。他经常向刘介友请教汉文化知识,会请刘介友到乌孙普及汉代文化。长期的亲密接触,让两人相爱一生。刘介友还为翁贵米生下了三男两女。在相处的过程中,翁贵米也更加了解了刘介友,知道了她的聪明才智,所以才允许她参政,刘介友也借此机会为振兴丝绸之路,为弘扬和普及丝绸之路做出了贡献。

汉文化对西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翁贵迷对刘介友的偏袒,被匈奴公主看在眼里。不忍怠慢,她写信给家人诉苦。乌孙国。翁贵迷深知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御匈奴,图谋强盛的结果只会给百姓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于是立即派使者向汉朝求援。

汉军赶到,配合乌孙军,终于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此战过后,匈奴在西域的地位降到冰点,西域各国纷纷表示要投降汉朝。刘介友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在翁贵迷的保护下好好死去,但命运却不尽如人意。

不久后翁贵米不幸去世。乌孙国背信弃义,拒绝立刘介友、翁贵米的儿子元贵米为王,取而代之的是拥有匈奴血统的先王之子尼米为王。在《汉书》被称为疯王。

倪弥和翁贵米是两个对立的人,翁贵米向往汉朝,倪弥痛恨汉朝。顺理成章成为尼米妻子的刘介友担心自己未来的命运,于是打算杀死尼米,但阴谋败露,她在汉军的帮助下得以逃脱。这是西汉第一次干涉乌孙国内政,引发了乌孙国内的内乱。在匈奴的帮助下,他成为了乌孙国的下一任国王。

西汉自然希望刘介友的儿子元贵宓继承乌孙王的位子,于是再次出手干预,最终汉高祖主张封元贵宓为大昆密,而吴孙季兔名小昆米,无九图名小昆米。太阳国一分为二,分别由昆迷二人管理。已是晚年的刘介友终于写信给汉宣帝,向他表达了“老而有思,愿葬汉地”的心愿。汉宣帝也对她表示同情,答应了她的请求。派人将她从乌孙国接回长安,以公主的身份履行观众礼仪。两年后,刘洁友离世,平静地结束了波涛汹涌的一生。

标签: 解忧公主

更多文章

  • 流落异国50年,嫁给祖孙三代,70高龄返乡,西汉奇女子解忧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解忧公主

    人生像一条长长的河,当命运之舟历经悲剧岁月时,惊涛骇浪往往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也唯有强者才会坚定地渡过最后的艰难航程,让曾经的浪漫青春重放艳丽的光芒。大汉高祖刘邦自与匈奴作战遭逢“白登之围”后,深深感知步兵与战车当真难以匹敌漠北那些飘来忽去的骑兵勇士。为了边疆的稳定,汉朝自此开始采取与周边少数民

  • 西汉解忧公主为什么要杀死第三任丈夫?解读公主和亲后的难堪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解忧公主

    西汉时期,在当时的乌孙一带,乌孙王的营帐内歌舞升平,这场由右夫人刘解忧设下的宴席表面上推杯换盏、气氛极好,实则杀机四伏。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曾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西域三十六国同汉朝建立了亲密联系。其中,与匈奴毗邻的乌孙国国力强盛,地理位置大致在现今的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一带。而好战的匈奴曾屡次犯大汉边

  • 解忧公主:名副其实,连嫁3代乌孙王,和亲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解忧公主

    汉高祖白登之围后,大汉王朝创立了和亲政策。“安危托妇人”,用女子来换取和平。汉武帝时期横扫匈奴,暂时结束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也仅仅是结束了与匈奴一国。在这期间,汉朝与其他塞外政权的和亲一直没有断过,解忧公主就是其中一位。解忧公主名刘解忧,是西汉楚王刘戊的孙女。本该锦衣玉食的她,却因为爷爷当年的错

  • 解忧公主的悲凉人生:流落异国50年,历经四朝三嫁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解忧公主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常建的这首《塞下曲》盛赞了汉代和亲公主远嫁乌苏,犹如明媚的春风驱散了滚滚狼烟,让大汉王朝与乌孙国化干戈为玉帛的历史功绩。然而,在舍小家为大国的背后,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和亲公主们远嫁西域的悲凉与酸楚?解忧公主的悲凉人生:流落异国50年,

  • 西汉和亲西域的杰出女性,关于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解忧公主

    汉武帝和亲乌孙的两位公主,是西汉王朝历史上唯一明确记载的两位真正皇室宗亲。正因为西汉王朝只有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是货真价实的皇室宗亲,所以,史书才对这两位公主的情况介绍得相对详细,这,大概是出于理直气壮的原因吧。相比之下,其他的那些和亲的“公主;翁主”们,史书则记载十分模糊,大多只提及一句而已。首位和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并非刘细君,而是一位无名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刘细君

    提到和亲公主,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文成公主和王昭君,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上,在中原王朝与周边国家的交锋之中,曾有大量公主为了国家而远嫁他方,然而她们虽然付出良多,但很多人却并没能留下名字。历史上第一位和亲的公主便是如此,她并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而乌孙公主刘细君则是第一位见于史料的和亲公主。白登之围后,

  • 皇后张嫣:11岁嫁给舅舅,婚后29年未孕,死后净身时真相才浮出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张嫣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古代无论男女,到了婚配的年龄,家里的长辈就会寻找门当户对的人家。焦仲卿和妻子刘氏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但他们的亲生父母活活将他们拆散,最终,两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他们的爱情。封建社会的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尤其是女子鲜少有能够自己做主的婚姻。古代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她

  • 汉惠帝皇后张嫣去世,宫女为她净身入殓,发现40岁皇后竟是完璧之身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张嫣

    公元前163年,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去世,享年40岁。宫女们按规定为她净身入殓,发现尊贵的皇后竟还是完璧之身,在场的人无不愕然与惋惜。张嫣是鲁元公主的女儿。但在张嫣的整个生命中,影响并决定她一生的不是她的母亲,也不是他的父亲张敖,而是她的外祖母,西汉大名鼎鼎的人物-吕后。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便再无任

  • 皇后张嫣:11岁嫁亲舅舅,36岁孤独去世,去世时仍是处子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张嫣

    公元前190年夏,汉惠帝因燥热难眠,想要幸东宫一位美人,他吩咐宫女,如果那美人睡着了,用被子裹着扛过来就是。结果当美人被抗过来,他打开被子时,却见到12岁的皇后张嫣。原来,宫女将东宫听错为中宫,去了后便将睡着的皇后裹了来。张嫣年岁虽小,但自小被教导得大方得体,文雅端庄,见到惠帝后不清楚这是一桩乌龙,

  • 历史上的处女皇后其实不止张嫣还有她,年纪轻轻就历经三朝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张嫣

    红砖黛瓦,浅色琉璃。始元四年,父亲将我送进皇宫,成了皇上的上官婕妤。那时我大概懵懂知道,我入宫是为了巩固祖父和父亲的政治地位。听说这是父亲去找鄂邑盖长公主求来的。可是我不懂这些,只知道离开家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很害怕。宫里孤单,规矩又多,我想要回家,想逃出去宫墙深院。我支开嬷嬷,寻着记忆中进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