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解忧公主为什么要谋杀亲夫,她又嫁给了哪几个男人,结局是怎么的

历史上解忧公主为什么要谋杀亲夫,她又嫁给了哪几个男人,结局是怎么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梓浩 访问量:3564 更新时间:2024/1/17 11:12:18

历代史上英雄都是男儿做,女子所有但是不多,哪些女英雄也是江湖上的女子,要说到深闺女子就没有几个了,更别说皇帝的女儿公主了,说道巾帼不让须眉容易,但是要实现却很难,一般为国家慷慨赴义,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对深闺之中的女子来说,似乎永远遥不可及,都是男子做的,那个刀光剑影,打打杀杀的江湖,毕竟也不是女子所能涉足的,但是女子们也能够用另一种方式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把盏之间就将一场大的浩劫轻松化解,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谁说女子就不如男?今天我们说的就是这么一个女子。

她就是汉朝公主解忧,其实在解忧远嫁之前,在汉朝还有一位公主,正值青春年少,但却不得不为了政治肩负国家的使命而远走他乡,远嫁西域,最可悲的是她要嫁给的这个个素未谋生的男人,还是垂暮之年的乌孙昆莫。因为思念家乡,加之语言不通,西域的生活习惯也与中原迥然不同,细君公主远嫁之后并未体会到婚姻的幸福,更多的是苦闷,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后来,乌孙王昆莫因为年事已高,不久便去世,根据少数民族“妻后母”习俗,细君公主又嫁给了昆莫的长孙岑陬,为岑陬生下了一女后去世了。

细君公主一去世,汉王朝的统治者就不得不寻找更合适的候选人,起码是个性格开朗,甚至是有些泼辣的女子,能够承受得住边疆的寂寞,至少这个女子不是个弱女子。汉王朝的和亲政策就是为了缓和和西域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为汉王朝的和平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再加上汉王朝虽然强盛,却也招架不住西域众多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对付。因此,汉王朝的统治者才想出了和亲的方法,这不得不说是西汉的精明之处,也让人看到了西汉的弱处。但是就是可怜了那时的女子,要为此牺牲了。

解忧公主在这个时候就被选出来了,出嫁乌孙的解忧公主就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怀着朦胧的憧憬,踏上了未知的旅途。她的第一段婚姻是嫁给了军须靡。军须靡对解忧很好,后来军须靡与胡人妻子育有一子,军须靡临死前对堂弟翁归靡说孩子太小不能执政,希望他能先执政治国,待孩子成年后再把政权给他,堂弟翁归靡答应了,接受江山的同时,解忧就成为了堂弟翁归靡妻子。

第二段婚姻,解忧和翁归靡婚后生有三子二女,因为肥王翁归靡对解忧十分宠爱,什么都听解忧的,因此翁归靡执政时期,汉朝和中原的关系都还不错,双方信使往还,不绝于途。但是,同时嫁到乌孙国另一位匈奴公主不甘心自己受到落,她娘家人抱怨自己被不公平地对待。由此,为两大部落的交战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65年,时任莎车国王的解忧公主次子在匈奴策动的叛乱中不幸遇害,幸亏汉史假传圣旨,征调西域各国兵马及时平叛,才遏制了匈奴的势力,翁须靡为了遏制匈奴的势力,决定上书汉朝请求为长子元贵靡再迎娶一位汉家公主。就在和亲正要实施时,翁归靡却猝死,他的死又掀起了一场风雨。匈奴贵族打算另立匈奴公主所生之子泥靡为王,这个泥靡狂妄又没人性,倒行逆施弄得怨声载道,但是解忧公主无奈只得遵循习俗嫁给他。

这第三位夫君,就是解忧公主曾与汉朝使者密谋刺杀未遂的那位,此次刺杀事件后,乌孙发生内乱内战,为什么她要杀自己的丈夫。因为乌孙狂王倒行逆施,性格残暴凶狠,不得人心,杀了狂王对边境的百姓好,也对中原好。因此这场刺杀阴谋才由此展开,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也险些丧命,但是解忧公主刺杀狂王的勇气着实令人敬佩。

从中可以看出这位解忧公主有勇有谋,她嫁到西域其实也很辛运,她的两任丈夫都很宠爱她,也是她的智慧拴住了这两位大王,让两国一直保持了和平,免了战争,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啊,要是男子就很难做到了。

标签: 解忧公主

更多文章

  • 解忧公主:和亲西域,一生三嫁,牺牲了自己,却守住了一个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豆豆子标签:解忧公主

    汉宣帝匈奴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后,就不再是威胁了。其中有一位名叫呼韩邪的单于,热爱汉文化,曾多次拜见汉宣帝,表达对他的眷恋。后来,他还请汉元帝做自己的女婿。汉元帝最终选择了绝世美人的宫皇后昭君出塞。虽然心中颇为不情愿,但还是派了一大队浩浩荡荡护送她到匈奴,嫁给了呼韩邪单于。而远离故土的王昭君,逐渐适应

  • 流落异国50年,嫁给祖孙三代,70高龄返乡,西汉奇女子解忧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解忧公主

    人生像一条长长的河,当命运之舟历经悲剧岁月时,惊涛骇浪往往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也唯有强者才会坚定地渡过最后的艰难航程,让曾经的浪漫青春重放艳丽的光芒。大汉高祖刘邦自与匈奴作战遭逢“白登之围”后,深深感知步兵与战车当真难以匹敌漠北那些飘来忽去的骑兵勇士。为了边疆的稳定,汉朝自此开始采取与周边少数民

  • 西汉解忧公主为什么要杀死第三任丈夫?解读公主和亲后的难堪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解忧公主

    西汉时期,在当时的乌孙一带,乌孙王的营帐内歌舞升平,这场由右夫人刘解忧设下的宴席表面上推杯换盏、气氛极好,实则杀机四伏。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曾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西域三十六国同汉朝建立了亲密联系。其中,与匈奴毗邻的乌孙国国力强盛,地理位置大致在现今的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一带。而好战的匈奴曾屡次犯大汉边

  • 解忧公主:名副其实,连嫁3代乌孙王,和亲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解忧公主

    汉高祖白登之围后,大汉王朝创立了和亲政策。“安危托妇人”,用女子来换取和平。汉武帝时期横扫匈奴,暂时结束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也仅仅是结束了与匈奴一国。在这期间,汉朝与其他塞外政权的和亲一直没有断过,解忧公主就是其中一位。解忧公主名刘解忧,是西汉楚王刘戊的孙女。本该锦衣玉食的她,却因为爷爷当年的错

  • 解忧公主的悲凉人生:流落异国50年,历经四朝三嫁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解忧公主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常建的这首《塞下曲》盛赞了汉代和亲公主远嫁乌苏,犹如明媚的春风驱散了滚滚狼烟,让大汉王朝与乌孙国化干戈为玉帛的历史功绩。然而,在舍小家为大国的背后,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和亲公主们远嫁西域的悲凉与酸楚?解忧公主的悲凉人生:流落异国50年,

  • 西汉和亲西域的杰出女性,关于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解忧公主

    汉武帝和亲乌孙的两位公主,是西汉王朝历史上唯一明确记载的两位真正皇室宗亲。正因为西汉王朝只有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是货真价实的皇室宗亲,所以,史书才对这两位公主的情况介绍得相对详细,这,大概是出于理直气壮的原因吧。相比之下,其他的那些和亲的“公主;翁主”们,史书则记载十分模糊,大多只提及一句而已。首位和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并非刘细君,而是一位无名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刘细君

    提到和亲公主,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文成公主和王昭君,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上,在中原王朝与周边国家的交锋之中,曾有大量公主为了国家而远嫁他方,然而她们虽然付出良多,但很多人却并没能留下名字。历史上第一位和亲的公主便是如此,她并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而乌孙公主刘细君则是第一位见于史料的和亲公主。白登之围后,

  • 皇后张嫣:11岁嫁给舅舅,婚后29年未孕,死后净身时真相才浮出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张嫣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古代无论男女,到了婚配的年龄,家里的长辈就会寻找门当户对的人家。焦仲卿和妻子刘氏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但他们的亲生父母活活将他们拆散,最终,两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他们的爱情。封建社会的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尤其是女子鲜少有能够自己做主的婚姻。古代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她

  • 汉惠帝皇后张嫣去世,宫女为她净身入殓,发现40岁皇后竟是完璧之身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张嫣

    公元前163年,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去世,享年40岁。宫女们按规定为她净身入殓,发现尊贵的皇后竟还是完璧之身,在场的人无不愕然与惋惜。张嫣是鲁元公主的女儿。但在张嫣的整个生命中,影响并决定她一生的不是她的母亲,也不是他的父亲张敖,而是她的外祖母,西汉大名鼎鼎的人物-吕后。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便再无任

  • 皇后张嫣:11岁嫁亲舅舅,36岁孤独去世,去世时仍是处子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张嫣

    公元前190年夏,汉惠帝因燥热难眠,想要幸东宫一位美人,他吩咐宫女,如果那美人睡着了,用被子裹着扛过来就是。结果当美人被抗过来,他打开被子时,却见到12岁的皇后张嫣。原来,宫女将东宫听错为中宫,去了后便将睡着的皇后裹了来。张嫣年岁虽小,但自小被教导得大方得体,文雅端庄,见到惠帝后不清楚这是一桩乌龙,